摘要:為控制綠黃枯葉蛾對林分的為害,采用4種藥劑對綠黃枯葉蛾幼蟲進行林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藥后5d,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對綠黃枯葉蛾幼蟲表現出很好的殺蟲效果,其中1500倍液藥劑效果最佳,對幼蟲的校正死亡率為98.2%。5%甲維鹽微乳劑對幼蟲的殺蟲效果次之,1000倍液藥劑對幼蟲的校正死亡率為92.8%。
關鍵詞:綠黃枯葉蛾;林間;藥效試驗
Abstract: The forest efficacy trials of four insecticides for controlling Trabala vishnou Lefebure larvae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40% Chlorantraniliprole · Thiamethoxam WG possesse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achieveving the control efficacy as high as 98.2% with 1500 times, and 5%Emamectin benzoate ME possessed better control effect, achieveving the control efficacy as high as 92.8% with 1000 times in 5 days.
Key words: Trabala vishnou Lefebure, forest, efficacy trials
綠黃枯葉蛾(Trabala vishnou)又名栗黃枯葉蛾,屬于鱗翅目(Lepidoptera)枯葉蛾科(Lasiocampidae)。該蟲在印度、緬甸、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和我國四川、廣西、廣東、海南、臺灣、福建、浙江、江西、陜西、西藏等地均有分布,危害海桑、無瓣海桑、美洲欖仁、大葉欖仁、大葉紫薇、海南蒲桃、水翁、桉樹、毛栗、八寶樹、海棠、蘋果、核桃、山楂、石榴、蓖麻、柑橘、咖啡等,為多食性害蟲,在廣東汕頭主要危害無瓣海桑、海桑、多花紅千層、美洲欖仁、大葉紫薇、大葉欖仁、水翁、海南蒲桃等植物,高齡幼蟲常將整片樹葉取食殆盡,嚴重時可致整株植物枯死[1]。
在開展紅樹林害蟲調查中,我們發現綠黃枯葉蛾為害當地紅樹植物無瓣海桑和海桑較為嚴重,將其帶回室內飼養,在持續調查監測中進一步發現該蟲也是鄉土闊葉樹種的主要害蟲,對美洲欖仁、大葉紫薇等樹種都有嚴重為害。目前,對綠黃枯葉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學特性方面,如鄧艷等2012年對廣西欽州康熙嶺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綠黃枯葉蛾的取食行為和生物學特性進行了報道[2-3],王保海等2019年對綠黃枯葉蛾在西藏的發生與危害進行了闡述[4],而在防治研究方面報道較少。為此,我們選取4種高效、低毒的藥劑對綠黃枯葉蛾幼蟲進行林間藥效試驗,為篩選出有效控制其為害的環境友好型藥劑,保護紅樹植物和鄉土闊葉樹種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位于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徑外,地理坐標為東經116°17'~116°43'、北緯23°19'~23°33',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2.0℃,年平均降水量1693.4mm,年平均日照達2136.4小時。
1.2 供試藥劑
供試藥劑有4種,分別是50g/L虱螨脲乳油(先正達(蘇州)作物保護有限公司);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先正達(蘇州)作物保護有限公司);5%甲維鹽微乳劑(惠州市銀農科技有限公司);20%除蟲脲懸浮劑(河北威遠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3 供試蟲源
供試蟲源為4齡綠黃枯葉蛾幼蟲,健康狀況良好,于室內用大葉紫薇葉片飼養至4齡,于試驗前放置在樣地大葉紫薇上。
1.4 試驗方法
先參照藥劑說明書推薦的使用劑量及預試驗,將供試藥劑稀釋成1000、1500和2000倍液等3種濃度梯度,并設1個對照組(噴施清水),每處理重復3次。采用定點定株法進行噴霧處理(施藥時天氣晴好,微風)。選擇生長健康、樹高基本一致的大葉紫薇,用紗袋罩住樣枝并分別放置供試幼蟲20頭,并將紗袋兩頭封口防止幼蟲逃逸。施藥時解開封口,用噴霧器將藥液均勻噴灑于樣枝葉背處。在藥后第5d對各處理組進行調查并記錄幼蟲死亡情況,用枝條輕觸幼蟲身體,以幼蟲無反應為死亡。
1.5 分析方法
按公式計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利用Excel和SPSS軟件分別輸入試驗數據和統計分析,對相同藥劑不同稀釋倍數處理下幼蟲的校正死亡率進行方差分析和比較。
死亡率=死亡蟲數/供試蟲數×100%
校正死亡率=(處理組死亡率-對照組死亡率)/(100-對照組死亡率)×100%
2 結果與分析
從林間藥效測定結果(表1)可知,4種供試藥劑以不同稀釋倍數噴施5d后均有一定效果,其中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效果最佳,校正死亡率為98.2%,5%甲維鹽微乳劑1000倍液次之,校正死亡率為92.8%,50g/L虱螨脲乳油2000倍液效果最差,校正死亡率為58.9%。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對幼蟲的殺蟲效果整體最好,10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的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對幼蟲的校正死亡率分別為98.2%、98.2%、91.1%。甲維鹽對幼蟲的殺蟲效果較好,10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的5%甲維鹽微乳劑對幼蟲的校正死亡率分別為92.8%、91.1%、76.8%。50g/L虱螨脲乳油1000倍液和20%除蟲脲懸浮劑1000倍液對幼蟲的校正死亡率均達到80%以上。
3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通過采用4種藥劑對綠黃枯葉蛾4齡幼蟲進行林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藥后5d,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對綠黃枯葉蛾4齡幼蟲表現出很好的殺蟲效果,10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的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對幼蟲的校正死亡率分別為98.2%、98.2%、91.1%,其中1500倍液效果最佳。甲維鹽對幼蟲的殺蟲效果次之,10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的5%甲維鹽微乳劑對幼蟲的校正死亡率分別為92.8%、91.1%、76.8%。50g/L虱螨脲乳油1000倍液和20%除蟲脲懸浮劑1000倍液對幼蟲的校正死亡率均達到80%以上。但50g/L虱螨脲乳油2000倍液效果最差,校正死亡率為58.9%。
研究表明:4種藥劑中,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和5%甲維鹽微乳劑防治效果最佳,持效期長且對環境友好。50g/L虱螨脲乳油和20%除蟲脲懸浮劑主要是通過阻止幼蟲表皮形成,造成幼蟲生長發育畸形致死,對低齡幼蟲的效果明顯,建議在綠黃枯葉蛾低齡幼蟲發生盛期使用。50g/L虱螨脲乳油對魚和哺乳動物低毒,對大多數天敵昆蟲有選擇性,對人畜和環境友好,可用于紅樹植物上綠黃枯葉蛾的綜合防控。
參考文獻:
[1] 紀燕玲,蔡選光,紀丹虹,等.粵東地區紅樹林主要害蟲種類調查及危險性評價[J].中國森林病蟲,2015,34(5):20–24.
[2] 鄧艷,吳耀軍,張文英,等.無瓣海桑主要害蟲綠黃枯葉蛾的取食行為研究[J].中國森林病蟲,2012,31(1):15–17.
[3] 鄧艷,張文英,吳耀軍,等.無瓣海桑害蟲綠黃枯葉蛾的生物學特性[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7):4046–4048.
[4] 王保海,翟卿,張亞玲,等.綠黃枯葉蛾在西藏的發生與危害[J].西藏農業科技,2019,4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