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排球運動以其能夠滿足不同年齡層次和不同運動能力人群參與的優勢,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不過,由于各種制約因素的存在,排球運動還尚未充分發揮出其對全民健身計劃的推動作用。本文利用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以全民健身背景下延吉市排球運動發展現狀為研究對象,對影響延吉市排球運動的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促進延吉市排球運動發展的路徑,旨在為全民健身背景下排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全民健身背景" 排球運動發展" 困境" 路徑
作為一項集運動、娛樂和健身等價值于一體的體育項目,排球運動參與者彼此間無身體直接接觸,并且運動中的負荷強度是可控的,這就使得排球運動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逐漸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不過,由于排球運動本身的技術性較強,如果沒有經過專門的學習,就很容易在運動過程中因技術動作不得要領而出現運動損傷,這在很大程度上就導致排球運動的發展受到制約。延吉市交通便利,文化、體育、教育事業發展良好,并且該市的競技排球在吉林省內體育賽事中始終處于高水平,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排球運動的發展。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延吉市的排球運動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利用文獻法等研究方法對延吉市排球運動發展受限的深層次原因進行剖析,找出其在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延吉市排球運動發展的路徑,旨在為延吉市排球運動可持續發展和排球這項全民健身運動在全國范圍內的廣泛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延吉市排球運動發展現狀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文獻法。
利用“中國知網”進行排球運動相關文獻檢索,并對所得到的文獻進行匯總分析,將其作為本研究的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設計《延吉市排球運動發展現狀調查問卷》,并利用網絡問卷平臺向當地排球運動愛好者進行問卷調研。共收到問卷122份,其中有效問卷120份,問卷有效率為98.4%。
(3)實地調查法。
對延吉市的多個排球俱樂部、排球體育場館等進行實地調研,盡可能多地獲取延吉市排球運動開展現狀的數據資料。
(4)數理統計法。
利用SPSS 22.0等數據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延吉市排球運動開展現狀
延吉市交通條件便利,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均較為豐富,近些年來隨著延吉市旅游資源的不斷開發,延吉市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延吉市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備,群眾性的體育場館數量相對較多。在全民健身計劃的推動下,延吉市各體育場館、健身館里隨處可見進行體育鍛煉的人群。據有關統計結果顯示,延吉市目前體育人口比例已超過半數,該市群眾的體育健康意識水平較高。經過為期3個月的實地考察發現,延吉市經常性參與排球運動的人數為180人左右,他們十幾人一組,組成十幾支陣容完整的排球隊伍代表延吉市參加省級甚至國家級的群眾性排球比賽。
延吉市排球運動群眾參與形式主要有氣排球、硬式排球和軟式排球等,其中參與人數較多的是硬式排球,然后是氣排球,軟式排球的參與人數較少。目前,延吉市群眾參與排球運動的組織形式以自發性的分隊比賽為主。延吉市排球協會的成立和不斷舉辦業余排球比賽,促進了該市排球運動組織向規范化和集中化的趨勢發展。不過,對于排球參與者而言,每年1-2次的正規性比賽還是滿足不了他們的需要,他們迫切希望體育管理部門能搭建排球運動比賽的正規平臺,給予他們更多的參加有組織比賽的機會。延吉市排球運動場館數量目前還是相對較多的,但是僅有少量場館可以分時段免費使用,其余均需按小時付費,這在很大程度上就制約了延吉市排球運動的發展。
延吉市群眾一般是在節假日或是晚上下班時間參與排球運動,活動時間多在90min以上,活動負荷度適中,多數人在參加排球運動后稍微會有疲勞感,但經過休息后能完全恢復身體機能,從而以更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工作生活中。根據運動生理學的理論知識,如果想要從體育鍛煉中獲得身體素質提升的最佳效果,那么每周進行3次體育鍛煉是最好的選擇。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延吉市排球運動參與者中,每周進行1次排球運動的人數為66人,所占比重為55%;每周進行2次排球運動的人數為28人,所占比重為23%;每周進行3次排球運動的人數為16人,所占比重為13%;每周進行3次以上排球運動的人數為10人,所占比重為9%。這就說明,目前延吉市群眾參與排球運動的頻次是不理想的,每周堅持進行3次排球運動的人數較少。究其主因,一是多數排球參與者年齡段處于30-40歲之間,工作處于上升期,休閑時間較少;二是體育場館開放的程度較低,且多為收費性場館。每周至少進行3次排球運動的人數為26人,所占比重為22%。這部分排球愛好者是延吉市排球運動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所以要對他們參與排球運動的積極性予以支持和鼓勵,進而有效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到排球運動當中來。
排球運動技術較為復雜,所以如果運動參與者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技術指導和訓練,就很可能在運動過程中出現運動損傷,影響到參與排球運動的積極性。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部分排球運動參與者系統地學習過排球技術,并且在工作生活中通過不斷地練習基本上能夠熟練掌握排球技戰術,他們可以通過排球運動獲得成就感和最大程度上避免運動損傷;部分排球運動參與者并沒有排球運動技戰術基礎,他們主要是通過在不斷的交流比賽中累積經驗,逐漸對這項體育運動產生興趣并將其作為業余生活中的重要調劑。對于這部分排球運動參與者而言,由于自身排球運動基礎較差,所以在既往排球運動中難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他們非常迫切地希望能在運動中有專業人士的指導,以便最大程度上提高排球的技戰術水平和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延吉市在對排球運動參與者的運動技術指導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足,這將對該市排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延吉市體育管理部門應當制定相關的排球運動指導員資格審核標準,加強排球運動指導員的規范性引入,以便對排球愛好者進行科學正確的技戰術指導,從而有效地促進延吉市排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
2.2、延吉市排球運動參與者特征分析
第一,排球運動參與者的性別情況分析。調查的120名排球運動參與者中,男性有84人,所占比重為70%;女性有36人,所占比重為30%。這就說明,女性排球運動參與者的人數要遠低于男性。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多數女性不僅要參加工作,還需要照顧家庭,運動的時間較少;二是部分愛好運動的女性選擇了節奏感更強、簡單易學的廣場舞;
第二,排球運動參與者的年齡情況分析。在延吉市排球運動參與者中,20歲以下的有8人,所占比重為6.7%;21-30歲之間的有24人,所占比重為20%;31-40歲之間的有30人,所占比重為25%;41-60歲之間的有48人,所占比重為40%;61歲以上有10人,所占比重為8.3%。由此可見,41-60歲之間的排球運動參與者人數最多,他們是延吉市排球運動的主力軍。這主要是因為:一是這部分排球運動參與者經濟基礎一般較好,并且工作生活相對穩定,這使得他們有時間精力進行體育運動;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增加了,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運動。20歲以下的排球運動參與者人數最少,這主要是因為這個年齡段還處于高中階段,學習生活較為緊張,即便是參加排球比賽也是偶爾幾次而已。根據延吉市排球運動參與者年齡調查結果顯示,中青年人群是排球運動的主要參與者,這對于延吉市排球運動的發展是有利的;
第三,排球運動參與者的動機分析。動機是人們從事某項工作、完成某項任務時的內部驅動力,正確合理的動機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延吉市排球運動參與者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運動參與者首要的動機是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其次是人際交流、防病治病等動機。這些動機為延吉市排球運動參與者積極主動參與排球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內部驅動力;
第四,排球運動參與者的消費狀況。隨著延吉市經濟的不斷發展,該市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升,相應地他們的消費水平也有所提升。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人們對某種事物的消費情況能夠反映出對該事物的熱愛情況。根據延吉市排球運動參與者的消費水平調查結果發現,每年在排球運動上消費不超過100元的有6人,所占比重為5%;100-200元之間的有44人,所占比重為36.7%;200-300元之間的58人,所占比重為48.3%;300元以上的有12人,所占比重為10%。整體上來講,延吉市排球運動參與者的消費情況一般,主要集中在100-300元之間。為了有效地提升延吉市排球運動水平、實現排球運動的普及,需要不斷促進排球運動參與者在排球運動上消費支出的增加。通過對延吉市排球運動參與者消費情況的深入調查,發現現下延吉市排球運動參與者主要消費是排球相關裝備和器材等實物上,這種消費情況的有98人,所占比重為82%;其次是對排球場地的租賃費用;還有一小部分是觀看排球比賽等支出。器材裝備和場地租賃屬于物質性消費,而觀看比賽屬于心理性消費,兩者的比例目前是不均衡的。要想有效地提升延吉市排球運動參與者的消費水平,就必須要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群眾排球欣賞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對延吉市排球運動發展的不斷推動。
2.3、影響排球運動發展的因素分析
一是排球運動的技戰術特點因素。排球運動的技術動作較為復雜,如果某一環節出現錯誤,就會導致整個技術動作協調性出現偏差。對于排球運動初學者而言,排球動作技術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掌握,在真正熟練掌握動作技術之前,排球運動初學者所獲得的成就感較低。同時,由于排球運動是一項集體性的體育運動項目,比賽中需要多名隊員互相配合,如果某個人或者是某個環節出現失誤,戰術配合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功率。此外,排球運動初學者很容易在運動初期由于動作技術不熟練而出現運動損傷,關節、韌帶等的損傷和疼痛,往往會讓他們望而卻步;二是排球運動參與者對排球運動價值的認知因素。在全民健身背景下,群眾是排球運動的直接參與者,所以他們對排球運動價值的認知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排球運動發展的內在因素。延吉市競技排球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當地群眾對排球的熱愛程度。隨著群眾對排球運動價值認知程度的不斷加深,排球運動逐漸就被他們視為業余生活中的主要健身項目之一,而這對于促進延吉市排球運動發展具有很大的作用;三是國家和地區的政策指導因素。排球運動的發展,離不開國家和地區政府部門政策上的指導。2009年國家《全民健身條例》的頒布,將全民健身計劃上升到國家發展規劃的高度上。延吉市體育管理部門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近些年來,相繼組織多項群眾排球運動賽事,這對群眾參加排球運動的積極性具有很強的激發作用;四是媒體宣傳因素。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傳播,排球運動的知識技術能夠更便利地為群眾所獲知,排球比賽的觀賞群眾規模也將不斷擴大,群眾對排球運動的關注也將加強。調查結果顯示,現下延吉市媒體宣傳的力度不夠,排球賽事的直播和轉播頻道較少,并且有關排球技戰術和比賽規則等的宣傳也較少。所以,延吉市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利用媒體的宣傳作用,營造出良好的排球運動氛圍,為群眾提供科學的排球運動指導,這樣才能在滿足群眾排球運動娛樂和觀賞需求的基礎上,不斷促進排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
3、全民健身背景下延吉市排球運動發展路徑
3.1、重視排球運動社會指導員培養工作
目前,延吉市群眾參與排球運動除少數是由體育局和排球協會組織的比賽外,多數是自發組織進行的交流賽,并且由于排球運動參與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沒有進行過排球技術戰術方面的專業學習,所以在排球運動過程中迫切需要有人來指導。雖然有的時候,排球運動參與者中有專業人士,他們可能自身有一定的技戰術水平,但就是不太精通如何對他人進行指導。在這樣的情況下,排球運動社會指導員的存在就顯得非常重要。延吉市對體育社會指導員培訓工作很重視,自2011年起陸續培養出近千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為全民健身計劃提供了重要的推進力量。不過相對于排球運動參與者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需求來講,還是遠遠不夠的,并且部分排球運動社會指導員在排球運動技巧的傳授手段方法上還有待于提升。針對這樣的情況,體育管理部門要強化對排球運動社會指導員的培養工作。一方面,可以定期聘請業內專家講座,以便吸納更多的排球運動參與者學習排球運動相關的知識,提升對排球運動的認知和興趣;另一方面,可以選派比賽中表現突出的排球運動參與者到其他省市交流學習,以便更有效地提升本地區群眾參與排球運動的技術與戰術水平。
3.2、加大排球場館設施建設的力度
在室外進行排球運動較易受到天氣的影響,而排球場館則不僅能讓排球運動參與者在天氣條件不好時也可以進行排球運動,而且還能夠為他們提供舒適的運動休息環境。所以說,數量充足、設施完備的排球場館是推動排球運動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當下,延吉市的經濟雖然有所發展,排球場館設施建設的投入也不少,但是排球場館的開放性較差,并且多數是收費性場館,社區公益性的排球場館數量不多,尤其是周邊鄉鎮的排球場館較為稀少,這就很難充分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參與排球運動的需求,對全民健身背景下排球運動發展起到了較大的制約作用。基于此,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解決:一方面,加大對排球場館建設的資金投入,對場館場地進行科學性的整體布局,以便讓廣大群眾能就近利用排球場館參與體育鍛煉,從而更大程度上激發他們運動健身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社區公益性排球場館可以尋求與體育運動品牌(如李寧、安踏等)合作,多方進行場館建設管理資金的籌集,不斷優化排球場館的管理服務,以便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排球運動健身環境。
3.3、加強媒體宣傳以引導群眾排球運動習慣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對大眾的生活方式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尤其在政策宣傳和價值引導方面更是發揮著重要的效用。利用媒體渠道進行排球運動價值和作用的宣傳,能夠更大范圍地幫助群眾強化對排球運動的認知,營造出積極的、和諧的排球文化氛圍。為了更好地引導群眾排球運動習慣,在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對排球運動的娛樂健身功能加以強化,以此吸引更多群眾參加到排球運動當中來;二是對每一項排球運動的價值和作用進行多方面的宣傳。比如,對氣排球、硬式排球、軟式排球和沙灘排球等各種排球運動的價值作用及適合的年齡層次等進行多角度的宣傳。這樣才能使得排球運動的價值和精神作用逐漸滲透到群眾的心中,逐漸讓他們對排球運動產生同向性的認知;三是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宣傳渠道結合起來,形成具有梯度性的排球運動傳播鏈條。比如,在電視、廣播等媒體上進行排球運動傳播后,在社區公告欄、社區微信公眾號等處繼續進行排球運動相關知識的宣傳,這樣能更加深入地讓群眾了解到排球運動的魅力。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第一,延吉市群眾參與排球運動在年齡層次上,表現出41-60歲之間中老年人居多的特點。排球運動參與者的動機主要是強身健體。參與的形式以硬式排球為主,每周進行排球運動3次及以上的人相對較少;第二,延吉市排球運動場館基礎建設情況良好,但空間布局有待改進,同時開放性有待于提升。排球運動的社會指導員數量和質量相比于實際需求來講,還遠遠不及,不能很好地滿足排球運動參與者的技術戰術學習需要;第三,延吉市排球運動參與者普遍在排球運動消費上處于較低水平,主要集中在實物消費,觀賞性消費較少;第四,延吉市排球運動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是排球運動技術戰術特點、參與者認知、政策指導和媒體宣傳等。
4.2、建議
一是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排球運動管理部門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當地排球場館設施建設,提升排球場館的利用率和開放性;二是地區政府應當在國家全民健身政策指導下,結合本地排球運動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排球運動發展促進方案;三是加大對排球運動社會指導員的培養力度,以便最大程度上滿足排球參與者提高技術戰術水平的需求;四是加強媒體宣傳,以此引導群眾參與排球運動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岳邦寶.淺談全民健身項目之排球運動[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2(14).
[2]邱妍,溫皓,楊想.全民健身背景下氣排球運動發展的困境與路徑分析[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22).
[3]唐小紅.全民健身視閾下群眾體育發展策略研究——以資陽市氣排球運動的推廣為例[J].體育視野,2021(23).
[4]馮蔚濤,莫霞.全民健身背景下南寧市群眾性羽毛球活動發展現狀研究[J].體育科技,2021(02).
[5]韋雄師,孟祥龍,鄧曉明.成都市社區氣排球運動開展現狀與推廣策略研究[J].運動精品,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