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探討人工智能對體育解說行業的沖擊與影響,對體育解說員未來的發展提出相應建議,本文以人工智能(特別是GPT-4)在體育解說領域的應用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研究法對人工智能目前的發展情況進行研究分析,運用歸納總結法將GPT-4應用于體育解說行業的影響進行歸納,分析其優劣勢,并以此得出體育解說員相應的應對措施。研究發現,人工智能與體育解說行業融合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可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育體驗,形成個性化服務;成為解說員的工作輔助工具,為采編記者提供采訪思路,進而節省人工成本。基于此,體育解說員應繼續保持高度的政治素養、培養信息采集、分析和可視化處理的能力、提升“三感三力”的訓練、形成個人解說風格,最終成為不可替代的“體育引領者”。
關鍵詞:GPT-4" 體育解說" 人工智能
前言
ChatGPT作為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一經發布就在各領域引起了轟動。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內,該研發團隊又推出了更智能、類人程度更高的GPT-4。緊接著微軟立即宣布,將Office全家桶引入GPT-4,來增強Office辦公套裝。由此可見,GPT系列將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各領域融合發展將成為未來之勢。雖然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系列還未廣泛采用,但與有廣闊市場的體育行業相融合將會是市場的必然選擇。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體育解說行業應如何合理利用人工智能,體育解說員如何增強自我競爭力,從而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成為我們亟需應對和探討的問題。
1、人工智能發展現狀
1.1、人工智能的特點
(1)學科交叉聯系緊密。
人工智能在研發、運用方面融合了計算機科學、數學、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成果和思想,將這些領域的技能和概念進行統一,用于理解復雜概念。在ChatGPT和GPT-4發布后,強大的功能用途和不同的受眾需求,衍生出更多的商業化應用和集成,使得人工智能中各個學科的聯系愈發緊密。
(2)迭代速度不斷加快。
人們為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對人工智能的使用需求不斷增加,而這一需求為研發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為獲得更大利潤和搶占用戶市場,同時為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國家和企業都在這一領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使得人工智能的迭代速度不斷地加快。
(3)服務內容由泛入精。
人們對人工智能應用的渴望已遠遠超越了獵奇心理驅使下的簡單嘗試,更希望可以替代大量的工作,甚至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嘗試理解人們的內心需求,真正實現個性化的服務。因此,人工智能的服務內容從處理簡單的程序化工作,發展為根據不同的行業要求進行有針對化的處理,服務內容由泛入精。
1.2、人工智能時代帶來的社會問題
(1)國內外行業競爭與保護。
在推出GPT-4后,OpenAI并未分享相關技術細節,只公布了GPT-4的基準和測試結果。對此OpenAI有關負責人解釋,未公開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害怕競爭。這就意味著研發經驗被國外市場所壟斷,其他的公司若想進軍這一領域只能自我研發。
在GPT-4發布的第二天,百度的對標產品“文心一言”正式發布。作為更具中國味的本土版GPT-4,百度文心一言的出現將為中國在世界人工智能領域搶占一定的話語權,但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文心一言較GPT-4還具有一定差距。正如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上表示,中國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技術水平和GPT-4的差距在2-3年時間,目前GPT的技術方向已經明確,不存在難以逾越的技術障礙,中國應當堅持長期主義精神,迎頭趕上。
(2)意識形態對受眾價值觀帶來影響。
GPT所提供的內容會有一定的政治傾向,這是我們需要警惕的問題,因為GPT的反饋內容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使用該應用的國家、社會及個人。正如今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高新波表示的:ChatGPT技術的價值觀主要來自訓練數據,如果訓練數據主要來自西方,那么數據隱含中的價值觀、偏見、歧視將會通過聊天系統傳遞出來,這對意識形態的影響將是可怕的。所以這不僅僅是一場技術戰,更是對文化自信、意識形態建設的巨大挑戰。
(3)使用人工智能帶來的倫理問題。
ChatGPT橫空出世后,更多的領域嘗試接入,但由于目前沒有相關制度約束,肆意使用可能會直接擾亂社會秩序。雖然該技術長期看是有益于人類發展與進步的,但在短期還沒有一套完善的規則時,社會秩序及系統就會遭受巨大沖擊。先進的技術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讓更多游走于灰色地帶的問題愈發尖銳,倫理問題也不斷凸顯。如數據隱私保存、版權問題、私密文件安全問題等都需要進行約束和治理。
(4)人工智能使用讓人類能力兩極分化。
將人群根據受到人工智能影響大小進行分類,可以粗略地分為高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兩類。
高知識分子人群在大形勢引導下,會根據自身職業內容需要,對人工智能進行主動學習,以此提高個人競爭力,力圖融入人工智能的時代浪潮。所以在短期內,高知識分子人群并不會因為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而被時代所過濾淘汰。
對普通民眾來說,由于普通民眾的工作性質、生活經驗各異,對算法可能存在冷漠、抵抗或深度依賴、盲從這兩種態度,且GPT內容產出的方式可能會加劇信息繭房的產生。GPT廣泛使用后,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從主動索取變為被動填補,這會使公眾逐步喪失判斷事情的能力。恰巧這一功能滿足了人們暫時的需要,符合人類懶惰的本性,認為是高效的輔助工具,但其實失去了接觸社會不同事物的機會。隨著影響潛移默化的深入,導致普通民眾的個人能力持續下降,喪失了崗位競爭的優勢,最后極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2、人工智能與體育解說行業融合與發展
2.1、人工智能與體育解說融合發展優勢
(1)多模態生成能力的研發,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
GPT-4中多模態的研發是一大亮點,它們能夠處理不同媒體類型的信息,并將內容整合到一個統一的語義空間中。這一功能的升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搜索引擎的使用。例如,觀眾觀看體育比賽時,不了解在場運動員的具體信息,這時拍攝一張該運動員的照片,發送至GPT-4的輸入框中,GPT-4經過信息整合就可為觀眾提供詳細的運動員信息。這一功能可以幫助用戶省去在不同APP和網頁中搜集資料的時間,同時滿足了用戶個性化的需要。
(2)可“替代”體育解說員,形成個性化服務。
在未來若將GPT-4、數字人和AI聲音等技術相結合,并著重進行體育知識方面的訓練,就可以形成AI“體育解說員”。GPT-4可根據數據庫中存儲的體育內容,通過分析比賽畫面,模仿人的對話特點,對比賽進行“類人化解說”,同時觀眾可根據自身需要對AI進行個人觀賽需求、語氣和風格的設置,通過這些設置就可為有不同需求的觀眾同時同步奉上不同風格內容的解說,且幾乎不存在語種的限制。數字人技術可以創建虛擬的主播形象,模擬真實人的行為,將解說聲音、表情、動作具象化。目前人工智能的聲音技術還有很明顯的機械感,這也是AI體育解說員能否成功“上任”的一個重要考察因素。在未來若將上述三者有效結合,AI體育解說員就邁出了應用于市場的第一步。
(3)提供海量且有序的數據資料,成為強輔助工具。
GPT-4的輸出來源,除研究者進行標注設置的內容,還有從用戶反饋中所收集的。由于對人類復雜語言具有強理解能力,GPT-4能夠在龐雜的人類語言中把握關鍵的意思和邏輯,并執行各類命令和反饋。通過人類反饋強化學習的訓練方法,使其在表達準確性、敘述細節以及上下文連貫性方面有了較大提升。這意味著GPT-4可成為人們的智力勞動輔助工具。在體育解說前,解說員需要搜集大量的比賽信息,這些內容繁多且冗雜,給解說員的前期準備工作帶來很大的挑戰。而GPT-4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強學習能力可使其在較短時間內掌握復雜多變的體育知識,提供更符合用戶需求的內容,并確保輸出內容的正確性和可被廣泛傳播的可用率,從而使解說員有充分時間能深入探索文本數據,挖掘其中所隱藏的模式和趨勢,使解說更具專業性。
(4)提供熱點預測,為記者提供采訪思路。
人工智能工具可作為新聞編輯的“千里眼、順風耳”,通過對全球數據實時監測追蹤,根據算法區別出哪些是熱點,哪些是一般性對話和無效內容,第一時間發現網絡輿情熱點,為記者提供報道參考。在體育比賽過程中,上千場比賽易讓記者無報道頭緒,導致報道內容低質低效,通過人工智能工具,就可為記者提供報道思路,判別哪些是觀眾所關注的問題,以此來提高新聞質量和瀏覽量。
(5)集合精彩賽事集錦,節省人工成本。
隨著AI技術的深入應用,為快速高效生成體育視頻提供了新路子。例如,足球項目在剪輯過程中,由于比賽節奏快、人員跑動多、轉播角度不同等因素,使剪輯有一定的難度。GPT-4根據多模態的這一特點就可以有效解決,生產者根據需求輸入文字,幾秒后就會自動生成所需的視頻,輸入的需求越詳細,所反饋的內容也會更加滿足用戶的需要。在生成視頻的同時,還可生成相應的宣傳文案,一鍵式選擇就可在各大短視頻平臺同時發布。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視頻制作的人工成本,在后續只需進行人工校對,便可以形成一條高效保質的體育賽事集錦的生產鏈。
(6)提高冷門運動曝光度,擴大運動宣傳。
在傳統媒體和網絡當中,媒體一般選擇報道的體育賽事都是熱門且具有討論度的,一些冷門運動則很少被報道和宣傳,導致被大眾所忽略,甚至沒有可關注的渠道。在受眾使用類似GPT-4的人工智能后,就可以根據推送或個人需要,獲取這些運動項目的內容和“定制”的解說,從而加大冷門運動的宣傳力度,提高曝光度。
2.2、人工智能與體育解說融合發展存在的局限性
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在《決勝思維》中提出,在人工智能時代,人需要具備機器做不到的六種思維能力,分別是:意義感、娛樂感、設計感、共情力、故事力和交響力。這六大能力也是人工智能與體育解說融合發展存在局限的方面,故從這六個方面進行分析:
(1)意義感與共情力的缺失。
意義感指人類通過外部環境的刺激,與內在意志結合后,激發對人生意義的追求。共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體驗世界,與他人產生共鳴。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AI解說員僅可以為觀眾提供體育比賽認知的需要,但無法實現審美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例如,在東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單頒獎儀式上,解說員高菡這樣形容樊振東和馬龍:“從初生牛犢不怕虎,到意氣風發的少年,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實、刻苦而坦蕩。盡管今天依舊沒有能夠翻越馬龍這座高山,但是也請樊振東回頭望望,這一路走過來都是風景。”“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漂亮地離場并不只是在巔峰時期退役,也有絕地求生,也有從零開始,他是最好的奧林匹克的象征。一個時代的開啟,不會輕易落下帷幕。”這兩段話將運動員一路走來的不易展現在觀眾面前,既表達了一個天才少年的努力和夢想,也把老將不屈不撓、努力拼搏的精神說得中肯感人。這樣表達既使觀眾產生共情,同時也從運動員身上汲取了強大的精神力量,激發觀眾對人生意義的追求,反觀AI進行解說就無法成為運動員與觀眾之間情感的橋梁,無法給予觀眾情緒價值。
(2)娛樂感和故事力的缺失。
娛樂感指所接觸的事物能帶給自己持續的快樂。故事力就是用講故事的方式打動受眾。例如,王濛的解說就火出了圈。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女2000m混合接力決賽中,沖線時刻冠亞之間相差無幾,當大家還在等待裁判宣判時,王濛就已經喊道:“你永遠可以相信中國短道隊!我的眼睛就是尺!我告訴你們肯定贏了!”最終結果正如王濛所判斷的。王濛在具備豐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以東北話特有的幽默感和激情四射的表達方式,加之手腳并用的肢體語言,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自帶喜感、極富感染力的解說,讓觀眾在觀看比賽時,收獲了體育比賽帶來的喜悅,這就是體育解說員為觀眾帶來的娛樂感。故事力的描述一般使用在記者采寫新聞的過程中,具有特色的故事力描述成為觀眾能了解賽前賽后的故事、感受奧林匹克精神和人文情懷的重要途徑。這兩點是人工智能下的解說和新聞編寫所達不到的。
(3)設計感和交響力的缺失。
設計感就是人類自身以自然界史無前例的方式塑造和改善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以滿足自身需求。交響力是一種綜合能力,丹尼爾認為,在今天能獲得最大回饋的,是在迥然不同的領域也能游刃有余的人。這兩點同樣是人工智能目前無法達到的。當比賽途中發生突發情況時,AI只能根據之前所使用過的案例,找出解決方案并做出反應,但這個方案一定是中規中矩的,雖不會犯錯,但若想贏得一致好評,顯然是困難的。所以目前的人工智能,只是一個經驗頗豐的“裁縫”,無法完成“服裝設計師”的工作,這也意味著人工智能并沒有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無法判斷在何時應該輸出恰當的內容,這也就在臨場發揮方面喪失了存儲大量知識的優勢。
3、人工智能時代體育解說員應具備的素養和能力
3.1、解說員應繼續保持高度的政治素養
在群眾極易被人工智能潛移默化影響的背景下,作為解說員更要堅定立場,不斷學習國家的政策法規,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堅持向觀眾輸出正確的立場和觀點。
3.2、解說員應有信息采集、分析和可視化處理的能力
人工智能出現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替代人類,而是為了更好地輔助人類工作,人類若想提高自身競爭力,就必須合理使用人工智能,讓其成為自己的武器,而不是“假想敵”。對于解說員來說,具有海量信息的資料庫和有效整合信息能力的人工智能,就是一個可利用的高效智能工具,通過信息整合解說員就可形成屬于自己的體育資料庫,成為自己在解說比賽時的堅強后盾。
3.3、解說員應提升“三感三力”的能力
“三感三力”是目前人工智能在體育解說領域無法獲得的能力,這恰巧是解說員的優勢所在。解說員要注意解說內容要具有意義感、娛樂感和設計感,通過比賽前的話語環節的設計,讓觀眾在觀看比賽的時候感受到體育所帶來的快樂和拼搏奮斗、不屈不撓、健康向上的體育精神;提高共情力、故事力和交響力的表達,在解說過程中,首先要讓自己與運動員產生共情,才能進一步連接起運動員和觀眾之間的情感,從而使一個瞬間、一場比賽、一位運動員、一種精神深入人心,鼓舞更多人的生活。雖說簡單樸實的語言最能打動人心,但通過故事化的解說和交響力的表達,能更好地將觀眾帶入到比賽的場景之中,加之自身多領域知識的積累,游刃有余、恰到好處地輸出觀點,可以為整場體育比賽的表達錦上添花,若將這六種能力不斷提升,不僅會形成個人解說的獨特風格,還將是不俗的個人競爭力。
3.4、改變固有解說模式,形成個人解說風格
現階段的解說,以高度專業的解說和流暢地表達為基礎,描述性和藝術化的語言輔之,形成了多元特色的解說。若想進一步增進受眾的視聽體驗,僅僅使用套話是無法支撐的,這就要求解說員發揮自己所長,增加“說和評”的占比,最終達到解釋專業內容、感染心理情緒、把控價值導向的效果,呈現出感染化、唯美型、沉浸式、互動式等不同類型的體育解說。在智能技術的推動下,解說員還要增強與觀眾的有效信息互動,利用與智能技術融合的優勢,為觀眾提供具象沉浸式的解說,擴大體育文化、意識形態的傳播范圍。
4、結語
人工智能與體育解說領域相融合已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體育解說行業亟需自我革新,接納新技術和新機會。在人工智能時代,體育解說員仍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可以為觀眾提供人工智能所不具備的情緒價值和精神供給。在這樣的背景下,體育解說行業的工作者,需要正確認識和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個人競爭力,利用AI促進解說智能化,為觀眾帶來更好的體育體驗。
參考文獻:
[1]鄒開亮,劉祖兵.ChatGPT的倫理風險與中國因應制度安排[J].海南大學學報,2023.
[2]中國經濟網.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周鴻祎:中國發展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有優勢[EB/OL].http://www.ce.cn/cysc/newmain/yc/jsxw/202303/25/t20230325_38462302.shtml,2023-03-25.
[3]支持規范國產化ChatGPT研發及應用[N].科技時代,2023, 04.
[4]何哲,曾潤喜,秦維等.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社會影響及其治理[J].電子政務,2023(04).
[5]鄭滿寧.人工智能技術下的新聞業:嬗變、轉向與應對——基于ChatGPT帶來的新思考[J].中國編輯,2023(04).
[6]沈潔,李金寶.流變與重構:中國體育賽事解說發展的機理與邏輯——基于體育媒介技術發展的視角[J].體育學研究,2023, 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