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我國冰雪體育事業做出卓越貢獻,促進我國群眾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在后冬奧時代的背景下,基于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留下的寶貴財富——北京冬奧遺產,將持續推動冰雪運動向好發展。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與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對北京冬奧遺產促進群眾冰雪運動發展進行研究,包括:(1)闡述北京冬奧會與群眾冰雪運動的關系;(2)分析北京冬奧遺產的經濟價值、政治價值、文化價值、教育價值、社會價值多元價值;(3)提出北京冬奧遺產促進群眾冰雪運動發展的策略:統籌兼顧,多方參與:建立健全保障體系;深度挖掘,提純優化:利用與傳承冬奧遺產內容;傳播普及,創新兼容:采取多種途徑宣傳冰雪運動。
關鍵詞:后冬奧時代" 北京冬奧遺產" 群眾冰雪運動" 促進策略
前言
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成功舉辦,不單是中國體育健兒優異比賽成績的呈現,更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與贊譽,為世界與人類留下了具有中國特色與中國智慧的北京冬奧遺產。根據奧運遺產的概念,將北京冬奧遺產的概念界定為,“在北京冬奧會申辦、籌辦、舉辦以及賽后各階段所形成的具有普遍價值的有形遺產(物質財富)與無形遺產(精神財富)的總和。”關于北京冬奧遺產的分類,本文按照國內外公認的“奧運遺產二分法”即有形遺產與無形遺產兩大類進行內容梳理。北京冬奧有形遺產主要包括冬奧體育場館及設施,依托冬奧場館修葺的奧林匹克公園、賽后冬奧場地改造的旅游勝地與城市地標等場館設施類遺產;借助北京冬奧會的契機頒布的有關冰雪運動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基于北京冬奧會建設與培育的人才遺產,如專業技術人員、科技研發人員、志愿者服務人員等人才隊伍;圍繞北京冬奧會設計制作的多元化文創產品等遺產內容。北京冬奧無形遺產主要包括北京冬奧文化遺產,包括奧林匹克主義的無形文化遺產,國家文化的曝光度增加,新的設計、品牌和視覺形象,通過開閉幕式和奧運周期文化項目而得到發展的藝術活動(音樂、視覺藝術等),給城市/國家帶來新的文化資產;北京冬奧精神遺產包括奧林匹克精神、北京冬奧精神、志愿者服務精神等一系列精神遺產。除此之外還包括作為信息性公共體育服務的冰雪運動相關知識,城市公共服務,區域發展等遺產內容。
如何發揮冬奧遺產的長期效用,又如何高效作用于群眾冰雪運動發展中值得我們思考與探究。
1、北京冬奧會與群眾冰雪運動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與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講到:“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為現實,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籌辦舉辦推動了我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國際雪聯主席約翰·埃利亞施高度肯定北京冬奧會取得的豐碩成果,“中國通過籌辦舉辦冬奧會,成功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推進冰雪產業飛速發展,推動冰雪運動從小眾轉向大眾,從區域推向全國,從冬季擴至全年”。正是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促進了我國群眾冰雪運動發展,使得推動冬季運動蓬勃發展的奧運愿景落地生根。
1.1、北京冬奧會為群眾冰雪運動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借助北京冬奧會的契機,帶動了地方政府對冰雪運動發展的關注與重視,主要體現在建設冰雪體育場館與設施、舉辦冰雪賽事活動、提供冰雪運動咨詢與服務、發展冰雪旅游等方面。賽后首鋼、延慶、張家口三地因地制宜對冬奧場館進行個性化、針對性的改造和配套設施建設,推動賽時單一專業性競賽場館向大眾性、趣味性的“體育+旅游”綜合體拓展,為舉辦群眾性冰雪活動和文旅活動提供物質資源環境與便捷服務。
1.2、北京冬奧會為群眾冰雪運動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北京冬奧會不僅創造物質層面的財富,其精神遺產的影響意義更加深遠。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完美詮釋北京冬奧精神,完美展現中國形象與冰雪實力。冬奧賽前克服種種辦賽風險與挑戰,冬奧賽場上中國冰雪健兒迎難而上超越自我。由廣大參與者共同創造的“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北京冬奧精神,為群眾冰雪運動提供價值指引與精神動力。
1.3、北京冬奧會為群眾冰雪運動發展提供文化支撐
體育與文化相輔相成,群眾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更離不開文化支撐。北京冬奧會期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冬奧文化主題活動,包括舞蹈、歌曲、朗誦等文藝匯演;推出一系列冰雪相關的冬奧作品,如紀錄片《大約在冬季》、影視作品《冬奧一家人》等;舉辦體現中國傳統文化與冰雪文化的北京冬奧會形象標識征集活動,有吉祥物、會徽等設計活動。各種形式的文化創作既發揮最大效果宣傳北京冬奧會,又帶動了群眾冰雪運動參與,實現冰雪體育與冰雪文化的深度融合。
1.4、北京冬奧會為群眾冰雪運動發展提供支持性政策
北京冬奧會籌辦以來,明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中辦、國辦出臺《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各級政府制定相應政策措施,將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關于北京冬奧遺產北京冬奧組委發布《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戰略計劃》等文件報告。賽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講到:“堅持冬奧成果人民共享,通過推廣普及冰雪運動帶動全民健身走向縱深。”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北京、河北兩省對北京冬奧遺產進行了全方位規劃與多層次開發,為群眾冰雪運動發展提供政府引導與政策支持。
2、北京冬奧遺產的價值詮釋
《遺產戰略計劃》提到:“‘奧運遺產’是一種愿景的產物,具有長期效益。”作者認為北京冬奧遺產著重強調其產生的積極影響,在冰雪運動發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正是北京冬奧會發揮積極影響的有效印證。步入后冬奧時代,若進一步深化“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我們應正確認知與科學利用北京冬奧遺產,充分挖掘北京冬奧遺產的多元價值,進一步發揮其價值優勢。
2.1、經濟價值
國家籌辦與舉辦北京冬奧會進行了大量資金、技術、人力等資源投入,必然會得到巨大的經濟價值與回報。對于北京冬奧會收益主要包括:進行企業贊助、冬奧會賽事轉播、冬奧會特許商品售賣產生的直接效益;推動了舉辦城市體育場館、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建筑業、旅游業等關聯產業發展;提供就業崗位等。北京冬奧會不僅促進舉辦城市自身經濟發展而帶來直接經濟收益,并且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從而帶來間接效益。北京冬奧會為全國冰雪產業發展提供新機遇,拉動冰雪運動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冰雪運動服務質量,加快構建冰雪產業鏈,進一步促進冰雪產業與文旅產業的融合,使得冰雪經濟釋放“熱效應”。
2.2、政治價值
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使得北京成為歷史上首個舉辦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給世界展示一個強盛團結、開放包容的大國形象。這是中國體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既推動了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又提升了冰雪運動發展高度。推動體育強國建設。這不僅是每個中國冰雪人的努力,更是我國雄厚綜合國力的體現。“一起向未來”的冬奧口號與“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一脈相承,表明中國同世界各國團結一心、攜手共進的行動立場,為推動奧林匹克運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卓越貢獻。實現北京冬奧遺產政治價值,早日實現體育強國建設目標以及提升國際體育話語權。
2.3、文化價值
北京冬奧會作為世界多元文化交流與傳播的舞臺,向世界各國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直觀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到體現中國書法氣韻的冬奧會會徽“冬夢”,再到源自中國古代同心圓的冬奧會獎牌,皆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國不單是借助奧運舞臺進行文化背景的呈現,而是文化輸出內容從“廣”到“專”的轉變,是從尋求文化認同到堅定文化自信的轉變。中國文化中所蘊含的天下為公、求同存異、合和共生等理念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價值,贏得廣泛理解和贊同。正是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悠久的歷史沉淀增加中國人民的底氣與信心,充分體現北京冬奧遺產的文化價值。
2.4、教育價值
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冬奧冰雪賽事、冰雪健兒“背后”故事等給觀眾帶來了視覺、聽覺的直觀感受,使得觀眾對奧林匹克運動和北京冬奧會進行記憶留存。徐夢桃四戰冬奧終圓夢,蘇翊鳴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冬奧冠軍,中國體育健兒勇于拼搏,挑戰自我的魄力,正是追求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真實寫照。從北京冬奧精神到冰雪運動知識,再到冰雪健兒點滴事跡,豐富著奧林匹克精神內涵,對世界各國人民有著重要教育價值。
2.5、社會價值
2022年北京冬奧會秉承2008年北京奧運會“節儉辦奧”理念,提出“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全新辦奧理念。北京冬奧場館正是基于此辦奧理念,使用新材料,運用新科技手段進行建設與改造。北京冬奧會的辦奧理念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能夠積極引導社會公眾勤儉節約、綠色環保,營造節約型社會氛圍,使社會公眾始終保持節約節儉、熱愛生活的美好風尚。北京冬奧志愿者遺產作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財富,不僅為大型冰雪賽事志愿服務積累經驗,而且能夠提升自身技能,實現自我價值。北京冬奧志愿者大部分由高校大學生組成,作為新生一代用青春和奉獻、友好與熱情提供暖心服務,向世界展示蓬勃向上的中國青年形象。志愿服務作為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他們能夠在未來中國建設中提供更高質量的社會服務,從而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3、北京冬奧遺產傳承視角下群眾冰雪運動發展的促進策略
3.1、統籌兼顧,多方參與:建立健全保障體系
后冬奧時代,需加強北京冬奧遺產促進群眾冰雪運動發展的頂層設計,建立健全北京冬奧遺產利用與傳承的相關政策體系,明確不同層級政府、不同參與主體促進群眾冰雪運動的目標任務、權責邊界等內容,制定科學的戰略實施方案。
首先,明確北京冬奧遺產促進群眾冰雪運動的政策保障體系。根據《“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以及《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報告(賽后)》,進一步完善冬奧遺產促進冰雪運動的政策體系,明確其發展目標、發展重點、職責權限;
其次,協調不同層級政府之間的政策銜接。上一級政府(省級)需要對下一級政府(市、縣、鄉鎮)實施冬奧會文化遺產發展的責任清單制度,通過壓力考核,督促地方政府出臺與冬奧會文化遺產政策相契合的配套政策,加強冬奧會文化遺產在基層工作中的可操作性;
再次,政府部門出臺激勵政策,構建以政府部門為主導,高校、體育組織與企業為輔助,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群眾冰雪運動的多元組織保障體系。參與主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各司其職,協同合作。政府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優惠政策、政府購買等方式激勵多元主體參與到北京冬奧遺產利用與傳承中,進一步發展群眾冰雪運動;高校發揮高校人才培養主陣地作用,進行相關內容的學術研究及專業人才的系統培養;鼓勵體育組織與企業充分利用北京冬奧遺產,提供更加豐富的冰雪體育產品供給與服務;社會公眾應增加對北京冬奧遺產的價值認同,廣泛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
最后,建立健全公共冰雪服務體系,提供資金、人才等資源保障。發揮冬奧的余熱,建設服務體系示范區,持續在冬奧場館開展冰雪服務,推動冰雪產業發展,貫徹落實“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的主導思想。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具內涵與高質量的冰雪運動服務,滿足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冰雪運動需求。
3.2、深度挖掘,提純優化:利用與傳承冬奧遺產內容
我們要積極謀劃、接續奮斗,管理好、運用好北京冬奧遺產。針對北京冬奧遺產的豐碩內容,應深度挖掘其價值并充分利用,在發展群眾冰雪運動過程中傳承北京冬奧遺產,實現其存在價值。
首先,持續開發與科學利用北京冬奧體育場館遺產,打造成為冬奧場館賽后利用的國際典范。(1)需要合理規劃與改造冬奧場館。面向群眾冰雪運動合理開拓冬奧場館賽后冰雪服務的功能,推動場館對社會公眾開放;(2)優化冬奧場館的資源配置,持續推動科技賦能。有效利用5G技術、云計算等高科技,實現冬奧場館四季運營,推廣冬奧技術經驗用于場館運營管理與維護中;
其次,挖掘與利用北京冬奧文化遺產。(1)舉辦冬奧文化傳承活動。借助北京冬奧會周年紀等系列活動,提高社會公眾對冬奧的價值認同感;(2)持續發揮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作用。相關政府部門密切合作,社會機構聯合參與。按照北京、河北政府部署,繼續深入挖掘冬奧文化旅游資源,利用冬奧場館打造集國內外高水平賽事、運動隊周期化訓練、冰雪技術專業化培訓、群眾性冰雪運動于一體的世界級滑雪勝地,使其成為冬奧文化特色品牌;
最后,傳承與弘揚北京冬奧精神遺產,開發教育價值。(1)北京冬奧精神遺產與教育遺產密不可分,將北京冬奧精神、志愿者精神等納入群眾冰雪運動普及宣傳中,實現實踐教育、精神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教育價值;(2)通過學校教育深入開展奧林匹克教育,傳承奧林匹克精神。學生群體作為民族、國家發展的新生力量,有利于促進冬奧遺產在時代變遷中尋找新的沃土生根發芽、創新完善。用冬奧文化與冬奧精神激勵新生代,從而“反哺”帶動群眾冰雪運動發展。
3.3、傳播普及,創新兼容:采取多種途徑宣傳冰雪運動
通過創新宣傳手段延續北京冬奧會的關注,傳承與發揮北京冬奧遺產的價值,亦將其作用于群眾冰雪運動。
首先,從意識層面進行塑造,尊重和維護社會公眾與北京冬奧會之間的關聯與情感。依托冬奧會冠軍與優秀冰雪運動員,開展系列公開課,講解冬奧知識、冰雪技能技巧、訓練故事等,發揮榜樣典范作用,用其賽場表現力與人格魅力感染社會公眾,提高社會公眾冰雪運動認知,進而付諸行動;
其次,創新科技宣傳手段助力群眾冰雪運動。隨著媒體傳播更加數字化、智能化,能夠快速進行信息傳播與信息共享。借助抖音、微博等社交媒體進行賽事宣傳和冰雪普及,突破時間界限,將冰雪運動融入到社會公眾的生活;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科技,突破空間限制,使社會公眾隔空體驗冰雪運動,感受冰雪運動魅力;
最后,充分利用北京冬奧志愿遺產進行宣傳教育。志愿者作為北京冬奧會的親歷者和參與者,應發揮北京冬奧會志愿服務良好的社會效應。根據群眾冰雪運動發展需要,將冬奧會志愿人才隊伍運用到群眾冰雪運動發展中,進一步推動冰雪運動發展。
4、結語
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為奧林匹克進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亦為我國體育強國建設錦上添花。后冬奧時代,北京冬奧會的“余溫”尚存,我國冰雪運動的火苗有燎原之勢,相信在北京冬奧遺產加持下,我國冰雪運動未來發展勢不可擋,“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成果持續向好。
參考文獻:
[1]時婧,馬學智.時空視角下的北京冬奧文化遺產生成與可持續利用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05).
[2]習近平.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2(12).
[3]新華社.續寫大眾冰雪運動新輝煌——北京冬奧會閉幕一周年記.[EB/OL].(2023-02-19)[2023-04-12].http://www.gov.cn/xinwen/2023-02/20/content_5742186.htm.
[4]新華社.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EB/OL].(2019-03-31)[2023-04-12].http://www.gov.cn/zhengce/2019-03/31/content_5378541.htm.
[5]北京冬奧組委.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戰略計劃.[EB/OL].(2019-02-19).[2023-04-12].https://mbd.baidu.com/ma/s/LcLJlQgD.IOC. Legacy strategic approach:Moving forward[Z].Lausanne:IOC,2017.
[6]謝軍,汪流.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助力國家發展戰略的研究框架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0(04).
[7]邱輝,孟昭雯.北京2022年冬奧會志愿遺產及其內涵研究——基于21名志愿者的口述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05).
[8]國務院辦公廳.體育總局關于印發《“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2021-10-08)[2023-04-12].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0/26/content_5644891.htm.
[9]北京奧促中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報告(賽后)》.[EB/OL].(2023-02-01)[2023-04-12].https://en.beijing 2008.cn/acjg/bjaycsfzcjzx/gzdt/.
[10]曹胡丹,陳連朋,張艷娥等.北京冬奧會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價值、困境及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23(01).
[11]趙文巧,敬龍軍,趙志明等.北京冬奧會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時代價值與實現路徑[J].遼寧體育科技,2023,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