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在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指出,要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市關系。研究以城鄉融合視角為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治理的突破口與新路徑,提出以完善場地設施服務,構建農村體育文化,加強信息宣傳普及,開展豐富體育活動,提高健身指導服務質量,開發農村特色體育產業,以城助鄉促進城鄉資源互助等治理手段來治理涼山州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關鍵詞:城鄉融合" 涼山州" 農村" 公共體育服務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是我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體育問題一直是體育發展的重要環節,要想實現體育強國夢,農村體育必須要不斷解決自身問題,要與城市體育發展相結合進而改變與發展。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是指場地設施、體育組織、體育指導、資金投入、信息宣傳等方面的內容體系,完善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是農村居民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基礎與核心內容。
涼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截至2018年底,全州共3747個行政村,目前建成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280個,彝家新寨配套體育設施項目472個,2019年將新建467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和80個彝家新寨配套體育設施。全民健身組織發展迅速。各地積極建設了一批城市街道體育組織、農村鄉鎮體育組織,現在全州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3000余名。即便如此,當地農村體育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1、涼山州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現狀分析
1.1、場地設施現狀分析
(1)場地設施規模。
截至2019年,全州共有體育場地的單位:4731個,體育場地類型主要有:8種(田徑場、籃球場、游泳池、足球場、排球場、乒乓球場、羽毛球場、其他類場地),共有體育場地:10635個(其中室外場地:10635個,室內場地:310個),共有體育場地面積:482.8044m2,人均擁有體育場地面積:0.86m2。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農村體育設施也有了明顯改善,涼山州農村體育場地較以往有了明顯改變,各村公共籃球場數量增多,專門的健身區域與健身設施也出現在各村中,這對于相對貧困的涼山州來說是不小的改變。但是農村之間的差別也十分明顯,相對富裕地區農村的體育場地設施要明顯好于貧困縣農村,在經濟相對較好的縣市中,體育場地仍然集中在城區范圍內,這些縣城中基本都有室內體育館,幾所學校內都有塑膠田徑場與人工草坪足球場。但在農村,這些體育場地卻非常少。
(2)體育場地管理與開放現狀。
在涼山州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建設中,除了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之外,其管理方式也相當重要,直接影響著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在涼山州,城市體育場地相較于農村更多,也更豐富,主要有學校場地,社區管轄場地和體育部門負責管理的場地,目前也有一些私人經營場地。而在農村,情況不容樂觀,除了學校外,僅有一些當地體育部門管理的場地,但是大多都不對外開放。導致農村地區體育場地嚴重缺乏,這就造成農村居民可選擇的體育項目受到場地因素的限制,豐富性難以提高。而在城市,雖然選擇較多,但能夠常年開放的場地數量仍不足以滿足大量體育愛好者的需求,再加上疫情的影響,一些原本對外開放的學校體育場地也進行了封閉管理。
1.2、資金投入現狀分析
財政資金的投入是確保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有效推進的重要環節,資金投入的多少以及使用的科學性對于涼山州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建設質量密切相關。資金的使用主要體現在場地設施建設、運動器材購買、組織體育比賽及相關活動等。
通過搜集資料了解到,按照綜合預算的原則,涼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和體育局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納入部門預算管理。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收入2553.18萬元、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收入64萬元;支出包括:教育支出1205.91萬元、文化旅游體育和傳媒支出1011.44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56.81萬元、衛生健康支出72.97萬元、住房和保障支出50.85萬元。涼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和體育局2022年收支總預算2617.18萬元,比2021年收支預算總數減少2737.32萬元,扣除上年結轉資金、一次性安排等因素后,同口徑減少109.36萬元,主要是考慮單位日常工作需要和具體項目執條件,嚴格編制預算。通過調查,農村居民們普遍認為資金使用不合理、投入小、來源單一。
1.3、涼山州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現狀分析
體育鍛煉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人們經常參與體育鍛煉代表了一種健康的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不僅因為體育鍛煉能夠增進健康,強身健體,更重要的是體育鍛煉時間在人們生活中的占比越高,說明如今的社會越來越發達,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品質日益增長。
通過調查,城市與農村居民對不同體育項目的參與程度有顯著差別,最大原因是場地條件,比如健身運動,因為城市經濟較發達,有專業健身房,而且城市的人們對健身的認知要明顯高于農村;其次,在跑步項目上城市也明顯高于農村,主要原因是地理環境和場地因素,城市一般路面平坦,道路好,且有專業田徑跑道。反之,很多農村沒有專業田徑場,而且道路崎嶇,不寬敞,不能用于跑步鍛煉。在其他運動方面,農村居民喜歡登山,這是因為涼山地區屬于山區,農村地區大大小小的山很多,這也成為農村地區居民的鍛煉方式之一。
從表1看出,城市居民大多數每周會參加1-2次運動,每次30min以內占比最高;農村居民有近1/3從來不參加體育運動,大部分居民參加運動都在30min之內。所以城市居民更具有運動健身意識。但是城市居民下班后自由支配時間少,留給體育運動的時間更少。對于農村居民來說,每天的勞動已經消耗了很多體力,導致每天不想再過多進行體育鍛煉。
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與動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不同人群的認知與觀念,這些思想上的問題也和當地的公共體育服務有關系。通過表2發現,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和動機不盡相同,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的主要區別在于農村居民更多為了消遣娛樂,城市居民更多為了結交朋友。
1.4、涼山州農村體育競賽與活動組織現狀分析
體育活動有利于提高國民身體素質、促進身體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樂趣與幸福感。在涼山州的農村地區,舉辦體育活動的難度很大,包括資金投入少、專業人員不足等問題。在體育競賽的組織上,通過調查,將10個城市與其農村對比發現:城市競賽開展數量要高于農村,在項目安排上也更豐富。農村體育活動的開展十分不足,根據走訪調查,大部分農村地區每年只有1-2次籃球比賽或足球比賽,其他項目比賽幾乎沒有,種類單一,次數太少。所以要改進必須以農民自發自覺的參與為前提,而農村居民認知普遍不足,其健身意識及體育素養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內因。所以如何激發農村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并且養成體育運動的習慣就是相關部門需要面對的難題。
1.5、主管部門職能分析
城市和農村的體育主管部門是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核心部分。主管部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作用:第一,體育競賽的組織;第二,體育知識的宣傳;第三,體育場地的開放與管理;第四,一般體育運動的開展;第五,體育經費的支持。城鄉體育融合發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相應法規的保障,《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鼓勵資本投資,出臺相應幫扶政策,吸引相關企業與人才,發展體育產業,有利于改善城鄉體育產業布局和結構。而對法律法規的完善則能夠保護參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相關活動正常開展的秩序,讓城鄉體育融合發展健康快速進行。目前,涼山州農村體育工作在以上方面均需要改善提高。
1.6、體育運動健身指導現狀分析
通過搜集資料顯示,涼山州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為3000余人,但通過走訪及與農村居民交流得知,基本上沒有專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給他們進行過正確運動健身方面的指導。對于體育運動而言,每個項目都需要正確的技術動作和科學的運動強度與量,這些正是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需要傳授給普通居民們的。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0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8560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69959萬人,外出農民工平均年齡36.6歲,其中40歲及以下所占比重為66.8%。所以,目前涼山州農村呈現老齡化,間接導致以下問題:(1)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太少,參與體育培訓的人數不足;(2)學校專業體育教師不足,沒有利用好體育老師對農村社會體育的開展的幫助;(3)相關體育部門管理者大多數有村干部兼任,對于體育專業知識并不了解;(4)缺乏社會性體育組織,僅有的一些組織僅僅只是憑熱愛成立,管理混亂,運行不暢。
2、涼山州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治理
2.1、涼山州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可行性優點探究
涼山州以西昌市、會理市、德昌縣為代表的城市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建設上要領先農村地區很多。第一,與其農村地區對比,首先在經濟上城市地區就有巨大先天優勢,這在場地設施的建設以及維護上尤其明顯;第二,體育部門基本都位于城市,能夠就近管理城市的公共體育服務;第三,城市居民體育鍛煉的認知與需求更大,促使相關體育部門和組織舉辦更多體育比賽與活動,增加各種體育消費,增長體育鍛煉熱情形成良性循環;第四,城市居民文化程度、教育水平較高,通過電視、網絡等手段會學習到更多體育知識,體育信息宣傳上更頻繁;第五,城市里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更多,專業體育教師、教練員、裁判員數量也多于農村。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探索涼山州城鄉融合發展的道路,建立健全體制與政策,不僅對農村的經濟、文化、體育等領域有巨大的影響,而且對解決城鄉體育發展失衡的現狀設置了新的突破口和解決路徑。
2.2、體育場地設施服務的治理
(1)增加資金投入,完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
在城市體育場地設施完善的情況下,相關部門體育經費的使用可以適當向農村傾斜,促進城市農村體育的協調發展。并且優先在農村多建設乒乓球臺、籃球場、五人制足球場等,針對當地山區情況多建設廣場壩子,讓大家可以進行羽毛球、廣場舞、跳繩、跑步等多種運動;其次,運動場地的位置也很重要,相關部門、體育組織在修建場地時不要隨意為之,應該優先考慮將體育場地修建在離住宅較近的位置。
(2)完善場地使用制度,增加免費開放場地。
相關體育部門應該規范場地使用制度,將有限的場地全部利用起來,制定相應使用制度,杜絕有場地而不使用的亂象。加強對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的評估督導,優化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績效管理方式,加大場館向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開放的績效考核力度。并且應該多向農村居民普及場地使用注意事項,要求大家愛護好場地設施。
2.3、體育活動開展服務的治理
(1)落實責任主體,規律開展體育活動。
涼山州農村的體育活動開展嚴重不足,原因之一是相關部門管理混亂,沒有做好工作安排與分配,比如誰負責組織比賽或活動,經費由誰出,包括比賽活動的策劃由誰負責,這幾個重要環節是沒有清晰分工的。所以應該向城市借鑒經驗,比如舉辦足球比賽,由體育部門主辦,當地足球協會承辦,其他部門提供支持,也可以通過拉贊助的方式補充經費,提高影響力。
(2)增加經費投入,開發特色體育活動。
農村地區在體育經費投入上有不足與不合理的地方,除了場地設施與人才培養的投入,應該加大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體育活動,比如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運動,摔跤、射弩等。例如,西昌市利用優越的地理條件和氣候優勢,舉辦了很多國家級國際級體育賽事,邛海濕地國際馬拉松、首屆全國環瀘沽湖邀請賽等。通過特色體育活動的開展,促進體育文化的發展,吸引更多投資,帶動體育旅游資源,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精品線路、精品賽事和示范基地,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促進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完善與發展。
2.4、體育健身指導服務的治理
(1)增加體育相關指導活動,構建體育文化。
通過調查發現,涼山州很多縣的農村基本沒有進行過專業的體育指導活動。所以必須增加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深化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制度改革,適當降低準入門檻,擴大隊伍規模,提高指導服務率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弘揚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精神,開展線上線下志愿服務,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項目,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品牌,從而構建體育文化。農村體育文化對保持村民的歸屬感、凝聚力,維系家庭和諧、鄰里和睦,維護社會秩序,實現代際傳承等,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加強相關組織與學校體育的合作。
以西昌市、會理市、德昌縣為代表的城市地區,在體育組織與學校的合作上開展的還不錯,比如西昌學院會組織學生參加各體育協會舉辦的裁判員培訓班、教練員培訓班;大學生下鄉開展志愿者活動,為村民普及體育健康知識等;學校體育教師到社區為居民們傳授體育技能、科學運動的知識。所以,農村地區應該加強與城市的聯系,多讓城市體育人才到農村傳授知識,多送農村體育人才到城市學習,最終提高農村體育健身指導服務的質量。
2.5、城鄉融合路徑的治理
(1)因地制宜,合理開發農村特色體育產業。
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在經濟與資源上都存在差距。但是,涼山州部分農村地區具備天然的自然資源,利用好自身的優勢開展民俗體育、利用好自然資源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農村體育的開發需要科學統籌、合理布局、充分發掘潛在的體育產業,拓寬農村體育市場。要充分認識到農村特色體育的健身價值和文化價值,進行多元開發,因地制宜。
(2)推動城鄉體育資源均衡配置,助力農村體育。
城市的體育資源在于專業人才、充足的資金、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配套設施。而對于涼山州農村來說,要吸引城市體育資源向農村流動,就要改變自身發展,除了自身的內部治理,還必須發展生態體育、休閑體育、康養體育來引流。比如開發體育休閑小鎮,“體育+旅游”的綠色體育產業,促進農村產業興旺,建設宜居鄉村,引導城市資源流入,從而實現城鄉融合、城鄉互補、以城助鄉,讓涼山州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完善。
3、結語
隨著城鄉融合新路徑的發展,涼山州農村體育的弊病被挖掘出來,如果再不進行治理將會繼續落后,只有重視并持續推進治理才能實現城鄉體育的協調發展。城市與農村要實現資源互補,要加強對農村的幫扶以及資源傾斜,努力縮小差距,最終幫助農村建立完善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2020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EB/OL].(2021-04-30)[2022-03-02].http://www.lsz.gov.cn/xxgk/zdlyxxgk/ggwhty/201910/t20191009_1275522.html.
[2]四川省體育局.2020年涼山州體育場地統計調查工作順利完成[EB/OL].(2020-07-20)[2022-11-10].http://tyj.sc.gov.cn/sctyj/szxw/2020/7/20/77f3087ae8af4bcc92a97758cf0de970.shtml.
[3]涼山州教育和體育局.涼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和體育局2022年部門預算編制說明[EB/OL].(2020-01-21)[2022-11-10].http://jytyj.lsz.gov.cn/zfxxgk/fdzdgknr_40772/czzj/202201/t20220121_2138615.html.
[4]楊樺.鄉村振興中農村體育發展的機遇、問題與策略[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48(05).
[5]易鳳蓮,徐頌峰.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城鄉體育融合發展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22(3).
[6]國家統計局.2020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EB/OL].(2021-04-30)[2022-03-02].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4/t20210430_1816933.html.
[7]任海.鄉村振興戰略與中國特色城鄉體育融合發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