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目的:本文通過研究鍛煉行為與老年人生活質量之間的關系,探討鍛煉對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性;(2)方法: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及體育鍛煉等級量表(PARS-3)對泰安市部分老年人進行調查;(3)結果:參與體育鍛煉、鍛煉時間、鍛煉頻率和鍛煉強度都與生活質量8個子維度得分均值均存在顯著差異;(4)結論:老年人生活質量8維度與鍛煉行為、鍛煉時間、鍛煉頻率、鍛煉強度存在相關關系。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且鍛煉頻率越高、參與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行為或單次鍛煉時間控制在90min之內,其生活質量得分越高。目前,老年人有足夠的鍛煉時間、頻率和強度。然而,對于那些沒有完全理解適當劑量的體育鍛煉和生活質量低下的人來說,充分的體育鍛煉對促進生活質量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重心在于設計一種適用于大多數老年人的科學鍛煉方案,以促進他們有效地按計劃進行鍛煉。
關鍵詞:體育鍛煉" 老年人" 生活質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概念,在二十大報告中則提出了“實施積極應對老齡化國家戰略”等政策。這一系列措施充分反映了我國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國家首要關注的問題,必須在可行的情況下盡快解決。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過2.6億,占總人口的18.70%。與上次人口普查相比,這一比例增加了近6個百分點。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嚴重,如何更經濟、更有效地治療老年人的健康相關問題是中國目前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生活質量(QOL)也稱為生存質量或生命質量。對于老年人來說,身心健康、獨立能力、社會關系、個人信念以及生活環境都會對他們的感知和生活產生影響。因此,社會調查中,生活質量也是評價不同地區老年人生活條件的重要指標之一。由于中國人口的快速增長和老年人口的迅速擴大,給中國的國家財政、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和挑戰。包括醫療和健康服務需求的上升、社會養老保障的不穩定狀態、家庭支持系數的上升以及其他一些問題。公眾對人口老齡化給老年人口帶來的健康問題給予了最高的重視。因此,中國必須及時面對人口老齡化這一巨大的社會問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營造有利于社會進步的環境。
對于老年人來說,鍛煉是幸福的重要來源。體育鍛煉包括精神和身體兩方面的活動,個人從事這些活動是為了改善他們的身體,提升他們的精神,并加深他們的文化體驗。除了作為培養老年人幸福感和社會參與度的重要基石外,健康也是創建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指出,中國各地區應積極開展老年人口健康促進活動,因為這樣做對于提高老年人健康老齡化水平、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創建健康老齡化社會至關重要。為了研究體育鍛煉行為對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為促進健康老齡化提供資源,本文將科學地分析老年人生活質量與體育鍛煉習慣之間的聯系。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老年人體育鍛煉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本次調查在泰安市的目標人群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預計在整個泰安市發放300份調查表,發放地點選擇在廣場公園、健身綠道、居民小區等,按照隨機抽樣的概念。在收集和整理調查表的過程中,剔除了無效的調查表,如有規律的回答或數據缺失的調查表。實際上,共收集到278份有效問卷,回復率為92.66%。
1.2、研究工具
(1)《體育鍛煉等級量表(PARS-3)》。
該量表主要通過考察參加體育鍛煉的強度、時間和頻率三個方面,來評估個體過去一個月進行體育鍛煉的量的多少。運動強度和頻率用1-5分計算,時間用0-4分計算。運動量=運動強度×時間×頻率,運動量的評定標準為:總分在0-4分的受訪者,分為無運動組;總分在5-19分的受訪者,分為小運動量組,總分大于20分的受訪者,分為中大運動量組。在本研究中PARS-3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1。
(2)《生活質量量表(SF-36)》。
生活質量量表(SF-36)是在1988年波士頓健康研究中,由Stewart等人開發的醫療結果研究(MOS SF)基礎上發展而來。該量表包括36個條目,涵蓋8個維度。得分越高,說明健康狀況越好,以117分為分界線,生活質量得分>117分說明生活質量好。據前人研究表明,生命質量總量表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5。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1,表明其信度較高。
1.3、數據分析
使用SPSS 26.0統計數據,本文采用的定量分析統計法主要由兩部分內容組成。首先是差異性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老年人的體育鍛煉和生活質量在不同變量上是否有顯著差異;其次,為了理解鍛煉活動和老年人生活質量之間的聯系,本研究做了一個相關分析。為了控制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等影響因素,采用了皮爾遜相關系數等統計指標進行分析。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老年人體育鍛煉參加與生活質量相關性分析
(1)老年人體育鍛煉參加與生活質量總體水平的相關性。
根據表1的數據分析,生活質量調查的結果顯示,從事體育鍛煉的老年人與不從事體育鍛煉的老年人之間存在差異。鍛煉的老年人的平均生活質量為62.7,而不鍛煉的老年人為57.2。生活質量調查的結果顯示,兩組老年人的平均差異為5.5,并且差異性檢驗P<0.05。
(2)老年人體育鍛煉參加與生活質量不同維度的相關性。
在本研究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調查結果使用了《SF-36健康調查簡表》,該量表包含了8個維度,因此我們從這8個方面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進行了分析。通過對表2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在從事體育活動和不從事體育活動的兩組老年人之間,在8個參數的平均生活質量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根據結果,經常鍛煉的老年人在所有8個方面的平均數都比不鍛煉的老年人高。這表明,從事體育活動有利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整體健康。
綜上所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與他們的體育活動參與度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經常鍛煉的老人,其平均生活質量調查結果相當高;不經常鍛煉的老人,其平均生活質量調查結果比較差。在這兩類老人之間,調查結論平均相差5.5分。此外,鍛煉的老人和不鍛煉的老人的8個變量的調查平均值相當低,他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相對較低。因此,可以得出結論,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與其生活質量呈正向相關的關系。
2.2、老年人體育鍛煉時間與生活質量的關系
體育鍛煉時間是指老年人在通常情況下單次參與體育鍛煉的持續時間,在278名老年人中,17次運動時間在15min以下,50次在15-30min之間,132次在30-60min之間,72次在60-90min之間,7次在90min以上。統計結果顯示,75.8%的老年人經常進行單次超過30min的體育活動。以老年人的單次體育鍛煉時間為因素,以生活質量的8個子維度評分為因變量,對老年人在不同體育鍛煉時期的生活質量平均評分進行了比較和分析。根據單因素方差分析的F值和顯著性,在不同時間段鍛煉的老年人中,生活質量的8個方面評分存在很大差異。這8個方面基本上表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隨著體育活動時間的增加而提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超過90min的老人在心理健康部分的評分比30-60min的老人和60-90min的老人要差。
2.3、老年人體育鍛煉頻率與生活質量的關系
體育鍛煉頻率是指每周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在278名老年人中,有17人通常不參加,29人每周參加一次,99人每周參加兩次,82人每周參加三次,51人每周參加三次以上。根據統計結果,83%的老年人平均每周鍛煉兩次或以上。以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的頻率為因素,以生活質量的8個子方面得分為因變量,對不同體育活動頻率的老年人的平均生活質量得分進行了比較和分析。根據F值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的顯著性,不同運動頻率的老年人在8個方面的生活質量評分有很大差異。這八個方面清楚地說明,老年人運動頻率越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就越好。
2.4、老年人體育鍛煉強度與生活質量的關系
體育鍛煉強度是指每次鍛煉所消耗能量的大小。278名老年人中有17人通常情況下不參與體育鍛煉,64人體育鍛煉強度為弱等強度,82人體育鍛煉強度為次等強度,78人體育鍛煉強度為中等強度,37人體育鍛煉強度為高等強度。統計結果反映出41%的老年人通常情況下體育鍛煉為中等強度及以上。以參加體育鍛煉的強度為因素,以生活質量的8個子方面得分為因變量,對不同程度的體育鍛煉強度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平均得分進行了比較和評價。從單因素方差分析的F值和顯著性可以看出,高強度、中等強度和次要強度的老年人在生活質量的8個方面的得分有顯著差異,而弱等強度的老年人則沒有。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綜合得分與鍛煉強度呈倒U型關系,隨著鍛煉強度不斷上升,生活質量得分不斷上升到達中等強度得分最高,中等強度到高等強度得分逐漸下降。
3、討論
3.1、老年人體育鍛煉基本特點分析
在研究中,我們發現老年人在參與體育鍛煉方面表現出獨特的行為特征。無論性別或年齡,老年人參與鍛煉的動機主要是保持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而不參與體育鍛煉的原因在性別間的選擇上相似,且性別不會影響老年人是否參與體育鍛煉。但在不同年齡組中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盡管老年人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鍛煉,但由于身體健康的限制,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參加體育活動的人的比例也在穩步上升。因此,身體健康狀況是老年人不參與體育鍛煉的最主要原因。在不同年齡組的老年人中,每星期的活動頻率和時間都有明顯的差異(P<0.01)。更具體地說,70-74歲組,其次是65-69歲組,每周的運動頻率和時間最長,而80歲及以上組則排在最后。老年人在每次鍛煉時的選擇強度方面,不同文化程度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體而言,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更傾向于選擇小強度鍛煉,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更傾向于選擇中等強度鍛煉。沒有學位的老年人更傾向于選擇極高強度的運動,而有大學學位的老年人則更傾向于選擇高強度的運動。在不同月收入類別的老年人中,每周鍛煉的頻率在統計上有很大的不同(P<0.05)。月平均收入在1000-2000元之間的組別中,周運動頻率最高,而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組別中,周運動頻率最低。有各種身體問題的老年人的運動頻率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P<0.05)。
3.2、體育鍛煉行為對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
促進老年人健康的路徑是多元的,包括醫療護理、改變生活方式、社會支持。眾多研究表明,參與體育活動是改善老年人健康的有效策略。體育是推進健康和人類發展的一個重要工具。體育活動可以提高一個人的運動能力和身體健康,同時也可以平和心態、緩解緊張、培養良好的人生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根據先前的研究,體育鍛煉是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李金平在對無錫市60-79歲老年人的研究中證實,晨練組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與體育鍛煉的調查數據進一步證實,體育鍛煉對人的生活質量有好處。王益民等人通過對蘭州市中學教師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分析發現,隨著鍛煉時間的延長,各方面的得分呈上升趨勢。促進健康老齡化可以從體育中獲益匪淺。體育可能對鼓勵健康老齡化非常有幫助。老年人參與和堅持體育活動可提供廣泛的促進健康的效果,包括增加人際溝通、社會適應和融合以及全面促進健康。
研究結果顯示,生活質量的8個指標和體育活動的4個指標之間有很大的相關性。首先,總體生活得分在兩組之間顯示出顯著差異(t=2.343,p=0.032)。非參與組的生活質量總分低于參與組的分數,八項生活質量指標的分數也低于鍛煉組的分數。參與組比不參與組有更高的生活標準。許多研究都支持各種運動對老年人的身體和精神健康的有益影響。因此,從事各種體育活動不僅可以滿足各種興趣,為生活增添色彩,而且更容易整合各種活動的功能和廣泛的利益,有效促進身心健康;其次,研究發現,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隨著體育鍛煉時間的增加而提高,說明體育鍛煉時間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很大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可以通過延長單一的體育活動而得到明顯的提高。然而,與30-60min和60-90min的兩組老年人相比,90min以上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更差。長期與體育活動隔絕可能會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產生不利影響;第三,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隨著他們每周參與體育活動的增加而改善。這種趨勢關聯是在本研究的調查題目用來考察的狹窄范圍內,表明體育活動的頻率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實質性的影響。根據某些關于運動成癮的研究,過度的運動可能對一個人的身體和精神健康有害。適度運動(每周3-4次)的老年人往往比那些運動較少或經常運動的人受益于更好的心理健康結果;第四,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對于老年人的生命質量有明顯的好處,其得分比低強度和高強度的鍛煉者要高。此外,隨著鍛煉強度的升高,生命質量得分也逐漸降低。這一結論與體育鍛煉學的理論相符,即過低的鍛煉強度不能有效喚醒身體機能,無法產生顯著作用;而過高的鍛煉強度則會導致肌肉損傷和運動性疲勞等生理問題。因此,對于老年人來說,選擇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方式可以獲得最佳的生命質量提升效果。
3.3、開發老年鍛煉形式,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老年人經常進行的主要運動是散步和慢跑。這些運動通常包括個人習慣,不涉及與外部世界的互動或合作。根據研究,現在大多數城市老年人的體育活動是無序的,有大量的個人自發組織。此外,沒有足夠合格的老年體育教練。老年人經常在公共場所鍛煉,他們很少使用用于專業運動的設施。這表明,老年人對體育服務仍有大量需求,而目前的體育項目不能滿足他們從事體育活動的愿望。這說明老年體育服務仍有大量需求,目前的體育項目不能滿足老年人對體育活動的需求。政府有關部門應根據老年人的身心規律,開發一些新型的、簡單的、易于接受的鍛煉活動,以維護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同時,要根據老年人的生活環境和健康狀況,定制不同的體育鍛煉項目,以集體活動為主,并提供更多的體育鍛煉機會。從老年人從事體育活動的四個行為標志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一些老年人繼續鍛煉的頻率不高,每次鍛煉的時間不足,而且毅力不夠。這是導致他們生活質量低下的另一個主要因素。這些老年人需要確定他們缺乏體育鍛煉的原因,協助他們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并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4、結論
是否參與鍛煉、運動時間、運動頻率和運動強度都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諸多方面高度相關。一般來說,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與他們的運動頻率、每節課在90min內持續的時間以及運動強度呈正相關。定期的體育活動對解決老年人的精神問題有積極的影響。目前,老年人經常大力鍛煉,但由于缺乏對正確運動量的了解,他們的生活質量很低。為了提高生活質量,采取適當的體育活動是至關重要的。這樣做的重點是建立適合大多數老年人的科學計劃,讓他們按照計劃成功鍛煉。通過鼓勵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他們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可以得到改善。這將有效阻止城市老齡化的趨勢,幫助城市從消極的老齡化過渡到積極的正常化。
參考文獻:
[1]王衛華,盧祖洵.生命質量研究的現狀與趨勢[J].醫學與社會,2005(07).
[2]潘則宇.沈陽市內五區老年人體育鍛煉與生活質量關系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
[3]李文梅.沈陽市不同養老模式的老年人生命質量調查[D].沈陽醫學院,2019.
[4]盧元鎮.社會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武曉蘭.老年人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探討[J].黃山學院學報,2008,10(05).
[6]孫宇岸.老年人體育鍛煉與社會健康現狀及其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19).
[7]梁德清.高校學生應激水平及其與體育鍛煉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4(01).
[8]李文川.上海市老年人體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