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中國男籃在2019年男籃世界杯中防守數據及防守技戰術的運用進行分析,指出目前中國男籃的整體防守能力有待提高,與歐洲、北美等世界強隊仍存在巨大的差距,而面對許多亞洲球隊時所占的優勢也在慢慢縮小。主要體現在對對方進攻籃板的限制、自身防守時犯規的控制,通過防守配合逼迫對手失誤的能力,反之面對對方高壓的防守極易發生失誤,防守失位后極其容易被動犯規且防守時陣容靈活性較差。
關鍵詞:男籃世界杯 "中國男籃 "防守能力 "防守技戰術
前言
當今籃球世界強隊其綜合實力的體現,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全隊防守對抗能力的強度和效果??v觀籃球運動的發展,現代籃球防守技戰術體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最初的跟著進攻進行防守、被動的應付進攻,逐漸轉變為積極主動控制進攻,迫使進攻方根據防守的變化進行進攻的選擇,現在多變的防守陣容在現代籃球比賽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防守是一項綜合性的個人技術,它不僅需要靈活多變的腳步、良好的身體素質,還需要具備良好的觀察、判斷以及對球路預判的能力。在此基礎之上,防守隊員還需想方設法破壞對方的戰術配合和限制對方的進攻速度。防守對手既是個人的防守技術,也是集體防守戰術配合的基礎。美國著名的籃球教練赫伯·布朗在《論籃球防守——提高防守能力的要點、技術和練習》一書中的觀點是:球隊在防守的時候要盡量的打亂對方的進攻節奏,比如對方擲界外球的時候要對進攻的隊員實行貼防,別讓對方的隊員很容易的接到球。在攻守轉化的時候,可以突然的對進攻的球隊進行全場的緊逼。這樣,防守的突然性就比較強,很容易打亂對方的節奏,提高防守的成功率。潘源在《2017年男籃亞洲杯中國隊攻防狀況統計分析》中對于防守能力分析的結論如下:(1)中國隊防守體系不完善,隊員個人防守能力不足。相對于進攻狀況,中國隊的防守表現很不理想,關鍵場次內外線防守效果較差,對手能輕易獲得出手空間,達到較高的投籃命中率。暴露出中國男籃整體防守體系不完善,球員之間交流不充分,防守默契度偏低,配合不熟練,球員個人的防守能力不足,缺少對有球隊員的壓迫,沒有有效限制無球隊員的移動,給予對手的身體對抗不能達到預期效果;(2)中國隊技戰術風格不明顯。中國隊的平均身高是所有參賽隊中最高的,但是在比賽中并沒有充分體現身高的優勢,與強隊相比,中國隊員的身體素質和對抗能力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球員之間磨合時間短,球隊還沒有根據自身的特點形成固定的、靈活的默契打法和相對穩定的輪換陣容,尚沒有形成自己的技戰術風格。
男籃世界杯是世界上最高水準的籃球比賽,32支參賽隊伍都代表了各自所在大洲籃球的最高水平。2019年男籃世界杯上,中國隊陣容結構合理,多位隊員有過NBA聯賽和NBA夏季聯賽的比賽經驗,但是卻取得了24名這一歷史最差成績,業內普遍認為較弱的防守能力是導致中國隊這次失利的主要原因。本文基于這一觀點,結合處于同一小組的中國隊與波蘭隊的小組賽比賽錄像做為參考,并結合小組賽的防守數據分析我國男籃的防守技戰術能力,尋找問題所在并合理的提出建議,為我國男籃防守能力的提高提出建議。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9年男籃世界杯中國隊(與波蘭隊處同一小組)小組賽比賽。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CNKI)以及相關文字圖書資源,充分了解并收集小組賽的技術統計。
(2)錄像觀摩分析法。
觀摩2019年男籃世界杯中國隊小組賽的比賽錄像,對有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軟件將實驗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對統計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
2、研究結果分析
2.1、中國男籃與波蘭男籃防守數據分析
(1)中國男籃與波蘭男籃防守籃板數量的比較。
在男籃世界杯小組賽中,中國男籃共摘得67個后場籃板,場均摘得22.3個后場籃板,場均后場籃板數與后場籃板總數均位列小組第二。波蘭男籃共摘得74個后場籃板,場均摘得24.7個后場籃板,場均后場籃板數與后場籃板總數均位列小組第一。從技術統計中可以看出中國隊與波蘭隊在后場籃板上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從比賽錄像的分析中可以發現,中國男籃在后場籃板球的爭搶上仍存在許多問題。
一是由于歐洲、非洲等球隊的個人能力較強,身體素質較好,中國男籃的后衛在防守時已經很吃力了,尤其是在對方戰術配合完成度較高時,中國男籃的后衛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防守對面主力隊員以及保持自身不會失位上,對后場籃板保護意識不夠充分,更多的則是依賴中鋒和前鋒沖搶籃板。反觀波蘭隊,全隊沖搶后場籃板的積極性極高,且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個人能力都要優于中國隊;
二是中國男籃的連續起跳能力不足,且面對身體素質強于自己的對手害怕與之進行身體對抗,缺乏自信,導致在許多二次籃板的爭搶上總是處于劣勢;
三是中國男籃搶籃板時卡位意識明顯不足,許多籃板都是因為沒有卡位或是卡位不足而錯失,加之在對方出手后沒有卡位的習慣,造成對方多名隊員輕松進入禁區,形成了我方禁區內少搶多的局面,從而導致對手獲得了許多二次進攻的機會。同時結合CBA聯賽2018-2019賽季的技術統計反映,籃板榜前五名的隊員都是外援。由此可見,我國球員在比賽中對籃板球爭搶的意識和實踐能力都有待加強和提高。
(2)中國男籃與波蘭男籃封蓋次數的比較。
蓋帽是終結對手進攻的有效手段,成功的蓋帽在阻止對方得分的同時還可以給對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和顧慮,大幅的提升我方的士氣。由技術統計可以看出波蘭隊在蓋帽方面占有絕對的優勢,其蓋帽總數之只比其余三隊之和少了一個。而場均3.7個蓋帽在32支參賽隊中也名列前茅。反觀中國隊,雖然平均身高在32支參賽隊中排名第十七,但是擁有6名2m以上的球員,而易建聯、周琦、王哲林身高更是達到了2.11m以上,是擁有2m以上球員最多的球隊之一。而易建聯、周琦和王哲林都擁有著豐富的NBA聯賽和NBA夏季聯賽的比賽經驗??墒侵袊牭膱鼍w帽卻比波蘭隊少了1.4個,這樣的表現對于內線實力強大的中國隊來說實在是說不過去。而通過觀看比賽錄像可以更直觀地看出中國隊與波蘭隊在內線防守時的巨大差距。
通過觀看比賽錄像,可以看出中國隊內線的防守不夠果斷,猶猶豫豫,許多球想蓋帽但是動作畏首畏尾,最后不僅蓋帽失敗還造成了不必要的犯規,幾次下來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防守效果,還受到了犯規的困擾;導由于犯規數過多,球員自身的上場時間受到了限制,且在一些關鍵的回合因為犯規數較多面對進攻隊員無法果斷的進行防守,造成了關鍵回合的失分。反觀波蘭隊,主動尋求身體對抗,給對手施加壓力,內線逼的近、貼的緊、防守兇狠,即使是犯規了也是“犯規犯死”,不留任何余地,很少給對手打成2+1的機會。
擁有巨大內線優勢的中國隊因為自身不夠積極,面對對抗不夠果斷,自信心不夠充分等因素沒有發揮出自身應有的水平;同樣暴露出的還有中國男籃內線防守積極性不高,動作慢,協防意識差等因素。
(3)中國男籃與波蘭男籃搶斷次數的比較。
搶斷可以很好地反映一支球隊防守的攻擊性,諸多強隊都是通過極具攻擊性的防守來破壞對方的進攻。通過技術統計可以發現中國隊的搶斷數與場均搶斷數都位列小組第一,結合比賽錄像不難發現,中國男籃的后衛線防守的進攻性十足,體現出了“小快靈”的特點?!靶】祆`”也一直是亞洲球隊后衛線的“標配”,尤其是在面對歐美、非洲的球隊時,亞洲球隊“小快靈”的這一優勢會更加明顯。這與中國隊比賽時對人盯人防守戰術的高質量執行以及后衛靈活的腳步、積極的干擾和對球路的準確判斷密不可分。雖然依靠出色的防守腳步和準確預判幫助中國隊完成了許多搶斷,但是這種過于依靠個人能力的搶斷方法卻有著極高的失位和犯規風險;相比之下,搶斷總數和場均搶斷數均位于小組第二的波蘭男籃更多則是依靠嚴絲合縫的團隊配合以及頂級的身體素質逼迫對手在處理球時產生失誤,從而完成對對手的搶斷。這種完成搶斷搶斷的方法雖然沒有中國隊那么直接、高效,但是卻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失位的風險和避免無謂的犯規。
通過分析兩支球隊所有的小組賽,可以發現中國隊這種依靠球員個人能力的防守方式在面對對方個人能力不是很強,戰術運行不是十分流暢的隊伍時效果較為明顯;而波蘭隊這種依靠團隊配合逼迫對方處理球產生失誤從而完成搶斷的防守方法在面對戰速素養和配合完成度較高的隊伍時效果更好。
2.2、中國男籃與波蘭男籃陣地防守分析
(1)中國男籃陣地防守戰術運用情況。
通過觀看中國隊小組賽三場比賽的比賽錄像進行統計分析,中國隊的防守戰術以半場區域聯防和半場人盯人防守為主,且陣容變化較小。半場盯人防守戰術的質量不高,整體內收,給對方輕松的就可以到達前場組織進攻的機會;在面對歐洲、非洲球隊時原先對亞洲球隊所占據的身體優勢難以發揮,同時中國男籃防守戰術種類少,臨場應變能力較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身防守陣容的針對性不夠,靈活性較差,嚴重限制了中國男籃自身實力的發揮。尤其中國男籃陣地防守多采用傳統的“3-2”聯防和“2-3”聯防,而這種陣地防守在面對速度快、爆發力強、轉移球迅速且突破果斷的歐洲、非洲球隊時效果不盡人意。
另一方面,中國男籃防守時的重心更多的是放在對方有球隊員的身上,而對對方無球隊員的穿插跑位和向球移動時的限制不足;并且在防守時腳步移動偏慢,防守選位有時不夠合理,手上多余動作過多,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犯規,導致原本就不占優勢的防守體系難以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在比賽時這些弊端被對手發現并針對后嚴重影響了自身的防守效率。
(2)波蘭男籃陣地防守戰術運用情況。
通過觀看波蘭隊小組賽三場比賽的比賽錄像進行統計分析,波蘭隊的防守戰術以半場區域綜合防守為主,并在部分時間根據對手場上的情況改用半場人盯人和包夾。這種靈活多變的防守戰術加上波蘭隊較強的戰術執行能力和戰術素養,是波蘭隊在缺少主力中鋒卻任然取得小組賽三戰全勝的關鍵。
無論是綜合實力強勁的國家隊,還是NBA和歐洲籃球聯賽的頂級強隊,區域綜合防守都已是防守戰術中的“標配”。區域綜合防守結合了盯人和聯防的優點,在最大限度地限制對方持球點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地針對對方無球隊員的跑動路線,高效地限制對方進攻戰術的實施。
一盯四聯是波蘭隊最具代表性的區域綜合防守戰術。通過安排雙后衛站在弧頂兩側,兩名內線站在籃板斜前方兩側,根據內線的情況隨時變化位置,并采取夾擊或補防進行防守。主要目的是為了限制對方個人能力突出的中鋒或突破能力極強的球員。還有一人專門采取貼防戰術,也就是充當場上的“狗皮膏藥”的角色,死死黏住對方投射能力較強,突破犀利的球員;盯死他的投籃,留給對方一定的突破空間,由內線的高度進行協防。而波蘭隊“狗皮膏藥”這一角色也是隊內體力充沛、個人防守能力極強的球員。同時這個戰術還需要隊友之間的高度信任和配合度,一旦發現有隊友失位可以及時的補防,失位的人迅速補上空位或者伺機對突破者進行包夾。
(3)中國男籃與波蘭男籃陣地防守戰術運用比較。
結合兩隊的比賽錄像,并著重觀看和分析中國男籃與波蘭男籃的比賽,可以發現中國男籃的防守戰術運用以二三聯防和三二聯防為主,時間占比達到了61.7%,但是效果卻不盡人意;波蘭男籃的防守戰術更加合理有效,以一盯四聯為代表的區域綜合防守戰術體系效果極佳,使用時間占比更是達到了75%;并且在與中國隊小組賽時通過嚴密的一盯四聯防守體系逼迫中國隊在比賽第四節的關鍵時刻發球產生失誤,幫助波蘭男籃逆轉比賽,反敗為勝,取得了小組賽三戰全勝的戰績。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從技術統計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男籃的防守數據并不差,搶斷這一項優于所有對手,排在小組第一;在防守籃板和蓋帽方面也位列小組第二,與小組排名第一的波蘭隊相比也只有個位數的差距。但是結合比賽錄像分析,可以發現中國男籃在身體素質和防守的意識方面與對手存在著不小的差距。較弱的身體素質導致中國隊在對抗時處于劣勢,面對許多較好的機會卻因為對抗上的劣勢無法把握;多次反復,在心理上會對中國隊的球員造成不小的壓力,無形中會給中國隊的比賽增加了不小的難度。
結合兩隊的比賽錄像并著重觀看中國隊與波蘭隊的比賽,我們不難發現中國隊的防守陣容較為保守,機動性較差;面對場上不同的情況缺乏交流,防守效率不高;且中國隊現在運用的防守戰術過于死板,防守的核心目標不突出,無法根據臨場的情況隨機應變、有效的針對對手;而且防守成功后立刻發動快攻的意識不足,無法通過成功的防守打出優勢。反觀波蘭隊,防守體系的強度處于世界前列,陣容靈活度高,執行力強,可以根據場上的變化快速的改變自身的防守陣容。除此之外,波蘭隊強大的防守壓迫力也是中國隊所應該學習的,高強度的拼搶和無縫銜接的防守轉換是任何球隊取得比賽勝利的基礎。
現代籃球防守戰術更加重視針對性和攻擊性,給對手造成巨大的壓迫感、迫使對手制定的進攻戰術無法順利實施是現代籃球防守戰術的首要目標。而中國隊存在的最大問題則是防守戰術死板和防守戰術較少。
在本次男籃世界杯只取得了24名這一歷史最差成績之后,中國隊應該靜下心來反思、總結,找出問題根源所在,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以下一次世界大賽為目標,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
3.2、建議
(1)有針對性的地培養后衛和鋒線保護后場籃板的意識和能力,增強卡位、堵人的意識;
(2)加強隊員的防守腳步練習,強化“封一傳”,“堵接應”和“少防多”的能力;減少隊員防守時不必要的肢體動作,避免不必要的犯規;
(3)加強球員的身體素質練習,提高身體對抗能力,著重訓練連續起跳的能力;
(4)在專項技能訓練的同時給球員安排適當的心理課程,保證球員在高壓的比賽時可以承受住較大的壓力;
(5)定期組織安排教練員赴籃球強國交流學習,理解掌握先進的籃球理論知識,并能夠結合日常比賽訓練安排戰術;
(6)中國隊的防守陣容應該外擴,充分的給對手施加壓力。在保持現有傳統陣地防守效率的基礎上制定更加靈活多變、高質量的區域綜合防守戰術,同時陣地防守也應提高攻擊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潘源.2017年男籃亞洲杯中國隊攻防狀況統計分析[D].安徽師范大學,2019.
[2]連永華.第27、28屆男籃亞錦賽中國隊陣地防守技戰術的對比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
[3]劉友軍,歐陽鴻武.籃球防守技戰術中的時間因素[J].體育學刊,2004(03).
[4]王小平,張明軍,黃松峰.第31屆奧運會中國男籃防守能力RSR綜合評價與分析[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 33(05).
[5]謝葉壽,陳鈞.第28屆男籃亞錦賽中國隊攻防能力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03).
[6]楊奕.世界男籃防守技術分析對中國男籃防守技術的啟示[J].當代體育科技,2016,6(11).
[7]葉少杰.第28屆亞錦賽中國男籃防守能力回顧與展望[J].體育科學研究,2016,20(05).
[8]顏海波.中國男籃現狀與差距審視——基于倫敦奧運會數據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8(12).
[9]張小剛,張鶴.第30屆奧運會中國男籃和對手防守戰術基礎配合運用情況對比分析[J].運動,2013(19).
[10]林志旭.倫敦奧運會中國男籃防守技戰術運用情況分析[J].體育科學研究,2013,17(02).
[11]孫民治.籃球運動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12]劉永峰.倫敦奧運會中國男籃與競爭對手攻防能力的對比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39(08).
[13]劉小明.近3屆世界大賽中國男籃防守能力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13,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