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和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和對教師、家長的訪談了解到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情況及體測未達標的原因。基于此,通過對體測未達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運動處方干預,一年后對參與實驗干預的學生進行體質測試,進行實驗組與對照組成績分析,進而得出學生體質健康的科學干預有助于學生提高體質健康水平。本研究針對性的在寒暑假對體質測試不合格的學生進行實驗干預,提高其身體素質水平,為今后有關學生體質干預研究提供實踐參照。
關鍵詞:寒暑假 "學生體質 "干預方案 "實踐研究
1、前言
寒暑假期是學生居家鍛煉的自主期,假期有計劃的體育鍛煉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也能緩解學生平時學習帶來的壓力。關于假期體育鍛煉的研究中,學者們做了相關研究,趙啟武在《揚州市學生假期體育鍛煉的策略研究》中闡述學生內心對參與運動的積極性是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動機促進行為,行為創造效果,對體育鍛煉的效果有重要的影響。金桔在《淺談學校體育向假期體育的延伸》中闡述學生假期體育狀況:家長輕視學生假期體育活動、假期體育缺少規范組織和科學的指導、體育場地器材受到限制、學生內在自我意識淡薄和缺少必要的體育方面的家校聯系以及開學初缺少必要的身體素質考核。
綜上所述,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相關專家學者給予了建議,寒暑假是學生的學習過渡與調整期,關注學生在假期的鍛煉情況,尤其是體質健康測試不及格的學生,更需要關注。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干預建議,按照江蘇省教育廳和的學校的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目的是通過科學的干預,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今后有關學生體質干預研究提供實踐參照。
2、學生的體質健康干預方案的構建與落實
2.1、學生體質干預方案的實施階段劃分
根據學生身體素質現狀,在干預中主要針對學生的學生體質身體力量、速度、耐力、柔韌等進行。共進行10周(寒假2周,暑假8周),分三個階段,初級階段為1-2周,中級階段3-7周,高級階段為8-10周。隨著階段的進行逐漸增加負荷量和負荷強度,并合理安排每個階段的鍛煉內容,具體干預方案的實施階段劃分見表1、2、3。
2.2、體質測試不達標學生的干預實施過程
關注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針對體測不合格的學生進行實驗干預,利用假期總共10周的時間進行干預,每周4次,每次1h的時間。本次鍛煉我們采用“智體1號”小程序對學生進行監督管理,便于和學生互動,是體育鍛煉與信息技術進行雙向融合,小程序“智體1號”功能齊全,操作簡單易懂,最重要的是,可以滿足我們與學生交流的意愿。家長只需在微信中打開并注冊,將自己孩子的鍛煉視頻上傳到每日該運動項目的模塊中,教師就可以隨時查看,并及時交流點評。此次干預計劃,設計了形式多變的訓練方法,以督促學生積極參與,以次數為計量單位,學生明確,完成的目的性更強。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科學的體質干預方案。同時加強有力的政策條例以及“職能部門—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監管機制,才能更好地落實假期體育作業實施。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現狀與干預結果分析
(1)2021年南師附中秦淮科技高中體質測試情況。
2021年11月,按照省教育廳和市教育局的統一安排,南師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對本校學生進行了體質健康測試。對南師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全校1401名學生進行身高、體重、肺活量等身體機能測試,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學生測試的成績進行分析。
根據表4所知,全校1401名學生體質測試中,有70名學生體質測試成績不合格,其中男生有40人不及格,女生有30人不及格。為了探究南師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學生體測未達標的原因,對未達標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問卷中的結果進行分析,得出體測未達標學生的原因,點對點設計干預方案,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2)2021年南師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學生體測未達標的原因。
①學生的體育鍛煉缺乏效率
通過對未達標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在假期的時間中,針對于每周鍛煉情況進行了調查,學生參與運動的次數不多,參與運動的學生時間也不長,這樣大大降低了參與運動的效果(見圖1、2)。
據調查顯示,體測未達標學生中,有13.33%的從不參與運動,78.89%的參與1-2次,5.56%的學生參與3-4次鍛煉,2.22%的學生基本上天天參與運動。
通過調查分析可知,在假期間內,在一周的參與鍛煉時間也是非常少的,參與鍛煉時間在30min以下的占比最多。占86.33%。其次運動時間達到30min以上60min以下的占比8.89%,1h以上的占比3.56%。在發放問卷和學生交談中也發現,即使參與運動了,也是低強度時間短的運動,大多是慢走、散步等,基本沒有中、高強度的運動。鍛煉的效果基本上不容樂觀,所以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案進行干預。
②學生缺乏對體育鍛煉的認識程度
經過調查得知,體測未達標的學生不愿意參加運動,而大部分學生內心參與運動的意識不夠,對運動改善健康、提高素質的認識也不強,不想參加體育鍛煉(見圖3)。
通過調查顯示,體測未達標學生中,非常喜歡體育運動的占比4.43%,喜歡體育運動的占比70.25%,不喜歡的占比13.37%。由此可見這些學生排斥體育鍛煉,造成了其體質測試不合格的原因,部分學生喜歡鍛煉,造成體質測試不合格的原因也可能是方法上的問題。
③運動場地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運動
場地的不完善也是制約學生體質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調查發現,學生在假期所參與的運動場地主要有以下幾個地方(見圖4)。
根據調查發現,學生在運動環境的選擇方面,也受到制約,大部分情況是在家里進行鍛煉,占比70.22%,其次在小區里,占比22.24%。這兩個地方的選擇是比較方便的,故是大部分學生的選擇。少部分學生選擇了健身房和室內外體育館,去專業的場地,對于學生體質的提升是有積極促進作用的。居家進行體育鍛煉要注重方法手段,不然對于提高體質健康水平成效還是不大。
3.2、干預后體質測試不達標學生的結果與分析
(1)干預前學生體測成績對比分析。
①干預前學生身體形態、機能個指標的對比分析
干預前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身體形態、機能等進行了測試。采用測試中的身高、體重得出BMI數值,它是判定一個人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為BMI=體重(kg)/身高(m)2。
從表5中得知,數據雖然略有差異,但P>0.05,均無顯著性意義。
②干預前學生身體素質各指標的對比分析
本次干預實驗主要進行了力量、速度、耐力素質這三種素質進行干預。體質方案干預前,根據實際情況我們選擇了50m、引體向上、仰臥起坐、800m/1000m和立定跳遠進行測試,具體測試項目見表6。從中可以看出,干預前實驗班、對照班學生身體素質的各項指標P>0.05,均無顯著性差異。
(2)干預后學生的體質狀況對比分析。
①學生身體形態、機能指標的對比分析
將表7中實驗班和對照班干預前后的身體各指標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對照班均無顯著差異,而通過10周的體質干預,實驗班肺活量成績和干預前相比有所提高,表明運動干預對肺活量的提高具有顯著效果(P<0.05),其它指標均無明顯變化。
② 學生身體素質各指標的對比分析
從表8分析的數據可知,50m測試成績均有所提高,尤其是女生的測試成績明顯優于男生測試成績,P<0.01,呈顯著性變化。非實驗班女生比之前縮短了0.53s,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在實驗干預后,兩個班相比較,女生的50m成績呈顯著性差異,實驗班女生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班。這說明,10周的干預實驗對發展學生速度素質具有很大幫助。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進行為期10周的干預實驗,男生的上肢力量和女生的腰腹力量得到了顯著提高。女生的腰腹力量顯示的數據,較之前相比,P<0.01,呈非常顯著性變化。對照班的學生明顯要低于實驗班的學生。引體向上,兩個班的學生所得的P值均大于0.05,無顯著變化。說明10周的干預實驗對引體向上這么方面的差異不明顯,兩組不存在明顯差異。
男女生耐力指標,對照班學生在800m/1000m的測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后,得出P>0.05,表明該組不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實驗班的耐力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呈現顯著性變化,并接近于0.01(P<0.05)。這說明干預實驗對發展學生耐力素質具有顯著影響。
立定跳遠是下肢力量的重要測試指標,從表可知,在進行干預后,兩個班的測試數值皆發生變化,經過統計表明,下肢力量測試成績實驗班優于對照班,所測得的成績呈顯著性差異。實驗班和對照班男、女生爆發力素質水平在干預實驗后都有提高,對照班的學生測試成績明顯低于實驗班的測試成績,呈現非常顯著性變化(P<0.01);對照班立定跳遠成績值,P>0.01,但呈顯著性變化(P<0.05)。這說明干預實驗對發展學生下肢力量具備很好效果。
4、研究結論
(1)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以“智體一號”為主要平臺,以靈活多樣的訓練內容,通經過10周的干預實驗發現對學生的身高、體重沒有影響。但實驗班男、女體重與干預前略有下降,對照班男、女生體重較干預前稍有上升,這表明干預實驗對學生體重略有影響,但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
(2)實驗干預對學生耐力水平具有促進作用,且效果顯著,測試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可知,發展耐力訓練為主的訓練方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肺耐力水平;
(3)干預實驗對學生力量、速度、耐力和爆發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對女生的50m和仰臥起坐提高明顯,P<0.01,對男女生爆發力素質的提高明顯,P<0.01,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5、研究建議
(1)學校作為學生體質健康干預的執行主體,應有針對性地、科學地實施教學干預,關注學生假期體育鍛煉情況,對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有較大影響和促進作用,對體質測試較差學生采取干預措施,來保障學生在學校的健康成長;
(2)加強家校聯系溝通,雙管齊下,科學把握體質健康測試不合格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促進學生參與運動,激發學生熱愛運動,培養運動的能力和習慣,讓運動相伴其終身;
(3)加強理論學習,繼續研制學生體質健康提升方案,科學設計,分布實施,為提高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拉動家校聯動改革及更好地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供實踐指導。
參考文獻:
[1]季瀏.我國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J].體育科學,2018,38(02).
[2]劉國洪.體育鍛煉與體質[J].廣西梧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3).
[3]趙啟武.揚州市學生假期體育鍛煉的策略研究[J].作家天地, 2020(19).
[4]金桔.淺談學校體育向假期體育的延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