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更多高學歷、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加入文職人員隊伍,讓其長期穩定地服務于國防和軍隊建設是部隊建設的重要課題。高素質人才需要高質量厚愛,要從低起點關注呵護、中階段柔性護航、長時間持續激勵等方面抓好建設,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關鍵詞:文職人員;新條例;激勵
強軍之道,要在得人。文職人員編配領域逐步擴展,人員數量不斷擴大,地位作用日趨凸顯,在平時起到智力支撐作用,在戰時承擔服務和保障任務。新修訂文職人員條例的實施,不僅進一步提升文職人員隊伍管理的專業化、精細化、科學化水平,增強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社會認可度,也必將吸引更多高學歷、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加入。高素質人才需要高質量厚愛,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文職人員隊伍,是推動軍事人力資源制度創新發展的重大成果,也是深化文職人員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對國防和軍隊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素質人才也需低起點過渡
隨著文職人員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大量社會招聘文職人員成為文職人員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學歷高、專業素質扎實、創新意識強,但基本上都缺乏部隊經歷。初入軍營,雖然經過初任培訓,但對部隊還知之甚少、了解不夠、業務不熟。針對入職初期的“新手期”和“迷茫期”,應給予時間讓其“向下生根、向上發芽”,幫其盡快掌握業務流程,熟悉部隊規范,為逐步融入部隊文化生態打好根基。
(一)因人而異設計成才方案
新任文職到職后,不要急于“立規矩”“壓擔子”,而應全方位逐人摸底,并根據個人條件、專業喜好、閱歷經驗等,因人而異量身打造合理的成長、成才方案,做到前景明、手頭清。同時,針對新人新特點,靈活教育管理方法,遇有問題,先疏思想后解疙瘩然后幫困。
(二)因業而異搞好結對幫帶
幫帶要有的放矢。根據個人能力、專業需求和崗位職責,一對一或多對一幫其“打開鎖”“領進門”“扶上路”“跑起來”,特別是對專業技能、技術要求高的重點崗位,更需“手把手”教學、全過程幫帶。結對幫帶既要幫業務也要帶思想,既要教方法也要教做事。
(三)因時而異做好漸進成長
遵循人才成長客觀規律,不急于速成,按照了解部隊、適應環境、轉變角色,熟悉業務、明確標準的步驟做好“一步一動”工作,而后逐步“壓擔子”“挑大梁”,逐步使文職人員的“高學歷”真正轉化為適應部隊所需的“高能力”。
二、高素質人才也需柔性護航
以青春許國,為強軍綻放。新時代的文職人員把自己的忠誠和智慧獻給了軍隊現代化建設,要從抓政策凝心,人盡其才穩神,營造氛圍聚氣等方面,為文職人員隊伍建設柔性護航。
(一)促抓政策凝心
新條例通過構建靈活順暢的人才進出機制、競爭擇優的選人用人機制、清晰的職業發展機制、適度從優的待遇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寬嚴相濟的教育管理機制、職責分工明確的軍地協作機制等,完善了文職人員進、用、培、考、留、出等相關政策,推動文職人員制度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貫徹落實好新條例是各級領導干部的共同責任,相關負責人必須學懂弄通新標準、新要求,把對人才的憂急轉化為落實新條例、主動抓建的實際行動。
(二)人盡其才穩神
現役官兵與文職人員都是軍隊人員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互支撐,共同促進戰斗力的生成。領導要轉變觀念,真正重視文職人員,不能因個人偏私,造成內部矛盾或產生內部空耗,不能將文職人員等同“臨時工”而鞭打快牛隨意安排工作。要積極主動探索創新文職人員管理模式,避免照搬現役人員模式管理文職人員,防止挫傷文職人員積極性。要用好文職人員,充分發揮文職人員的專業優勢和特長,打造精長、補短揚長,做到人崗相適、人事相宜,為文職人員發揮自身價值搭建廣闊舞臺。
(三)營造氛圍聚氣
部隊為文職人員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舞臺,同時也對文職人員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文職人員隊伍,必須把能力建設表現出來,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在營造充分尊重、系統培育、大膽使用文職人員的濃厚氛圍的同時,更要讓文職人員經歷風雨、見足世面、強壯筋骨、增長才干,練就堪當強軍重任的過硬本領。注重在本職崗位上歷練,注重大項任務中摔打,注重科研創新中磨礪。暢通文職人員成長成才的“高速路”,讓文職人員的高能力在強軍偉業中迸發強勁動力。
三、高素質人才也需持續激勵
交流不暢、工作單一會使文職人員出現活力、動力、后力不足的現象,只有持續激勵,才能提振精神、鼓足干勁。
(一)精神激勵
用尊重、欣賞、發展的眼光看待文職人員,傾聽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的意見,工作中積極幫助,當“過來人”;生活中主動關心,當“知心人”;成長中靠前指導,當“領路人”。同時給予文職人員一定的自主權,便于激發其工作活性和動力,創造出更大價值。
(二)待遇激勵
急文職人員所急,憂文職人員所憂,把關系文職人員切身利益的事和文職人員急愁所盼的問題辦好辦實辦到位。在福利待遇上落實政策,在制度上釋放紅利,搭建起軍地政策銜接的橋梁,提供與文職人員地位作用相稱的待遇保障。注重發揮文職人員軍地通用性強的職業優勢,探究建立軍地人才同育共用等協作機制,推動形成既有利于部隊建設,又利于文職人員全面提升的良好局面。
(三)榮譽激勵
新條例對文職人員的功勛榮譽表彰等作出了明確,搭建起職業文化的基本框架,當前還需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完善。強化儀式感召,組織文職人員入職、入黨、晉職等集體活動,提振職業榮譽感;開展立功創模活動,宣揚戰位立功、崗位建功事跡,生動展現文職人員強軍風采,使其樹牢矢志強軍好樣子;立起“優才優待、優績優獎”鮮明導向,對聚焦打贏的評優、對擔當有為的褒獎、對創新創造的優待,激發文職人員內在動力,增強其熱愛部隊、愛崗敬業的事業心、責任感。
(作者簡介:李海峰,武警指揮學院學員四大隊十隊研究生,研究方向:軍隊政治工作)
(作者單位:武警指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