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畜牧飼料的重要品種而言,青貯玉米具有較短的種植生長周期以及較高的種植作物密度,玉米產量可以達到良好的預期效果。近些年以來,種植青貯玉米的實踐技術手段已經得到了顯著創新。玉米種植的技術手段應當得到因地制宜的正確運用,進而有益于青貯玉米達到最大化的種植栽培經濟效益,合理節約了玉米種植的資源成本。因此,本文探討了青貯玉米的基本種植技術實施要點,促進青貯玉米的種植經濟效益優化提高。
1青貯玉米的種植經濟效益
1.1合理調整了養殖產業結構
草食畜牧業構成了當前時期發展國內畜牧產業的關鍵實施方向,青貯玉米的大面積推廣栽培能夠提供持續性的畜牧產業飼料來源,因此在客觀上有益于國內養殖產業的原有結構得到科學的優化轉變[1]。近些年以來,城鄉消費者針對于畜牧產品已經表現為更高層次的產品營養需求,那么決定了畜牧養殖的傳統產業組成結構亟待獲得調整。農業種植人員在推廣栽培優質青貯玉米的基礎上,就可以提供草食畜牧業的豐富飼料營養物質,有力推動了養殖產業的體系結構實現轉型。
1.2提供了優質飼料來源
青貯玉米屬于優質的禽畜飼料重要來源,對于青貯玉米進行全方位的推廣栽培,有益于解決禽畜飼料的長期短缺難題。在禽畜飼料的現有品種組成結構中,青貯玉米占據了比較顯著的飼料供給地位[2]。生長期的優質青貯玉米具備茂盛的葉片以及較高的植株高度特征,玉米植株的秸稈部位包含纖維素、胡蘿卜素與多種類型的微量礦物元素,因此對于補給禽畜體內缺失的營養物質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養殖戶對于收割后的青貯玉米可以進行大規模的貯存,以便于提供持續性的禽畜飼料來源。具有良好口感的青貯玉米能夠運用于投喂各種養殖牲畜,有效促進了玉米飼料的供給效益提高。
近些年以來,無氧發酵的玉米飼料轉化技術手段已經得到了全面的推廣普及。對于無氧發酵處理后的玉米植株而言,青貯玉米的乳酸菌含量比例將會呈現較為明顯的提升趨勢,確保了青貯玉米達到最優的飼料營養豐富性[3]。青貯玉米的種植產量如果超出了飼料供給的需求,那么種植戶可以將其進行長期性的保存處理,而不必擔憂青貯玉米是否會發生腐爛現象。對于某些優質的青貯玉米栽培品種來講,甚至可以達到30年左右的玉米飼料保存期限,充分體現了玉米作物用于牲畜飼料的良好適用性。
1.3提升了玉米種植戶的預期經濟利潤
具有良好品質以及較高產量優勢的青貯玉米可以為種植戶帶來非??捎^的種植經濟利潤,促進了玉米主產區的種植戶達到普遍增收的目標。青貯玉米相比于普通品種的玉米作物而言,其更加可以達到玉米產能效益的最大化指標程度。目前面臨激烈的農產品市場競爭發展趨勢,農業種植戶更加應當關注于青貯玉米的全面推廣種植,以此來促進玉米作物栽培的綜合產能效益得到優化[4]。
此外,青貯玉米在整個生長期中不會造成農田土壤的顯著生態污染破壞,因此保持了農田土壤的良好生態平衡性。近些年以來,經過實踐證明推廣種植青貯玉米的農田土壤可以達到更加均衡的自然生態環境保持效果,對于防范玉米種植區域的農田水源污染以及土壤污染都具有顯著的作用。
2青貯玉米的種植技術要點
2.1玉米品種選擇
青貯玉米的優質種植品種必須要得到科學的選擇,結合玉米種植產區現有的自然氣候條件以及土壤性狀等因素,才能確保選擇青貯玉米的最佳種植品種。通常來講,適合進行全面推廣栽培的優質玉米品種應當達到抗病害與抗蟲害的良好程度,玉米作物的抗性能夠達到合格的要求?,F階段的青貯玉米品種已經普遍具備了優良的玉米作物抗性,青貯玉米對于土壤水源以及自然氣候的外界條件因素能夠產生良好適應性,那么就會明顯提升青貯玉米的綜合產能效益。由此可見,經過全面的調研考察工作才能選擇青貯玉米的適宜種植品種。
青貯玉米由于受到種植品種的特殊性質影響,進而決定了玉米種子必須保證達到優良的生態環境適應程度。同時,青貯玉米的推廣種植品種還需要具備穩產與高產的特性。農業種植人員在選擇青貯玉米的最佳種植品種之前,首先需要展開針對玉米種植土壤區域的生態環境全面考察工作。否則如果缺少了必要的前期生態環境考察判斷,那么通常無法選擇適應性最強的青貯玉米品種。對于青貯玉米可以配合其他種類的農作物來進行共同種植,確保了農田土壤的最大化利用效率得到實現,節約了寶貴的農業種植生態資源[5]。
2.2整地與播種
青貯玉米的種植土壤應當得到全面的整治處理,確保即將大規模種植青貯玉米的農田土壤能達到肥沃與松軟的程度。種植戶首先對于青貯玉米的大規模種植土壤區域應當進行深翻操作處理,從而做到了徹底清理埋藏在農田土壤深部的植物根莖殘留以及雜物垃圾等[6]。青貯玉米種子在正式進行播種工作以前,對于玉米種子必須要實施嚴格的浸泡與晾曬。對于玉米種子需要將其浸入到包含消毒藥劑的清潔溫水中,確保達到一定的玉米種子浸泡時間長度。經過浸泡消毒后的玉米種子還需要通過晾曬處理,保證玉米種子的表面部位清潔干燥。
玉米種植區域應當確保達到土壤結構疏松的要求,保證選擇較為平坦的地勢地形區域來推廣種植玉米。玉米種植的土壤結構需要確保滿足透水性以及透氣性的良好程度,并且運用科學措施來促進種植區域的土壤保水與保肥性能優化。種植技術人員必須要妥善做好深翻種植玉米土壤的前期準備工作,以便于青貯玉米的作物根系能夠進入到土壤深部,從而實現了玉米根部的牢固效果。對于即將種植青貯玉米的農田土壤應當確保施加每公頃4.5萬kg左右的農家肥以及復合肥,然后立即進行玉米機械化播種的操作。技術人員對于辛硫磷的消毒溶液應當均勻噴灑在玉米種子的表面部位,同時還需要控制在每公頃5 000株以內的玉米播種栽培密度。
2.3玉米種植田間管理
處于整個生長期中的青貯玉米必須要汲取種植土壤的深部營養,進而維持了青貯玉米的良好生長狀態。玉米種植的全過程不能缺少田間管理的重要技術手段作為保障,那么關鍵就是要保持玉米種植區域的營養物質元素達到良好均衡程度,確保生長期的青貯玉米能得到豐富并且充足的肥料營養補充。青貯玉米需要得到適量的氮磷鉀肥料、復合肥以及農家肥,促進青貯玉米的旺盛發育生長。玉米種植的土壤深部以及表面部位都要得到定期的灌溉,但是在自然降雨較為頻繁的情況下就要適度控制玉米生長土壤的人為灌溉操作頻率,防止青貯玉米發生根部腐爛的不良后果。
種植技術人員對于缺失的玉米種苗應當予以必要的填補,防止表現為玉米種苗的大量空缺現象。對于生長狀態不佳的弱小玉米種苗應當進行定期的鏟除,保留生長發育狀態良好的旺盛種苗。青貯玉米本身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元素,那么玉米生長發育全過程中的土壤肥料應當確保達到及時供給的程度。青貯玉米必須要獲得充足的金屬元素肥料,確保將腐熟肥料適度融入到玉米種植栽培的土壤深部。對于玉米種植范圍內的雜草應當進行全面的鏟除,保證玉米根部能吸取必要的營養元素物質。
3玉米病蟲害的防控管理對策
青貯玉米在感染蟲害與病害的情況下,玉米產能就會表現為顯著的削減后果。因此,目前對于推廣種植青貯玉米品種應當充分關注于玉米蟲害以及病害的提前預測控制[7]。近些年以來,玉米作物的病害表現形式趨向于多樣化,對于玉米作物經常容易感染的病害風險因素應當進行準確的判斷預測,確保達到綜合性的玉米病害以及蟲害防控工作成效。種植戶在適用化學防控的傳統操作方法過程中,關鍵就是要全面關注于蟲害病害的產生根源以及表現形式,同時還應嚴格控制化學藥劑的適用比例。有害有毒的化學物質將會直接侵入到土壤深部,進而威脅到附近居民的人身健康安全。技術人員對于玉米螟蟲應當重視展開有序的監測監管,通過實施害蟲誘捕以及生物防治等多種做法來消除玉米蟲害。
玉米葉霉病也會對于玉米作物產生不可忽視的危害性,葉霉病的早期感染表現形式就是玉米葉片表層的部位陸續產生褐色或者深紫色的小型斑點。玉米葉斑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遏制,那么玉米葉片就會呈現出面積更大的褐色圓形斑點。目前針對于玉米枯萎病在全面展開防治管理時,應當將甲基硫菌靈與惡霉靈均勻進行混合,將其灌入到患病的玉米種植土壤。玉米如果表現為大范圍的枯萎狀況,那么立即將乙蒜素、苯醚甲環唑與惡霉靈運用于玉米土壤滅菌,阻斷玉米病害的擴展。代森錳鋅與多菌靈目前應當被重點適用于防治玉米細菌性感染病害,確保限定在每星期一次的噴灑藥物間隔頻率,完成連續3次左右的噴藥操作。
農業防控的技術方法表現為綜合性,種植人員對于科學的玉米田間水肥管理舉措應當予以推廣應用,旨在確保玉米植株吸收土壤深部的均衡營養元素。對于玉米種植的區域土壤雜草應當定期進行鏟除,提升玉米植株抵抗常見病害與蟲害的能力。生物防控屬于目前全新的控制玉米病蟲害模式,生物防控的基本實踐思路就是依靠害蟲天敵的有益生物來捕捉玉米害蟲,有效維護了玉米產量的提高。生物防控的技術措施方法在當前時期背景下具有優良的推廣適用效益,合理降低了預防治理玉米常見病害的實踐工作成本。種植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實施人工繁育的技術途徑來培育有益生物,進而維持了生物鏈的良好完整性,防止表現為過度的人工干預后果。技術人員對于有益的蜂類與益鳥都應當進行人工繁育嘗試,通過放養有益生物的措施來消除玉米害蟲隱患,提升玉米的種植產量。
經過分析可見,青貯玉米的推廣種植過程不僅可以產生非常顯著的種植經濟效益,并且還能促進玉米種植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得到保持。在現階段的農業種植發展實踐中,技術人員對于青貯玉米的病蟲害控制預防措施應當予以積極的創新,嚴格保障玉米作物的品質安全。
參考文獻
[1]程守芹.青貯玉米種植技術及其病蟲害的防治探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2):161-163.
[2]袁平升.青貯玉米種植技術及其病蟲害的防治框架思路構建[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9):208-209.
[3]王義鵬,趙幫泰,劉宇.丘陵山區青貯玉米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研究[J].四川農業與農機,2021(4):59-61.
[4]李彥茹.青貯玉米種植的意義及技術要點[J].現代畜牧科技,2021(1):52,54.
[5]靳坤.新疆哈巴河縣青貯玉米機械化種植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0(9):32-33.
[6]敖建明.青貯玉米優質高產種植及加工技術[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9(7):161.
[7]趙生軍,羅忠香.青貯玉米綠色種植技術集成研究[J].農機科技推廣,2019(6):14-16.
(河南省永城市農業農村局徐啟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