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01年的秋天,我去曲藝家、編輯家耿瑛先生家中拜訪。他把打印的一本厚厚的《北方說書敘錄》征求意見稿交給我,讓我對這部文稿的內容進行校訂;若有差誤之處,我可再行修改。耿老此舉,令我幾分惶恐,幾分不安。且不說他在全國曲藝界、出版界享有盛譽,單說他凡事認真的工作態度更是有口皆碑。他的文稿素以嚴謹周密著稱,我豈敢輕易改動。幾經謙讓,最后推辭不過,我只得把任務承接下來。遵從他的指令,我認真拜讀了這部文稿。第一感覺就是,這是一部價值很高的好書,對研究我國北方說書源流、書目形成及版本遷革都提供了難得的信息。同時,我對耿老年屆古稀,仍在認真做學問的精神更是贊佩不已。當我“交卷”的時候,向耿老談了讀后感,他卻嘆道,自己當了一輩子編輯,深知出書難。這部文稿只能先放著,以后有機會再說。
日月如梭,斗轉星移。如今,耿老已經作古。他的這部遺著經耿柳、于嘉、耿作軍的精心整理,在遼寧省曲協的大力扶持下,近日已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耿老的愛女耿柳拿到樣書后,第一時間送到我手上。我接過這本飄著墨香的新書,遙望遠方,想告訴耿老,您曾對我說過,這部文稿先放著,誰知竟放了21年。都說是金子總會閃光的,只分來早與來遲,確實如此。
遼寧能成為評書大省,站在第一線上的表演藝術家們功不可沒。在色彩紛呈的舞臺后面,還有一個辛勞的群體,他們同樣為遼寧評書的繼承與發展作著奉獻,耿瑛先生就是這個群體中的驕傲。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社會上出現一股“評書熱”,不僅電臺、電視臺爭相開辦“評書連播”欄目,各家出版社也爭相出版各類評書。據不完全統計,從1980年至1995年,全國各地共出版了傳統評書與現代評書近300部,單是春風文藝出版社一家就出版了80余部,約占全國評書出版量的四分之一。不但數量拔取頭籌,質量也是公認為上品。在新華社專稿中,曾稱“春風社刮起了評書春風”。劉蘭芳的《岳飛傳》、田連元的《楊家將》、陳青遠的《三鬧汴梁》、郝艷芳的《小將呼延慶》等,均榮獲過遼寧省人民政府優秀文藝創作獎。這些成績的取得,當然是遼寧省諸多曲藝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同時也離不開耿瑛先生的勤奮耕耘。春風社出版的這80多部評書,基本上都是耿瑛先生向藝人們組來的書稿,并由他擔任責編,對書稿認真加工,使其更趨完美。其中有近30部評書由耿老撰寫了序言或者后記,這些舞臺之外的淵源,如今成為不可多得的翔實史料。正是這些書目的出版,才使得評書能夠“兩條腿”走路,在舞臺上,觀眾可以欣賞評書的風采;在燈光下,讀者可以品味評書的神韻。
1993年初,耿老退休的時候,遼寧曲藝家們自發地為他舉辦了“從編40年”座談會。老一輩說書家李慶溪、王起仁,當代名家劉蘭芳、田連元等到會并講話。朋友們希望耿瑛先生退休不退崗,為遼寧的曲藝事業繼續奉獻自己的余熱。我與耿老相識數十年,深知他的性格,他是閑不住的人,就像人們常說的,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果然,耿老退休后,又促成《楊家將九代英雄傳》等評書的出版。他勤奮撰寫文章,更是潛心研究北方說書書目。耿老對我說過,他早有編寫一部書目提要的打算。耿老從1997年開始查閱資料。須知,那個年代網絡尚不發達,很難在電腦上獲得相關信息。要想寫書目提要,必須一本一本地去翻看原著,提取精華。真可謂覽盡書山,其辛苦和耐力可想而知。經過兩年的“翻書”,耿老于1999年動筆,又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和心血,化繁為簡,化他為我,終于在2001年,百川入海,編撰出這部《北方說書敘錄》。在初稿中,評書、鼓書列為兩部分,收錄傳統中長篇評書270部,西河大鼓、東北大鼓等北方主要曲種中的中長篇說唱約230部。這幾百部書目,涵括了“講史演義”“公案俠義”“神怪傳說”“世情傳奇”四大類別,以條目的形式,具體闡述了每部書的故事梗概、人物作為、作品發展及版本特色。尤其一些幾近失傳的傳統書目是耿老的奮進發掘,向老藝人虛心求教,才使其重見天日。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遼寧省曲協關愛老曲藝家,決定編輯出版一套“遼寧省曲藝名家風采錄”,耿老的這部遺著被選入其中。時隔20年,原著需要進行填補和整理。整理者耿柳、于嘉、耿作軍都是當前曲壇的中堅力量。耿柳是耿老的愛女,畢業于中國北方曲藝學校,是曲藝文學專業高材生,現為遼寧廣播電視臺一級導演、遼寧省曲協副主席兼創評專業委員會主任。她從小受父親熏陶,十分熱愛曲藝藝術。她整理過《萬仙陣》《紅袍女俠》《楊宗保招親》《薛丁山與樊梨花》《隋唐演義》等傳統長篇大書。耿老逝世后,耿柳撰寫出版《鐵桿曲藝話今生》一書,以父女對話的形式,講述了耿老的人世滄桑。在編撰《中國民間文學大系·說唱·遼寧卷》時,耿柳擔任副主編,工作求真務實。于嘉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是曲藝史論方向研究生,現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編審。他20年如一日,對相聲、評書等曲種做田野調查研究,合著《風雅京華——古都北京的文學藝術》《當代北京廣播史話》,參編過《相聲大詞典》《北京相聲史話》等著作,是業內公認的實力派。耿作軍是耿老的親傳弟子,現為沈陽出版社曲藝編輯,編輯出版過《劍鋒春秋·萬象森羅陣》《新編評書·秦始皇》等長篇評書,同時從事曲藝創作,有多篇作品問世。這3位整理者對原著中的條目進行了重新核對,咨詢了幾十位評書演員,他們工作極其認真,歷經兩年,在原著的基礎上,補充了2000年之后出版并流傳在北方的說書書目,增潤完善了條目,將原著中的條目拓展為820個;又在每個條目內容中增補了其他相關名目和具有代表性的藝人,多角度、活態化地展現每一部書目的風采。此外,整理者還對內容不詳的書目列出名稱,日后待考。
這部《北方說書敘錄》填補了北方說書研究的歷史空白,是北方評書的全面展現,也是評書研究者的“工具書”。這部書的出版不僅是曲藝界的幸事,同時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遠影響的好書。
(責任編輯/陳琪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