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要: 觀賞漁業是水產養殖業的一個分支,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觀賞魚備受人們青睞,而觀賞魚的養殖會占用大面積的水域資源。結果表明,大量養殖廢水如處理不當,將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結合觀賞魚養殖廢水水質特征及危害,從自然、物化和生物幾個處理方面入手,提升養殖廢水的處理效果,減少污染危害,促使觀賞漁業的健康發展。
關" 鍵" 詞:觀賞魚養殖廢水; 水產養殖; 廢水污染危害; 處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X703"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4-0935(2023)06-0897-04
1" 觀賞魚養殖廢水處理的必要性
觀賞魚因其絢麗色彩、體態多姿、形態各異備受人們的喜歡,有很高的觀賞價值[1]。自21世紀后,觀賞魚養殖也是世界上僅次于攝影的第二大愛好。觀賞漁業發展整體來說是很迅速的,許多養殖戶看見了觀賞漁業的增值空間。這一過程中,觀賞魚養殖廢水污染問題也愈發嚴重[2-3]。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觀賞漁業不斷擴大規模,繁殖量增大,進而大量投喂飼料,糞便及殘飼相應增多,養殖廢水也隨之增加,水體中存在大量的食物殘渣和排泄物,降低了溶解氧濃度、pH值以及水體的透明度,水生物的生長也受到了影響。很多養殖戶為了降低治療難度而大量使用藥物,過度使用這些藥物不僅對水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還會減少水中有益微生物的數量,使水環境失衡。
觀賞魚養殖廢水的大規模排放,會導致河流湖泊N、P含量不斷提升,引發水體富營養化等生態環境問題。如果水體無法在第一時進行針對性的處理,會對觀賞魚養殖產業、產量及觀賞魚質量造成直接性的影響。為此,觀賞魚養殖廢水污染及處理技術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也很重要。
2" 觀賞魚養殖廢水的危害
目前我國觀賞魚養殖的主要問題是養殖技術還比較落后,部分養殖戶為了提高經濟效益沒有做好管理工作,對養殖過程中的水環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當地生態環境因未處理的養殖廢水逐漸惡化,健康問題也應受到重視。
2.1" 觀賞魚養殖廢水對生態環境的危害
在當前的觀賞魚養殖中,為了更大的收益主要采用集約化養殖模式,實施高密度、高產量養殖,這導致水生代謝物在養殖水體中大量沉積,水體內BOD含量及氨氮也隨之增加[4-5]。這種情況會導致養殖時間增長,有機污染物濃度增高,這些物質必須及時清理,否則大量有機污染物會不斷分解水中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也會增加,它促使水體中細菌以及微生物生長的同時,還會給水中細菌和微生物的繁殖生長營造良好的條件,導致富營養水體的出現,嚴重降低水質。這些被污染后的水一旦進入外部生態環境就極有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2.2" 觀賞魚養殖廢水對水產品的危害
部分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將大量的養殖廢水偷排入臨近的河流或者湖泊中,這樣可以降低處理的成本[6]。喂養往往選用劣質飼料,含有抗生素、穩定劑、消毒劑、顏料和孔雀石綠等,會融合到水體中威脅到水產品的健康,還會污染河流湖泊。甚至一些養殖戶為了節省成本,會使用一些廉價的魚藥,這些藥物通常含有大量重金屬元素和高毒性,廢水被排放到外部生態環境被水生生物攝入后,它們會沉積在體內。當人類食用了沉積毒素的水產品時,重金屬元素隨之進入人體,人體的臟器可能會出現慢性損傷,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重金屬中毒。
3" 觀賞魚養殖廢水的處理方法研究現狀
觀賞魚養殖廢水的污染物成分不同于其他廢水,其中含有大量溶解性有機物、氨氮和細菌,排放量很大。這需要一種更有效的方式來處理養殖廢水,當前養殖廢水的處理技術可分3大類,分別為自然法、物化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有著效果好、污染小、成本低等優勢,因此獲得十分廣泛的應用。
3.1" 自然法處理觀賞魚養殖廢水
自然法主要包括人工濕地和氧化塘等[7-9]。人工濕地處理技術主要利用植物、土壤、微生物、人工介質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還需要經過基質沉淀、吸附、過濾、植物吸附、微生物代謝等多個步驟,才能達到去除廢水中重金屬、無機物、有機物和病原菌的效果[10]。張筱等對低鹽度養殖廢水進行模擬研究,觀察其處理效果,通過對理化指標的調整,結果表明美人蕉-人工濕地比菖蒲和千屈菜的人工濕地系統處理效果好,對COD、TP及TN去除率可達65%、97%和90%[11]。李紅芳等研究人工濕地植物配比對不同負荷養殖廢水的處理效用及影響因素,研究表明菖蒲和綠狐尾藻植物組合可通過改變DO和C∶N等濕地微環境條件來增強濕地對污染物的去除[12]。
氧化塘和表流濕地等常用于處理畜牧養殖廢水,其凈化機理是通過氧化塘內或濕地環境中的基質、植物和微生物等共同作用去除水體污染物,包括過濾、截留、沉淀、吸附、化學分解以及生物吸收氧化等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13]。廣西某私營養殖公司采用UASB-生物接觸氧化-氧化塘工藝,經過一年多的經營,COD去除率達到96.8%,BOD5去除率達96.2%,NH3-N去除率達85.6%。自然處理方法較為經濟,僅適用于小型的養殖場廢水處理,但是占地面積大、脫氮除磷效果差,不適用于大規模的養殖廢水處理。
3.2" 物化法處理觀賞魚養殖廢水
物理法主要包括沉淀、吸附、過濾等方法,對大顆粒污染物的處理效果較好。化學方法常用的是電化學和臭氧處理技術,對色度、氨氮和COD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物化法處理工藝簡單、操作方便,但處理成本相對較高,可能產生二次污染[14]。
物理法的機械過濾的處理機理是阻斷吸附。機械過濾處理技術可以有效去除以懸浮顆粒的形式存在于養殖廢水中大量的殘留飼料和觀賞魚代謝物,而且成本相對較低,過濾效果較好[15-16]。但該方法對養殖廢水中COD、BOD、氮、磷的去除效果較差。水產養殖廢水尾水的機械與植物凈化的系統作為預處理的研究,克服了傳統機械過濾裝置的不足,過濾效果更好。泡沫分離技術也用于水產養殖廢水的預處理,主要是依據氣浮原理。在水產養殖廢水處理中一般會使用泡沫分離器將空氣從頂端接觸管注入,將懸浮物和部分溶解性有機物通過形成的氣泡吸附去除。
化學法是通過化學氧化反應去除養殖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17]。常用的氧化劑是臭氧,它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可以氧化分解溶解在養殖廢水中的有機物,進行深度處理。在養殖廢水處理中,臭氧可以降低養殖廢水中的COD含量,進一步提高溶解氧含量,降低養殖廢水中亞硝酸鹽-氮的濃度,改善水體,但臭氧消耗量也會增加。葉丙聰等比較了電化學氧化法和臭氧氧化法兩種氨氧化法對模擬養殖廢水中營養鹽類的凈化效果,得出臭氧氧化法對養殖業營養鹽中硝酸鹽、亞硝酸鹽和氨氮的凈化效果較好,處理效果優于電化學氧化,而對正磷酸鹽處理效果較差[18]。
3.3" 生物法處理觀賞魚養殖廢水
生物法主要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氨氮和總磷等可生化的污染物。相較于自然處理法和物化法,生物法處理效果更好,污染小、成本低,是最常用的方法[19-20]。
3.3.1"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處理工藝本質上和水體自凈過程相似,利用微生物處理水中的有機物。具體方法是向廢水中充入空氣,使廢水中的好氧微生物更好地生存,好氧微生物得以繁殖,形成污泥狀物質。污泥自身要具有氧化分解水中有機物的能力,還要具備將混合液和活性污泥凈水分離的混凝沉降性能。莫志華等人研究零價鐵活化過一硫酸鹽與單寧酸聯合應用可提高活性污泥的脫水效果,經調理結合高壓過濾系統處理后,污泥餅含水率由89.75%降低至45.17%,顯著提高污泥脫水性[21]。劉海霞等將厭氧和好氧相結合處理養殖廢水,結果表明ABR+SBR組合工藝對養殖廢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均達到了90%以上[22]。郭江鵬等針對奶牛場畜牧廢水的特點,以連續回分式活性污泥處理工藝對廢水進行處理和資源利用,出水水質達到污染物排放標準[23]。SANTAELLA[24]等使用活性污泥系統處理蝦養殖廢水,系統中產生大量的生物絮凝物可降低水中氨氮濃度,其微生物的數量和多樣性對養殖有利。
3.3.2" 生物膜法
生物膜工藝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是一個復雜的吸附和穩定過程。大量附著在生物膜上的細菌和藻類通過自身的新陳代謝吸收水體中多余的營養物質并將其轉化為能量和食物供自身生長繁殖[25-26],養殖水體的營養物質含量明顯下降,加劇水體富營養化和凈化養殖廢水。用生物膜法處理混養池塘的養殖廢水研究發現,生物膜對總磷和總氮的去除率較高,并可使氨氮濃度維持低水平狀態。逄文慧等用好氧/缺氧-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C/N比為12,COD設置不同組,對養殖廢水中的COD、硝氮、亞硝氮和氨氮處理效果進行對比。通過研究可以看出,當無機氮濃度為12.5 mg/L,COD濃度為150 mg/L時,硝氮、亞硝氮、COD和氨氮的去除率最佳為87.5% 、86.9%、98.2%以及93.7%[27]。周洪玉等運用不同過濾系統的填料反應器模擬處理循環水養殖系統,研究分析該反應器的硝化速率等特征。結果表明,與移動生物膜反應器相比,掛簾式生物濾池的掛膜速度更快,掛膜生物量更多,而且生物量更穩定,NH4+-N、NO2-N 的去除率也更高。
3.3.3" 生態處理法
生態處理法的具體過程是通過植物來吸收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微藻細胞可以通過特定的轉運蛋白去除養殖廢水中的有機碳源。微藻細胞通過光合作用調節pH使正磷酸鹽析出,達到除磷的效果。微藻還可以通過絡合或離子交換過反應去除重金屬[28]。小球藻和藍細菌屬對天氣條件敏感,一種利用自然晝夜條件處理養殖廢水的微藻-細菌反應器,有利于白天去除氨氮,晚上去除硝態氮。陳紅芬等人為選出最佳藻菌共生培養方式和處理時間,研究5中共培養體系,其中在48 h處理養殖廢水效果最佳的是游離活性污泥和固定化小球藻共培養體系[29]。有多種凈水方式可供選擇,每種凈水方式在不同的實際情況下處理效果不同[30]。韋嘉璐等研究表明,在未加入葡萄糖和L-丙氨酸前,微藻共生系統沒有純藻系統處理效果明顯,葡萄糖會促進萊茵衣藻和凝結芽孢桿菌生物量增加,加速藻菌共生系統對養殖廢水中有機物的利用[31]。
4" 結束語
觀賞魚養殖廢水主要存在COD、BOD、NH4+-N、TN、TP、SS等污染物,還有在抗生素和孔雀石綠等有毒有害物質,該系列污染物質已經嚴重超過國家標準要求,為了保證水產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必須深化養殖廢水的處理。自然法處理養殖廢水一般占地面積較大、脫氮除磷效率不高,只適合小規模運行。物化法通常會作為預處理,操作簡單但成本較高。研究表明,生物法相較于自然法和物化法更為常用,生物法處理效果更好,占地面積小,應用價值高。在實際的應用研究中仍有許多現實問題需要面對。通過養殖廢水處理不僅可以提高養殖業的生態效益,還能夠切實保護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蘇志星,岳彥峰,蔣科技,等.國內外海水觀賞魚產業與研究現狀[J].南方水產科學,2021,17(01):101-112.
[2]楊志強,李瀟軒,陳建清,等.淺談觀賞魚文化傳承與發展[J].水產養殖,2020,41(11):78-80.
[3]吳斌,宋霖.我國原產地觀賞魚及其資源保護與發展[J].中國水產,2021(11):64-67.
[4]劉真,王海鳳.水產養殖廢水污染危害及處理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2,42(05):119-121.
[5]傅紅梅,曾維農,付新梅.水產養殖廢水污染危害及其處理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0,40(01):126-127.
[6]盛文雨,紀煒煒,阮雯,等.水產養殖廢水處理技術及展望[J].漁業信息與戰略,2022,37(01):47-53.
[7]徐圣君,王華彩,姜參參,等.畜禽養殖廢水生物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環境科學與技術,2021,44(S2):153-162.
[8]王子月,王亞煒,張長平,等.厭氧塘處理畜禽養殖廢水的研究進展[J].環境保護科學,2018,44(06):67-74.
[9]張燕,彭剛,蔣琦辰,等.淡水池塘養殖尾水處理模式[J].水產養殖,2022,43(09):12-17.
[10]陳心儀,吳娟,陳月,等.低溫人工濕地水質凈化技術研究進展[J].水處理技術,2022,48(01):7-12.
[11]張筱,程夢奇,程夢雨,等.人工濕地中植物對低鹽度養殖廢水處理效果[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21,30(06):1024-1033.
[12]陽光,李紅芳,謝陳,等.低溫環境下人工濕地植物組配對養殖廢水的處理效果研究[J].地球與環境,2022,50(02):252-260.
[13]嚴祝東.規模化畜禽養殖廢水處理技術現狀探析[J].中國畜牧業,2022(16):83-84.
[14]吳榮.畜牧業養殖廢水的危害及一體化設備處理效果[J].現代農業科技,2020(21):198-199.
[15]馬鴻賓,詹國順,羅旋.淺談水產養殖廢水處理及循環利用技術[J].南方農業,2021,15(24):197-198.
[16]艾紅霞,劉燁,曾慶東.淺談淡水養殖水質凈化技術與設備的現狀和發展[J].現代農業裝備,2022,43(01):55-60.
[17]王芬,程云生,侯冠軍,等.電化學降解技術在水產養殖廢水處理的研究現狀及應用前景[J].水處理技術,2018,44(07):6-9.
[18]葉丙聰,呂布,周建聰,等. 2種氧化法對模擬水產養殖廢水凈化效果[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22,42(03):33-38.
[19]郭欣碩.水產養殖廢水生物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0,(11):32.
[20]朱瑞金,敬志豪,唐波,等.工廠化循環水產養殖廢水處理研究進展[J].黑龍江科學,2022,13(02):4-6..
[21]莫志華,梁嘉林,關智杰,等.零價鐵活化過一硫酸鹽聯合單寧酸調理改善市政污泥脫水性能的機理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22, 42(06):121-137.
[22]劉海霞,韋麗敏.“ABR+SBR”組合工藝處理奶牛場廢水試驗[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8(02):69-73.
[23]郭江鵬,周化斌,姜小偉,等.連續回分式活性污泥處理工藝在奶牛養殖廢水治理中的應用[J].家畜生態學報,2020,41(04):69-73.
[24]SANTAELLA S T, VALE M S, ALMEIDA C C, et al. Biofloc production in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treating shrimp farming effluent[J]. Engenharia Sanitaria e Ambiental, 2018, 23: 1143-1152.
[25]朱聰沛,陳賀涵,李澤龍,等.生物濾池處理水產養殖廢水研究進展[J].南方農業,2022,16(09):168-171.
[26]賴竹林,周雪飛.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BBR)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水處理技術,2021,47(10):7-11.
[27]逄文慧,趙陽國,鄭冰冰,等.不同污染負荷對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處理海水養殖廢水的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響[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8(S1):137-145.
[28]范曉璐,王佳敏,李雪,等.利用菌類處理水產養殖廢水技術研究[J].科學養魚,2021(02):80-81.
[29]陳紅芬,任洪艷,劉方舟,等.小球藻和活性污泥共培養體系處理養殖廢水[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19,25(04):950-958.
[30]張毅,張皓馳,李先寧.水栽植物型人工濕地對水產養殖廢水中藻類及營養鹽的去除[J].凈水技術,2020,39(09):67-75.
[31]韋嘉璐,艾思潔,張芯,等.葡萄糖和L-丙氨酸對藻菌共生系統處理養殖廢水的影響研究[J].環境污染與防治,2022,44(02):195-200.
Abstract:" Ornamental fishery is a branch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rnamental fish are favored, and ornamental fish culture will occupy a large area of water resour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large amount of aquaculture wastewater will cause serious harm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f it is not treated properly.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hazards of ornamental fish breeding wastewater, starting from the aspects of natural,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aquaculture wastewater was improved to reduce pollution hazard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rnamental fishery.
Key words: Ornamental fish culture wastewater;Aquaculture;Wastewater pollution hazards;Treatment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