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體育文化的發展在農村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可以提升農民精神文明素質,展現良好精神面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等。通過研究,發現菏澤市鄉村文化體育發展的現實困境有:適齡人員傳承危機與機遇,體育文化公共服務缺位與補位,體育文化失衡與平衡等。從平臺搭建:統籌城鄉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城鄉互哺:統籌城鄉體育文化資源;文創融合:加強城鄉體育產業融合發展;塑性鑄魂:統籌城鄉體育社會組織機構;發揮傳統武術文化優勢,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加強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學?;顒訄龅貙ν忾_放六個方面,闡述了菏澤市鄉村體育文化發展的振興策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菏澤市;鄉村體育文化;振興策略
The Realistic Adversity and RevitalizationStrategies of the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Culture in Heze
ZHANG Xiao-chun, ZHAO Fu-xia
( School of Sport and Health in Heze University Heze,Shandong 274015 )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culture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 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armers' spiritual civilization, show good spiritual outlook,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It is found that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ze Rural culture and sports are as follows: the crisis and opportunity of the transmission of age-appropriate personnel, the absence and replacement of public service of sports culture, and the imbalance and balance of sports culture.From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urban and rural mutual feeding: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sports cultural resources; Plastic Casting Soul: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culture,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venues and facilities, and opening up school activity venues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six aspects, the strategies for revitalis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culture in Heze were elaborated.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Heze; rural sports culture;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等文件陸續發布實施,在“十四五”國家規劃中,再次重申“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编l村體育文化振興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說明了新時代國家對鄉村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
1.菏澤鄉村體育文化的堅實底蘊
1.1武術文化基礎深厚
菏澤,古稱曹州,是中華武術發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菏澤武術拳種較多,風格獨特,被譽為全國“武術之鄉”。流傳的武術拳種門類約有39個,諸如少林拳、二郎拳、白鶴拳、梅花拳、夕陽掌、洪拳、水滸拳、炮拳、佛漢拳、太極拳、八卦拳、陰陽拳等等。這些拳種流派,具有完整的傳統套路,既有拳術,又有器械,還有攻防技術的對練等,
充分彰顯了五彩繽紛的武術文化風貌。菏澤市各縣區都有武校,只是規模大小不一,在地方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在一些鄉鎮,成立了跆拳道、散打、太極拳俱樂部,興建了健身廣場,配備了全民健身體育設施等,在一定程度促進了鄉村體育的發展。
1.2武館及學校對武術文化的不斷傳承與發展
由于菏澤人素有習文練武的良好習慣,武術館校遍布各縣區,在民間設場、武館傳授拳術比較普遍。如歷史上較為出名的有菏澤國術館、曹縣國術館、鄆城縣國術館、成武縣國術館等等。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尤其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進,菏澤市的武術文化也有了較快的發展,群眾性的武術活動更為普及,一些武館和武校也應運而生。菏澤市體育局確定鄆城宋江武校、牡丹區曹州武館、趙登禹武校、開發區博擊武校、巨野中原武校、東明東方武校,作為首批武術文化交流的重點館校;曹州武術館、宋江武校、單縣民族武館等,被評為全國百處優秀武術館校。菏澤師范專科學校體育系,始建于1976年,至今為省內外各級各類學校、體育企事業單位、武術館校和健身俱樂部等培養了眾多的師范類武術人才。總之,各類學校為地方武術的傳承與鄉村體育的開展培養了一大批武術人才,為鄉村體育發展提供了體育人力資源。
2.鄉村體育文化發展的現實困境
2.1適齡人員傳承危機與機遇
文化轉型期下,我國人口年齡結構正經歷著老齡化的轉變,因適齡人員失調造成傳承危機,傳統文化在鄉村發展中被割裂甚至摒棄;鄉村的體育文化傳承者也不斷減少,并面臨其傳承的困境。雖然鄉村體育文化不斷注入新的活力,由于部分傳統體育文化形態逐漸淡出人民的視野,基于內生動力長期保持在較低的狀態,有態無神、有形無魂的鄉村體育文化,需要外力的進一步推動,否則會繼續萎縮。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強鄉村文化的傳承與振興策略,這給鄉村體育文化的傳承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2.2體育文化公共服務缺位與補位:鄉村公共體育服務機制不夠健全、文化陣地的“最后一公里”需要監控與跟進監督;體育文化服務“植入和培育”、鄉村體育組織、鄉村體育指導、鄉村體育賽事、鄉村體育設施等方面還沒有形成閉環管理。鄉村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民俗體育和民間體育因傳承人的年齡、精力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在項目的傳承與發展方面受到局限,逐漸被邊緣化;籃球、足球、排球等現代體育項目,對于中年以上的鄉村居民來說,由于在場地設備、動作技術、體力等方面相對較高,在目前現有的條件下,現代體育項目在鄉村的興起略顯不足。所以民間項目、民俗項目及傳統項目文化,如何傳承,得到補位,殷切期盼其到來。
2.3體育文化失衡與平衡
鄉村體育參與主體是青年,因時代的特征和市場經濟特點,農村居民青年人數量逐漸減少,因青年人的缺失,鄉村體育活動極度失衡,如民族傳統體育、民間體育等在鄉村有些地方“銷聲匿跡”,因缺少新鮮血液傳遞,給傳承帶來一定的挑戰,進而為其“再生產”帶來困難。鄉村體育文化傳遞和創造主體結構失衡,從自省、自覺到自信的過程出現危機,培養鄉村體育文化的自信,在鄉村文化振興的大背景下,勢在必行。城市與鄉村的體育文化在發展的動態中,維持一種相對的平衡,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傳統體育和現代體育由碰撞到融合的發展,需要一個時間過程。
2.4粗放式的鄉村體育治理困境
長期以來政府往往忽視了農民參與農村體育發展建設的作用,對多數鄉鎮鄉村而言,如果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與村落的民俗體育、傳統體育文化不對應,那么將難以根植于農村體育發展的土壤。為了促進全民健身,尤其是鄉村體育的發展,國家體育總局提出的一系列鄉村體育發展文件,如:早在2006年提出的“億萬農民健身活動”、2006年提出的體育場地設施、體育運動技術指導、體育宣傳要進入農村的“體育三下鄉活動”。菏澤市也積極響應國家的鄉村體育發展號召,在積極的落實中,受經濟發展狀況的制約,到現在仍遇到了不少困難。譬如:早在2006年3月,國家體育總局頒布實施的《關于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意見》,要求每個行政村的體育場地設施基本標準是:“一塊混泥土或者水泥材料的標準籃球場、配備一副標準籃球架和2個室外乒乓球臺”,這一政策的部署已經過去16年了,但通過實地考察,菏澤市多數鄉村沒能達到自然村體育場地設施的基本要求,不能滿足鄉村體育的發展基本需求,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粗放式管理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2.5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影響了鄉村體育發展
菏澤是山東省人口大市,也是農業人口大市,土地平整、土壤優良的特點決定了人們依依不舍的鄉間勞動之情。進入21世紀以來,農業機械化在種、收、管理等方面凸顯較大的作用,菏澤市農村經濟、農民收入得到較快的發展,但是精神文化生活、娛樂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顯得過少,尤其在農閑時間以及節假日期間,致使部分人感到精神缺乏支柱。由于農作物季節性較強,人們季節性的忙碌之后,多數人為了獲得較多的經濟收入,利用農閑時間外出打工,沒有精力把空閑時間用在體育活動上,這種傳統的生產方式阻礙農民加入到體育活動健身娛樂中來,成為影響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受傳統生活習俗的影響,多數鄉村農民不能意識到體育鍛煉對于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防病治病具有一定的作用,這些因素制約村落體育的發展。村民們在農閑時間很少想到以體育文化活動來充實閑暇時光。由于農村文化生活的貧乏,這不利于村民現代體育價值觀和現代體育生活方式的培養和形成,傳統思想的影響和滯后的體育價值觀,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變。另外在菏澤農村人際交往主要局限在親屬和鄉里鄉親之間,即使在外長期打工,村民也具有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這種狀況阻礙了鄉村體育與城市體育的互通互融發展。
3.菏澤市鄉村體育文化振興的策略研究
3.1平臺搭建:統籌城鄉體育公共服務體系
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包含了兩大組成部分,一是體育公共產品部分,具體是指場地器材、體育新聞、體育報紙、體育期刊等[1]。二是指體育公共服務部分,主要是指營利性的體育企業、體育公司、體育俱樂部等;也有非營利性體育行政事業部門,如體育運動學校、縣區教育體育局或者體育發展中心等。
通過查閱各種縣區資料、現場調查、訪談等方式,了解到菏澤縣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比較健全,而鄉鎮鄉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相對薄弱,存在著服務質量有待提高、服務內容需要增加等問題。因此需要運用不同的手段宣傳體育活動對身體健康的作用和功能、把適合農村開展的各種年齡階段體育健身娛樂項目,通過不同的方式宣傳到鄉村,不僅從理論的視角分析提升菏澤市鄉村體育服務水平,讓群眾從體育中得到實惠,更要根據鄉村區域特點以及居民的體育需求,構建相應的鄉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因此,要統籌城鄉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城鄉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平臺搭建,提高對鄉村體育經營管理的水平以及體育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通過不同宣傳渠道和途徑,讓鄉村居民及時了解有關體育健身的政策與信息,不斷增強農民的體育意識,促進居民積極參與體育活動。
3.2城鄉互哺:統籌城鄉體育文化資源
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城鄉融合發展”,城鄉體育融合的實質是市民與村民的融合[2]。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統籌城鄉體育資源,合理優化配置是發揮體育資源效益最大化的重要舉措。菏澤是平原地帶,由于當地農業生產特點,以及科技興農因素,人們的閑暇時間不斷增多,縣區體育發展中心應引導村民利用余暇時間開展體育活動,充分利用菏澤豐富的武術文化資源、傳統的民俗體育資源,這些都可以成為鄉村體育發展的體育資源。
要加強體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使用??h區體育事業發展中心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將適合農村的體育資源下放,符合鄉村居民的體育資源進入鄉村,使鄉村居民獲得體育實惠。一部分體育場館、體育俱樂部,可以在城鄉結合部區域興建和成立,居民可以充分利用地方中小型游樂公園、小型體育健身廣場、水域資源、鄉村休閑園等,進行趣味性、休閑性的體育運動,這些體育資源的充分利用,使城鄉群眾體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同時也節省體育資金的投入[3]。對于人們來說,促進了更多的鄉村居民進行體育休閑健身。新時代提出了健康中國戰略、全民健身戰略,要在該思想指導下,實施鄉村體育發展精準對策,因地制宜配備體育場地設施,以利于鄉村體育發展,更好促進農村農民身體健康。城鄉體育互哺是指縮小城鄉體育的差距,實現城鄉體育的公平;新時代下菏澤市應以鄉村振興為契機,充分發揮內生動力和外在激活力的作用,因地制宜推進鄉村體育文化繁榮與發展。
3.3塑性鑄魂:統籌城鄉體育社會組織機構
城鄉體育組織機構,不僅擔負著體育科普知識的宣傳與推廣、體育比賽的宣傳和組織、體育經費的下撥職責,同時也肩負著如何使用健身器材、體育場地和規劃建設等任務。因此,城鄉體育組織機構要通過不同的方法途徑,對體育健身知識開展宣傳、對體育技術進行指導、策劃組織開展各種區域性的鄉村體育項目,為人民的體育活動提供條件,從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質量,達到促進農民身心健康的目的[4]。
菏澤市體育局、各縣區教育體育局和體育事業發展中心,其職責之一是對鄉鎮、村落的體育活動進行指導、業務培訓、對場地的建設進行指導和規劃。通過調查、訪談等,發現由縣區教育體育局、縣區體育事業發展中心等,每年組織各種比賽活動的數量不斷增加,到鄉鎮或者村落指導體育發展的次數逐漸增多,對鄉村體育骨干培訓的次數逐漸增加;另外鄉鎮文化站或者文體站,也組織舉辦一定數量的比賽和體育培訓,尤其在春節期間,由于返鄉工人以及放假的學生比較集中,并且組織了一些趣味性體育活動,來滿足人們的休閑娛樂需求。通過訪談、實際調查,還發現了菏澤市小城鎮在加速發展中,成立了一定數量的武術社團、武術協會、太極拳協會等體育社團,具備了統籌城鄉體育社會組織機構的基礎。因此,要充分發揮“城市”體育社會組織機構帶動“鄉村”體育發展的作用,從而更好地促進農村體育的發展。菏澤市鄉村體育文化振興要緊密結合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挖掘鄉村特色體育文化元素,盤活地方和民族特色體育文化資源,走特色化發展之路。
3.4文創融合:加強城鄉體育產業融合發展
文化創意作為新興生產要素,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越發突出其地位的重要性[5]。體育產業在菏澤的農村市場較為低迷,原因在于鄉村居民根深蒂固的消費方式與消費理念,在鄉村開拓一些相關的體育子產業,其利潤也是比較可觀的。從某些體育產業的類型來看,一些體育產業在農村還是有一定市場的,畢竟菏澤農村有著龐大的人口數量,結合菏澤武術之鄉的優勢,進行武術相關項目的體育用品開發、生產和銷售,如武術服裝、武術器械等;另外,要加強城鄉融合發展,積極培育表演市場,以武術套路、散打、短兵等觀賞性強的武術項目為突破口,打造一批娛樂功能強、表現形式多樣的武術表演節目。
武術協會、武術俱樂部、跆拳道協會、跆拳道俱樂部、體育舞蹈等,根據情況逐步進駐農村,將能獲得一定的收益,主要表現為:第一,有利于地方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同時也能對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第二,眾多的鄉村群眾除了農忙季節外,有很多農閑時間,可以為其提供一定數量的就業崗位,增加鄉村農民的收入渠道和水平;第三,鄉村農民可以受到熏陶,使他們在思想上能夠得到轉變,體育行為活動不斷增加,如果能參加體育運動項目,不僅有利于身體健康,還將充實其生活內容,擴大人們的交往,增進鄉村居民之間的感情,更加有利于和諧農村的發展。體育產業在菏澤鄉村具有潛在的市場,菏澤具有武術民族傳統體育優勢,可以借力于鄉村旅游,彰顯民族體育文化、宣傳鄉土特色體育文化[6]。人們不但樹立新時代的體育價值觀,逐步養成高雅文明、科學的體育生活方式。因此,應不斷嘗試城鄉體育產業發展相結合,以城帶鄉,共同促進發展[7]。
3.5 發揮傳統武術文化優勢,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中華武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和中華民族相伴而生,相伴而存,相伴而長。武術文化具有自身的特點,其優勢主要表現為:提高人們素質、健體防身,通過武術運動,可以改善人體機能,健體強身十分有益。鍛煉意志,培養品德,經過長期鍛煉,可以培養人們勤奮、刻苦、果斷、頑強、虛心好學、勇于進取的良好習性和意志品德。通過武術運動或者欣賞武術,會給人以美的享受,提高人的審美能力。通過武術活動,可以提高技藝水平,交流感情,增進人們之間的友誼,有利于人們之間友好相處??傊?,武術文化利于人的全面發展。
菏澤武術歷史文化是中華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發揮其功能,弘揚中華武術之愛國精神、尚武精神。在廣大的中小學進行武術教育和推廣,對傳承與弘揚武術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價值。菏澤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曹州武術學校、宋江武術學校等,可以利用假期和周末時間,組織學生深入農村社區進行武術、健身氣功、舞龍舞獅等項目的義務指導和表演,既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又增強學生社會服務意識,長期以往,也有力促進鄉村社會體育的發展。
3.6加強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學?;顒訄龅貙ν忾_放
鄉鎮黨委政府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人民健康為工作出發點,創造性地開展體育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地推進農村體育事業發展,把農村體育事業納入每年總體規劃和經濟計劃,成立有副鎮長分管的體育文化領導小組,每年要堅持劃撥體育經費,有計劃的在農村建設一些體育活動場所和設施,積極引導一些當地的鄉鎮企業、社會團體、個人,投資建設體育場地與設施,實現政府投資和社會團體、個體投資相結合,共建場地設施。近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中小學體育場地建設,農村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建設質量和數量不斷提高;在周六周日、寒暑假時間,學校場地設施要對外開放,提高場地利用率,讓社會人員共享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為社會人員提供健身帶來方便,這對推動農村體育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4.結束語
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鄉村文化是人類與自然持久相處中,經由代際流傳而積淀的智力瑰寶,在民族心理和文化傳承中有著獨特的內涵,具有極為廣泛的群眾基礎。鄉村體育文化是在鄉鎮和村莊農業生產地域空間創造的,與體育實踐活動有關的所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體,其振興是新時代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內容,在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對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致力生態宜居、推動生活富裕、建設美麗鄉村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在體育強國建設的道路上、健康中國建設中、鄉村文化振興的進程中,要充分發揮鄉村體育文化的作用和貢獻。
參考文獻
[1]肖偉,田媛.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體育發展方向與路徑研究——基于鄉村振興與體育發展關聯的辨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9(1):24-29.
[2]郭修金,代向偉,楊向軍,等.鄉村體育文化振興的價值追求、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1,40(06):1-7+33.
[3]王凱.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鄉村精英供給范式”研究 [J].體育文化導刊,2017(4):15-19.
[4]劉如,彭響.新時代鄉村體育振興的內在需求、現實困境與實現路徑[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9,33(5):30-34.
[5]任海.鄉村振興戰略與中國特色城鄉體育融合發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45(1):5.
[6]宋杰,陶郁.基于鄉村文化體驗的山東省體育休閑旅游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4(1):109.
[7]張龍超.鄉村振興視閾下農村體育服務體系建設探索[J].廣東體育學院學報,2018(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