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工程建設;沉降觀測;蕪湖市;觀測精度;基準點
受蕪湖融創新元置業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擔城南1903地塊1#樓沉降觀測工作。2020年1月10日進入現場開始埋設控制點,2020年1月15日布設城南1903地塊1#樓沉降監測點,于2020年1月20日開始對城南1903地塊1#樓建筑物進行第一次沉降觀測,其后按合同要求開始對城南1903地塊1#樓進行沉降觀測。到2021年3月2日最后一次沉降觀測,為期約410天,對城南1903地塊1#樓各沉降監測點進行了7次沉降觀測工作。
1. 工程概況
城南1903 地塊1#樓位于蕪湖市弋江區。規劃支路(未建)南側,倉津路東側,規劃支二路(未建)西側塘東路交叉口東南角。場地周邊均為空地。本次監測的是城南1903地塊1#樓,1#樓層高為11層。沉降觀測點位按照設計方提供圖紙及業主要求布設,共計6個點。
根據規范要求,建筑物主體施工階段,每上1~3層觀測一次,第一次觀測應在監測點安置穩固后及時進行。根據本工程特點及與業主協商,對城南1903地塊1#樓共計觀測7次。沉降觀測采用閉合線路,沉降觀測的閉合誤值不得大于2mm[1]。
2. 測量儀器及觀測方法
水準測量用天寶DINI03 水準儀配合精密電子水準尺,標稱精度為:±0.3mm/km。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07第3.0.4條表3.0.4規定:沉降觀測變形測量精度等級定為二級,觀測精度按二級沉降觀測變形測量精度即觀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0.5mm。水準線路的觀測限差:水準線路閉合差定為:f△h≤±4√Lmm(L為線路長度,單位KM);各測站視線長度≤50m;測站前后視距差≤2米;前后視距差累積≤3.0m;視線高度≥0.6m[2-3]。
觀測精度統計:對各觀測周期的平差資料進行統計(表1),統計數據表明觀測精度完全滿足二級沉降觀測變形測量精度要求。
3. 基準點的埋設及監測點的布設
沉降觀測的基本控制起算數據依據是基準點,本項目在施工前布設了兩個水準基準點(BM1、BM2)。本項目各建筑物均是以獨立的單體進行沉降觀測,在前期沉降觀測過程中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無誤,在穩固且隱蔽之處選埋兩個工作基點(BM1、BM2),同時增設兩個固定點為轉點(TP1、TP2),以上觀測點構成兩個三角形環線閉合,以達到分時間段、往返觀測,往返觀測誤差要求滿足:M△≦±0.3mm。城南1903地塊1#樓共布設6個沉降監測點,點號為CJ01-CJ06(圖1、圖2)。
測點在安裝埋設之后必須首先作好醒目的標記,并且對測定設置保護設施,平時施工單位應加強對測點的保護工作,盡量避免或降低人為因素引起的沉降偏移[4],確保測點使用率及正常的使用,得以保證采集的監測數據的準確性以及連續性。
在觀測工作中我院始終遵循“五定原則”,即沉降觀測依據的基本點、沉降監測點的點位穩定;觀測人員的穩定;觀測的環境條件基本一致;觀測線路、順序和方法固定。儀器檢驗合格。各監測點歷次觀測的沉降數據詳見城南1903地塊1#樓沉降觀測數據表。
4. 沉降觀測數據分析及總結
我院按照《建筑物變形測量規范》的技術要求對建筑物進行了沉降觀測工作,從沉降觀測的高程閉合差的比較得出:歷次觀測的結果符合要求[5],歷次觀測水準閉合差都符合二等沉降觀測的規范要求(小于±4√L mm)。
根據歷次觀測的沉降數據繪制時間-沉降量曲線圖。
從時間-沉降量曲線圖中可以知道城南1903地塊1#樓各監測點在觀測期內沉降量數據(表2)。
城南1903 地塊1# 樓:各監測點的最大沉降量為-1.93mm,點號為CJ06;相鄰兩點的最大差異沉降量為0.15mm,點號為CJ01-CJ06;各觀測點最大的差異沉降量差為0.15mm,點號為CJ01-CJ06;最后觀測階段,監測點的最大沉降速度為-0.00289mm/d,點號為CJ06。各監測點最后近一百天的沉降速度小于0.04mm/d,城南1903地塊1#樓在我院觀測期間處于沉降穩定狀態。
在我院對該建筑物觀測周期內,其沉降量符合建筑物沉降的緩慢-活躍-緩慢-穩定的沉降規律[6],從沉降曲線的沉降趨勢來看,觀測點沉降速度在2020年12月以后開始逐漸趨緩,表明城南1903地塊1#樓在我院觀測期間沉降滿足規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