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鼓點有節奏響起,扮相精美的“角兒”登臺亮相,唱腔高亢婉轉,將觀眾帶入南路絲弦的精彩世界……這是日前在河北省邢臺市任澤區駱三村“送戲下鄉”現場的一幕。
南路絲弦起源于明萬歷年間,古稱“弦索腔”,在冀南、豫北等地民間流傳,至今已有400余年的歷史。2021年,南路絲弦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61歲的陳秀枝是邢臺市任澤區駱莊鄉東盟臺村人,是任澤區南路絲弦劇團負責人,也是河北省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陳秀枝出生在南路絲弦演出世家,她唱過青衣、閨門旦、武旦,扮相出眾,唱腔高昂,被譽為南路絲弦“一桿旗”。
據陳秀枝介紹,南路絲弦唱腔為曲牌體,形式豐富多彩。南路絲弦曲調婉轉高昂,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哼哼”之稱,沒有幾年的苦功夫,很難登上大舞臺。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