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影像傳播,對于賡續精神血脈、傳承紅色基因,讓紅色文化深入人心、增強文化傳承效果至關重要。要運用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影像傳播提升文化傳承效果,一是注重內容質量,強化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創作;二是強化統籌兼顧,注重視覺效果的同時豐富文字說明;三是引領話語導向,優化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影像主題設置;四是狠抓機制建設,提升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傳播實效;五是監督監管到位,提升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平臺治理能力。以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形式講述紅色故事,積極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關鍵詞】紅色文化;傳播;文化傳承
【作 者】劉強勛,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南寧師范大學副教授。廣西南寧,530222。劉宇杰,山西財經大學文化旅游與新聞藝術學院(人文教育中心)學生。山西太原,030006。卜愛麗,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漢,430074。
【中圖分類號】D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23)03-0062-0008
習近平強調:“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1]詹姆遜認為:“整個文化正在經歷一次革命性的變化:從以語言為中心轉向以視覺為中心”。[2]2刷短視頻,停不下來,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樂在其中、癡迷沉醉,這是電影、電視等所不具備的“魔性”。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影像傳播越來越廣泛,刷新了互聯網傳播紅色文化方式、拓寬了紅色文化傳播渠道、擴大了紅色文化社會影響力、提升了人們對紅色文化的認同度,促進了紅色文化更加廣泛、快速、有效的傳播,使被遺忘紅色文物、故事、英雄、精神得以展現、銘記和傳承。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31億,較2021年12月增長5586萬,占網民整體的96.5%;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12億,較2021年12月增長7770萬,占網民整體的94.8%。[3]紅色資源是最好的“教科書”“營養劑”。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制作和傳播過程中必須講規矩、知敬畏、存戒懼,不破底線、不踩紅線、不碰高壓線。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易于制作,且簡短高效、內容多元、畫面感強,公眾喜聞樂見,適應了公眾碎片化的瀏覽習慣和由原來純文字向短視頻轉變。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呈現的空間感、現場感,使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有較好的視覺體驗,潛移默化中讓人們接受紅色文化教育、經受精神洗禮,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一、注重內容質量:強化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創作
(一)根據紅色文化資源開展首次創作
紅色文化資源的首次創作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紅色文化故事,使更多的人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華民族。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影像傳播說明了紅色文化大眾化傳播的社會基礎和優良傳統。現實中,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并非易事,但可以通過網上“打卡”滿足人們“在路上”的意愿,短視頻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行萬里路”。每個人都是短視頻的創作者,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通過有趣的微劇情、真實動人的崢嶸歲月,吸引人們體味紅色文化,傳播紅色文化,創新腳步不停,用好豐富的紅色資源,讓更多觀眾能隨時隨地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除了內容上精雕細刻,在表現形式、拍攝手法和制作技巧上也要精益求精,讓紅色短視頻實現以小見大有深度,使觀看短視頻的網友能夠從微劇情中獲得紅色力量。
要積極挖掘河北西柏坡、山東臨沂、福建古田、陜西延安和銅川、貴州遵義、江西井岡山、安徽金寨、寧夏固原、山西呂梁、上海、浙江嘉興等革命老區中的紅色資源,為公眾解密一個個紅色基因密碼。全國各地都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要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涉及的人物、物品、事跡等,圍繞講好紅色故事、提升愛國主義,進行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首次創作。在創作過程中,要注重原汁原味,改掉過去部分短視頻創作者慣于將歷史事件“抽象”,將英雄人物“神化”現象,忌斷章取義、歪曲歷史事實、夸大其詞、脫離實際和歷史虛無主義現象出現,用“真實”引領“真情”,將愛國熱情通過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熔鑄公眾心中,通過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增強人們的崇敬之心、感念之情、傳承之志。比如,制作“朱德的扁擔”故事的短視頻反映官兵同甘共苦的優良作風,CCTV《國家記憶》短視頻傳播中,創作者通過挖掘史料進行短視頻創作,并配上與表達價值觀相符的音樂,讓親歷者追憶歷史等,成為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影像。[4]
(二)根據經典紅色電影進行二次創作
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集文字、圖片、聲音、畫面于一體,傳遞信息更加豐富,能夠帶給受眾更加感性、生動、直觀、強烈的視聽沖擊和觀感體驗。[5]眾多紅色影視作品經改編后被搬上熒屏,許多經典作品經過改編以電視劇的形式推出,如《烈火金鋼》《鐵道游擊隊》《亮劍》等作品掀起了新一輪紅色電影收視熱潮。紅色文化為背景的電視劇所引發的創作熱潮和引發的熱播效應,彰顯了紅色文化良好的傳承效果和強勁的生命力,電視劇在審美表現、內蘊挖掘、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創新與突破,取得了公眾一致好評,現實一再證明,紅色文化元素的電影是與公眾在精神層面上是完美契合的。可以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與ChatGPT消除“技術鴻溝”,[6]使紅色文化元素的電影更好的呈現在公眾面前。全國各地都拍攝了不少關于紅色電影,為傳承紅色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推動了紅色文化深入社會、深入群眾、深入人心,但觀看全劇需要的時間較長,公眾更愿意看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運用紅色文化短視頻來提升愛國情、報國志。因此,可以精選電影中的經典片段,將其呈現給公眾,在各種平臺上有針對性地反復呈現,所起效果會更佳。比如開國大典的短視頻、毛岸英同志犧牲影像的短視頻、湘江戰役戰斗場景的短視頻等,通過經典紅色電影二次創作和加工,擴大傳播效應,更好地發揮其潛在育人價值。
(三)創作內容要與時俱進
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傳播要堅持“技術為綱、內容為王”的準則,要在內容方面深耕、細作,使用戶對內容有感知、對內容有感情。要從文化意蘊、育人意蘊和政治意蘊三個方面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蘊含的精神價值和時代意義,[7]為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注入歷史哲思和人文抒情,可使其更生動、更豐滿、更立體。公眾制作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素材可以是過去革命戰爭年代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中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獻身的故事;可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抗美援朝戰場上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羅盛教等革命烈士的故事;尤其要與時俱進制作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中無數英雄模范艱苦奮斗、建功立業、為國爭光的故事。要與時俱進創作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內容,讓公眾通過紅色故事懂得紅色政權是怎么來的、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從而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比如,可以制作革命戰爭時期“狼牙山五壯士”“江姐寧死不屈”故事的短視頻,展現江姐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的英雄壯舉和感人精神;也可以與時俱進制作“鐵人王進喜”“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兩彈一星’元勛”和孔繁森、楊善洲、郭明義等英雄模范故事的短視頻;尤其是可以制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張桂梅、黃文秀、張富清等時代楷模的短視頻,展現令人感動、讓人崇敬的奮斗精神和犧牲精神。要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人們的媒介素養,通過紅色文化短視頻傳播,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二、強化統籌兼顧:注重視覺效果同時豐富文字說明
(一)重視文字給人們帶來的理性思維
盡管人們對視頻圖像的接受度更高,但文字和視頻圖像是兩個信息傳遞的載體,且為完全不同的兩種認知世界的思維范式、邏輯方式和思維程度。從認識的過程和結果來看,文字屬理性、深刻、富有邏輯的思維方式,但圖像屬于感性、淺顯、直觀的認知方式。視頻圖像雖呈現出勢不可擋之勢,使人們認識世界從以文字為主、更加注重理性的范式,轉向為以視頻圖像為主、更加感性的范式。此轉向不利于人們更加深入地認識世界,是一種思維的退化。從人類學習過程來看,嬰兒無需文字即能學習到相關的東西,但之所以進行學校教育,使同學們在學校通過文字學習新知識,就是為了讓他們在不斷成長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理性知識。從歷史課本上我們可以看到,在古代社會,人們通過結繩記事、象形符號和圖畫等傳遞信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逐漸發明了語言文字,使人們認識世界更加理性化。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的今天,人們若開歷史倒車,過多的重視用形象、直觀的視頻圖像認識世界而忽視文字的運用,就是對人的主體性和理性的放逐,就會使認知的過程停留在感性層面,會使人們認識世界的過程回歸到人類的早期和人們成長的童年時代。文字雖然抽象,但其倒逼人們訴諸思考、理解、想象;短視頻直觀生動、形象逼真且易于大腦接受,但其讓人們放棄了分析和思考。通過短視頻唾手可得的信息,豐富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但更多的是人類理性思維的萎縮和廢棄,是十分危險的。
(二)發揮短視頻作用的同時更加重視文字說明
從傳播效果看,聲音、視頻、文字等高度組合,提升人們的理解度和辨識度,更能激發人們的認知和記憶,提升影像的傳播價值。視頻直觀性和實證性強,但想象空間不大;文字具有抽象性和闡釋性,有無限的想象空間,二者結合可形成完美的傳播模式。與文字閱讀相比,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因其較強的視覺感染力,很容易通過其特色,與觀眾產生共鳴,進一步傳播擴散;但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在傳播過程中文字說明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忽視,影像加文字,往往構成完整的歷史。短視頻影像和文字相互配合才能起到良好的傳播作用,所以,既要做好短視頻影像的傳播,又要做好相關的文字說明,讓人們觀看短視頻時能夠通過文字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所要表達的主題,圖文并茂提升吸引力、感染力、表現力的同時更好地為表達主題服務。
(三)掌握文字說明的撰寫方法
短視頻影像制作傳播中要重視文字說明,要熟悉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影像傳播規律和特點,精準施策,撰寫更加符合短視頻的文字說明,通常這是制作紅色文化元素視頻影像的最后一道工序。比如,在抗日戰爭影像短視頻中,有的創作者配的文字說明著重講當時的史實,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懷;有的創作者脫離影像直接表達觀點,將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傷害,用文字說明的形式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有的創作者在文字說明中,辯證地講道理,要不忘歷史,更要展望未來。也就是說,同一段視頻,在不同理念指導下寫出的文字,會有不同的效果。而沒有配文字說明的短視頻影像則會使觀賞者云里霧里,有了文字說明或許會成為經典。撰寫文字說明要注意真實性、客觀性、針對性,并注意言簡意賅。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影像的短視頻更多的是交代事件的背景或加以評論,可以采取說明式、評論式、描述式、故事式、抒情式、綜合式等多種寫法。
三、引領話語導向:優化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影像主題設置
(一)注重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影像傳播主題的情感表達
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影像傳播中的情感性和傾向性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息息相關。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通過情感性和傾向性的視聽特色、表達方式、技術運用、細節挖掘、認知拓寬等將影像“飛入尋常百姓家”,在潤物細無聲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凝聚精神文化力量。要重視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傳播中的情感性和傾向性表達,情感性和傾向性能夠助推傳播力,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要通過豐富情感內容,不斷啟迪心智、溫潤心靈、引領風尚,從事實傳播,到情感傳播,最后形成價值共識。要讓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創作和內容以弘揚中國共產黨的光榮革命傳統為目標和主線,反映出中國共產黨的崇高理想信仰、價值追求、精神境界,講好紅色故事,真實的描繪典型人物,從而發揮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情感激勵作用,以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喚醒人們共同的紅色記憶,激勵人們自覺傳承紅色基因,讓紅色血脈代代相傳。要通過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將“紅色種子”播撒進人們心中,使紅色基因融入血液、浸入心扉。[8]比如制作“半條被子”故事的短視頻,告訴人們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
(二)強化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傳播的“議題”把握
將紅色文化傳播與公眾的喜好相結合,充分考慮公眾的需求,是傳播紅色文化的一貫傳統。紅色文化“議題”選擇要體現對公眾的尊重和贊許,忌枯燥的介紹。要適應公眾心理的話語轉換和敘事變化,活用紅色文化故事等,將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能夠“活”起來,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加工和整理,用活生生的事例去打動、說服和影響人們,增強公眾的“五個認同”,堅定“四個自信”。要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民族復興立根鑄魂。可以通過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下方的評論數量與被點擊觀看次數評估該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傳播與文化傳承效果。要圍繞文化傳承效果強化對“議題”的敏感和把握度,結合公眾普遍關心的話題進行傳播,努力達到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在“議題”的形式方面,要避免單純模仿、拾人牙慧、盲目跟風,要根據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特點進行創意,讓更多的人認同與追求紅色文化。要將發揚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等作為宣傳的主旋律,使人們認識紅色文化昂揚向上的品質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同頻共振的。通過對“議題”的把握,讓人們認識到哪些理論和實踐是不被公眾認可的,哪些是應該堅守的。
(三)爭奪和重塑新媒體空間中的話語權
短視頻正在構成獨特的網絡景觀,用戶規模不斷增大,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流量驚人,短視頻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同時也應該看到,不良傳播內容給短視頻治理帶來挑戰,新媒體空間中的話語權爭取成為短視頻治理的重要內容。實踐證明,以優質內容傳遞主流價值,是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大多能夠在新媒體空間中迅速走紅的“爆款”,主要是以正能量吸引高流量。可以說,短視頻不“短視”,發展才能不“短路”。新媒體不僅要體現其傳播優勢,也要承擔更多責任,要用更多優質內容夯基壘臺。要運用好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爭奪和重塑新媒體空間中的話語權。對于新媒體環境下黏性高的用戶群,可以借助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始終確保短視頻能夠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高質量、有創新性的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能夠以質量優勢、創新能力放大主旋律、增強正能量。短視頻的傳播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只有格調、品位、責任、格局均達標,才能弘揚正氣新風,在新媒體空間傳播正能量。“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紅色文化滋養、涵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了我們在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底氣和勇氣。因此,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呈現紅色文化精髓、反映公眾審美追求、激發人們奮進力量,理應是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內容的重要著力點。在各傳播短視頻的平臺中,人人都是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創作者。作為革命博物館、展覽館、高校博物館等擁有創作團隊、技術資源和知識保障的主體,要更好地發揮表率作用。研究是興館之本,創新是立館之基,跨界是強館之根,每個時代對博物館都有新要求,各博物館、展覽館等主體要在創作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方面走在前,要推陳出新,不斷創新,引領風尚,讓紅色文化擁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要緊貼時代潮流,在爭奪和重塑新媒體空間中的話語權中發揮重要作用。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引領的新媒體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群眾的需求。比如可制作“吃水不忘挖井人”故事的短視頻,呈現毛澤東同志胸懷群眾,為鄉親們解決吃水困難問題;廣大人民群眾飲水思源、感謝和懷念毛澤東同志的情感。
四、狠抓機制建設:提升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傳播實效
(一)實現創作者、傳播者、傳播對象全覆蓋
人人都能拍視頻,人人都可能成為網紅。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觀眾來自各行各業、各個群體,要在內容制作、精準傳播等方面力求廣泛性,讓更多的人能夠接觸上、看得見、高認同、愿傳播。聚合海量觀眾是短視頻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而各行業各群體都是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重要傳播者,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傳播需借助和依靠知名人士的力量。知名人士的影響力和受眾群眾大,是紅色文化傳承的中堅力量和傳播渠道,他們的傳播力影響著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傳播效果;傳播者還可以是“草根網紅”、外賣小哥、普通工人等。要通過各行業各群體將參差多態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內容傳播出去,弘揚主旋律,發揮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作用。創作者提升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生動性,強化嵌入式體驗效果,使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更加接地氣,進而推進紅色文化從仰視文化向大眾文化的方向轉變。
(二)推動各平臺立體化化傳播
目前,已經有一些主流媒體和相關機構進駐短視頻傳播平臺,發布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產生了一定的效果,起到了良好的引領效果,使短視頻行業環境得到凈化。比如新華社精心制作的《國家相冊》,將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屈辱歷史和英勇抗爭的奮斗史生動地表現出來,增強了人們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但是總的來看,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影像傳播主體和視頻數字在各傳播平臺中仍不占多數,影響力十分有限。因此,要構建各平臺立體化傳播機制,增強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曝光率,增強紅色文化傳承效果。
互聯網發展到今天,立體化傳播、多平臺聯動已是常態。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傳播,作為引領中國人民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精神內容,有必要融合眾智、合作創新,進行有密度的傳播,增強受眾的感染力。各傳播平臺都擁有不同類型的人才資源,有的是技術方面強、有的是理論知識方面強、還有的是對紅色文化認同度高,這些人在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發展過程中都會發揮重要作用,尤其要重視既有平臺專業技術特點又對紅色文化認同度高的人才,在工作上予以鼓勵、生活上進行關心,讓他們盡情釋放才華,讓他們能夠在立體化傳播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相信,平臺的團結、人才的團結,一定能夠為紅色文化元素短視的傳播更好的“保駕護航”。
(三)重點突出熱點內容傳播
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傳播,需要內容全面、具體、生動,同時要注意重點突出。通過重點突出熱點內容傳播,打造紅色文化元素的經典短視頻是對紅色文化的激活和重建,有利于新的歷史背景下紅色文化的傳承、傳播和弘揚。要將社會上人們普遍關注的時政熱點和典型事件當作重點傳播內容。紅色文化短視頻將這些內容以最快的速度傳播,更加生動直觀,且具有較強的感染力。通過戰爭短視頻可以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國慶閱兵短視頻可以激發人們的自豪感,通過一系列的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可以有效展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歷程,展示軍民團結一家親的優秀傳統,使公眾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比如CCTV《國家記憶》短視頻傳播中,創作者將具有沖擊力的片段展示給人們,使人們能夠自覺將愛國情感轉化為愛國的具體行動。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創作應從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出發,人們可以通過點贊、評論、轉發等功能對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進行評論,闡述自己的想法,并與其他用戶進行在線交流,提升了公眾的參與感、親切感,推動紅色文化由單向度傳播思維向交互式傳播思維轉換,潛移默化地對受眾的知、情、意、行產生影響,進而增強人們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從紅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自覺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紅色基因。
五、監督監管到位:提升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平臺治理能力
(一)重視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影像傳播治理
內容良莠不齊、知識產權問題逐漸成為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傳播的痛點。相對于電影、電視劇來講,其精華化的制作和高端化的技術設備,著實使短視頻創作者感到汗顏。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創作者的資本支持力度不大,制作和傳播的門檻不高,人人都可以是創作者和傳播者,且從開始制作至完成發布不需要太長時間,加之把關機制不嚴,使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內容難免出現歪曲史實、傳播不良內容,粗制濫造現象勢必會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在知識產權侵權問題上,各平臺也采取了各種措施來規制,比如快手、抖音通過人工審核和關鍵幀審核相結合的方式有效地防止了內容重復現象。短視頻雖短,但不能“短”監管。平臺要發揮好“守門人”角色,強化社會責任,做好事前審核、事中監管和事后懲戒。海量用戶既是短視頻的生產者和使用者,同時又是短視頻的監督者和守護者。要構建平臺、受眾、政府三方監管機制,多主體發力、群防群治。忌篡改歷史、褻瀆英烈、侮辱國歌等政治導向錯誤的短視頻出現,比如抖音等平臺多次惡搞、侮辱邱少云、董存瑞等革命前輩的短視頻事件。[9]一個站得穩、行得遠、自尊自重的民族,都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擁戴自己的民族英雄。所以,要把好政治導向關、內容質量關、傳播平臺關,做到品質為先、守正創新,才能使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影像的傳播在提升文化傳承效果中的作用,構筑更加美好的數字生活新圖景和健康新媒體空間生態新局面。
(二)優化短視頻傳播平臺算法
短視頻傳播平臺優秀的算法為人們精準地瀏覽想看到的視頻內容提供了可能。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傳播同樣會被喜歡看這些內容的人們搜索到,平臺鎖住客戶后在下次則通過智能算法精準推送,增加用戶黏性,為用戶推薦個性化、專業化的內容成為平臺持續發展的動力。但有些平臺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經常會選擇推送非正能量的內容給用戶,要對此類行為進行規制,對違法者予以嚴懲。要通過法律規范引導平臺方承擔起社會責任,通過短視頻傳播平臺算法向用戶推薦更多的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使更多的人能看到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影像,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對于重大節點需要傳播的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要通過算法優化,使短視頻平臺向用戶進行強制推送,確保每位用戶都能及時看到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
(三)建立健全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平臺監管機制
伴隨短視頻的迅速發展,由于監管不到位,短視頻傳播平臺在利益的驅使下暴露出的內容低俗化、同質化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快手”“火山小視頻”等均因此被約談過。2019年1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了兩項行業規范,即《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這兩項行業規范為短視頻治理提供了依據。但從治理的實踐來看,僅此兩個行業性規范文件是不夠的,必須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要根據實踐的需要同步更新相關法律法規,推動短視頻治理法治化。
要營造良好的行政環境,[10]對短視頻傳播平臺進行技術監管,確保注冊信息的真實性,強化用戶責任,并對違規客戶及時進行限制和封號,嚴重者要追究法律責任,提高違法成本,為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傳播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要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讓新媒體平臺能夠更加規范地運營,平臺要嚴把審核關,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無論是公共平臺還是自媒體從業人員都要嚴守法律紅線、道德底線。運用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影像傳播提升文化傳承效果是目的,在此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由于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創作成本并不高,就很容易在不經原創作人員或團隊同意的前提下就被轉載,或在此基礎上再行加工、制作,通過“二次創作”侵犯首創人員或團隊的著作權。要做到政府監管到位和行業自律,為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發展全方位的保障,鼓勵原創,打擊盜版等侵權,營造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傳播良好的生態,為傳承紅色文化,推進整個行業可持續發展。[11]要嚴格遵守知識產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注重原創性。及時對原創作品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對于二次創作的短視頻,要征得原版權方的同意,方能剪輯。在遭遇侵權時,要敢于“亮劍”,維護好原創短視頻的合法權益。
六、結 語
傳承不是簡單的復制,讓紅色基因煥發時代光芒是應有之義。短視頻隨著互聯技術的發展誕生,憑其自身優勢迅速發展。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影像傳播方便了人們讀到、看到、聽到更多精彩故事,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具有傳播覆蓋面廣、影響力大,傳播久遠的特點。運用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影像傳播是為了更好的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烈精神,這既是對革命先輩最好的告慰,也是我們必須肩負起的責任。要善于傾聽歷史回響、追尋紅色記憶,努力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種種謬論。要傳承紅色文化蘊含的革命理想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集體主義,增進“五個認同”。要形成弘揚紅色基因的傳播力,通過紅色文化元素短視頻的影像傳播激勵人們向英雄學習、向前輩學習、向榜樣學習,繼承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我們要傳頌好偉大歷史、繼續講好黨的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把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變成自覺追求,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紅色江山千秋永固。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黨建,2021(4).
[2] 弗雷德里克·詹姆遜.快感:文化與政治[M].王逢振,陳水國,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3]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第51次[EB/OL].(2023-03-02)[2022-03-03].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303/c88-10757.html.
[4] 薛俊麗.“四史”題材短視頻傳播愛國主義精神策略分析:以CCTV《國家記憶》抖音號為例[J].傳媒,2022(10).
[5] 姜正君.“短視頻”文化盛宴的文化哲學審思:基于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視角[J].新疆社會科學,2020(2).
[6] 郝國強,李星瑩,楊琴.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技術、應用及安全問題:以ChatGPT為例[J].傳承,2023(1).
[7] 卞成林.紅色文化創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J].社會科學家,2020(5).
[8] 劉崢崢.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N].人民日報,2021-05-06(01).
[9] 朱健勇.網曝多平臺現侮辱英烈內容,騰訊回應:已刪7千余視頻[N].法制晚報,2018-6-15(04).
[10] 楊軍,朱穎蕓,韓春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背景下城市多民族互嵌式社區治理研究:以廣西南寧市萬秀村為例[J].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22(5).
[11] 陳銘彬,胡曦月.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路徑研究[J].傳承,2023(1).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CULTURAL HERITAGE EFFECT THROUGH IMAGE COMMUNICATION OF SHORT VIDEOS WITH THE USE OF RED CULTURAL ELEMENTS:The Second Paper of Serial Studies on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Liu Qiangxun, Liu Yujie, Bu Aili
Abstract: The image dissemination of short videos with red cultural elements is crucial for continuing spiritual bloodline, inheriting red genes, making red culture deeply rooted in people's hearts, and enhancing the effect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To use the image dissemination of short videos with red cultural elements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firstly, it should focus on the content quality and strengthen the creation of short videos with red cultural elements; the second is to strengthen overall planning,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visual effect while enriching textual explanations; the third is to lead the discourse direction, and to optimize the image theme setting of short videos with red cultural elements; the fourth i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echanisms, and to enhance the dissemination effect of short video with red cultural elements; the fifth is to ensure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and to enhance the platforms’ governance capacity of short video with red cultural elements. To tell the red stories in the form of short videos with red cultural elements, to actively tell the good Chinese story, and to spread well the Chinese voice.
Keywords: Red culture; dissemination; cultural inheritance
〔責任編輯:羅柳寧〕
*基金項目:廣西社會科學院2023年院級招標課題“廣西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創建工作調查研究”(2023-B-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