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廣西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路徑研究

2023-12-29 00:00:00胡崢嶸
廣西民族研究 2023年3期

【摘 要】易地搬遷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采取的重要舉措,如何加強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后續扶持,是保障貧困戶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關鍵,成為推動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以廣西為樣本,對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機理分析,探討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邏輯與關聯,從廣西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成效著手,分析協同發展進程中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作 者】胡崢嶸,廣西開放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黨委統戰部部長,高級講師。廣西南寧,530022。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23)03-0173-0009

一、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機理分析

協同演化理論源于20世紀80年代生物學范疇,后迅速擴展到經濟學、管理學等非生物學領域。邁克爾·波特(Michael·E·Porter)針對企業、產業和環境的協同演化特點,提出了組織生態系統協同演化的概念模型。協同演化與一般的系統演化不同,其更注重互動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從而實現有序穩定的系統狀態。借助協同演化理論,考察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間的關系,其實現機制是否一致,各要素之間實現過程是否契合,等。

(一)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運作關系。所謂協同關系的判定方法主要看是否具有共同的特性與目標,是否在不交融狀態下具有靜態上的相近,是否在作用過程中具有動態上的互動性。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是一個正向與良性的相互作用和影響的過程,通過兩者協同,可以在滿足搬遷群眾生產生活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市民化、城鎮化建設,從而實現共同富裕。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相互聯系、相互銜接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在政府主導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的條件下,兩者各子系統在經濟、社會、協調度三個層次進行反饋,各因素之間相互補充、共同作用,形成一個有機協同系統。

(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實現機制。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的生態環境之間存在相互演化的作用,兩者之間的實現機制具有一致性:

首先,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能夠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便利,體現在: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相互作用是各要素間在發展過程中持續協同發展的結果,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基礎的實踐路徑,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使易地搬遷集中安置成果得到轉化。隨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不斷鑄牢,對中華民族認同、族際認同不斷加強,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的效果將更加凸顯。

其次,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均為多元主體共同協作實施。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組織實施主體是由各級政府部門,廣大搬遷群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樣由各級政府部門來主導,廣大人民群眾共同配合來實現。西方人口遷移理論學派主要代表人物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P·托達羅(Michael P.Todaro)認為,“貧困地區貧困的關鍵之處是在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受到經濟與生態之間形成的惡性循環的影響”[1]。易地搬遷集中安置是以地域為基礎,以人為本的生態移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是以人為本,需要發動全社會全行業領域的資源共同協作來實現。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兩者在責任主體上都需要遵循人本、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在協同工作機制上具有一致性。

最后,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多方互動合作來實現,兩者之間具有相互發展與相互促進的作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助于凝聚集中安置點移民族際間情感、精神,使移民之間實現良性互動。在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過程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涵與外延也會得到擴展和傳播。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行為也能夠滲透到教育、醫療、民政等各個領域,比如通過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能夠為城鎮提供勞動力與產業發展基礎,提升搬遷群眾的教育文化水平,提高醫療衛生條件,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從而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政策與實踐路徑。

(三)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體系構成。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運行發生作用的功能由若干子系統構成。兩者協同前后的構成如下:協同發展前,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間的關系具有偶發性、分散性的特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為不存在或較少,且多屬于自發性、無組織性,與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的關系是無序、散亂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為也是如此;協同發展后,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在安置點的設置、市民化進程推進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問題均在政府政策實施和影響的范疇。協同發展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為是有組織、有政策支持的,兩者協同使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進程會加快,有利于政府對搬遷群眾的整體管理,從而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打破了原有以農業轉移人口搬遷的“半市民化”的傳統理念,把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一個新的有機結合體。二是兩者的協同發展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通過兩者各子系統結構與功能的相互互動、作用和影響,選擇最佳路徑解決協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實現“1+1大于2”的協同效果。

(四)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運作體系。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共同特征表明,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在各要素相互協同配合過程中形成良性互動,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間的關聯是通過互動的中介產生的,最終實現相互協同融合。兩者的協同發展是一種良性的積極互動,在政府主導的前提下,通過兩者的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的協調體系。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運作體系包含以下內容:

一是目標協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的目標是通過兩者各子系統的反饋機制來實現,各子系統的目標不能偏離系統的總目標,從而實現總目標效益的最大化。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終目標是通過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過程中,兩者目標具有協同一致性,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在搬遷后續扶持過程中要及時解決搬遷群眾市民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從而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目標。建立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統反饋機制有利于使兩個子系統的目標均致力于實現總目標。

二是結構協同。結構協同是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統運行的基本協同。兩者在時間、空間等構成要素之間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機結合關聯性更強。易地搬遷集中安置政策實施主體、資源要素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推動主體、資源要素在實現各自主旨構成方面具有協同。如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公共服務等均是政府推進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決策需考慮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推動實施者均是政府,兩者的結構運作具有協同性。

三是功能協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統功能協同是通過兩者各個子系統功能的不斷優化和相互作用支撐起來的,通過子系統功能的整合從而實現整體效用的最大化。兩者分別屬于兩個子系統,兩者的有機結合構成一個總系統,任何子系統功能的弱化都會影響系統功能的整體輸出。因此,政府要關注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后扶政策措施的銜接,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統功能的最優目標。政府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程的推進,又反過來促進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后扶政策更好的落地落實。

四是政策協同。政策協同是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協同的手段和措施。政策協同影響到兩個子系統政策體制的協同一致性與政策執行的有效性。實現兩者的協同,應該確保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政策制定與執行的正確與有效,政府在制定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政策時,都要將彼此納入政策考慮實施范疇,形成政策協同效應。

二、廣西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成效

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十三五”期間,“全區共建設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506個,16.39萬戶71.0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得到搬遷安置。其中,壯、瑤、苗、毛南、仫佬等少數民族人口占比72.42%。少數民族人口占比最高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達到了98%。2個及以上民族聚居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達463個,5個及以上民族聚居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162個,10個及以上的民族聚居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30個,最多一個安置點有17個民族。”[2]

廣西結合實施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戰略,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統籌推進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和安置點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按照分區分類、精準施策的原則,聚焦大中型安置區,多渠道強化社會管理,促進居民就業,促進社會融入,共畫民族團結最大同心圓,共同建設壯美廣西,共同創造美好生活,各族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示范點建設成為“五個先行示范”。廣西壯族自治區印發《關于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 推進新時代全區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向全區各族干部群眾發出了號召,部署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三年行動計劃。通過全區上下共同努力,廣西全力推進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把易地搬遷安置點建設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先行示范、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先行示范、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先行示范、促進各族搬遷群眾實現發展共富的先行示范、推動易地搬遷安置點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先行示范。

(二)構建“大宣教”格局,推動宣傳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廣西積極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宣教”工作格局,針對各族搬遷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圍繞做好“誰來宣教”“宣教什么”“怎么宣教”三個方面,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1.在“誰來宣教”上下功夫,構建多元主體。積極運用大統戰工作機制,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黨的大宣傳工作格局。發揮各級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作用,發揮好黨員、干部、專家、學者、村“兩委”及社區工作者的積極作用,針對搬遷群眾編寫發放宣講讀本,引導各族搬遷群眾堅定“五個認同”。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貫穿于黨員干部教育全過程,在大中小學開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及社會實踐活動,做好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

2.在“宣教什么”上下功夫,抓好宣教內容。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為宣教重點,講好黨的民族政策,講好黨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講好各族搬遷群眾團結進步生動故事,講好中華民族的歷史,講好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廣泛開展安置點各族搬遷群眾“身邊好人”“五好家庭”“致富之星”等評選活動,大力宣傳各族搬遷群眾自力更生、脫貧致富、守望相助、團結進步的生動故事,挖掘民族團結進步的先進典型,激發各族搬遷群眾的內生動力,引導他們通過努力拼搏,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3.在“如何宣教”上下功夫,做到點面結合。一是既抓好集中宣教,更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廣西大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活動,組織開展中華傳統技藝教育、中華文明禮儀、中華經典誦讀等活動,用中華文化引領風尚、浸潤人心。大力傳承弘揚各民族優秀文化,辦好壯族三月三、瑤族盤王節、侗族冬節、苗族蘆笙節以及打油茶、吹蘆笙、唱苗歌、吃百家宴等民俗活動,在增強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推動民族文化傳承創新。加強現代文明教育,組織各族搬遷群眾開展文化下鄉、電影進點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深入實施文明創建、公民道德建設等,引導各族搬遷群眾移風易俗,樹立健康文明的生活觀念和方式,培育市民意識,在思想觀念、生活方式上向現代化文明邁進。二是既抓好全面宣教,又要做好重點宣教。既全面準確地解讀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又抓好重點內容的解讀,把講好“四個關系”、聚焦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和“綱”以及教育引導搬遷群眾不斷增強“五個認同”作為宣教的重點。在處理民族問題實踐中,還要努力做到求“同”存“異”,注重對各民族在風俗習慣、文化藝術、飲食服飾和建筑風格等方面的保護和傳承。

(三)以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為契機,扎實推進易搬遷集中安置示范點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將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納入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1+1+4+3+N”目標任務體系。結合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示范點社區實際,參照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的標準,以實現各族搬遷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共富、共維等目標,讓安置點各族搬遷群眾“新市民”齊心協力共建民族文化融合發展的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民族互嵌融居的守望相助和諧家園、共建共治的邊疆穩定平安家園、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的幸福家園。一是統籌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創造各族搬遷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共富共維的社會結構和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廣西共投入少數民族發展資金30余億元用于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民族鄉等,提升各族搬遷群眾互嵌式居住水平”[3]。搭建“中華民族之家”示范載體,通過線上線下服務、固定宣傳屏幕宣傳展板、日常民俗節慶活動等,促進各族搬遷群眾在文化、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二是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實現各族搬遷群眾發展共富。“十三五”期間,“廣西加大安置點后續產業扶持力度,投資19.57億元實施產業項目116個;爭取貸款70.33億元,支持安置區實施后續扶持項目70個,推動扶貧車間可持續發展,扶持搬遷戶在安置地發展生產”[2]。三是加大就業創業幫扶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十三五”期間,“廣西各級政府拓展各族搬遷群眾就業渠道,16.39萬搬遷戶已實現就業35.38萬人”[2],確保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愿的搬遷人口實現充分就業,促進各族搬遷群眾實現發展共富。四是搭建關愛平臺,建立對各族搬遷群眾的關愛機制。加大幫扶力度,由幫扶干部牽頭,組織縣鄉干部和搬遷戶結對共建“認親戚”,切實解決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并融入安置地社區環境。加強對困難群眾和特殊人群的關愛關照,強化兜底服務能力建設。引導各族搬遷群眾將戶口遷至安置地,增強各族搬遷群眾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五是提升社區服務管理能力和水平,為搬遷群眾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建立健全安置點社會治安治理中心、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等“九個中心”服務管理機制。完善社區協商制度機制,發展社區志愿者服務。依托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強化“一門式”服務模式在社區應用,提升社區服務管理效能。健全矛盾糾紛一站式、多元式解決機制,有效防范化解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六是發揮安置點各級組織作用,以組織促治理。積極發揮安置點黨組織、自治組織和工青婦等各類組織的作用,依法有序組織各族搬遷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培養并選配一批各族搬遷群眾代表進入黨組織、村(社區)“兩委”班子和工青婦等組織,發揮自我管理的作用。

三、廣西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協同發展面臨的挑戰

廣西結合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的特點,統籌推進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和安置區域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有效地促進了民族團結、社區融合、社會融入,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項管腦子、鑄魂育人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協同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

(一)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族際交往與文化認同障礙阻礙協同發展。廣西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集中了大量的少數民族搬遷群眾,由于少數民族種類多,不同民族受歷史、地域、宗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存在族際關系認同障礙問題,給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帶來風險和挑戰。在民族區域自治中,民族成員的族際關系認同是實現“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共同性與差異性并存”辯證統一的重要因素,如何培養民族間族際關系的個體認同,既是民族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范疇。在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少數民族搬遷群眾都有著自己的文化習俗與生活習慣。依據諾斯的路徑依賴理論,少數民族搬遷群眾會繼續保留著原來的生活文化習俗和生活習慣,但在公共活動空間有限的新搬遷安置區域,可能會因為不同的習慣導致相互的文化沖突。

(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語言多元化及其溝通障礙弱化協同發展。在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載體,對民族意識的形成和民族精神的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民族平等和尊重各民族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全面推行通用語言,但由于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文字的差異,少數民族語言在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仍然大量存在,國家通用語言的使用水平不高,造成了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各民族之間的交流障礙,不利于各民族搬遷群眾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同時在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由于民族雜居,各民族語言使用區域參差交錯,各民族內部也存在“一族一語”“一族多語”或“多族一語”等情況。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民族內部和民族間復雜的語言使用情況對相互之間語言溝通造成障礙,對凝聚民族共識、強化民族認同造成沖擊,也不利于形成整體性認同和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養和鑄牢。

(三)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制約協同發展。“平等享有國家提供的公共服務是公民的基本‘社會權利’,使所有人都能平等獲得‘社會通行’標準的公共服務是國家必須履行的一項基本職能”[4]10~21。“市場供給滿足民眾的大部分需求,政府提供市場無法滿足的基本公共服務,這是現代政府的當然責任”[5]161~177。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政府的財政能力與財政投入,也直接影響著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搬遷群眾生活質量改善能夠切實增強搬遷群眾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公共服務供給質量不斷提高。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主要表現為城鄉發展不平衡、產業發展不平衡、行業發展不平衡以及推進改革不充分、創新驅動不充分、要素供給不充分等。

(四)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群眾精神貧困及職業技能較低影響協同發展。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群眾層面自身因素是影響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現為,一是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群眾精神貧困,內生動力不足。人類學家阿帕杜萊(Arjun Appadurai)認為精神貧困屬志向失靈,指“貧困人口用于努力改變自身貧困現狀的志向不足”[6]59~84。精神貧困是相對于物質貧困而言,可定義為搬遷人口缺乏對生活的熱情、心態悲觀,從而影響自身內生動力的行為現象。搬遷人口志向失靈的表現主要有安于現狀、目光短淺,對于“新市民化”的意愿與主動性不強,“等、靠、要”思想較嚴重。二是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群眾職業技能及受教育水平較低。推進易地搬遷集中安置主要是將生活在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人口搬遷安置到其他地區。易地搬遷集中安置人口大都勞動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多集中在初中與小學,甚至未接受過教育的也占據了一定比例,職業技能水平較低。

(五)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新市民化”進程障礙沖擊協同發展。“新市民化”過程層面障礙是沖擊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發展的影響因素。標簽理論實踐證明,“社會強者與社會弱者間存在‘區隔’,這種‘區隔’致使兩者的‘能量’兩極分化,即貼標簽的強勢群體所處位置更強而被貼標簽的弱勢群體則相對較弱”[7]。搬遷群眾在搬遷到城鎮之后,其身份實現了由農村居民向城鎮市民身份的轉變,“新市民化”過程容易出現障礙:一是“新市民化”階層障礙。布勞(Peter Michael Blau)認為,“處于相同社會位置的人群,有著相同的階層屬性,一般具有相同或類似的社會經驗,他們發生社會接觸的機會增多,社會交往程度也較深”[8]395。由于階層障礙,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群眾就會陷入“內傾性”社交困境[9]。二是“新市民化”空間障礙。“農村人口市民化的實質是一種跨越文化的社會適應,而在交往過程當中的適應是文化融入適應的重要維度”。[10]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群眾搬遷到城鎮之后,搬遷人口社會交往關系會導致“同質群體”的局限性,他們僅僅局限于之前的“小圈子”,往往不愿意主動去接觸到其他不同層次的群體。廣西易地搬遷集中安置人口的“新市民化”過程存在文化融入障礙,成為阻礙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層次因素。因此,各級政府要加以合理的引導和解決,促進搬遷人口由“半市民化”向完全“市民化”轉變。三是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群眾原有農業生產生活方式與城鎮工業文明之間的矛盾。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提出,“工業革命一旦開始,人類便使生物圈,包括人類本身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11]505。農業遺產與工業文明在解構與重構之間的交互中存在文化認同困境。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群眾原有的生產方式的農業文明與城鎮工業文明格格不入,隨著越來越多的搬遷群眾集中安置在城鎮之后,遷移人口與城鎮人口之間缺乏共同語言,導致兩者之間存在思想和行動障礙。

四、廣西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協同發展的路徑選擇

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的深入推進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豐富有效的實踐路徑。

(一)強化宣傳教育,夯實思想根基。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強調“要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12]。要全黨全行業全社會動手,全方位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工作,努力凝聚廣泛共識,潤物細無聲地共同做好宣傳教育,形成“大宣教”工作格局。要堅持把習近平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為宣傳教育主要內容,大力宣講黨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和民族政策,宣傳黨和政府對各族搬遷群眾的關心關懷,引導各族搬遷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共建美好家園上來。要通過邀請本土少數民族團體以及相關單位部門,講述各族搬遷群眾民族團結故事,傳遞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讓各族群眾在歌聲和故事中感受到民族團結一家親,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廣泛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各類宣傳教育活動,積極營造民族團結進步的濃厚氛圍。

(二)保障服務供給,完善后扶政策。萊恩·多亞爾與伊恩·高夫認為,“在經濟與文化都具有競爭性的時代,令弱勢群體依靠自身能力爭取更多資源,但同時又不賦予他們一定的資源條件是極為不合理的”[13]132。因此,加快增加易地搬遷安置地區普惠性服務供給,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解決好當前搬遷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突出問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性條件保障。一要統籌推進安置區與城鎮一體化規劃建設。政府要統籌考慮安置區建設發展,與城鎮同一標準、一體規劃、同步建設,滿足群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確保搬遷群眾和城鎮原住居民享有平等的基本權利。二要加大財政投入,補齊搬遷安置區配套設施短板。推動重大設施項目優先向搬遷安置區延伸,提升搬遷安置區發展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大財政統籌力度,用足用好各類項目資金,為安置區周邊配套學校、醫院等公共事業設施,提升教育、醫療及社會保障水平。三要進一步完善后續扶持政策措施。各級政府要嚴格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關于切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實施方案》《切實加強就業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要求,進一步細化完善具體措施,扎實推進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十個強化”措施的落實落地。

(三)培育基礎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強調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14]30~31要堅持把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地區產業配套作為搬遷安置區的關鍵保障,實現產業、創業、就業三位一體,讓搬遷群眾充分享受產業發展成果。一要堅持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與產業配套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增收快、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項目,既要盡力解決搬遷群眾的基本收入問題,又要突出“一村一品”。二要創新產業發展模式。要堅持因城施策、因村施策,將基礎產業發展同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謀劃,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等方式創新產業發展模式。要繼續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盤活農村閑置資源,積極推進“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電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三要積極探索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配套的新思路新舉措。堅持以“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等為抓手,統籌推進農村資源與城市消費、農民增收與市民體驗的有效對接。四是建立市場經營者與搬遷群眾利益聯結共享機制。鼓勵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雇傭搬遷群眾家門口就業。鼓勵和支持搬遷群眾以土地、林權、產品為紐帶,通過參股、合作、訂單農業等方式,與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讓搬遷人口共享產業發展紅利。

(四)強化就業幫扶,促進搬遷增收。美國學者弗·斯卡皮蒂(Frank R.Scarpitti)認為,“失業說明一種人類資源的喪失,這種喪失無論是指有形產品、無形服務還是給貧困人口帶來的精神痛苦來說,失業的后果均是巨大的”[15]437。“失業對于作為經濟和社會單元的家庭會構成一定程度上的威脅,沒有經濟來源就意味著戶主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長期的失業可能導致危險狀態加劇甚至面臨瀕臨崩塌的狀態”[16]307。因此,就業增收是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的最大民生,就業幫扶是搬遷群眾富起來的根本保障,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手段。一要配套建好城鎮產業園區。要把吸納搬遷人口就業數量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條件,確保企業能發展、群眾能就業。二要拓展園區的產業輻射功能,建立鄉村就業工廠。要按照發展縣域經濟和打造產業集群的思路,通過政府投建、企業援建等多種方式,把園區的產業優勢向鄉鎮村延伸,在鄉鎮、村集體建設廠房式、居家式等不同模式鄉村就業工廠,全力保障搬遷群眾穩定增收。三要對搬遷群眾進行就業意愿、就業現狀及參加各類技能培訓情況進行全面調查,有針對性開展各類就業服務推薦與技能培訓工作。四要鼓勵搬遷群眾自主創業。積極為搬遷人口返鄉創業提供便利和條件,為他們提供政策性補貼、貼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措施及低成本創業場所等。五要開發公益性崗位。設置基層政策性、輔助性公益崗位,擇優安排搬遷困難群眾就業。

(五)加強組織建設,完善社區治理。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14]54,強調要“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14]54。因此,切實做好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后續扶持工作,要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一要建立健全安置社區基層黨建工作機制。要建立健全黨領導下多主體參與的易地搬遷安置社區治理機制,積極完善基層黨組織議事規則,及時討論決定社區建設、治理的重要事項。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把黨支部和黨小組建在網格上,支持黨組織班子成員、黨員等擔任社區網格員。二要完善安置社區管理服務體系。要配齊配強社區管理服務機構,專門設置教育、醫療、社保及法律咨詢服務等公共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解決好搬遷群眾的戶籍、看病、子女上學等問題,保障搬遷群眾與城鎮居民在公共服務方面享有同等待遇,掃除搬遷群眾融入新環境的社會障礙。三要強化安置社區基層自治。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積極發揮社區組織優勢,引導搬遷群眾建立新型鄰里關系,增強搬遷群眾主動參與社區治理和自我服務的能力,構建新型社區治理模式,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四要加強兜底保障。要妥善安置老年人和特困搬遷群體,加大臨時救助力度,落實大病慢性病醫療保障、殘疾人補助等政策。五要大力推進文明社區建設。要通過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等形式,加強對搬遷群眾的思想教育,增強文明與規則意識,豐富搬遷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搬遷群眾的交往交流交融,幫助搬遷群眾盡快適應新的生產生活方式。

五、結 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對于新時代深入推進和廣泛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具有規范性作用,對于新時代如何以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為載體更好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亦有重要指導作用。只有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矢志不渝地走穩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扎實做好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后續扶持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鑄得牢、行得遠,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持久不竭的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 黨國英.城鄉一體化是脫貧的治本之策[J].農村工作通訊,2017(14).

[2] 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移民發展中心.國家發展改革委專題印發我區“以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為載體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點”經驗做法[EB/OL].(2022-03-31)[2023-05-20].https://www.gxazzx.org.cn/html/2022/hyxw_0331/14655.html.

[3] 廖志榮,梁乾勝等.人心歸聚情相依 美美與共幸福來[N].中國民族報,2022-07-15(01).

[4] [英]T·H.馬歇爾,安東尼·吉登斯.公民身份與社會階級[M].劉訓練,譯.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5] Culpitt,Ian.Welfare and Citizenship: beyond the Crisis of the Welfare State?[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1992.

[6] Appadurai. The Capacity to Aspire[G]//Rao V,Walton M. Culture and Public Action,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Washington,DC: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7] 程軍,陳紹軍.逆向泛標簽化現象何以形成:基于弱勢群體情感的視角[J].學術界,2015(12).

[8] [美]彼特·布勞:不平等和異質性[M].王春光,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9] 李倩,李小云.“分類”觀念下的內傾性社會交往:失地農民市民化的困境[J].思想戰線,2012(5).

[10] Ashford S. J. , Taylor M. S.Toward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International Adjustment: An Integrationof Multipl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1(2).

[11] [英]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人類與大地母親[M].徐波,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2] 新華網.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EB/OL].(2021-08-28)[2023-4-14].http://www.xinhuanet.com/2021-08/28/c_1127804776.htm.

[13] [英]萊恩·多亞爾,伊恩·高夫.人的需要理論[M].汪淳波,張寶瑩,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14]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5] [美]弗·斯卡皮蒂.美國社會問題[M].劉泰星,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16] [美]安塞爾·M,夏普,等.美國社會問題經濟觀[M].申水平,等,譯.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1992.

RESEARCH ON THE WAY FOR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RELOCATION AND

CONCENTRATED RESETTLEMENT IN GUANGXI WITH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Hu Zhengrong

Abstract: Geographical relocation has been the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to win the tough battl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subsequent supports on these relocation and concentrated resettlement places have been the key to ensuring poor households' moving out, staying down, and being able to get rich, also become the problem in urgent need of solving to promote the relocation and concentrated resettlement places to forg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his study, taking Guangxi as an sample, carries out the mechanism analysis on relocation and concentrated resettlement with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explores the internal logic and connection between relocation and concentrated resettlement and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regarding relocation and concentrated resettlement in Guangxi with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 nation, analyses the facing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nd propose the way for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relocation and concentrated resettlement with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s: Geographical relocation; concentrated resettlement;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責任編輯:奉" 媛〕

*基金項目:廣西高校2022年度統戰理論政策研究課題立項項目“以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為載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2022GXTZ1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国产95在线 |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欧美色99| a色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二区|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精品国产99久久|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成人欧美日韩| 美女啪啪无遮挡|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成人|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伊人AV天堂| 人妻21p大胆|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五月婷婷精品|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伊人色在线视频| 精品视频福利|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影院|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无码专区第一页| 日韩高清一区 |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免费亚洲成人| 免费啪啪网址|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福利在线不卡| 亚洲成a人片|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