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玉林市玉州區城北街道高山村始建于明朝天順年間,自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到清末150年間,高山村共出4名進士(玉林科舉時代共中進士24名),21名舉人,193名秀才,素有“進士村”之稱,先后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我們依托深厚的進士文化和耕讀文化,探索農家書屋與傳統村落保護傳承相融相長,讓濃郁書香浸潤百年古村。”高山村黨總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牟盈說。
走進高山古村,一片300多畝的明清古建筑群,呈五門九巷布局,現保存有13座古宗祠,150多間民居以及古墳、古井、古戲臺、古劇場、古石碑、古石礅、古石柱;還有青云巷道、青磚石板路以及明清時期的進士匾、文魁匾、楹聯、畫像、古線裝書籍、壁畫、灰塑、木雕、雕花屏風門、龍鳳床、椅等,這些富含歷史文化內涵且保存完好的古跡,像一部不可多得的立體史書,吸引著人們去觀賞。
近年來,高山村依托農家書屋打造書香高山,以“農家書屋+N”模式(N即鄉村振興理事會、傳統文化、文化活動、高山壁畫、文旅研學等),打造新型公共閱讀空間,推進鄉村全民閱讀,提高村民保護傳統村落意識,積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百年古村在保護與傳承中煥發新時代美麗生機。
鄉村振興強組織古村落氤氳濃郁書香
高山村于2020年成立了鄉村振興理事會,下設13個片區理事會,形成了民事民治、民事民辦、民事民議的民主機制,實行“黨組織+理事會+鄉賢+青年+群眾”的管理模式,將一批有志青年、鄉賢能人擰成一股繩,共商振興高山大計。各宗祠理事會理事長均由黨員擔任,牢牢把握理事會“團結和發展”的方向,通過鄉賢座談會、村民座談會,傾聽一線民意,匯集一線發展心聲,拓寬建言獻策的渠道,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發動廣大村民簽訂了《高山村古民居保護和開發協議》,把古村落內300畝土地、150間古民居流轉進行保護和開發。組織志愿者義務投工投勞,發動黨員群眾捐款籌集資金130余萬元,修繕徐霞客旅行紀念館、高山攝影館、高山詩社、高山書畫院、獨堆坡書房、張中鋼筆畫館等展館和老房子20多處,古民居的面貌煥然一新,為村民群眾打造了多維度閱覽體驗空間,百年古村書香飄逸,成為詩詞書畫攝影愛好者的“理想地”。
傳統文化育美德古村落賡續中華文脈
高山村創新將農家書屋、農家讀書角、百年古宗祠融為一體,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開展豐富多彩的鄉村閱讀活動,延伸閱讀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農家書屋服務效能,培育傳統美德,賡續中華文脈。組織村民捐6000本傳統文化書籍給高山小學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四書五經》實現常態化教育。在農家書屋舉辦“小手拉大手”傳統經典誦讀活動,開設“石榴籽”民族繪本故事會,結合傳統節日為孩子們講民族繪本,介紹傳統民俗,讓孩子們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文化活動促團結古村落沐浴文明新風
為提高村民保護古村落意識,凝聚團結合力,高山村依托農家書屋、古村落打造鄉村振興“文化加油站”,舉辦理論宣講、讀書分享會、親子閱讀、鄉村振興書畫展、元宵節猜燈謎、紀念萬川公483歲誕辰系列孝文化、“少年兒童心向黨 同心澆灌民族花”民族文化進鄉村、“喜迎二十大·乞巧傳家風”晚會、“傳承清廉家風·創建最美家庭”等活動,營造全民閱讀氛圍,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鄉風文明建設。據了解,自2021年至今,高山村持續開展30多場文化活動。
高山壁畫揚古韻古村落展現多彩魅力
高山村農家書屋收錄了一批珍貴書籍和畫作,其中《高山村壁畫解析》尤為引人注目,前來閱讀的村民游客都會翻閱品賞。此書集結了村中黨員志愿者、鄉賢和熱心青年的心血與智慧,他們精選了70幅高山古民居內畫工精美、歷史藝術價值極高的古壁畫,含歷史典故、神話傳說、詩詞歌賦等主題,經過前期拍攝、整理、注解和校勘,最終編印成冊,讓壁畫說出自己的故事,讀者們也近距離領略中華古典藝術之美。2022年,高山村委邀請專家挖掘和整理高山村的歷史文化,即將出版《高山仰止·畫說名村:線條下的高山村文化符號》一書,將為傳承高山文化再造一張靚麗的名片,讓古村落更加綽約多姿。
文旅研學相融合古村落煥發無限生機
高山村從2014年起,利用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發展鄉村旅游,吸引了一批青年和鄉賢返鄉創業,培養了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村民就業致富。目前已流轉土地700多畝,形成了高山村休閑農業特色示范園區,建有高方合作社蔬菜種植基地、花卉基地、綠野農莊、理想家園農莊、家林馬場等,為發展文旅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2022年,高山村結合書香高山,依托特色文化資源優勢,打造高山古村研學實踐教育項目,建設“清灣田園”勞動教育基地,開發義務教育勞動課程,發展研學產業,設計了集科舉文化、家風家訓、建筑文化、馬術文化、勞動教育于一體的研學課程,讓更多學生走出校園課堂,走進實踐基地,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