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瀏覽《巢縣志》(今安徽合肥市巢湖市),見載詩人尹士達《笑泉》詩云:“高林雖僻遠,山水富韜蓄。有泉出山椒,尾大如車輻。暖浮花片紅,冷浸苔衣綠。微觀靜瑩如,略語沸聲觸。湛湛吐浮漚,涓涓撒珠玉……”《巢縣志》為康熙十二年刊本(公元1673年),早在三百余年前,巢湖笑泉已聞名遐邇,被文人墨客吟詠而載入史冊。
1993年,我主編《巢湖的傳說》,收錄劉君《笑泉》文稿,講述了在銀屏山修行的呂祖(呂洞賓)不甘寂寞,云游至龍骨山,因口渴難耐,隨手拔出寶劍擲向空中,落入龍骨山與大洼山的交界處,石裂泉涌,形成一口泉池。呂祖喜不自禁,掬而飲之,頓覺甘甜,遂仰天大笑,笑聲震得泉池漾起漣漪。故這泉池始稱“呂祖泉”。又因呂祖沖天大笑引發漣漪而稱“哮泉”,后人則稱其為“笑泉”。史志續載:“笑泉人默泉無聲,人笑而泉涌。大笑則大涌,妙不可言……”多少年來,笑泉的傳說一直在我腦海縈繞。適逢冬陽送暖小陽春,我懷揣念想,決計一睹笑泉芳容。
在巢南城鄉公交車上,我放聲打聽去笑泉到哪一站下,引起關注,其中一位壩鎮沐氏先生,饒有興趣地向我談起一個民間版笑泉故事。說是一個口渴路人在笑泉村討水喝,村民到笑泉池下方舀水給路人,并說上方水更潔凈,是給長輩們飲用的。路人心想一池之水,本無上方下方之分,但笑泉村人這樣做體現了孝心,感嘆笑泉村人有孝心,笑泉因此也被稱為“孝泉”。沐先生一席話,引發車廂內乘客不停追問,可見笑泉尚鮮為人知,引發一陣歡聲笑語。
承蒙一位熱心乘客提示,我在離笑泉較近的站臺下了車。笑泉位于合肥市巢湖市散兵鎮隆泉行政村笑泉自然村,駐足笑泉村頭,已然小康村景映入眼簾,一戶雙扇大門貼有“富貴平安幸福家,吉星高照如意年”春聯,門前板凳上端坐著滿頭銀發的老太正在做針線活兒。上前請教笑泉位置,老太聽說是慕名而來的遠客頗為意外,笑逐顏開地用手一指:“我們村的大水缸在那!”
我心中的奇泉、眼前的笑泉是個天然泉池,呈橢圓形,直徑最大八九米,泉水清澈澄凈,倒映著蘆花和茅草英。偕行葉君稱這笑泉與貴州喊泉、重慶吼泉,同屬聲震泉,但更具靈氣。我信步行至石徑泉埂,抑制不住內心激動,振臂呼喚:“笑泉,笑泉,我來了!”與其說是大聲呼喚,不如說是興至咆哮,盡吐心中夙愿。笑泉似有心靈感應,靜靜的泉面泛起密密麻麻的微弱氣泡,隨之微波粼粼,逐漸顯露瀲滟模樣……
是時,笑泉村兩位大姐來到笑泉淘米洗菜,二位并不知曉“呂祖泉”之說,只講村里人像護家中水缸一樣,守著笑泉的清潔衛生。并說外邊人覺得笑泉好玩,村里人卻覺得笑泉養人,直接飲用笑泉水,比什么純凈水礦泉水都好。聽后我虔誠躬身蹲下,雙手捧喝笑泉水,一捧接著一捧,喝個大飽,“很是清爽,似有點甜。”我心生感動,遂提議一起照張相,二位一聽都笑了,稱在笑泉邊生活了幾十年,還是第一次照相哩。我亦為之開懷,與兩位滿面笑容的大姐姐,來了一幀笑在笑泉的同框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