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謝林港鎮清溪村結合當地旅游資源,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融合新路徑,不斷挖掘“山鄉巨變第一村”的文化底蘊,積極探索知名作家冠名農家書屋新模式,著力打造“中國文學之鄉”“中國鄉村文學高地”“中南地區文學集散地”等文化名片,為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提供新的實踐。
清溪村是中國文化名人、現代著名作家周立波先生的出生地以及其《山鄉巨變》《山那面人家》等小說的創作背景地,享有“山鄉巨變第一村”的美譽。
早在2007年10月,益陽市委、市政府按照“城鄉統籌”和“兩型社會”的要求,確立了依托周立波故居及清溪村自然人文資源,堅持“文化與經濟、田園與民俗、作家與作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原則,繪制出清溪村在名人生活的熱土建設上反映時代背景、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發展的歷史變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業農村農民發展巨變的宏偉藍圖,充分發揮清溪村的區位優勢、人文優勢、產業優勢和生態優勢,使之再現當代農村新的“山鄉巨變”。
十幾年來,湖南省清溪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溪集團”)借助清溪村獨特的生態優勢與人文底蘊,以三產融合為抓手,將清溪村開發建設成清溪景區,實現了景在村中、村在景區的美好格局。清溪景區從2008年正式開園以來,先后榮獲中國鄉村紅色遺產名村、中國幸福村、國家4A級旅游景區、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湖南省兩型示范景區、湖南省學習型黨組織實踐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十余項榮譽稱號。2021年清溪景區接待省內外游客逾100萬人次,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萬元以上,真正實現了山鄉新巨變。
2022年,清溪村成功承辦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以及中國當代作家簽名版圖書珍藏館和鄉村巨變展示館建設等系列活動后,益陽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創建“中國文學之鄉”的決策部署。
為了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強化提升清溪村整體文化內涵,突出清溪農家書屋集群影響力,清溪集團以打造“中國文學之鄉”為目標,充分聯動新華書店、文學組織、出版社、村集體等主體,資源互通、優勢互補,通過作家簽名、藝術改造、IP賦能等方式,以微改造精提升方式,規劃在清溪村打造30家以著名作家、出版社冠名的特色農家書屋。
清溪集團與新華書店強強聯合,分工負責,共同合作開發建設和運營清溪農家書屋。按照分工負責的要求,由清溪集團負責前期的選址、設計、裝修與后期的運營;新華書店負責書屋書籍的供應及美陳。清溪集團選取具有清溪地域特色的民房作為書屋,經與冠名作家、出版社充分溝通,結合時代發展與個性化閱讀需求,以數字化賦能書屋建設,根據冠名作家的出生地、創作風格及作品進行設計裝修,每家書屋都擁有投影儀、智能顯示屏、直播器材等電子設備以及獨特的展示區、閱讀區和直播場所等,呈現出一屋一景,一屋一風格特色。新華書店則根據作家的作品特色,在書屋的美陳等方面下足功夫,保證作家書籍全方位地呈現在各書屋。
2022年已建成10家清溪農家書屋并正式運營,分別是王蒙、立波、艾青、賈平凹、梁曉聲、遲子建、張煒、阿來和人民文學出版社以及作家出版社冠名的清溪書屋,建設面積達2000平方米,藏書3萬多冊,較好地解決了村民群眾借書難、閱讀難等問題,極大地滿足了群眾追求高品位文化生活的愿望。另外,目前在建的11家作家冠名的農家書屋也將在今年建成并投入運營使用。
為防止清溪農家書屋出現“重建、輕管”的現象,確保書屋建設取得實效和可持續發展,清溪集團以“建成一個,管好一個,用好一個”為目標,對每間書屋進行個性化、精細化管理。選擇工作熱情較高、個人素質好的村民擔任“作家書屋”管理員,通過專業講師培訓等方式,提高管理員的業務能力與責任意識。同時按照農家書屋制度建設要求,制定《管理員崗位職責》《書屋管理制度》《圖書借閱制度》等規章制度,定點懸掛標識牌,統一配備借閱登記本,明確開放時間以方便村民群眾借閱,同時注重安全、防火、防災工作,保障圖書資料、設施設備等的安全。
清溪農家書屋建成后,清溪集團積極加強與新華書店、出版社、文學組織等主體單位的合作,圍繞農家書屋特色,充分融合傳統文化,利用節假日風俗,定期或不定期邀請知名作家、藝術家做客農家書屋,舉辦讀書會、“文約清溪”“喜迎二十大,山鄉話巨變”老作家藝術家中秋茶話會以及聯動開展電視訪談節目《山鄉話巨變》、“清溪大講堂”文學講座、現場簽名售書會、讀書分享會等系列活動,通過多元化書屋主題活動,講好文化故事,做好文化傳承,為廣大文學名家、文藝工作者與文學愛好者等提供了一個交流互動的良好平臺。
借助“農家書屋”這一平臺,清溪村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政策法規宣傳、普法課堂、婚育講座、實用技術培訓、健康講座等活動。通過引導群眾多讀書、讀好書,不斷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據了解,清溪農家書屋自2022年4月開始運營以來,已舉辦活動40多場,平均7天舉辦一場,參與人數達到4000人次,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
此外,農家書屋也“帶富”當地農民,通過租賃村民閑置民房、雇用村集體閑置勞動力的方式來帶動村民增收,又通過吸引大批量的文學愛好者來清溪村打卡,帶動村民發展第三產業,村民居家就能創業增收。卜雪斌以前在外地打工,經過申請、考核、培訓后,現在是立波書屋管理員。“回鄉與家人一起經營書屋,售賣當地小吃,年收入預計超20萬元,比在外面打工的收入還要好。”卜雪斌說。
下一步,清溪農家書屋將圍繞打造“中國文學之鄉”這一文化名片,不斷輸出優質文學文化內容,為人民群眾提供契合時代主流的精神食糧,并通過文學藝術產業的發展帶動村民增產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中共益陽市委宣傳部供稿,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