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槐耳顆粒對乙型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癌術后患者免疫功能與肝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癌患者46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23例,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治療和術后保肝、止吐、抑酸等對癥治療1周]和觀察組(23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于TACE后第2天服用槐耳顆粒治療6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臨床療效,術前及術后1、3、6個月肝功能指標,術前與術后6個月免疫功能指標。結果 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術后6個月客觀緩解率更高;與術前比,術后1~6個月兩組患者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總膽紅素(TBiL)水平均呈下降趨勢,且觀察組術后1、3、6個月血清AST、ALT、TBiL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與術前比,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CD4+/CD8+比值及外周血CD3+、CD4+百分比均升高,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更高;而外周血CD8+百分比降低,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更低(均Plt;0.05)。結論 槐耳顆粒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癌術后患者,可提高客觀緩解率,增強免疫力,同時改善患者肝功能,其術后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乙型病毒性肝炎 ; 肝癌 ; 槐耳顆粒 ; 肝功能 ; 免疫功能
【中圖分類號】R73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8.0025.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8.009
原發性肝癌受病毒感染、細菌、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是誘導原發性肝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長期的乙肝病毒感染,可以通過基因整合機制導致肝細胞的癌變,從而致使肝癌的發生。肝癌的治療方法有很多,而肝動脈栓塞化療術(TACE)是目前最常用的肝癌局部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肝動脈注射化療藥物(順鉑、5-氟尿嘧啶、絲裂霉素等),可顯著提高腫瘤組織藥物濃度,有效殺滅癌細胞,且可抑制腫瘤生長,使病灶縮小,延長患者壽命,但TACE屬于姑息性治療,會加重肝硬化,對骨髓造血功能產生抑制,使患者免疫力下降,且易導致殘余腫瘤復發,而術后常規治療對促進患者康復效果并不理想。相關研究顯示,TACE術后可結合中藥治療,起到保護患者肝功能、改善生活質量的作用[1]。原發性肝癌根據其主要癥狀和體征,歸屬于中醫“肝積”“臌脹”“癖黃”“肝壅”等范疇中,中醫認為該疾病的發生在于正氣虛損、肝郁脾虛、氣滯血瘀、肝氣郁結等,術后治療應以扶正固本、活血化瘀、補益脾肺為主。槐耳顆粒是國家一類新藥,為槐耳菌質的提取物,適用于正氣虛弱,瘀血阻滯等疾病的治療中,具有扶正固本、活血消癥的功效,可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且槐耳顆粒屬于中成藥,患者服用后不良反應較少[2]。基于此,本研究選取乙型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癌患者46例進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討槐耳顆粒對乙型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癌術后患者肝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癌患者46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23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8例;癥狀表現:黃疸13例,腹水9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年齡46~75歲,平均(60.13±10.16)歲。觀察組(23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癥狀表現:黃疸14例,腹水10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年齡48~81歲,平均(61.83±12.0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病證部分》 [3]中“肝積”的相關診斷標準;同時符合《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7年版)》 [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OCG)評分[5]為0~2分者;預計接受TACE治療后生存時間至少6個月者等。排除標準:門脈主干癌栓阻塞者;有嚴重基礎疾病(心、肺、腎功能不全、凝血功能異常)者;肝功能Child-Pugh評分gt;7分[6]者;發生血液系統障礙者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研究實施。
1.2 手術與治療方法 患者均接受TACE治療,術區常規消毒,采用Seldinger插管技術,通過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經皮股動脈穿刺插管置管,明確病灶位置、大小、腫瘤血管及性質,若造影過程中腫瘤染色效果不明顯,可考慮其他血供,如腎動脈、腸系膜上動脈、內乳動脈等,防止供血動脈造成不完全栓塞,避免殘余腫瘤復發,待造影成功后選擇栓塞,將微導管超選擇性插管至腫瘤供血血管,注入化療藥物,包含順鉑40 mg,5-氟尿嘧啶1 g,絲裂霉素10 mg,并注人10~20 mL超液態碘油,栓塞靶腫瘤的供血動脈。每4周重復1次,一般治療2次。對照組患者術后使用保肝、止吐、抑酸等對癥治療1周,同時靜脈注射3 mg注射用鹽酸格拉司瓊(河南天致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204,規格:3 mg/支)預防嘔吐、惡心。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于術后第2天,服用槐耳顆粒(啟東蓋天力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00109,規格:10 g/袋),10 g/次,3次/d,服用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其中完全緩解:患者病灶完全消失,且維持1個月及以上;部分緩解:患者病灶縮小gt;30%,且維持1個月及以上;穩定:患者病灶縮小≤ 30%或病灶增大≤ 20%;進展:病灶增大gt;20% [7],客觀緩解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②肝功能指標。采集患者術前及術后1、3、6個月空腹靜脈血3 mL,經離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桂林優利特醫療電子有限公司,型號:URIT-8036)檢測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總膽紅素(TBiL)水平。③免疫功能。采集患者術前、術后6個月3 mL空腹靜脈血,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深圳市理邦精密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72401626,型號:H30)檢測外周血CD3+、CD4+、CD8+百分比,并計算CD4+/CD8+比值。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臨床療效)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肝功能、免疫功能相關指標)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則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行t檢驗,多時間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術后6個月客觀緩解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1、3、6個月兩組患者血清AST、ALT、TBiL水平均呈下降趨勢,且與對照組比,觀察組術后1、3、6個月血清AST、ALT、TBiL水平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免疫指標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CD4+/CD8+比值、外周血CD3+、CD4+百分比均升高,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更高,而外周血CD8+百分比均降低,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肝癌患者早期病情較為隱匿,但發展迅速,待患者發現時病情已至中晚期,此階段的患者大多不能行手術切除治療,只能采用肝癌介入、中醫中藥、免疫治療等。TACE屬于臨床應用廣泛的一種介入治療手段,其主要將化療藥物載入碘油中經導管送入肝腫瘤的供血動脈,阻礙腫瘤供血,遏制腫瘤生長,但由于高濃度的化療藥物,會對患者肝功能造成傷害,且TACE介入治療會造成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嚴重時會因肝功能損傷而導致肝昏迷,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安全[8]。因此介入治療后有效預防肝臟損傷尤為重要。
乙型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癌的基本病機為邪伏血分,濕熱疫毒內侵,以致氣血失調、正氣虧損。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癌形成過程中,其根本在正虛,關鍵在癌毒,必要條件為血瘀、瘀濁,故應以活血化瘀、補氣益正為主要治療原則。槐耳,槐樹菌也,為藥用真菌,味苦辛、平、無毒,有扶正固本、活血消癥等功效,主要用于原發性肝癌、部分肺癌等患者的輔助治療。槐耳顆粒對肝癌所致的精神疲乏、脘腹脹痛、納差少言、胸脅不適等癥狀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侵襲與遷移,誘導細胞凋亡,逆轉藥物耐藥性,發揮抗腫瘤作用;還可抑制腫瘤血管生成,進一步控制腫瘤細胞生長[9]。同時槐耳顆粒中的有效成分多糖蛋白,可激活巨噬細胞活性,促進T淋巴細胞一系列活動(分裂、增殖、成熟及分化),并對T淋巴細胞的比例有所調節,可誘導產生α和β干擾素,對α干擾素促進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有協同作用,可促進特異性抗體的產生,進一步增強細胞免疫,調節免疫抑制狀態,提高患者免疫力[10]。乙型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癌患者由于癌細胞破壞周圍器官生存環境,會使機體免疫功能受損,使患者處于免疫抑制狀態。本研究對比分析了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和免疫功能改善情況,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客觀緩解率,CD4+/CD8+比值,外周血CD3+、CD4+百分比更高,而外周血CD8+百分比更低,說明槐耳顆粒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癌術后患者,可提高客觀緩解率,增強患者免疫力。
肝癌發生的主要因素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發生,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后會嚴重損傷患者肝功能,造成血清AST、ALT、TBiL水平急劇升高。槐耳顆粒可抑制氧化應激反應,增強抗氧化能力,促進肝細胞再生,加快肝功能恢復;并且槐耳顆粒中的多糖蛋白可提高免疫細胞活性,有助于肝細胞的修復,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癌患者肝功能微循環,以此改善肝功能。本研究對比了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肝功能指標,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術后1、3、6個月血清AST、ALT、TBiL水平更低,表明槐耳顆粒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癌術后患者,可改善患者肝功能。
綜上,槐耳顆粒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癌術后患者,可提高客觀緩解率,增強免疫力,同時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在今后肝癌的臨床治療中推廣。
參考文獻
董德碩, 劉兆玉. 基于真實世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聯合槐耳顆粒治療肝細胞癌的臨床研究[J]. 現代腫瘤醫學, 2018, 26(5): 741-746.
華向東, 尚海, 何忠野, 等. 槐耳顆粒聯合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在原發性肝癌伴微血管侵犯根治術后的療效分析[J].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16, 23(8): 982-986.
中華中醫藥學會. 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 中醫病證部分[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8: 6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政醫管局. 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7年版)[J].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7, 16(7): 635-647.
付娟, 陳振東, 魏芬芬, 等. 吉非替尼治療不同ECOG體能狀況評分的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 腫瘤, 2013, 33(4): 339-344.
施倫波.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級與血小板參數及凝血指標變化的臨床相關性探究[J]. 中華全科醫學, 2015, 13(6): 941-943.
張百紅, 岳紅云. 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簡介[J]. 國際腫瘤學雜志, 2016, 43(11): 845-847.
IKEDA M, KUDO, M, AIKATA, H, et al.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with miriplatin vs. epirubicin for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phase III randomized trial[J]. Clin J Gastroenterol, 2018, 53(2): 281-290.
何超雄, 馮惠崗, 翁裕. TACE聯合放射性125I粒子及槐耳顆粒治療中晚期肝癌的臨床研究[J]. 中國醫學創新, 2018, 15(6): 13-16.
高遠韌,陳思佳,侯英文,等. TACE聯合射頻消融術序貫槐耳顆粒治療原發性肝癌[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0, 36(4): 68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