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氨甲環酸聯合縮宮素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的效果,分析其止血效果及對產婦凝血功能指標的影響,為臨床剖宮產產婦產后出血的預防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河池市婦幼保健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期間收治的100例進行剖宮產手術的高危妊娠產婦的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A組和B組,各50例。胎兒娩出后給予A組產婦縮宮素靜脈滴注20 U,并于宮體注射10 U,B組產婦在術前20 min靜脈滴注氨甲環酸注射液,胎兒娩出后操作同A組。比較兩組產婦的術中、術后2 h、術后24 h出血量及產后出血發生率;比較兩組產婦圍術期指標(子宮收縮持續時間、宮底下降速度、惡露持續時間);比較兩組產婦術前、術后24 h的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小板計數(PLT)水平;比較兩組產婦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B組產婦術中、術后2 h、術后24 h的出血量均顯著少于A組;B組產婦產后出血發生率為8.00%,顯著低于A組的22.00%;B組產婦子宮收縮持續時間顯著長于A組;子宮底下降速度顯著快于A組;惡露持續時間顯著短于A組;與術前比,術后24 h兩組產婦的PT、APTT均顯著縮短,PLT水平均顯著降低,B組產婦的PT、APTT均顯著短于A組,但PLT顯著高于A組(均Plt;0.05);A組與B組產婦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分別為20.00%(10/50)、24.00%(12/50),B組較A組更高,但兩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應用氨甲環酸聯合縮宮素治療可有效預防剖宮產高危妊娠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延長宮縮時間,減少術中出血與產后出血量,并能夠改善產婦凝血功能指標,且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剖宮產 ; 產后出血 ; 氨甲環酸 ; 縮宮素 ; 止血效果 ; 凝血功能
【中圖分類號】R71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8.0043.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8.014
剖宮產是終止高危妊娠的主要手段,而需要進行剖宮產的產婦多存在巨大兒、前置胎盤、多胎妊娠等狀況,均為引發產婦產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影響產婦分娩進程,甚至會威脅母嬰安全。產后出血是指產婦娩出胎兒24 h內失血量在1 000 mL以上,可引起產婦失血性休克,是分娩期較為嚴重的并發癥。若產婦出現產后出血且無法及時進行有效處理時,可造成產婦呼吸窘迫綜合征、凝血功能障礙等,甚至威脅產婦生命。目前,臨床上預防產婦出現產后出血的主要措施為應用促子宮收縮藥物,而縮宮素為常用藥物之一,其可通過促進產婦子宮收縮達到預防產后出血的作用,但其半衰期相對較短,無法持續產生作用,且藥效消失后產婦仍有出現產后出血的可能,整體療效欠佳[1]。因此,應選擇一種合理、科學且持續作用較長的治療方案預防剖宮產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氨甲環酸是一種抑制纖溶系統的藥物,又名凝血酸,可與機體內纖維蛋白溶酶進行競爭性結合而產生作用,通過靜脈滴注的給藥方式可直接對纖溶系統產生影響,具有較強的止血效果,且起效快、作用時間長,常被用于術后止血[2]。基于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00例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的臨床資料,旨在探討在縮宮素預防剖宮產產婦產后出血中聯合應用氨甲環酸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河池市婦幼保健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期間收治的100例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的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A組和B組,各50例。A組產婦孕周35~42周,平均(38.82±1.23)周;年齡22~45歲,平均(33.35±3.28)歲。B組產婦孕周36~41周,平均(38.80±1.21)周;年齡23~45歲,平均(33.33±3.26)歲。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婦產科學(第8版)》 [3]中的診斷標準者;高危妊娠或存在子宮收縮乏力產后出血的高風險因素者;符合剖宮產手術指征者;心、肺功能均無異常者;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均不存在使用禁忌證或過敏史者等。排除標準:基礎狀況較差且剖宮產手術耐受程度低者;存在產后出血史或宮縮乏力史者;有胎盤粘連、子宮切口裂傷者等。研究已經河池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兩組產婦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宮產術。胎兒娩出后給予A組產婦縮宮素注射液(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850,規格:1 mL∶10 U),將20 U縮宮素注射液加入500 mL乳酸林格氏液中以200 mL/h速度進行靜脈滴注,并于宮體注射10 U。B組產婦在術前20 min靜脈滴注氨甲環酸注射液(瑞陽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992,規格:5 mL∶0.25 g),將1 g氨甲環酸注射液與1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4826,規格:20 mL∶10 g)混合后靜脈泵注,時間超過5 min,胎兒娩出后給予產婦縮宮素注射液,治療方法同A組。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產婦術中、術后2 h、術后24 h的出血量及產后出血的發生情況。②比較兩組產婦圍術期指標,包括子宮收縮持續時間、子宮底下降速度、惡露持續時間。③比較兩組產婦凝血功能指標。于產婦術前、術后24 h采血(約4 mL),采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山東艾科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GW-3000)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小板計數(PLT)水平。④觀察兩組產婦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胸悶、惡心嘔吐、面部潮紅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本研究計量資料(術中、術后2 h、術后24 h的出血量,手術時間、子宮收縮持續時間、惡露持續時間,以及PT、APTT、PLT水平)均經K-S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行t檢驗,多時間點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計數資料(產后出血的發生情況與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出血量及產后出血發生率比較 B組產婦術中出血量、術后2 h出血量、術后24 h的出血量均顯著少于A組;B組產婦產后出血發生率為8.00%(4/50),顯著低于A組的22.00%(11/5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圍術期指標比較 B組產婦子宮收縮持續時間顯著長于A組;子宮底下降速度顯著快于A組;惡露持續時間顯著短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PT、APTT、PLT水平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24 h兩組產婦的PT、APTT均顯著縮短,PLT水平均顯著降低,B組產婦的PT、APTT均顯著短于A組,但PLT顯著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A組與B組產婦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分別為20.00%(10/50)、24.00%(12/50),兩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4。
3 討論
剖宮產手術已逐漸成為產科領域中常用手術方式,但由于剖宮產手術創傷相對較大,手術過程中及術后均可發生不同類型的并發癥,產后出血為其常見的術后并發癥之一,若出血嚴重,很容易導致失血性休克,威脅產婦生命安全。縮宮素可通過促進產婦子宮收縮而壓迫肌層血管,起到止血作用,但該藥物作用時間相對較短,藥效僅可維持30~60 min,對于子宮收縮乏力狀態無法發揮持續性改善作用,對于臨床預期效果欠佳[4]。因此,選擇一種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尤為重要。
氨甲環酸屬于一種抑制纖溶系統類藥物,可避免纖維蛋白原與纖維蛋白的結合,對由纖溶酶所介導的纖維蛋白分解起明顯抑制作用,防止產婦在手術過程中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情況,對產后出血的預防效果顯著;且氨甲環酸對產婦的子宮平滑肌可產生相對較強的收縮作用,可進一步促進產婦子宮創面胎盤血竇的關閉速度,將第三產程時間縮短,降低產后出血的風險[5]。此外,機體對氨甲環酸的吸收速度相對較快,可在30 min內達到峰值,且藥效時間較長,可使產婦子宮持續呈較強的收縮狀態,延長宮縮時間,從而促進產婦產后恢復[6]。本研究中,相較于A組,B組產婦的術中、術后2 h、術后24 h出血量均較少,產后出血發生率較低,B組產婦子宮收縮持續時間顯著長于A組,子宮底下降速度顯著快于A組,惡露持續時間顯著短于A組,表示氨甲環酸聯合縮宮素治療可有效預防剖宮產產婦產后出血情況的發生,延長宮縮時間,促進產婦術后功能恢復,提高止血效果,與王艷[7]研究結果類似。
剖宮產時,子宮血管出現破裂,機體止血機制被啟動,隨著血管的收縮,產婦損傷部位快速形成緊密的纖維蛋白網,血小板聚集,并開始凝固;同時,激活機體的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將損傷部位的纖維蛋白沉淀物清除,使組織重建,損傷部位的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需保持動態平衡才能使機體保持良好的組織形態,故剖宮產術中監測PT、APTT、PLT等凝血指標至關重要[8]。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24 h B組產婦的PT、APTT均顯著短于A組,PLT顯著高于A組,表示氨甲環酸聯合縮宮素治療可改善剖宮產產婦機體凝血功能。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胎盤被剝離、娩出時,可有大量組織激活物質自剝離部位侵入至產婦血液中,迅速造成機體纖溶系統呈異常亢進狀態,凝血功能隨之減弱。氨甲環酸可通過纖維蛋白溶酶原中的賴氨酸結合點位發揮作用,減慢纖溶進程,并對α2抗血漿酶的活化過程進行阻斷,起到顯著抑制纖溶活性的作用,進而減輕因纖溶功能亢奮而致的凝血功能障礙程度,調節機體凝血/纖溶系統,進一步發揮止血作用[9-10]。此外,本研究中,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組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進一步說明應用氨甲環酸聯合縮宮素治療可有效預防剖宮產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且安全性良好。分析原因可能為,氨甲環酸有著較高的藥代動力學,在給藥后可被機體快速吸收,并在給藥后24 h內將部分藥量通過尿液排出至體外,進而減少因藥物反應所引起的不良反應[11-12]。
綜上,應用氨甲環酸聯合縮宮素治療可有效預防剖宮產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延長宮縮時間,減少術中出血與產后出血量,并能夠改善產婦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胡宇博, 王俊容, 王皓瑩, 等. 卡貝縮宮素與麥角新堿聯合縮宮素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觀察[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1, 37(1): 126-128.
劉葉廷, 吳彥英, 李鳳嬌, 等. 氨甲環酸聯合縮宮素與麥角新堿預防二次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研究[J]. 河北醫藥, 2022, 44(21): 3305-3307.
謝辛, 茍文麗. 婦產科學[M]. 8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364-367.
劉芳芳. 氨甲環酸聯合縮宮素在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治療中的療效[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21, 21(22): 87-88.
祝朝萍, 劉沙, 趙旭夢. 氨甲環酸對高危孕婦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 2019, 34(20): 4665-4668.
MUHUNTHAN K, BALAKUMAR S, NAVARATNARAJA T S, et al.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tranexamic acid in postpartum wome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J]. Obstet Gynecol, 2020, 135(4): 945-948.
王艷. 氨甲環酸聯合安列克與卡貝縮宮素治療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 臨床醫學, 2022, 42(2): 106-107.
俞萍, 徐璨, 楊志英, 等. 氨甲環酸聯合縮宮素對剖宮產術后PLT、FIB及Hb水平的影響[J]. 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 2021, 13(7): 1171-1174, 1178.
徐尚軍, 常向紅, 呂玲玲. 氨甲環酸聯合卡貝縮宮素對剖宮產術后PLT、FIB及Hb水平的影響[J]. 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 2022, 14(6): 1064-1067.
賈蓮花.縮宮素、米索前列醇和氨甲環酸聯合應用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分析[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6, 16(1): 76, 80.
張麗,張立英,張賽男,等. 預防性應用氨甲環酸在陰道分娩產后出血中作用的臨床觀察研究[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20, 26(11): 1524-1527.
季景環, 任靜華, 孫志敏, 等. 氨甲環酸聯合縮宮素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的效果及對凝血功能的影響[J].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9, 31(11): 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