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5日,“奔流與交融的文學長河——中國原創文學‘走出去’沙龍”在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主場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朝陽館)舉行。
會上,譯林出版社(以下簡稱“譯林社”)總編輯袁楠分享了譯林社原創文學“走出去”的整體情況。譯林社作為國內文學出版的重要力量,構筑起了原創文學出版與外國文學出版交相輝映的風景線,為譯林社原創文學“走出去”提供了堅實的內容基石。據袁楠介紹,“截至2022年底,譯林社共輸出版權項目603種,與全球40多個國家130多家出版機構建立了良好業務往來,涉及36個語種”。同時,譯林社積極推動原創文學走向世界,高標準謀劃、高效率推進、高質量落實,將魯敏、徐風、阿乙等作家的重要文學作品輸出30余種外文版,不斷提升中國文學的海內外美譽度和影響力。她還以魯敏作品的多語種傳播和徐風《忘記我》為例介紹了譯林社版權輸出的具體舉措。近年來,譯林社共輸出魯敏5部作品的7個文版,英文版出版后獲《出版人周刊》等國際權威媒體書評推薦,入選英中貿易協會2022年最佳中國小說首選名單?!洞饲闊o法投遞》英文版由國際出版巨頭西蒙與舒斯特公司出版,獲國內外主流媒體深度報道,塞爾維亞文版榮登當地權威媒體好書榜?!锻浳摇分形陌婷媸蓝潭桃荒甓鄷r間里輸出了6個外文版以及中文繁體版,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盛贊譯林社“積極拓展版權輸出與合作,為中比文學交流搭建了平臺”。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人民文學》副主編、作家徐則臣,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家魯敏等嘉賓則以出版人、作家、翻譯家等身份分享了中國原創文學“走出去”的。施戰軍以《人民文學》外文版十余個語種在全球相關國家和地區成功落地為案例,分享了向世界立體推介中國文學的經驗。他指出《人民文學》和譯林社在“走出去”過程中有共通的經驗,即“中國故事世界表達”,提倡尋找世界讀者價值的契合點,認為“文學是一個最好的平臺,文學是從情感出發,從心靈的感知出發的。人們心底對于生活的感受、對于生活價值的設定在文學里面表達是最充分的,是最有理由能夠獲得世界讀者共鳴的一種文化方式和藝術方式”。
同為作家代表的徐則臣與魯敏也從不同維度分享了自己對原創文學“走出去”的觀點。徐則臣指出中國文學“走出去”任重而道遠,他認為作家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調整自己的創作思路,從尋找最大公約數到尋找自己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把傳統文學的敘事資源不斷地引入到創作里面”,讓作品具有足夠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他坦言正在做這方面努力,也提倡創作者的作品要找到“中國氣韻、中國氣派”。
魯敏分享了圖書翻譯背后那些令她印象深刻的故事,以及德語和意大利語兩位譯者的故事,并通過匈牙利語版的輸出過程談到了兩代漢學家接力式地從古典到現代再到當代的對中國文學持續的翻譯和推廣。魯敏因作品與這些譯者結緣,并欣慰地感受到海外譯者和讀者對“中國文學的關注可能回到了文學的本身,不再把中國文學當成獵奇、帶有東方既定想象的存在”。她也由衷感受到海外譯者和讀者熱愛中國文化、關注當下中國的摯誠之心。據譯林社介紹,《金色河流》的對外輸出已取得不錯的進展,目前已輸出塞爾維亞文版,英文版版權正在溝通中,兩個文版的翻譯都在順利推進。
活動現場匯聚了文學界、出版界、翻譯界的專業人士,就原創文學的寫作、出版、翻譯和傳播進行了深入而有意義的探討。中國文學作為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的承載者,也作為中國形象和中國生命的代言人,在對外文化交流中始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磅作用。奔流的中國文學將更加積極地匯入寬廣的世界文學長河,更多文學、文明、文化碰撞交融,使人類文明益發光芒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