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地質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學特征;找礦方向;桂寨地區
安徽蒙城桂寨地區距蒙城縣城約8 km,位于華北地臺南緣,魯西隆起區南段,郯(城)—廬(江)斷裂帶西側,屬淮北地層區[1,2],北部的濉溪縣以南、宿縣西北一帶分布有較多的矽卡巖型銅、金、鐵礦床(點),如濉溪縣前常鐵銅礦[3]、濉溪縣陳莊鐵礦等(圖1)。由于研究區內為大面積的覆蓋區,以往對研究區開展的找礦工作甚少,研究區位于蒙城~陳集近東西向重力異常帶上與陳集航磁異常向北西方向突出異常帶(圖1),在石山一帶有寒武系中上統含鎂質較高的碳酸鹽巖出露[4],桂寨一帶存在較好地氣與金屬活動態金異常(板橋—王集金異常),近年來研究區內進行了地質普查工作,對于研究區及周邊找礦工作有一定研究意義。
文章通過系統分析研究區地質及地球物理特征,同時結合地氣與金屬活動態金異常,指出研究區找礦方向,以期為該區今后找礦突破提供支撐。
1. 地質特征
安徽蒙城桂寨地區大部分為第四系覆蓋,僅在西南角的石山一帶出露有寒武系中統毛莊組白云質灰巖。根據以往的地質資料及鉆孔揭露,該區地層主要有震旦系下統九頂山組(Z1 jd)、寒武系下統猴家山組(?1hj)、饅頭組(?1m)、中統毛莊組(?2m)等(圖2)。
研究區大部分地區為第四系覆蓋,僅在西南側石山一帶有地層出露,巖性主要為寒武系中統毛莊組白云質灰巖夾灰巖。研究區位于宿縣至桂寨復式向斜的南端(揚起端)及西翼,根據研究區周邊地質特征及重磁特征推測,地層走向北西至北北西,在西側王集至石山一線存在一北西向局部隆起構造。根據周邊地質特征推測,本區斷裂構造發育,主要有北東向、近東西向和北西西向三組斷裂,這些斷裂構造多成組出現,斷層性質以正斷層為主。
研究區未見巖體出露地表,但據鉆孔揭露,西南深部有輝綠巖脈侵入,據磁異常特征推斷,巖脈走向約334°,延深長度大于4.5 km,傾角陡立,輝綠巖呈深灰色,輝綠結構,塊狀構造,主要成分為斜長石60%、輝石30%,黑云母2%,具綠簾石化、蛇紋石化及碳酸鹽化、高嶺石化等。
2 . 地球物理特征
研究區及外圍航磁經化極處理后,自南東-北西異常值逐漸降低。研究區正位于北東向梯度帶,北側的雙堆異常局部呈北北西走向,并在北側出現兩支北西方向突出異常,向北與前常家巖體異常相接,由此推測南坪以北深部仍存在隱伏巖體,南側的陳集異常向西北突出,在研究區內出現南、北兩支北西方向的局部突出異常,北支突出異常位于研究區的東劉長營-桂寨一帶,南支突出異常位于研究區的鄭王莊南側,推測深部存在較大規模隱伏巖體及礦化體;重力布伽異??傮w走向北東向,自宿州市尤溝至趙集為一明顯的重力低異常帶,分析認為主要反映第四系和第三系盆地的分布,任集—孫疃為一近南北向重力高值帶,異常值為8×10-5 m/s2,通過與基巖地質圖對比,主要系寒武—奧陶系隆起所致,蒙城—陳集存在規模較大的近東西重力高值帶,Δg 幅值達16×10-5 m/s2,分析認為系由寒武-奧陶系及巖漿巖體共同影響所致[4]。
研究區高精度磁法測量結果則精細刻畫研究區ΔT磁異常特征(圖2),在測區西部出現一條帶狀疊加異常,編號為C1,走向為北西-南東,施工了ZK002孔,受工程量所限,鉆孔較淺,僅揭露輝綠巖脈侵入,與其接觸的白云巖具透閃石化、大理巖化、黃鐵礦化,輝綠巖中可見細脈狀石英、石膏,具黃鐵礦化、黃銅礦化,表明深部有較強的巖漿熱液活動;測區東部C2異常為橢圓形,呈北西—南東走向,為進一步了解引起C2 磁異常的地質原因,施工了ZK101孔,揭露的地層平緩完整,蝕變弱,未見構造破碎,難以引起大面積的地氣與金屬活動態金異常,之后開展了以ZK101為中心的磁法精測剖面,剖面方位0°,點距20m,長35000 m,精測剖面ΔT異常形態規則,南側為正異常,幅值250 nT,北側伴負異常,負極值-150 nT。正負異常極值中心位置相距約14000 m(圖3),異常十分寬廣,反映磁性地質體規模大、埋藏深。精測剖面反映的異常與地、航磁異常位置吻合,形態基本對應,分析認為磁異常系深源磁性地質體引起,根據中國地調局發展研究中心研制的Geo?Expl解釋軟件[5],采用二度體向下無限延深板狀體反演計算,磁性體頂板埋藏深度達2850m,磁化率κ=3000×10-6×4πSI(圖3),大致相當于五河群片麻巖(局部含磁鐵礦物)磁性,推測C2磁異常系由五河群變質巖體引起。
3. 地球化學特征
蒙城—宿縣—泗縣金異常帶,在該異常帶中,地氣金、水提取態金及吸附態金均有反映。蒙城、宿縣水提取金異常強度高、范圍大,金異常帶大致呈東西分布,但不連續,濃集中心位于宿縣—蒙城之間。地氣金異常也在這地區發現,異常規模非常大,有明顯的濃集中心。地氣金的異常呈東西向分布,異常形態為西寬東窄,有兩個濃集中心,異常強度較大,襯度值為3.15,吸附態在該地區也有反映,異常面積大,但強度較弱[6]。
在戰略性地氣和元素活動態測量發現的蒙城-宿縣金異?;A上,進行加密采樣。通過金屬活動態測量,用水提取金圈定了一個較好金異常,金異常主要分布于板橋~王集、南坪—尤溝,板橋—王集金異常位于桂寨一帶,陳集航磁異常向北西凸出的北支局部異常位于板橋—王集金異常帶,金異常幅值達25×10-9;地氣金異常存在一定差異,在板橋、王集分布點異常最大值為115×10-9(圖2)。
金屬活動態與地氣異常是研究區內地層、構造、巖漿巖及成礦活動綜合影響所致,揭示了該區存在尋找大型礦床的潛力。
4. 找礦方向
研究區北部的濉溪縣以南、宿縣西北一帶分布有較多的矽卡巖型銅、金、鐵礦床(點),如濉溪縣前常鐵銅礦、濉溪縣陳莊鐵礦,南部的蚌埠市以南有較多的沉積變質型鐵礦、構造蝕變巖型金鉛鋅礦,如大王府金鉛鋅礦、東魯山鐵礦,研究區內水提取態金異常、地氣金異常均預示該區找礦前景較好。
研究區位于蒙城—固鎮—靈璧總體為近東西向的磁高重高異常帶,反映深部高密度磁性體相對隆起的總體狀況,表明早期構造為近東西向,且位于陳集航磁異常向北西方向突出異常帶,其深部據重磁異常推測有較大規模隱伏巖體存在,根據相鄰區勘查成果,推測隱伏巖體巖性為閃長玢巖及石英閃長玢巖;研究區內高精度磁法測量顯示區內疊加有兩個北西—南東走向的磁異常,區內在石山一帶有寒武系中上統含鎂質較高的碳酸鹽巖出露,結合ZK002孔揭露,深部有輝綠巖脈侵入,與其接觸的白云巖具透閃石化、大理巖化、黃鐵礦化,輝綠巖中可見細脈狀石英、石膏,具黃鐵礦化、黃銅礦化,表明深部有較強的巖漿熱液活動。
在研究區桂寨一帶存在較好地氣與金屬活動態金異常(板橋—王集金異常),顯示研究區內有較強熱液活動和金屬礦化活動。在研究區北部的宿縣以北地區,類似研究區地物化特征區發現有較多的矽卡巖型銅、金、鐵礦床(點),如濉溪縣前常鐵、銅礦(礦體長100~600 m,厚2~55 m,延深50~350 m,為致密塊狀磁鐵礦);濉溪縣陳莊鐵礦(礦體長120~750 m,厚5~49 m,延深100~230 m,致密塊狀磁鐵礦和部分浸染狀條帶狀礦石,鐵礦體底部常有黃銅礦、斑銅礦富集)等[6]。
綜合分析認為,本區找礦信息較多,成礦條件優越,是尋找矽卡巖型銅、鐵、金礦的有利地區,可選擇在本區C1、C2兩個異常高值區進行地質工作,有望取得找礦突破。
5. 結論
(1)安徽蒙城桂寨地區屬淮北地層區,在石山一帶有寒武系中上統含鎂質較高的碳酸鹽巖出露,桂寨一帶存在較好地氣與金屬活動態金異常(板橋—王集金異常),顯示該區有較強熱液活動和金屬礦化活動,成礦條件優越。
(2)研究區重磁異常明顯,高精度磁法圈定了C1、C2磁異常,針對C1、C2兩個異常高值區進行地質工作,有望取得找礦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