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吉祥圖案是指在歷史發展中,在各個器物物品或事物上形成的具有祥瑞、吉利、祝福等美好寓意的花紋或圖形。而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演變,吉祥圖案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吉祥圖案題材豐富,形式多樣,人們充分挖掘吉祥圖案的內涵,通過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來傳達先民對幸福、美好、風調雨順的生活的向往。吉祥圖案作為一種精神思想影響著一代代人。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許多作品都是傳統吉祥圖案的傳承體現,人們也在不停地探索如何在視覺傳達設計中更好地傳承與應用吉祥圖案。
一、傳統吉祥圖案概述
“吉”和“祥”最開始是分開的。“吉”字的最早起源可追溯至甲骨文中,意思是希望不再有戰爭殺戮,能夠平和相處。《周易·系辭上》曰:“吉,無不利。”吉就是指沒有不好不吉利的事情,一切順利吉利。“祥”字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古時“祥”字多被寫作“羊”。許慎《說文解字》釋曰:“祥,福也。從示,羊聲,一云善。”祥是指福氣福運,有福、美好的意思,而發音則是“羊”。“吉祥”二字組合出現,最早則是在戰國莊周所著的《莊子》一書,書中記載:“虛室生白,吉祥止止。”而在如今,“吉”在《新華字典》中有“幸福,有利”的含義,“祥”有祥和之意。而“吉祥”有祥瑞、吉利、幸運、祝福等寓意。“圖案”則是指有裝飾作用,結構勻稱、恰當的花紋或圖形。吉祥圖案,預示祥瑞、好運之征兆。
傳統吉祥圖案是運用動植物、文字、日月星辰等,依照民俗諺語、神話傳說等題材,運用寓意、會意、象征等手法創造出的吉祥含義與圖形圓融一體的藝術形式。在遙遠的原始社會時期,吉祥文化便已出現。當時人類發展有限,生產力低下,無法解釋生老病死、環境變化等自然現象,因此便祈求好運的發生,由此衍生出了吉祥文化。在舊石器時期,人們對世間萬物包括自身的生理結構都沒有正確的認知,便通過在陶器上刻畫符號圖案來表達對吉祥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祈福,如魚紋、蛙紋、龍虎豬狗、日月星辰等圖案都是原始人類自然崇拜的產物。
而到了商周時期,隨著青銅工藝的盛行,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也被工匠們用精湛的技術刻畫在了青銅器上,其中饕餮、夔龍、鳳紋等動物紋最為常見。春秋戰國時期的吉祥圖案增加了情節性,相較于商周時期更顯生動。到了秦漢時期,由于儒家思想的盛行和佛教的傳入,吉祥圖案以佛教中神獸的形象為主。漢代畫像石畫像磚中,瑞獸祥禽圖案的使用論證了這一點。南北朝時期由于社會動亂,戰爭頻發,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吉祥圖案中宗教祈福意味明顯加深,具有幻想、迷幻意味的圖案越來越受歡迎,如忍冬、飛天、云氣紋、渦卷紋等。唐朝時期國泰民安,國家社會高度發展,文化方面處于繁榮時期,工藝技術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紋樣則多見于瓷器、絲織品等,且受佛教影響,以花卉為主。到了宋元時期,佛教的影響在慢慢減淡,在理學思想及統治者的審美的影響下,圖案偏向以山水、花鳥、人物為主的寫實風格。明清時期可以說是吉祥圖案發展的巔峰時期。圖案樣式題材數不勝數,并與風土人情、民間故事結合,題材愈加廣泛,如天津楊柳青年畫、蘇繡、汴繡、楊家埠木版年畫等。據《嚴氏書畫記》記載,明代官方記錄的有關吉祥素材的圖案及畫作就多達300種,那些散落在民間的作品就不計其數了。
二、傳統吉祥圖案的表現元素
(一)材
吉祥圖案的題材涉及范圍較廣,包含植物類、動物類、歷史及神話人物、自然景象等。植物類大多是花草果木,如梅蘭竹菊、牡丹、葫蘆、蓮花、松柏、卷草紋、纏枝紋等。動物類包含飛禽走獸和祥禽瑞獸。其中飛禽走獸大多為人們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如蝙蝠、魚、蝴蝶、鹿、羊、鶴等。而祥禽瑞獸則多存在于神話傳說或歷史故事中,沒有實體,多是憑借人們的想象及口耳相傳的形象存在,如鳳、凰、龍、貔貅、麒麟等。人物類有八仙、門神、鐘馗、關公等歷史及神話人物,人們供奉一些著名且有非凡功績的先民化身的神明,希望能夠消除災難,風調雨順,祈求庇護保佑。自然景象則包括日月星辰、風雨雷電、云水火等,常與其他動植物紋樣搭配組合。
(二)形
“形”是指圖案的外觀與線條。吉祥圖案的“形”的運用講究整體與協調的美感,整體多為方形或圓形。對稱與均衡是傳統圖案十分注重與講究的一點,對稱與均衡可以使圖案在畫面視覺上更加穩定且平衡,心理上給人帶來和諧感。圖案組合所構成的對稱美、規律美、節奏美能夠放大圖案的特征價值,在變化中求統一,主次有序,形式多樣,使吉祥圖案展現出它的獨特魅力及審美特征。
(三)意
吉祥圖案所承載的美好寓意與思想表達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吉祥圖案有不同的寓意,人們對吉祥圖案所承載的美好寓意有非常深刻的認知。吉祥圖案通過外在形象及象征行為來傳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祝福。不同的圖案具有各自獨特的寓意,充分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及文化特征,是對所處社會的政治、經濟、人文等方面的真實反映。例如,人們常用梅蘭竹菊來形容君子之雅,以鴛鴦來寓意美好、忠貞不渝的愛情,以仙鶴、松柏象征健康長壽等。這體現了吉祥圖案的內涵特征及美好寓意。
(四)色
色彩是能夠第一時間有效傳達情感的語言。不同的顏色具有不同的情感表達,傳統色彩以黃、青、黑、紅、白為主,在使用時常常適應節日氛圍,如紅色寓意喜慶歡樂,紅紅火火,最常應用于我國傳統且盛大的春節,紅色和吉祥圖案結合使用,更能烘托喜慶的氣氛。在歷史的長河中,顏色不單單是裝飾,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封建社會,黃色象征著尊貴與權力,僅為皇室中人使用,彰顯身份尊貴。瓷器的經典色彩中,青色象征怡然典雅,作為裝飾來代表使用者的品質與氣節。
(五)韻
吉祥圖案含蓄的韻之美符合國人內斂含蓄、不喜張揚的謙卑之心。韻之美是圖案的精髓所在,使得吉祥圖案并非只是線條與結構,而是具有豐富的內涵與靈魂,蘊含豐富的文化韻味。“韻”融合了材、形、意、色,通過挖掘文化內涵使吉祥圖案產生更加深刻的意義。
三、傳統吉祥圖案的表現形式
吉祥圖案表達了人們祈福的美好心愿,題材豐富,形式多樣,在歷史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多樣的表現形式,其表現形式是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重要組成形式,也是吉祥圖案元素的文化內涵與意義的體現。傳統吉祥圖案著重的并非對人物、事物的描寫刻畫,而是精神思想的提取與表達。
諧音法是吉祥圖案中最為常用的表現形式。諧音是利用相同或相似、相近的音調的詞匯來表達吉祥寓意。十全十美,由十枚錢幣和十朵梅花組成。其中“錢”與“全”是近似音,“梅”與“美”是同音字,組合一起為稱贊一個人或一件事的詞匯“十全十美”。百事大吉,由百合花、柿子、橘子組成。百合花的“百”與“百”同音,柿子的“柿”與“事”同音,橘子的“橘”與“吉”是近似音,三者結合組成寓意事事如意、吉祥順利的吉祥圖案。玉堂和平,由玉蘭花、海棠花插入瓶中的圖案組成。利用玉蘭花“玉”,海棠花的“棠”,瓶子的“瓶”的諧音,寓意家庭富裕和睦。
寓意法可以理解為比喻的一種,通過某種事物的特性形態與吉祥寓意之間的關系,來構成比喻的關系,以此形式來傳達吉祥寓意。例如,鳳凰于飛,是一對鳳凰翩翩起舞組成,以鳳凰來比喻夫妻雙方,寓意夫妻和諧幸福。龍鳳呈祥,龍鳳均是尊貴的神獸,結合在一起寓意太平盛世,常常以龍喻男,鳳喻女,來比喻結婚及生子之喜。富貴綿長,以牡丹花、卷草、如意頭組合而成的圖案。牡丹寓意富貴,卷草寓意連綿不斷,圖案有祈求生活永遠幸福美滿之意。
象征法是通過事物的形態、特征等,通過與人類相近的聯系來表達某些寓意,如人們常用牡丹象征富貴,葫蘆象征多子多孫。多福多壽,以桃子來象征長壽,以錢幣象征富有,寓意生活美滿幸福,健康長壽。鶴壽延年,鶴象征延年益壽,靈芝象征如意順遂,桃子象征長壽,將其組合一起寓意長壽如意。榴開百子,以石榴的多子特征象征多子多福。
表號法是由于吉祥圖案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其中某些圖案在人們印象中形成了特定的符號性的標識。常見的有盤長紋、方勝紋、壽字、喜字、如意紋、卍字紋等。如盤長紋,常根據其連綿不絕的特性表達吉祥如意、長久美滿之意。以及人們熟知的喜字,常用于新婚之際。“喜”“囍”及各種發展變化的“喜”字常與其他動植物圖案搭配,組合成表達新婚之喜的吉祥圖案。
四、傳統吉祥圖案的設計與應用
吉祥圖案自古以來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作為一種精神思想影響著一代代人。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許多作品都是傳統吉祥圖案的傳承體現,這種經歷了時間的圖案元素所承載的民族意識和美好愿望已成為當今視覺傳達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設計師重要的精神文化寶庫。人們也在不停地探索吉祥圖案如何更好地發展與應用。
傳統吉祥圖案應用在標志設計中不僅能夠滿足設計目的,同時還要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如中國聯通的標志設計中的“盤長紋”,中國郵政標志的“回紋”,“海通證券”標志中“渦紋”的使用,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標志的“牡丹”,沈陽城市旅游標志的“云紋”的使用,均表現出吉祥圖案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具有重要意義。
在包裝設計中,如長安老窖酒的包裝設計中的“喜上眉梢”圖案;汾酒包裝選取青花瓷的顏色,彰顯尊貴;杏花村酒包裝中青瓷的紋樣;良品鋪子的“良辰月·舞金樽”中秋月餅禮盒的敦煌元素……可以看出吉祥圖案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既能豐富視覺效果,又可以充分展示文化元素。
吉祥物設計在現代設計中十分受歡迎,許多國際賽事都有吉祥物的出現。“雪容融”作為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的吉祥物,采用了中國傳統燈籠元素以及頭頂的如意環和雙足的如意紋;2022年的杭州亞運會吉祥物“宸宸”“琮琮”和“蓮蓮”非常好地應用了傳統文化元素的藝術表現形式,體現了不同的文化內涵;第十三屆全運會的吉祥物“津娃”應用了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傳統形象與牡丹花虎頭鞋,充分表達傳統圖案元素和吉祥寓意,是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杰出典范。
文創設計在現代也越來越受到大眾關注,吉祥圖案在文創設計中的應用能夠極大地豐富和弘揚文化內涵。如故宮文創中的喜福連綿晴雨傘,將吉祥圖案提取復刻,體現對稱美、規律美的同時具有豐富的文化寓意;如意錦鯉的耳飾、項鏈、手鏈,錦鯉題材結合云頭紋表達富貴財運、吉慶有余的美好愿望;萬事興龍書簽套裝“龍”元素的提取設計應用,使得文創設計具有實用性美觀性的同時彰顯和傳播文化內涵。
傳統圖案應用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可以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融合與共生,不僅能滿足視覺和心理的需求,向世界展示獨特的中國美,也可以不斷拓寬和發展其應用空間,在迎合時代、符合需求的同時,增強其自身文化價值和經濟效益。
五、結語
傳統吉祥圖案具有深厚的歷史感和持久的生命力,一直伴隨著人類歷史的變遷,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人們的美好愿望。傳統吉祥圖案融合現代設計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延續。當前,傳統圖案的應用更加廣泛,內容不斷豐富,充分反映了其文化價值與文化內涵。我們要不斷地深入探索其內涵和品質,挖掘在當代更好發揮其文化魅力的形式,探尋更多可能,不斷豐富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設計作品的價值,使其能夠長久鮮活地活躍在世界舞臺上。
(長春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