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遼東櫟是一種抗寒、耐旱、喜光的落葉闊葉喬木,適合生長于4~10 ℃溫度環境下,成年遼東櫟樹形高大、抗風能力強、根系發達,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是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改善自然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的優良樹種之一。以甘肅省蘭州北山生態建設管護中心大草灘林場為例,結合大草灘林場的氣候條件及地理情況,從育苗技術和造林技術兩方面探討遼東櫟栽培技術,以期為甘肅省其他林場遼東櫟育苗和造林提供參考。
關鍵詞:遼東櫟;育苗技術;造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S792.1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7909(2023)19-118-3
1 遼東櫟育苗技術
1.1 種子篩選與處理
1.1.1 優選良種
甘肅省蘭州北山生態建設管護中心大草灘林場(以下簡稱大草灘林場)內的遼東櫟通常在9—10月進入成熟期。因此,工作人員應在此時間段進行采種,篩選樹齡不低于30年,生長旺盛、樹形高大、樹干筆直、未感染病蟲害的壯碩母樹,采摘飽滿、呈乳白色或黃白色的成熟樹種[1]。由于大草灘林場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且成熟遼東櫟種子含水量高達50%,無休眠期,儲存時易受潮發霉或自行發芽,被蟲害侵蝕的概率也較高。因此,林場工作人員采種后應立即播種,因特殊情況未及時播種的種子,可貯藏在通風干燥的倉庫。
1.1.2 浸種消毒
播種前,工作人員需要對種子進行浸種處理。例如,可先用辛硫磷、雄黃等藥物對種子進行熏蒸處理,而后將種子放入質量分數為0.2%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30 min,撈出用清水沖洗干凈,陰干后備播。對于受到蟲害侵蝕的種子,浸種后需要進行消毒處理,可按照種子質量的1%添加質量分數為0.5%六氯環己烷,將二者混合均勻后,用細沙鋪蓋種子,一般情況下24 h便可將其中的蟲卵、病菌殺死;或可采用熏蒸法,用磷化鋁對種子熏蒸消毒處理24 h,也能有效殺滅害蟲和病菌。
1.2 苗圃地選址與修整
1.2.1 選地與土壤處理
育苗前,工作人員應根據遼東櫟生長特征選擇大草灘林場海拔2 200~2 500 m、背風向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且肥沃、土壤疏松、排灌條件良好的區域作為苗圃地[2]。選地后,深翻土地,深度為20~25 cm,同時可每667 m2施用辛硫磷顆粒劑1.5 kg,不僅能有效殺滅土壤中潛藏的蟲卵,而且能調節土壤pH值。
1.2.2 整地與制作苗床
林場工作人員應根據遼東櫟播種時間確定整地時間。春季播種,通常在上一年秋季對土地進行修整;秋季播種,則應在當年春季完成整地。整地后,制作寬度約1.1 m的苗床,步道寬0.4 m。由于大草灘林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冬春兩季較干旱,因此,工作人員選擇春季播種需要先將苗床制作成平床或低床,選擇秋季播種則需要將苗床制作成高床。正式播種前15 d,可用質量分數為0.3%高錳酸鉀溶液對苗床進行消毒,消毒后立即用薄塑料膜覆蓋,7 d后揭除,晾曬5 d后便可開展播種工作。
1.3 播種
由于遼東櫟種子無休眠期,因此春播或秋播在大草灘林場均可,二者相比,秋播效果更佳,種子霉爛或感染病害的概率較低,有利于提高幼苗成活率。播種前,工作人員可每667 m2施用硫酸亞鐵25~50 kg對土壤進行消毒,以殺滅土壤中的病菌及蟲卵。大草灘林場工作人員通常采用條播方式,在底肥施加后開溝,溝間距12 cm,株行距15 cm×15 cm或10 cm×20 cm,每667 m2播種量控制在177~200 kg。
1.4 苗期管理
1.4.1 灌溉
播種后,為降低苗床水分散失率,工作人員應每隔3 d于早晨或傍晚灌溉1次。幼苗出土后20~30 d,適當減少灌溉頻次及灌溉量,保持苗床濕度在55%左右。進入生長旺盛期后,遼東櫟幼苗需水量有所增加,工作人員應根據大草灘林場降水量實施灌溉作業。每次灌溉或降水后,在苗床上鋪設一層細肥土,以補充土壤養分。春季播種的遼東櫟,在夏秋季正處于快速生長期,此時降水量較大,工作人員需要做好防汛工作。在遼東櫟生長后期,應停止澆水,促進苗木木質化。
1.4.2 施肥
遼東櫟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不一樣,工作人員應根據苗木生長情況進行針對性施肥。在幼苗期,為避免苗木生長過快,促進苗木木質化,可適量施用鉀肥;在速生期,苗木對氮肥需求較大,可于每年6月開始每667 m2施用氮肥15 kg,連續施用2個月;在苗木生長后期,可不再施用氮肥,更換為每667 m2施用磷酸二氫鉀25 kg,遵循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則,同步完成澆水與追肥工作;苗木新梢生長停滯后,應終止施肥,避免施肥過量[3]。
1.4.3 間苗切根
間苗時,林場工作人員通常根據遼東櫟幼苗生長態勢確定間苗次數及強度。高密度苗圃,間苗時間盡可能提前,可分兩三次完成。由于遼東櫟根系無休眠期,整個年度都會持續生長,因此,為避免遼東櫟根系徒長,林場工作人員需要對其進行切根處理。在大草灘林場,工作人員通常結合季節、氣候等因素選擇合適的切根時間,使用鋒利刀具一次性完成切根操作。切根時,從苗木側面相距15 cm的位置進鏟,將地下20 cm深處的根莖切斷,之后立即施肥、灌溉并回填土壤,以確保斷根后苗木營養供給充分,從而維持生長勢。
1.4.4 防寒
大草灘林場冬季較寒冷,極端最低氣溫-22.6 ℃,因此,工作人員應在育苗期間做好遼東櫟防寒保溫工作,幫助其順利越冬,具體可采取以下幾項措施。第一,用麻布、草簾等透氣良好的覆蓋物包裹樹木,隔絕冷空氣。第二,用枯葉、稻草等松軟物質覆蓋樹木四周,防止土壤溫度散失,避免遼東櫟根部受損而影響長勢。第三,采取噴灑硫酸銨等樹木保護劑的方式預防凍害,并在冬季來臨前進行修枝與施肥,以此提高遼東櫟抗寒能力。此外,對于未進入生長旺盛期的幼苗,入冬前澆透水,以確保幼苗在第2年健康生長。
2 遼東櫟造林技術
2.1 整地
造林前,工作人員應根據大草灘林場的自然環境條件,在造林前1年對造林地實施整地,一般修整成40 cm×40 cm的魚鱗坑,坑深30 cm,坑中挖出的表土堆放在坑周圍并做成埂,栽植后再回填表土。魚鱗坑按照等高線、“品”字形排列,以便降水時截留雨水,防止造林地水土流失,同時為遼東櫟提供充足的水源。
2.2 移栽
造林時,林場工作人員篩選1~2年生遼東櫟幼苗作為栽植苗,并在栽植前對苗木做斷根處理,沿主根20 cm處切斷主根、保留其他根系,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對于較粗壯的幼苗,宜采取帶土球移栽方式,不僅可保護幼苗根系不受損害,而且可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2.3 撫育管理
2.3.1 灌溉施肥
栽植完成后,工作人員可根據大草灘林場的自然環境合理設置灌溉頻次,并結合苗木生長狀態、土壤情況進行針對性追肥。通常,工作人員于每年5月中旬追施硫酸鉀與尿素,在樹冠投影外側,開挖長35 cm、寬25 cm的環形溝,將硫酸鉀150 g與尿素450 g混合均勻后施入溝內,從而為遼東櫟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4]。
2.3.2 松土除草
栽植遼東櫟幼苗后,工作人員需要及時拔除樹穴外圍30 cm內的全部雜草,并對土壤進行疏松處理,松土深度在5~10 cm,以提高幼苗的耐旱能力。造林第1年,工作人員可于7—8月實施1次中耕除草,第2年則在5—6月、8—9月各實施1次中耕除草,有利于促進幼苗快速生長。
2.3.3 間除病弱苗
造林后2~3年,因苗木分化會引發遼東櫟苗木之間爭搶養分和光照的現象,為提高遼東櫟苗木長勢,工作人員應及時間除病弱苗。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員應根據林場的氣候、立地條件等確定具體的間苗時間及合理的間苗強度。對立地條件良好的區域,早除早了,可采取高強度間苗措施;對立地條件不佳的區域,則可推遲間苗,適當降低間苗強度。
2.3.4 苗木補植
由于大草灘林場春季干旱少雨,部分立地條件不佳的造林地苗木長勢不佳,甚至有苗木死亡現象。為此,春季造林時,工作人員需要在合理設定灌溉頻次的基礎上,在造林地栽植適量的補植苗,一般補植苗栽植量可定為造林總量的30%。因雨季降水量不足造成的死苗,在秋季需要實施二次補植,并要求所選補植苗健壯,澆足水分,以提高補植苗的成活率。
2.3.5 平茬修枝
在造林后2~4年,工作人員應針對萌蘗效果差或呈傘形的遼東櫟苗木做平茬處理,以保障苗木生長質量。同時,針對過于濃密的枝條,應遵循早修、小修、修平原則及時進行修剪,并盡量減少截面,以促進傷口快速愈合。工作人員一般選擇冬末春初進行修枝,對于10~15年生的遼東櫟,樹冠剪除高度為總高度的35%~40%[5]。此外,及時去除下垂枝、枯死枝及主干上的粗枝。
2.4 病蟲害防治
2.4.1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侵害遼東櫟莖葉及花蕾,發病時會出現偏黃綠色、邊緣不清晰的不規則小斑點。病情嚴重后,病斑面積擴大,表面布滿白粉,夾雜多個黑色小點,發病部位呈現中間灰邊緣白的現象,導致葉片皺縮或嫩梢變形。對于白粉病,在遼東櫟越冬期,工作人員可用3~5°Bé的石硫合劑加水稀釋后噴施在發病部位;在生長期,可用質量分數為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2.4.2 早烘病
早烘病多發生于每年8—9月溫熱多雨季節,主要是降水量過大導致的。發病時葉片上先出現褐色小斑點,斑塊向中部蔓延,進而使整個葉片變為褐色,呈現干枯狀態。目前,對于早烘病,以預防為主,可篩選具有抗性的遼東櫟樹種,合理施肥,及時修剪,去除過密枝,調整林分郁閉度,并及時清除林區雜草,破壞病菌生存繁衍環境,從而降低早烘病發生率。
2.4.3 褐斑病
竭斑病主要是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的一種真菌病害,對遼東櫟葉片危害較大。發病后,葉片上出現圓形或?圓形、直徑0.5~1.0 mm的紫褐色斑塊,病情加重后,病斑面積擴大,導致葉片枯黃脫落或腐爛。對于褐斑病,工作人員可將質量分數為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與質量分數為75%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等質量混合后,兌水稀釋成1 000~1 500倍液噴施發病部位;或用質量分數為56%嘧菌酯·百菌清可濕性粉劑與質量分數為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等質量混合后,兌水稀釋成800~1 000倍液噴施發病部位,每間隔10 d噴施1次,連續噴施3次。
2.4.4 栗實象鼻蟲
栗實象鼻蟲幼蟲會侵害遼東櫟種子,導致種子提前脫落或失去發芽能力,貯藏種子的空間溫度過高更易遭受此害蟲的蛀蝕。對于栗實象鼻蟲,工作人員可采取以下幾項措施進行防治。第一,播種前先將種子置于55 ℃溫水中浸泡10 min,或在50 ℃溫水中浸泡15 min,可有效殺滅種子中潛藏的栗實象鼻蟲卵。第二,在25 ℃溫度條件下,用質量分數為56%磷化鋁對種子熏蒸處理20 h,用量為3~6 g/m3,可消滅95%的栗實象鼻蟲。第三,用質量分數為90%敵百蟲1 000倍液噴霧防治,可有效殺滅栗實象鼻蟲成蟲。
2.4.5 云斑天牛
云斑天牛主要侵害遼東櫟枝干,啃食新生枝條的嫩皮或枝干韌皮部,還會在枯死的樹干上鉆洞,進而吃空枝干內部。一旦遭遇強風,枯樹極易折斷。對于云斑天牛,工作人員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進行防治。第一,在每年5—6月云斑天牛成蟲暴發期間,利用云斑天牛的趨光性,在傍晚使用誘蟲燈殺蟲,或在清晨人工捕捉。第二,在樹干糞屑堆積處,將幼蟲從樹干中挖出消滅,或用質量分數為50%敵敵畏乳油100倍液注入樹干后封閉注射孔,可有效殺滅云斑天牛幼蟲。第三,利用樹干涂白法,將石灰、硫黃、食鹽、清水按照1.00∶0.10∶0.05∶4.00的質量比混合均勻后,涂刷樹干基部,對云斑天牛蟲卵及幼蟲均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3 結束語
大草灘林場遼東櫟栽種量較大,為提高造林效益,工作人員需要結合林場的氣候條件、地理情況科學應用遼東櫟育苗及造林技術,如育苗時要控制好種子篩選與處理、苗圃地選址與修整、播種、苗期管理等關鍵環節,造林時將整地、移栽、撫育、病蟲害防治作為重點,進而保障遼東櫟育苗和造林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文.遼東櫟育苗造林技術分析[J].花木盆景,2023(6):111-113.
[2]楊麗芳.遼東櫟良種繁育及造林技術[J].種子科技,2021(11):93-94.
[3]王宏偉.遼東櫟育苗造林技術探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1(10):77-78.
[4]楊平.子午嶺林區鄉土樹種遼東櫟育苗造林技術分析[J].種子科技,2021(7):94-95.
[5]張瑞姿.遼東櫟育苗造林技術[J].花卉,2020(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