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杉木人工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要的經濟資源,但目前當地部分地區存在立地條件不優越、造林樹種單一、造林密度不合理、日常管護工作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杉木木材的產量與品質。為提升廣西壯族自治區杉木人工林的種植效益,詳細分析當地杉木人工林營造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改善立地條件、合理營造混交林、合理修枝間伐、強化日常管護工作等措施,以供相關從業者參考。
關鍵詞:杉木;人工林;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圖分類號:S79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文章編號:1674-7909(2023)19-106-3
0 引言
廣西壯族自治區(以下簡稱廣西)是我國主要的速生豐產林生產基地,該區山多地少、雨水充足、熱量豐富,十分適合發展以松樹、桉樹和杉木等為主的速生豐產林。杉木是廣西種植面積第二大的人工林樹種,同時是廣西建設國家木材戰略儲備核心基地的重要樹種之一,其在廣西國民經濟和生態環境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1]。然而,長期以來,廣西杉木人工林營造面臨一系列問題,如立地條件不優越、造林樹種單一、造林密度不合理、管護工作落實不到位等,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筆者對廣西杉木人工林資源現狀進行分析,并針對杉木人工林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以期促進當地杉木人工林可持續發展,實現資源的優化利用和環境的持續改善。
1 廣西杉木人工林資源現狀
廣西作為我國杉木的中心產區、國家木材戰略儲備核心基地之一,擁有豐富的林木資源,且分布廣泛[2]。《廣西壯族自治區2021年林業生態資源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廣西全區人工林面積達890.845 8萬hm2,蓄積量6.880 3億m3,以桉樹、松樹、杉木為主。其中,杉木人工林面積188.735 7萬hm2,蓄積量2.058 1億m3,分別占全區人工林總面積及總蓄積量的21.19%和29.91%[3]。由此可見,杉木在廣西林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從樹齡結構上看,廣西杉木人工林以中齡林和成熟林為主,即樹齡在10~30年,占總面積的60%以上,此時杉木生長速度較慢,枝葉不再茂密,但仍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4]。從分布情況來看,杉木在廣西從南到北均有種植,但主要分布在桂北、桂西北、桂東北地區,如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融安縣、龍勝各族自治縣、資源縣、興安縣、永福縣、恭城瑤族自治縣、八步區、金秀瑤族自治縣和昭平縣等地的山區。此外,杉木在南丹縣、巴馬瑤族自治縣、鳳山縣、凌云縣、樂業縣、隆林各族自治縣、西林縣、百色市等地也有分布,但這些地方的杉木人工林發展較晚。從垂直分布情況來看,廣西杉木人工林主要分布在海拔500~700 m的山地紅壤、山地黃壤地帶,上限海拔達800 m,而在桂西的西林縣、隆林各族自治縣等地上限海拔達1 000 m。
2 廣西杉木人工林營造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立地條件不優越
立地條件是指林業用地的基本環境條件,包括土壤、氣候、地形等因素。廣西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立地條件存在差異,這些條件對杉木的生長有著直接影響。第一,土壤質量差是影響杉木人工林生長的因素之一。廣西林業用地土壤以紅壤和黃壤為主,雖然這些土壤在一定程度上適合杉木生長,但局部地區存在土層較淺、石質含量高、排水性差等問題。這些不利因素會限制杉木根系的生長和對水分的吸收能力,影響其正常生長和發育。第二,高濕、高熱的氣候條件是影響杉木人工林生長的另一重要因素。廣西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暖濕潤,空氣相對濕度較高。然而,杉木作為喜涼植物,對氣候條件要求較嚴,過高的溫度和濕度會對其生長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引發多種病蟲害。第三,地形條件復雜也是影響杉木人工林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廣西山區和丘陵地區地形起伏較大,地貌形態各異,給當地造林和撫育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和挑戰。
2.2 造林樹種單一
長期以來,當地杉木人工林存在樹種單一問題[5]。具體來說,當地杉木人工林的主要樹種僅有杉木,缺乏其他樹種的混交種植。這種大面積純林的造林方式會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影響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健康狀況。生物多樣性是衡量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需要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以便更好地抵御病蟲害等自然災害的侵襲。而造林樹種單一會降低生物多樣性,使得森林生態系統變得更加脆弱,易受病蟲害影響[6]。此外,由于長期種植單一樹種,杉木人工林的遺傳多樣性降低,使得木材的產量和品質逐漸下降。
2.3 造林密度不合理
造林密度指的是在單位面積上種植的樹木數量[7]。如果造林密度過大,會導致樹木之間競爭激烈,而且容易出現互相壓制的問題,導致資源分配不均,影響樹木的生長和發育;而如果造林密度過小,則容易導致土壤水分和養分的浪費,使土壤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廣西杉木人工林之所以出現造林密度不合理的現象,主要是因為部分地區采取了過密的造林方式,即在單位面積上種植了過多的杉木。2008年,廣西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許多林農實現了“耕者有其山”的愿望,然而山場林地面積普遍較小,林農為了提高杉木蓄積量往往存在片面加大造林密度的錯誤做法[8]。而造林密度過大會導致杉木間對土壤養分、水分、光熱等資源的競爭加劇,導致杉木生長受限,甚至可能會導致杉木出現營養不良、根系發育不佳等問題,最終影響杉木的生長速度和木材的質量。
2.4 日常管護工作落實不到位
日常管護工作是指對樹木進行管理和照料,以確保其良好生長和發育的一系列工作。然而,部分林農認為杉木適應性強,生長快,管護簡單,種植后無須再投入較多資金,只需要做好防火、防盜措施即可。因此,在杉木人工林管護過程中,部分地區存在日常管護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問題。第一,部分林地的中耕除草管護工作實施不及時,導致林地雜草叢生,土壤板結,影響了杉木的生長和發育。第二,部分林地缺乏科學的施肥管理,導致土壤養分供應不足,影響了杉木的生長速度和木材品質。第三,部分林地缺乏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導致病蟲害發生嚴重,影響了杉木的生長和發育。
3 廣西杉木人工林質量提升措施分析
3.1 改善立地條件
改善立地條件可以使杉木更好生長,并提高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第一,林農可通過采取科學整地措施來改善土壤條件。整地是改善立地條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通過局部整地、帶狀整地等方式改善土壤的結構和通氣狀況,促進杉木根系生長。第二,施肥也是改善土壤養分狀況的重要措施之一。林農可根據杉木各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和土壤的養分狀況,選用適當的肥料合理進行施肥,以為杉木生長和發育提供足夠的養分。第三,林農可通過采取合理的水分管理措施來改善立地條件。杉木生長需要充足的水分,但廣西部分地區的氣候條件可能會存在水分不足或者水分過多的問題。因此,林農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水分狀況,采取適當的灌溉、排水等措施,以滿足杉木生長所需的水分條件。例如,廣西各地可根據具體地區的水資源情況,建設合理的灌溉系統,如集雨系統、灌溉渠道、滴灌設施等;或采取保水措施,如覆蓋有機物料、植物秸稈等,減少土壤表面蒸發,增強土壤保水能力。
3.2 合理營造混交林
為提升廣西杉木人工林的質量,林農可在造林階段采取合理營造混交林的措施。混交林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樹種組成的森林。通過營造混交林可以充分發揮不同樹種的互補作用,提高林地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第一,選擇適宜的樹種組合。在廣西,林農可選擇馬尾松、楝、樟等與杉木進行混交,這些樹種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和抗病蟲害能力,能夠與杉木形成生態互補關系,提高整個林分的生態效益和抗風險能力。第二,合理設計混交比例。在混交林營造中,林農需要考慮不同樹種的生長特點和需求,合理設計混交比例,使各樹種之間形成良好的競爭與合作關系,達到資源的協同利用。例如,杉木和馬尾松的混交比例通常為1∶1,杉木和楝的混交比例為5∶3,杉木和樟的混交比例為3∶2。
3.3 合理修枝間伐
合理修枝間伐可優化杉木人工林的密度和樹冠結構,促進杉木樹高和胸徑增長。在實施合理修枝間伐措施時,林農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第一,要根據立地條件、經營目標等因素確定適當的修枝、間伐強度和頻率。一般來說,對于立地條件較好的地區,可適當減小修枝、間伐強度,以保持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提高杉木木材的品質;而對于立地條件較差的地區,可適當加大修枝、間伐強度,以促進杉木生長和發育。第二,要選擇合適的時期進行修枝、間伐。一般來說,林農可在杉木生長旺盛時期對其進行修枝、間伐,以最大限度地促進杉木生長和發育。第三,在修枝、間伐過程中,要確保技術操作規范,避免過度修枝和間伐對杉木生長造成不利影響。此外,林農應及時剪除枯枝和病枝,并對交叉枝、平行枝和打結枝等不規則枝條進行修剪,以使樹冠保持整齊形態。修剪后的枝條切口要平滑,以減少水分蒸發和防止腐爛。修剪后要及時清理剪除的枝葉,以防止杉木感染病菌。間伐主要是對10~20年生、林分郁閉度大于0.8、立木密度大于2 505株/hm2的林分進行合理砍伐。間伐要遵循“去密留疏、去弱留強、去劣留優”的原則[9],一般初次間伐強度為15%~30%,伐后林分郁閉度在0.7左右,使保留木可獲得更多的營養物質和生存空間,進而促進杉木徑級與樹高的增長[10]。
3.4 強化日常管護工作
日常管護工作落實不到位會直接影響杉木的生長和發育,進而影響杉木木材產量和品質的提升。因此,為提高廣西杉木人工林的種植效益,林農需要加強日常管護工作。第一,要重視中耕、除草等管護措施的實施。在杉木生長過程中,合理中耕、除草可有效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促進杉木生長和發育。因此,林農可根據林地的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實施中耕、除草等管護措施,以保持林地土壤的疏松和通透性,為杉木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第二,要科學進行施肥管理。杉木生長需要充足的養分,科學施肥可有效提高杉木的生長速度和木材品質。林農可根據林地的土壤狀況和杉木的生長需求,選用適當的肥料進行合理施肥。同時,要注意施肥方法和施肥時機,一般采用溝施或穴施等方式進行集中施肥,效果較好。第三,要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病蟲害是影響杉木生長和發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強病蟲害防治是提高杉木人工林質量的重要措施。林農可根據林地病蟲害的實際發生情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減少病蟲害對杉木生長和發育的影響。例如,林農可選用環保型農藥或生物措施進行防治,以保護杉木和生態環境。
4 結束語
杉木作為一種重要的用材樹種,在廣西得到較為廣泛的種植。然而,在杉木人工林的營造過程中,部分地區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杉木種植綜合效益的提升。對此,筆者提出改善立地條件、合理營造混交林、合理修枝間伐及強化日常管護工作等一系列提升杉木人工林質量的有效措施。通過有效實施以上措施,將有助于促進廣西杉木產業可持續發展,使其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戴俊,陳代喜,黃開勇,等.廣西杉木第二代良種林分生長量調查分析[J].廣西林業科學,2020(2):237-240.
[2]何榮飛,盧茂永.廣西優質良種杉木栽培技術研究[J].綠色科技,2016(19):27-28.
[3]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2021年林業生態資源狀況報告[EB/OL].(2022-06-07)[2023-09-23].http://lyj.gxzf.gov.cn/bsfw/sjfb/ qtsj/t11988696.shtml.
[4]曾春陽,糜新宇,張偉,等.廣西杉木林分相對樹高曲線模型研究[J].廣西林業科學,2023(1):72-77.
[5]何苑皞.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土壤生物監測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4.
[6]張振全.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9(17):101-102.
[7]王浩然.造林密度對林木生長的影響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3(6):161.
[8]黃為炳.建甌市杉木林栽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15):257-258.
[9]陳彤.杉木間伐對林分生長的影響[J].江西農業,2018(16):102-103.
[10]鄧林清,楊承榮,王朝霞.黎平縣杉木中幼林資源現狀及質量提升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6(14):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