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農墾示范引領現代農業和增強對周邊區域輻射帶動能力的決策部署,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于2023年6月13日印發《“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聚焦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帶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深入開展社會化服務,打造一批示范點,建立一批服務標準,培育一批服務品牌,壯大一批集體經濟組織,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行動方案》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服務國家戰略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帶動地方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目標,聚焦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在農墾系統和地方組織實施“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行動,推廣應用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和模式,示范帶動地方提高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行動方案》明確了具體的任務目標:通過實施“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行動,力爭用3~5年的時間,面向地方開展社會化服務面積達到1 000萬hm2,帶動地方糧食增產350萬t;基本形成服務主體多元、服務領域全面、服務機制高效的農墾社會化服務體系;打造服務能力強、服務行為規范、服務信譽良好的農墾社會化服務品牌;真正成為示范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國家隊”。其中提出,2023年,在全國打造100個農墾社會化服務示范點,全程托管地塊糧食平均單產提升50 kg。
《行動方案》提出重點推廣“六種服務形式”“五種典型模式”。“六種服務形式”分別是:一是土地經營權流轉,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通過承租、股份合作等方式,積極承接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示范推廣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建設、“小田變大田”改造經驗,展示先進生產技術和模式;二是全程托管服務,結合地方農業生產和服務需求,以集中連片土地為基礎,面向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開展多環節和全程托管服務,提供全過程解決方案;三是單環節托管服務,聚焦農業生產關鍵領域、薄弱環節,依據各地勞動力狀況和生產需求,為有意愿種地的農戶提供“菜單式”服務;四是產前產后綜合服務,開展生產資料定制批量采購,積極發展訂單農業,推動服務環節從產中向產前、產后各領域拓展;五是信息對接服務,鼓勵有實力的農墾社會化服務主體建設區域性服務信息平臺,發展信息化、數字化服務,推廣供需信息線上對接、服務線下供給模式;六是金融保險擔保服務,支持集團化墾區聯合當地政府、農業龍頭企業成立農業融資擔保公司,為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金融貸款服務,解決融資難題。“五種典型模式”分別是:一是農服公司模式,鼓勵生產經營能力突出、社會化服務能力較強的墾區,發展專業化農業服務公司,在省內外相關市縣設立區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向地方復制平移農墾現代生產要素,開展農產品加工、營銷、金融保險等服務;二是村企合作模式,鼓勵生產經營能力較強的國有農場、專業公司等,推廣村集體負責“組織+協調”、農墾企業負責“資金+技術”、當地種植大戶(職業農民)負責“管理+生產”的合作方式,實現三方同經營、同參與、同負責;三是聯合體模式,鼓勵墾地合一的農場,扶持場內服務能力較強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服務組織,通過資源整合、渠道共享,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服務聯合體(服務聯盟),壯大組織力量;四是龍頭企業帶頭模式,鼓勵經濟實力不強、土地經營規模不大的農場,通過土地租賃、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入農業龍頭企業,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助力墾區發展適度規模生產、開展全產業鏈經營;五是黨建引領模式,鼓勵農墾企業、農場主動與地方鄉鎮黨委、村黨支部開展黨建共建聯建,總結推廣農場黨支部包鄉鎮、農場黨小組包村屯、黨員包地塊的三級包聯模式,以黨建開啟墾地合作之路。
《行動方案》還從組織領導、政策支持、監測指導、宣傳引導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保障措施,促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實落細。
(記者:蔣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