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外來入侵植物對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危害僅次于生境退化,不僅會造成園林綠地生物多樣性喪失觀賞性減弱和養護成本增加,甚至還會威脅市民健康。詳細調查重慶市梁平區園林綠地外來入侵植物發生情況,對外來入侵植物的種類組成、生活型、原產地、頻度進行分析,并提出保護本土植被、強化生態意識,科學引種、加強監測,加強養護管理、科學開展防治等防治對策,為植物引種及外來入侵植物的防治等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關鍵詞:園林綠地;外來入侵植物;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3)12-138-3
1 研究背景
外來入侵植物是通過人類有意或無意的活動引入到自然分布區外的植物,這些植物在自然分布區以外的生境中建立種群,會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造成極大威脅[1]。在諸多影響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中,外來入侵植物的危害為第二大影響因素,僅次于生境退化。外來入侵植物不僅會破壞城市生態系統和景觀,造成園林綠地生物多樣性喪失、觀賞性減弱和養護成本增加,有的甚至還會威脅市民健康[2]。為認真貫徹落實我國關于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的工作部署,筆者開展重慶市梁平區園林綠地外來入侵植物的調查分析與防治研究,以期為植物引種及外來入侵植物的防治工作提供參考。
2 研究方法
2.1 外業調查
筆者采用普查法,對梁平區公園綠地、廣場綠地、防護綠地、道路綠地、附屬綠地的陸生和水生維管植物種類進行普查。此次普查時間從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外業調查10 d,共設置踏查點25個,踏查綠地面積613.48 hm2,約占梁平區城市綠地總面積的54%。在調查過程中,針對不同綠地類型采取不同調查方法。①公園綠地調查:按游覽路線,沿著公園的主干道、次干道及游步道對公園植物進行全面調查記錄。②廣場綠地調查:沿廣場綠地內的道路調查,記錄所有見到的植物種類。③防護綠地和道路綠地調查:沿道路、分車帶行走調查,同時對交叉路口、交通島、立交橋下的塊狀綠地中的植物種類進行記錄。④附屬綠地調查:沿居住區道路進行調查,記錄所有見到的植物種類。
2.2 數據處理
通過調查記錄、影像資料整理和查閱《全國城市綠地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建議名單》及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重慶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的相關文獻,結合普查情況,分析梁平區園林綠地外來入侵植物的種類、分布特點、傳播途徑、危害程度等,并結合現有資料提出防控對策,形成普查工作報告。
3 結果與分析
3.1 梁平區園林綠地外來入侵植物種類組成
通過實地調查和文獻查閱,經鑒定分析,梁平區園林綠地外來入侵植物共計10科17屬19種(見表1),常見的種類有小蓬草、喜旱蓮子草、婆婆納等。調查區園林觀賞類外來入侵植物有3屬3種,如紅花酢漿草、銀合歡、馬櫻丹;園林雜草類外來入侵植物有14屬16種,其中以菊科為主(6屬8種,如苦苣菜、一年蓬、野茼蒿等),其次是莧科和豆科(均有2屬2種)。
3.2 梁平區園林綠地外來入侵植物生活型分析
對梁平區園林綠地外來入侵植物的生活型進行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多年生草本植物種類最多(6種),如紅花酢漿草、田野毛茛、野老鸛草等,占總種數的31.5%;其次是一年生草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均有5種,均占總種數的26.3%;多年生藤本、喬木、多年生灌木較少,均只有1種。
3.3 梁平區園林綠地外來入侵植物原產地分析
對梁平區園林綠地外來入侵植物的原產地進行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原產于美洲的外來入侵植物最多(12種),占比63%,如三葉鬼針草、刺蒼耳、紅花酢漿草等;原產地跨洲分布的外來入侵植物有3種,占比16%,分別是苦苣菜、田野毛茛、白車軸草;原產于歐洲的外來入侵植物有2種,占比11%,即黑麥草、歐洲千里光;原產于非洲、西亞的外來入侵植物均只有1種,分別為野茼蒿、婆婆納,各占比5%。
3.4 梁平區園林綠地外來入侵植物頻度分析
由表4可知,在對梁平區園林綠地外來入侵植物進行普查的過程中,紅花酢漿草出現了18次,出現次數最多,頻度最高。紅花酢漿草作為一種景觀植物進行栽培,出現頻次高和它的逸生有很大關系。三葉鬼針草出現了13次,還有一年蓬、小蓬草、苦苣菜等出現次數較高。這些園林雜草往往成片發生,且生長勢強,對綠地生態和景觀產生較大危害。
4 梁平區園林綠地外來入侵植物防治對策
4.1 保護本土植被,強化生態意識
近年來,梁平區的快速發展增大了當地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可能性,自然生態系統原有的抵御能力逐漸減弱,導致很多外來入侵植物容易入侵裸地、荒地及人工干擾頻繁的路邊或宅旁。因此,梁平區應加強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恢復本土自然植被屏障,盡可能保護城市自然遺留地和自然植被,以有效抵御外來入侵植物[2]。
4.2 科學引種,加強監測
園林植物引種為梁平區園林綠地建設貢獻了重大力量,一些優秀的植物種類在梁平區園林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引種的同時存在外來植物入侵的風險。因此,梁平區在進行園林植物引種時,不但要思考引種植物在園林綠化、美化等方面的功能,更要重視外來植物入侵的可能性[2]。梁平區要嚴格落實園林綠地工程苗木檢疫規定,優先使用當地苗木,跨區域調運苗木和種植土時應當按規定進行檢疫檢測,不應使用已確定為外來入侵物種的植物。
梁平區可建立園林綠地長期動態調查、評價、預警、生態修復等工作體系,加強城市綠地監管,實施重點區域外來入侵植物監測;加大對外來入侵植物相關知識的宣傳,普及防控知識,增強人們對外來入侵植物的防范意識[3];對園林工作人員進行外來入侵植物辨別、風險評估技術、風險管理措施等業務培訓,提升梁平區對園林綠地外來入侵植物的防控能力[4]。
4.3 加強養護管理,科學開展防治
防止外來植物入侵、保護綠地景觀最直接、最有針對性的措施是增強對外來入侵植物的防控[2]。梁平區應嚴格把控外來植物引種觀測工作,對新引入植物在試驗地內的生長情況進行密切觀測和記錄,一旦發現有入侵趨勢的物種,更應加強觀測,及時有效地采取科學措施,避免其外溢到自然環境中[5]。例如,對于梁平區園林綠地中已栽培的觀賞性外來入侵植物——紅花酢漿草,要控制其生長范圍,避免在生態敏感區種植,防止其逃逸和擴散;禁止將其隨意丟棄到自然生態環境中,限制其蔓延;對于已受到危害的區域,要及時將其清除。對于只受到外來植物輕微入侵的生態系統,應進行優先保護和管理,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外來入侵植物進行防治,如人工鏟除、機械或替代控制、物理或化學防除、生物防治及綜合治理等[6]。同時,相關部門可根據外來入侵植物在當地的表現及生物習性,分類分級進行防治,對于入侵性強、危害等級高的物種應重點防控。
5 結語
調查研究顯示,梁平區園林綠地外來入侵植物共19種,其中菊科植物最多,其次是豆科和莧科;從生長特性看,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占絕對優勢,體現出草本植物快速的繁殖能力;從利用情況看,大部分是綠地雜草;從來源看,超過50%的植物來自美洲,表明美洲起源的植物能較好地適應梁平區的自然環境條件;從出現的頻度看,紅花酢漿草出現了18次,出現次數最多,頻度最高,和它的逸生能力有很大關系,表明其繁殖能力較強。
參考文獻:
[1]陳霜,王勝,陳欣欣.重慶市主城公園綠地外來入侵植物調查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21(24):108-111.
[2]朱碧華,朱大慶.南昌市園林綠地外來入侵植物調查及防除與利用對策[J].南方農業學報,2013(4):598-601.
[3]魏聰,劉善思,劉威,等.拉薩市主要城市綠地的繁殖鳥類多樣性[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21(3):348-352.
[4]梁東成,邊俊景.森林公園環境保護體系構建研究:以廣東省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廣東林業科技,2012(2):80-84.
[5]曹榮,陳霜,譚志堅.重慶中心城區城市綠地菊科外來入侵植物調查與防治[J].綠色科技,2022(15):35-37.
[6]杜云安,劉燕,杜彥瑾,等.安鄉縣代表性生境中外來入侵植物調查分析[J].天津農業科學,2023(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