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相關研究成果構建四川省旅游業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并利用熵權法計算兩系統的耦合關聯度,分析兩系統耦合關聯度的影響機制,并據此提出實現旅游業與鄉村經濟高質量協調發展的建議。結果表明:四川省旅游業和鄉村經濟發展存在耦合關系,且耦合協調度經歷了輕度失調到良好協調的跨越;兩個系統指標對耦合協調度均存在顯著影響,且鄉村經濟系統的指標對耦合協調度影響更大。這表明四川省旅游業和鄉村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良性關系。
關鍵詞:鄉村振興;旅游業;鄉村經濟;耦合協調度;影響機制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3)12-58-5
0 引言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強調,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旅游業已經被驗證是發展中國家減貧的重要手段,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2019年各地旅游統計公報顯示,旅游業發展對經濟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1],部分地區旅游業收入占GDP的比重較高,其中四川省旅游收入為11 594.3億元,位居全國第三,旅游收入占四川省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5.01%。盡管近年來四川省經濟發展總體向好,但仍然存在鄉村發展滯后的問題。而通過旅游帶動城市消費和城市人口進入農村,優化鄉村產業和人口收入結構,構建旅游引導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成為促進鄉村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最佳路徑[2]。
旅游業對鄉村經濟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Canoves 等[3]指出,鄉村旅游對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Akama[4]通過對旅游經濟乘數效應進行實證調查,認為鄉村旅游可改善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程莉[5]利用2000—2017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研究城鎮化、鄉村旅游對鄉村經濟增長的影響,發現城鎮化、鄉村旅游總體上顯著促進鄉村經濟增長。徐淑紅[6]研究發現,鄉村旅游與鄉村經濟發展呈現“U”形關系,且鄉村旅游對鄉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存在地域差異性。毛麗娟等[7]使用差分廣義矩估計方法證實了旅游規模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呈現倒“U”形。
同時,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旅游業與鄉村經濟之間存在耦合關系。趙玉嬋等[8]研究了民族地區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的耦合協調關系,發現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的耦合度波動上升,整體耦合協調度有待提高。楊光明等[2]研究發現,川渝地區農業-旅游業的耦合度雖然有所波動,但總體呈現增長趨勢,耦合協調度處于初級協調階段,提升空間較大。梁永賢[9]研究發現,山東省經濟發展與旅游產業之間的耦合協同發展比較同步,但旅游產業和區域經濟的綜合發展尚有突破空間。
綜上所述,現有研究主要集中于鄉村旅游業對鄉村經濟發展的影響,而區域整體的旅游業發展與鄉村經濟發展的耦合研究還有待補充和深入。鑒于此,筆者基于現有研究成果,構建四川省旅游業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利用熵權法計算兩系統的耦合關聯度,分析兩系統耦合關聯度的影響機制,并據此提出合理的建議,以促進四川省旅游業與鄉村經濟協調發展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1 旅游業與鄉村經濟的耦合機制
1.1 旅游業發展為鄉村經濟提供了發展動力
第一,增加區域就業。旅游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能給當地居民帶來大量就業崗位,不僅可以提高鄉村居民收入,而且能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第二,推動區域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旅游包含“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與國民經濟中的多個產業高度相關,具有明顯的關聯效應,不僅能有效拉動內需,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而且能帶動其他產業聯動發展[10]。游客的增加,能促進各種農村產品及服務的產生和聚集,能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第三,形成區域產業特色。旅游業的發展能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帶來更為廣泛的行業互動,形成獨特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1.2 鄉村經濟發展為當地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條件及保障
第一,促進基礎設施建設。鄉村經濟發展水平越高,越能給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保障,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及旅游資源的開發。第二,推動配套產業發展。一個地區的支柱產業發展水平越高,越能給當地配套產業提供更好的發展條件。第三,鄉村經濟的發展對城鄉一體化具有正向影響。鄉村經濟的發展水平越高,城鄉發展就越平衡,同時能吸引更多人才參與鄉村經濟發展,提高當地旅游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厘清旅游業與鄉村經濟之間的耦合機制,對促進旅游業與鄉村經濟的協調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綜上所述,旅游業與鄉村經濟的耦合機制如圖1所示。
2 研究設計
2.1 數據來源與指標選取
此次研究的數據主要來源于2001—2021年《四川統計年鑒》和《中國文化文物和旅游統計年鑒》,并以歷年《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相關數據作為補充。
參考張百菊[11]、彭亞萍等[12]及高楠等[13]的研究,結合四川省旅游業與鄉村經濟發展現狀,依據科學性、可獲取性、穩定性的原則構建指標體系,具體見表1。
2.2 模型構建
耦合作為物理學概念,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系統或運動形式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的現象[14]。耦合度是對系統間關聯程度的度量,能反映各系統間相互作用程度的大??;耦合協調度既可以反映各系統是否具有較好的水平,還能反映各系統間相互作用的關系。借助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模型,能有效度量四川省旅游業和鄉村經濟發展的相互作用和協調水平。筆者參考梁陶[15]的研究,利用熵權法分別計算兩系統的綜合評價值,并通過式(1)至式(3)計算四川省旅游業和鄉村經濟發展的耦合度與耦合協調度。
[C=Gx×Gy(Gx+Gy)2] (1)
[G=αGx+βGy] " (2)
[D=G×C] (3)
式(1)至式(3)中:[C]為兩系統之間的耦合度,[Gx]、[Gy]分別代表四川省旅游業、鄉村經濟發展的綜合評價值,[G]代表綜合評價值,[α]和[β]均為待定系數(均定為0.5),[D]表示兩系統的耦合協調度。
對于耦合協調度,參考相關文獻得到等級評定標準[16-17],如表2所示。
3 實證分析
3.1 實證結果及分析
為研究四川省旅游業和鄉村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利用Stata 17.0計量軟件,通過熵權法得到旅游業與鄉村經濟兩個系統的綜合評價值,并計算兩系統之間的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最終評定四川省旅游業和鄉村經濟耦合協調度級別,結果如表3所示。
根據表3數據,繪制四川省旅游業與鄉村經濟的綜合評價值和兩個系統耦合協調度變化趨勢圖(見圖2)。由圖2可知,2000—2020年,四川省旅游業和鄉村經濟發展趨勢整體向好;兩個系統的綜合評價值均有大幅提升,但旅游業綜合評價值增幅更大。
2000—2020年,四川省旅游業與鄉村經濟的耦合協調度從0.313增長到0.687,呈穩步上升態勢,但伴有輕微波動。根據耦合協調等級標準,兩大系統的耦合協調度經歷了從輕度失調到良好協調的跨度。21世紀以來,受2003年“非典”和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四川省旅游業和鄉村經濟在這兩年的耦合協調度等級均較差,在瀕臨失調到勉強協調之間徘徊。2008年,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國提出投資4萬億元的一攬子計劃,勞動人民更多地投入城市建設中,使包括鄉村經濟在內的國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極大地緩解了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與影響。在此研究中,其表現為2009年四川省鄉村經濟綜合評價值較2008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2010年略有回落,且2010—2013年平穩增長,同時旅游業與鄉村經濟耦合協調度從勉強協調逐漸過渡到了初級協調。
3.2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由于研究所使用的數據為時間序列數據,因而有可能出現偽回歸現象。為進一步驗證四川省旅游業與鄉村經濟發展兩大系統之間的耦合關系,確保計算結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筆者對兩系統綜合評價值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3.2.1 單位根檢驗。為保證數據序列的平穩性,筆者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檢驗法對四川省旅游業和鄉村經濟綜合評價值進行平穩性檢驗。變量的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Gx]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平穩,[Gx]和[Gy]的一階差分滯后項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滿足平穩序列。因此,可以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3.2.2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筆者構建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模型為
[Gx=α0+α1Gy(t-3)+α2Gx(t-3)+μ1t] (4)
[Gy=β0+β1Gx(t-3)+β2Gy(t-3)+μ2t] (5)
其中,Gx(t-3)和Gy(t-3)分別代表四川省旅游業和鄉村經濟發展綜合評價值的三階滯后項,α0和β0為常數項,α1、α2、β1、β2為自變量的系數項,u1t和u2t為隨機誤差項。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系數[α1]和[β1]分別為2.130和0.306,分別在5%和1%的水平上顯著。這說明旅游業和鄉村經濟相互促進了彼此的發展,兩者之間存在雙向格蘭杰因果關系,兩個系統間確實存在耦合關系。
4 旅游業與鄉村經濟耦合協調度影響機制
四川省旅游業和鄉村經濟存在耦合協調關系,且耦合協調關系經歷了從輕度失調到良好協調的過渡。為確定哪些指標對促進四川省旅游業與鄉村經濟耦合協調存在重要作用,筆者運用多元回歸模型探討四川省旅游業與鄉村經濟之間的動態關系及影響作用機制。
多元回歸模型為
[D=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μ] (6)
為消除異方差的影響,對各指標取自然對數后進行回歸分析,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除國際旅游外匯收入(X1)外,其余指標的系數均在5%水平上顯著,說明這些指標均對四川省旅游業與鄉村經濟的耦合協調具有顯著影響。其中,入境過夜旅游人次(X2)、旅行社個數(X4)、鄉村就業人數(X6)和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X8)4個變量均對耦合協調關系具有正向影響。一方面,入境游客數量的增加能提高居民收入,促使農村居民和當地政府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使旅行服務不斷升級,從而吸引更多游客入境旅游,形成良性循環;另一方面,農村就業人數的增加在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時,使更多農村居民有機會外出旅游,這對于兩系統耦合協調程度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另外,第一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X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7)和星級飯店個數(X3)3個變量均對耦合協調關系具有負向影響。第一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增加,說明旅游業等行業發展受到了制約,經濟發展和旅游業的耦合協調受到負向影響;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純收入)少量增加時,不會提高旅游業的發展速度,因此,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純收入)對兩系統耦合協調具有負向影響;星級飯店在通過提供優質服務吸引游客的同時,增加了游客的旅行費用,可能會減少居民儲蓄,而居民儲蓄減少則會影響企業貸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經濟發展,因此該指標對兩系統耦合協調產生負向影響。
5 結論與建議
筆者利用2000—2020年四川省相關統計數據,構建旅游業和鄉村經濟兩個系統,利用熵權法計算兩系統的耦合關聯度,分析兩系統耦合關聯度的影響機制,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四川省旅游業和鄉村經濟發展均呈穩定上升趨勢。鄉村經濟的綜合評價值基本高于旅游業,且鄉村經濟綜合評價值變化趨勢比旅游業穩定。第二,四川省旅游業與鄉村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耦合協調關系,兩者能相互影響,且耦合協調度經歷了輕度失調到良好協調的過渡。第三,兩系統的耦合協調度受指標變量的影響,且鄉村經濟系統的指標變量對兩系統的耦合協調度影響度更高。
為促進四川省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提高鄉村經濟發展速度與質量,實現旅游業和鄉村經濟高質量協調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改善旅游業的布局,促進各旅游景區的聯動。四川省應合理規劃旅游業布局,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精品旅游項目及旅游路線,以旅游資源為基礎,不斷完善旅游設施建設,將旅游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開拓更為廣闊的旅游市場,打造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旅游產業體系,發揮旅游業的集群效應。
第二,推動農旅融合發展,降低經濟環境對旅游業與鄉村經濟耦合協調的影響。四川省應依托獨特的自然環境條件發展具有代表性的區域特色農業,以歷史文化為背景,推動特色旅游業發展,促進特色農產品產地與旅游景區結合,打造全國性特色農旅融合發展品牌,并加強對當地農旅融合發展的宣傳,以吸引更多城鎮人口到鄉村旅游。
參考文獻:
[1]石培華,翟燕霞.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旅游業:演進歷程、偉大成就及經驗模式——基于WSR系統方法論視角[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1):23-35.
[2]楊光明,羅垚,陳也,等.川渝地區農業與旅游業耦合協調機理及優化研究:基于灰色系統理論[J].資源開發與市場,2021(8):991-997.
[3]CáNOVES G,VILLARINO M,PRIESTLEY G K,et al. Rural tourism in Spain: an analysis of recent evolution[J]. Geoforum,2004(6):755-769.
[4]AKAMA J S. Western environmental values and nature-based tourism in Kenya[J]. Tourism Management,1996(8):567-574.
[5]程莉.城鎮化、鄉村旅游與農村經濟增長[J].農業經濟與管理,2020(1):78-89.
[6]徐淑紅.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發展影響實證研究[J].社會科學家,2020(12):54-58.
[7]毛麗娟,夏杰長.旅游業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71-79.
[8]趙玉嬋,陸軍.民族地區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耦合協調關系研究:以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20(10):1133-1139.
[9]梁永賢.旅游產業發展與地區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分析:以山東為個案研究[J].東岳論叢,2021(8):82-91.
[10]ANTONAKAKIS N,DRAGOUNI M,FILIS G. How strong is the linkage between tourism and economic growth in Europe?[J]. Economic Modelling,2015(44):142-155.
[11]張百菊.吉林省旅游業與休閑農業耦合關系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10):236-240.
[12]彭亞萍,趙向豪.鄉村振興戰略下新疆旅游業與農村經濟耦合關聯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1(3):185-189.
[13]高楠,張新成,王琳艷,等.中國鄉村旅游與農村經濟耦合協調關系的實證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6):10-19.
[14]畢國華,楊慶媛,劉蘇.中國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城市化的耦合協調發展[J].經濟地理,2017(1):50-58.
[15]梁陶.四川省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發展耦合性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12):301-306.
[16]廖重斌.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定量評判及其分類體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為例[J].熱帶地理,1999(2):76-82.
[17]高楠,馬耀峰,李天順,等.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產業與城市化協調發展研究:以西安市為例[J].旅游學刊,2013(1):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