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楠木是我國特有珍貴用材樹種,也是優良的綠化樹種,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觀賞價值、生態價值。為推動楠木產業發展,從種子采集、種子處理、苗床準備、芽苗培育、芽苗移栽及苗期管理等方面總結楠木育苗技術,從林地選擇、整地、栽植、撫育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楠木造林技術。
關鍵詞:楠木;育苗;造林;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792.2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7909(2023)12-125-3
0 引言
楠木(Phoebe zhennan S.Lee et F.N.Wei)又稱楨楠、雅楠等,屬常綠闊葉大喬木,樹干通直,木材結構細密,不易變形和開裂,是制作高檔家具的用材樹種,也是優良的綠化樹種,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觀賞價值、生態價值。由于人類長期以來的過度砍伐,現存野生楠木資源急劇減少。近年來,楠木人工栽培呈迅速發展態勢,但由于人們對楠木的生物學特性了解不夠,楠木人工造林成活率普遍不高,影響了楠木產業的發展。
貴州省位于我國西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生態環境復雜,生物多樣性豐富,鄉土植物種類繁多,如楠木、茶、杉木、櫸、山桐子、香果樹、南酸棗等。楠木在貴州省分布廣泛,主要分布于黔北、黔東、黔東南等地,在其他地區也有零星分布。基于此,筆者以貴州省為例,總結楠木育苗及造林技術,以期提高楠木造林質量,擴大楠木造林面積,促進楠木產業發展。
1 楠木育苗技術
1.1 種子采集
在貴州省,楠木4月開花,11月種子成熟。當楠木種子成熟時,林農可選擇樹齡30年以上、樹干通直、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樹冠完整的楠木作為采種母樹[1]。林農可用竹竿敲打果實或生長有果實的枝條,將果實打落。注意提前在樹下鋪一層塑料布,以便于收集打落的果實。如果條件允許,林農可以借助鉤刀、高枝剪等工具,直接將果枝剪下,然后再采用打谷機處理。
1.2 種子處理
將果實裝入蛇皮袋后堆漚3~5 d,等果皮變松軟后用清水浸泡,再反復搓揉,去掉果皮,僅保留種子。將種子倒入水中,如果種子漂浮,說明種子品質不合格,需要去除。將篩選后的種子放在室內陰干后貯藏。楠木種子含有大量水分。為防止種子脫水,林農可采用5 ℃沙藏方式進行貯藏。在倉庫地面上鋪一層厚10~15 cm的細濕砂(濕度為60%,以手握成團、松手散開為宜),然后鋪一層種子,再覆蓋一層濕砂(厚約2 cm),再鋪一層種子,共鋪3層種子即可。如果種子攤鋪過厚,會影響底層種子透氣性,出現爛種問題。在種子貯藏期間,林農需要每七八天檢查一次。林農刨開砂子后,需要檢查種子及砂子濕度,若發現砂子濕度不夠,應及時噴水并上下翻動;若發現爛種或者霉變的種子,應及時丟棄。一般100 kg楠木果實可以出50 kg的種子。如果種子處理良好,其發芽率最高能夠達到95%[2]。
在播種前,林農應先用0.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子30~60 min,以消滅種子攜帶的細菌、病毒,預防病蟲害發生。浸泡后的種子需要先用清水沖洗一遍,再進行播種。
1.3 苗床準備
因為楠木幼苗喜陰濕,所以林農應選擇背陰、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地方作為苗圃,且土壤最好為砂壤土。在播種前1年的秋季,林農應翻耕土壤后每667 m2施入腐熟農家肥3 000 kg作基肥,耙平耙細后做育苗床(寬1.3 m,高15 cm),床面上鋪一層厚6 cm的黃心土[2]。林農應在苗床附近做1個臨時苗床,用以培育楠木芽苗。臨時苗床寬1.0~1.3 m,高15 cm,長度根據播種量確定。臨時苗床做好后,先在其上鋪一層厚2 cm的細砂,然后用木板壓平。播種前1天,林農應在苗床上噴灑0.5%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土壤消毒。
1.4 芽苗培育
2—3月,林農可將種子均勻撒在苗床上,一般每667 m2播種17 kg,種子間可緊挨但不能重疊。完成播種后,林農應先在種子表面覆蓋一層細砂(厚1~2 cm),再加蓋一層稻草,以起到保溫、保濕的作用。林農應采用噴霧法澆水,每天澆水次數視天氣而定,確保苗床濕度在30%左右。出苗后,林農應每7 d噴施1次1%尿素溶液。林農如果發現芽苗發生猝倒病或爛苗現象,應及時挖除芽苗,并在四周撒上百菌清粉劑。
1.5 芽苗移栽
當幼苗長出3片真葉,株高5 cm時,林農應將其移栽至育苗袋。育苗袋為長方形白色聚乙烯塑料袋,長8 cm、寬8 cm、高10 cm。營養土取森林腐殖土,拍散過篩后施入復合肥,再噴灑滅菌靈進行土壤消毒。配制營養土具體方法:將腐殖土、復合肥、滅菌靈摻拌均勻后堆放,并覆蓋一層塑料薄膜,7 d后裝袋即可。移栽前,林農應將臨時苗床澆透水,選出健康茁壯的幼苗,并將其放置于保濕托盤上。先用木棍在育苗袋中央打一個孔(直徑1.5 cm,深4.0~5.0 cm),然后將幼苗插入孔中,再將孔周圍的營養土壓實,而后將育苗袋擺放在育苗床上,育苗袋周圍用土壓實。移栽后噴1次透水,以提高幼苗成活率。
1.6 苗期管理
1.6.1 遮陰。楠木幼苗喜陰。為避免陽光直射,林農需要用條木或者竹子搭1.5 m高的架子,鋪設遮陽網(遮光度60%左右)。天氣晴朗時,09:00—16:00遮蓋遮陽網;陰雨天或晴天的早晚,撤掉遮陽網,滿足幼苗對光照的需求。9月下旬至10月,氣溫下降,林農可以撤除遮陽網,以提高苗木的抗寒性,讓苗木充分木質化。
1.6.2 水肥管理。苗木生長期間澆水不宜過多,也不能過少。當育苗袋表面土壤發白時,林農應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為滿足苗木生長期所需要的養分,林農應分別在6月下旬和8月下旬每667 m2追施尿素3~5 kg。施肥宜在傍晚進行,嚴禁在午間高溫時段施肥。
1.6.3 除草。當地常見雜草有牛筋草、馬齒莧、反枝莧、狗尾草、野燕麥等。林農在除草時要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做到容器內、床面、步道上無雜草。林農應在雨后土壤松軟時人工拔除苗木周圍的雜草,不可使用除草工具,以免誤傷苗木。
2 楠木造林技術
2.1 林地選擇
林農應選擇海拔低于1 700 m,土壤pH值在4.5~7.5,排水條件良好,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土質疏松的地方營造楠木林。楠木喜溫暖,林農可以選擇在全日照或半日照的山坡中下部地帶進行造林,不能選河灘、積水地帶作為楠木造林地。
2.2 整地
林農應在造林前1年的秋季先將林地內的雜草、低矮灌木、植物根系清理干凈,再開展整地工作。林農需要沿著山體等高線進行穴狀整地。栽植穴規格為50 cm×45 cm×45 cm。楠木栽植密度應控制在1 660~2 600株/hm2,株行距為2.0 m×2.5 m或2.0 m×3.5 m。
2.3 栽植
4—5月,林農可栽植楠木。林農可以選用1年生容器苗,且要求苗高在30 cm以上,苗木健康茁壯,根系完整,苗木樹干充分木質化,表面不存在機械損傷,頂端優勢明顯。在起苗前7 d,林農需要對苗床澆一次透水,以增強楠木苗長勢。林農可以選擇小雨天氣或雨后陰天栽植楠木;先將帶宿土的苗木從育苗袋中取出,再垂直放入栽植穴內,注意保持楠木根系舒展,然后回填表土;在回填至1/2穴深時,每個栽植穴內施入0.3~0.5 kg復合肥或者0.5 kg鈣鎂磷肥;將肥料與表土拌均勻后,回填表土與心土到比栽植穴高5 cm。
2.4 撫育管理
2.4.1 及時補栽。栽植30 d后,林農應檢查楠木苗成活情況。如果成活率低于90%,林農需要及時補植。
2.4.2 松土除草。造林前3年,林農應每年松土除草兩三次。造林后第1年,林農應在7—8月進行1次松土除草。以幼樹基部為圓心,半徑60~70 cm范圍內屬于松土范圍。松土時,林農需要割除雜草,砍掉周圍灌木,防止雜草、灌木與楠木爭奪養分,并確保松土深度在5~8 cm。9月,林農需要開始第2次松土除草。此次松土除草方式與上述相同,但可幼樹的基部,適當培土。造林第2、3年,林農可在每年5、7、9月各進行1次松土除草。如果雜草較少,林農可以采用人工除草方式。如果雜草較多,林農可以用40%草甘膦異丙胺鹽除草(每公頃用藥0.6 kg,兌水50.0 kg),以提升除草效率。林農在松土、除草時,注意避開楠木幼樹,以免損傷幼樹根系。尤其是在噴藥除草時,林農應選擇晴朗無風天氣,以免將除草劑噴到楠木幼樹上。
2.4.3 施肥。每年4—5月施肥1次,或者在8—9月松土除草時一并施肥。林農可在楠木幼樹的樹冠邊緣區域,開一道長環狀溝(寬35 cm、深120 cm),然后在溝內撒施0.25 kg復合肥,最后覆土,以避免肥料流失。
2.4.4 間伐。為擴展楠木生長空間,培育大徑級木材,林農應及時清除弱木、病木,優化楠木樹形。造林8~10 a后,林農可以開展第一次間伐,要求第一次間伐強度為30%~40%,林分郁閉度控制在0.6~0.7;造林11~18 a后,開始第2次間伐,間伐強度為30%~40%,林分郁閉度控制在0.5~0.6。林農在間伐時,應遵循“伐小留大、伐密留疏、伐弱留強”原則。
2.5 病蟲害防治
2.5.1 蟲害防治。
2.5.1.1 蛀梢象鼻蟲。楠木蛀梢象鼻蟲主要以幼蟲進行危害,使被害枝梢枯死。對于蛀梢象鼻蟲,林農可于3月成蟲產卵期,用621煙劑10~15 kg/hm2進行熏殺;在4月上旬,用40%樂果乳劑500~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以殺死楠木樹梢中的幼蟲。林農在發現楠木新梢葉片萎蔫時,應及時剪除被害新梢,并集中帶出林外燒毀。
2.5.1.2 皰瘤橫溝象。皰瘤橫溝象主要在2—3月危害楠木,以幼蟲啃食楠木的根系、表皮,成蟲啃食楠木的嫩葉、嫩枝。蟲害發生嚴重時,可導致楠木所有葉片脫落,整株死亡。對于皰瘤橫溝象,林農可以在2月成蟲產卵前,用石灰漿涂抹楠木的根莖進行防治;也可在3月,用20%殺滅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48%樂斯本乳油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
2.5.1.3 天牛。天牛主要在6—7月危害楠木,以幼蟲侵害楠木根莖,成蟲吸食楠木樹干的汁液,嚴重影響楠木生長。對于天牛,林農可以在幼蟲危害期,用短棉棒蘸48%樂斯本乳油10倍液,塞入樹干上的蟲道,然后黃泥封口,以滅殺幼蟲;在成蟲產卵期,可向枝干上噴灑8%氯氰菊酯2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2.5.2 病害防治。
2.5.2.1 根腐病。根腐病主要危害楠木幼苗。發病初期,楠木側根和須根感染,后逐漸向主根擴展。主根感染后,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功能逐漸減弱,地上部分因養分供不應求而新葉首先發黃。中午光照強、水分蒸發量大時,染病楠木上部葉片出現萎蔫,但夜間又可以恢復。病情嚴重時,整株葉片發黃、枯萎,根皮變為褐色,并與髓部分離,最后整株死亡[3]。對于根腐病,林農應加強水肥管理,以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抗病性;可用50%代森銨水劑4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2.5.2.2 炭疽病。炭疽病屬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楠木葉片、枝干、花蕾和果實等。發病初期,楠木葉片出現水浸狀斑點,后逐漸擴大,病斑表面布滿黑色小點,最后形成黑色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病斑周圍長出黑色霉層,嚴重時整片葉片枯死。5—9月,外界溫度較高、降雨量大,楠木容易發生炭疽病[4]。為預防炭疽病,林農應適當修剪楠木,增強樹勢;清除林間雜草,改善林地通風透光條件。林農在發現病枝、病葉后,應及時將其剪除,并統一運往林地外集中焚毀。對于感病楠木,林農可用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2.5.2.3 藻斑病。藻斑病主要危害楠木葉片。染病楠木葉片出現初呈灰白色,后轉黃褐色,可見白色絲狀物的病斑。隨著病情發展,病斑隆起并向四周擴展,嚴重時病斑連成片,導致感病植株落葉、嫩梢枯死[5]。對于藻斑病,林農可摘除病葉燒毀,合理間伐,提升林地通風與透光性;可用75%氫氧化銅5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
3 結語
楠木屬于珍稀樹種,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林農應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及楠木的生長習性,堅持因地制宜的種植原則,做好苗木培育、移栽及撫育管理等工作,提高楠木造林成功率,擴大造林面積,促進楠木產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豆興遠,何世剛,李邊都,等.甘肅省白龍江岷江柏木育苗及造林技術[J].林業科技通訊,2023(2):78-81.
[2]吳翔.談楠木的育苗栽培技術[J].大科技,2012(1):49-50.
[3]蔣聘珠.興安縣國有摩天嶺林業總場楠木育苗與造林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22(22):90-92.
[4]羅振財.廣西大桂山林場閩楠育苗造林技術[J].種子科技,2022(18):124-126.
[5]蘇紅軍.楠木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災害研究,2022(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