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森林資源是寶貴的自然資源,與生態系統平衡和人類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積極探尋林業良性循環發展路徑。森林火災是森林資源安全的最大威脅,因此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十分重要。分析森林火災成因、危害及特點,并提出加強教育宣傳、增強群眾防火意識,堅持聯防聯動、實現應急快速響應,加強災情判斷、科學搶險救災,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防火管理水平,重視火源管理、加強風險防控,優選防火樹木、修建防火隔離帶等多元應對策略。
關鍵詞:森林火災;成因分析;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S76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3)12-114-3
0 引言
森林是整個生態系統的重要構成,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維護生態平衡的作用,與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因此,保護森林資源十分重要。森林火災是森林資源安全的最大威脅。一旦發生森林火災,不僅會燒毀林木,直接減少森林面積,還會嚴重破壞森林生態系統,危害野生動植物,引起水土流失和空氣污染,甚至引發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為保護森林資源及維持生態系統平衡,明確森林火災成因,多措并舉做好森林火災的科學防范與應對十分必要。
1 森林火災成因
1.1 自然因素
引發森林火災的自然因素較多。第一,隨著近年來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氣溫普遍較高,我國各地區特別是南方地區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較大,長期高溫、干旱、少雨易引發森林火災。第二,我國天然林區面積廣,管理難度大,存在可燃物較多或長年累月堆積的情況。可燃物持續堆積加大了森林火災風險,且容易出現地下火,撲救難度較大。第三,部分林區高壓輸電線路常年運作,出現了磨損老化的情況,易引發森林火災。第四,枯死的樹木遇上特殊的雷電天氣極可能出現雷擊起火,從而引發森林火災。
1.2 人為因素
近年來,由人為因素引發的森林火災有高發趨勢。以廣東省乳陽林場為例,由于林場周邊村莊較多,林區多與耕地相連,且當地農民防火意識較弱,防火能力較差,經常出現燒地邊雜草的情況,極易引發大面積森林火災。同時,隨著廣東省乳陽林場的發展,大量游客及周邊居民開始經常性進出林區[1];部分人員會攜帶可燃物進入林區,在林區擅自用火或者亂扔煙頭等,都可能引發嚴重的森林火災。此外,受傳統習俗影響,每年春節、清明節等重要節日,因上墳燒紙、燒香點燭及燃放煙花爆竹等行為引發的森林火災時有發生,加之春季大風天氣較多,極易引發大面積的森林火災。
2 森林火災的危害
森林火災會直接破壞林分結構,導致林分密度下降、樹木組成成分減少、森林更新周期縮短,甚至引發森林的逆向演替。同時,森林火災會燒毀地表植被,破壞正常的植物群落,而植物群落被破壞會使生物棲息地減少,生物承載量降低,使植物、動物的數量下降甚至滅絕,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2]。此外,森林火災會灼燒表層土壤,導致土壤滲透能力下降,且沒有了植被的保護,水土流失加劇,使旱澇災害頻繁發生,破壞生態系統平衡。
3 森林火災的主要特點
森林火災有兩大特點,一是不可控性,二是撲救難度大。森林火災的發生受多種因素影響,如高溫天氣、干燥環境、大量堆積的易燃物、風力作用下自然的火源傳播、人為操作失誤等。這些都增加了森林火災發生的可能性,也動態影響森林火災的發展。以廣東省乳陽林場為例,林場具有風力較大、風向多變的天氣特征,如果發生森林火災則可能會四處蔓延,甚至出現因為林下可燃物堆積較多,著火點可能隱藏在堆積層下面復燃的風險。森林火災撲救難度大主要是由復雜的地形地貌導致。以廣東省乳陽林場為例,林場地形十分復雜,一旦發生森林火災,車輛與大型滅火設備運輸難度較大,多數情況下需要滅火人員背負便攜式滅火機具徒步進山,整個過程耗時較長,易耽誤火災撲救的最佳時機。而且滅火人員徒步進入林區滅火,也存在較大的作業風險。
4 森林火災多元應對策略
4.1 加強教育宣傳,增強群眾防火意識
第一,相關部門應圍繞森林防火相關政策法規,充分利用文化演出、法律知識競賽、豎立警示牌與宣傳欄等方式進行通俗化的森林防火宣傳教育。特別是要在林區周邊進行大范圍、長時間、多層次、多方位的森林防火宣講,密織森林防火宣傳網,增強群眾防火意識,真正提升群眾的森林防火自覺性。第二,為了保證森林防火宣講內容深入人心,宣講人員可以選擇通俗、真實、典型的案例進行警示教育,真正讓群眾知曉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意義,認識到森林火災的危害。以廣東省乳陽林場為例,廣東省乳陽林場與當地教育系統協同,全面開展“小手拉大手”森林防火知識進校園、進家庭宣傳活動[3];各學校通過印發《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學生帶回家與家長一起學習,動員學生當好森林防火宣傳員,把森林防火知識帶回家,號召廣大家長積極參與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較好的實施效果。當地群眾森林防火意識明顯加強,森林防火責任心明顯提升。第三,除了在日常做好森林防火宣講外,相關部門也要利用防火的重要節點進行森林防火巡查,將巡查與宣講結合,形成森林防火的合力,使森林防火意識更加深入人心。以廣東省乳陽林場為例,為提升森林防火宣講效果,廣東省乳陽林場組織志愿者下到田間地頭,深入重點山頭、林邊等森林防火一線,在各村口、林口設服務點,向過往村民宣傳森林防火知識和注意事項,并提醒村民進入林區禁止攜帶火種,禁止一切野外用火,杜絕人為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災,切實增強群眾森林防火意識,真正形成人人參與森林防火的良好格局。
4.2 堅持聯防聯動,實現應急快速響應
第一,在森林火災常態化分析與應對管理中,相關部門應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評估林區火災風險,研判火災形勢,確保能在森林火災發生的第一時間展開撲救。第二,各部門要加強聯動,加強理論貫通式學習,積極研究森林火災應對措施,特別是要進行復雜撲救場景的難題攻關。第三,各部門要抓住森林火災高發期進行聯合演練,提升森林火災應急響應能力、專業處置水平,及時發現問題并查缺補漏,以聯合作戰提升森林火災防治及撲救效果。以廣東省乳陽林場為例,廣東省乳陽林場在每年火災高發季節都要提前進行火災撲救演練:森林防滅火指揮部結合地勢、風向等因素研判火情,科學部署各單位滅火任務;滅火人員分組使用油鋸、鐮刀開辟隔離帶,使用柴油抽水機取水撲火,使用打火掃帚集中滅火;衛生院人員實時待命,做好救治準備。通過一系列戰術運用,火場態勢逐漸好轉并得到控制,確保現場無復燃可能。開展火災撲救演練可提高撲救隊伍的應急處置能力、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能為保障森林資源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4.3 加強災情判斷,科學搶險救災
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應避免其快速蔓延,要及時將火災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這就需要加強對火災現場的勘查,分析火災現場周邊環境,從而對災情做出精準研判,制訂最佳的撲救方案,并引入新型的救災設施,根據不同的火災情形科學選擇撲救方法。常用的撲救方法有冷卻、隔離與窒息3種。冷卻主要是在可燃物上灑水,噴灑化學藥劑,以降低熱量的方式讓火熄滅;隔離則是通過建設防火線進行火與可燃物的分隔;窒息則是用機具撲打、土覆蓋等方式使燃燒物因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熄滅。
4.4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防火管理水平
第一,相關部門要制訂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方案,加大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建設進程。第二,相關部門可設立森林防火綜合治理項目,明確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難點,加強技術創新和應用,以現代化的視頻監控技術和森林防火科研成果做到對森林火災的動態監測,也實現火災發生后的精準定位和撲救[4],推進森林防火工作標準化、現代化、專業化。以廣東省乳陽林場為例,廣東省乳陽林場位于山區,受地勢及環境的影響,交通不便,森林火災發生后撲火人員和車輛難以快速到達火場附近,火災得不到及時控制,防火工作效果不理想。對此,廣東省乳陽林場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修建了巡山步道,也在火災頻發區域修建了森林消防水池,在場部修建了直升機起降平臺,使森林火災日常巡查及早期火災撲救更迅速有效。
4.5 重視火源管理,加強風險防控
加強火源管理是森林火災防控的關鍵環節。第一,林業部門要與電力部門、氣象部門等聯合進行全方位的協同巡查,及時更換老舊電線、發布惡劣天氣預警等[5],提前消除火災隱患,減少森林火災風險。第二,相關部門要重點開展野外火源管理工作,認真執行野外用火審批制,嚴厲打擊煉山造林等行為,嚴禁在防火期間隨意使用明火,禁止燒荒燒灰等,以割綠肥、挖坑漚肥等代替燒灰積肥,以劈田埂草代替燒田埂草等,減少森林火災發生概率。以廣東省乳陽林場為例,為最大限度避免森林火災發生,廣東省乳陽林場加強了與當地氣象部門的聯系,及時關注天氣的變化,提前做好特殊雷電天氣的森林防火部署;建立了可燃物巡查及清除責任機制,積極推行生物防火模式,還建立了專門的防滅火應急隊伍,購置了先進的滅火裝置,做好森林火災撲救的各項準備;引入大數據技術,要求進山人員使用“防火碼”掃描進山碼,填報姓名、聯系方式、進山事由等相關信息,真正做到實時動態監管,實現管理全鏈條、確保火因可追溯。
4.6 優選防火樹木,修建防火隔離帶
通過深入調查,明確火災高發區域,優選防火樹木科學建構防火隔離帶,將各高風險區域進行有效阻隔,提升森林火災應對能力。以廣東省乳陽林場為例,廣東省乳陽林場建立了以防火樹種為主的生物防火林帶,還在原來開設防火線的山脊上栽植防火林帶,起到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增加森林面積、有效減少雨水對防火線的沖刷、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同時,廣東省乳陽林場在森林邊緣建立阻隔帶,同時將大面積集中連片森林分隔成若干小區,即便突發森林火災,隔離帶也能起到阻斷火災蔓延的作用,使火災被有效控制在隔離帶內。防火隔離帶的建成使林場由被動防火向主動防火轉變,為火災撲救爭取了時間,可最大限度減少因火災造成的損失。
5 結語
森林火災對森林資源的損害往往是毀滅性的。為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必須了解森林火災的成因和危害,并基于全面控制、科學預防、因地制宜的原則制訂防滅火方案,探索出適合林區實際的特色化森林火災防范及應對措施,以保證森林火災防控的科學性與針對性,從而為森林資源有序規范運營和林業平穩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何蕓.廣西國有高峰林場森林火災發生規律及防控對策[J].南方農業,2022(7):188-191.
[2]盧洪沛,胡卸文.森林火災后泥石流的成因與特征分析[J].四川水力發電,2021(5):1-5.
[3]魏建珩,張文文,閆想想,等.基于“11.8”加州森林火災探析云南林區火災防控策略[J].林業科技通訊,2021(2):38-40.
[4]李維強.森林火災的成因及防控對策:以“3·30”木里火災為例[J].四川林業科技,2019(4):108-111.
[5]白夜,齊方忠,王博,等.森林火災“爆燃”成因及應對策略[J].消防界,2019(9):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