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英杰 石浩洋 魯姣姣 賈凌杰 林鵬龍
【摘要】隨著戰爭形態的不斷演變,后勤保障作為維持戰斗力的強力支撐,成為關鍵因素,同時對后勤保障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無人機由于具備零傷亡、易操作、適應性強等優勢,成為了后勤保障建設中的新趨勢。美國無人機項目發展的較早,體系較為成熟,應用范圍較廣。本文對美軍無人機在后勤保障領域的應用現狀展開分析,提出存在問題和發展趨勢,結合我軍特點,提出從加強頂層設計、提高技術水平、開展軍民融合、發展協同保障等角度展開無人機在后勤領域的研究。
【關鍵詞】美軍∣無人機∣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是維持部隊戰斗力的強力支撐,是取得勝利的關鍵要素。隨著戰爭形態的不斷演變,后勤保障要具備快速響應、全維參戰、精確保障的能力?;谛畔⒓夹g的發展應用,武器裝備和部隊機動力都有了顯著的提升,無人化武器裝備成為一項活躍因素。美軍作為世界軍事強國,對于無人機的應用研究起步較早,注重高速度、高機動、多功能的整體性能,目前已應用在運輸補給、醫療后送和后勤防護領域。相較于美軍而言,我軍對無人機的研究起步較晚,尚處于探索階段,在后續研究發展過程中可充分借鑒美軍無人機在后勤保障領域所取得的成果,結合自身特點,開展成果轉化,增強實戰能力。
一、美軍無人機發展沿革
無人機是一種以無線電遙控設備或自主程序控制操縱的無人化裝備[1]。與有人飛機相比,無人機在執行后勤保障任務時具備以下優勢:一是操作靈活、便捷;二是環境適應能力強;三是零傷亡率[2]。因此,世界各國軍隊都相繼加大對無人機技術的投入與研發,其中以美軍最具代表性。
當前,美軍無人機分布在海、陸、空、海軍陸戰隊4個軍種,因各種任務性質的不同,其裝備的無人機也不盡相同,目前投入使用的各類無人機超過75種,總數量超過6000架,有涵蓋戰略、戰役、戰術及作戰各層次的無人偵察機,在作戰應用方面,可以完成戰略偵察、戰場支援和綜合保障等任務[3]。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美軍已經形成了覆蓋各軍種的包括偵察、電子對抗、攻擊等多層次多種類的無人機作戰體系,并向著隱身化、協同化、多樣化發展。
二、美軍無人機在后勤保障領域的應用分析
基于無人機裝備體系,美軍以無人機基礎功能為基礎開發出多種用途,在后勤保障領域應用范圍較為廣泛。
(一)美軍無人機在后勤保障領域的應用現狀
1.通信
依靠衛星的戰場通信容易被敵方實施干擾和毀壞,使用無人機搭載通信設備作為通信中繼,可以精確評估作戰目標。美軍利用全球鷹無人機、烏鴉無人機等執行通信中繼任務,能覆蓋戰術和戰區級通信連接需求[4]。如RQ-4A全球鷹無人機偵察能力強,數據傳輸系統先進,可實時傳輸信息,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搜集獲取了大量圖像、情報。
2.醫療救援
無人機在戰時最大的特點是無人化和智能化,利用無人機空投技術,可以將藥品、擔架等醫療物資運送到指定位置,在進行傷員搜救和遠程救護時,能夠突破現場環境、復雜地形地貌等戰場因素局限,在零傷亡的情況下更加快速有效地完成醫療救援任務。如山鷹DP-14號就可以完成運送傷兵、搜救、補給等任務。
3.物資運輸
后勤保障的需求物資種類繁多復雜,利用無人機開展物資補給運輸,規避了傳統運輸時效性、安全性低的缺點,可以投送武器彈藥、野營裝備器材、食品和醫療藥品等物資類型,并能夠實現復雜地形和戰場環境的物資運輸 [5]。如K-MAX可靠性高,運輸能力能強,甚至可以完成伐木、滅火等操作,幫助實現戰場快速轉移。
4.兵力投送
基于無人機機動靈活、效能高、生存能力強等優點,在戰術層面上,可根據戰場實時反饋的需求,選擇合適的無人機類型,為執行偵察等任務的部隊實施精準投送,確保任務順利完成,進行兵力投送時可擺脫對地形的依賴,且攻擊目標較小,不會帶來人員傷亡。如由有人機改裝的無人貨運飛機塞斯納208“大篷車”,執行復雜運輸任務的能力較強,無人模式或搭載飛行員都能夠執行運輸任務。
(二)美軍無人機在后勤保障領域應用的優勢分析
綜合美軍無人機在后勤保障領域的應用情況來看,體現出以下特點。一是體系健全,型號種類繁多。無人機體系經歷了較長時期的發展,得益于不同階段制定的指導性文件,發展路徑較為清晰,從尺寸大小、飛行速度、作戰高度等多個角度來看種類十分多樣。二是特色鮮明,任務適配性高。后勤保障體現出保障對象多、作戰范圍廣、職責任務細等特點。美軍有龐大的無人機體系作為支撐,為任務執行提供了多種選擇。三是功能多樣,應用范圍較廣。由于無人機不具備人類屬性,在技術手段達到的前提下幾乎可以作用于后勤保障的任何領域。突破了極端溫度、特殊環境等的限制,以基本性能為基礎可滿足多樣任務需求。
(三)美軍無人機在后勤保障領域應用的問題分析
美軍無人機在后勤領域的應用開發呈現出多能化的趨勢,也發現了如下問題。一是無人機維修維護較難。無人機的作戰特點決定了在執行任務時和操作人員有一定距離、任務環境較復雜,同時無人機自身構成復雜,防護能力有限,一旦受到損毀,嚴重影響任務執行效果。二是無人機作戰單元有限。無人機對通信條件和一些基礎設施的要求較高,容易受到干擾和摧毀。為解決作戰單元小的問題,美軍也摸索出了蜂群式的作戰方式,但也存在信息融合處理、組織結構設計等難點問題[6]。三是無人機人員配備不足。無人機的概念系統中并非全程“無人”,為實現圍繞無人機制定的戰略戰術,達成任務目標,從裝備開發、操作使用、維修維護等環節,都需要人員參與。如維護人員、操作人員、分析人員等,也急需裝備、系統融合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還需兼顧指揮與管理的人才。
三、美軍無人機在后勤保障領域的發展趨勢
美軍無人機在后勤保障領域中已經可以完成通信、運輸、醫療等多項任務,但在后勤保障領域的開發程度還遠遠不及作戰領域,美軍在實踐過程中也在不斷嘗試新的可能。
(一)滿足更多軍事需求
美軍無人機系統主要參與到機動、偵查、情報、火力、防護和指揮控制等領域,并逐步拓展了空中加油、空中支援、助推段防御等需求,各種軍事任務需求牽引了多類型無人機研究,不斷增強現有裝備及保障能力,提高無人機裝備保障的通用性、系列化、模塊化水平。在后勤保障領域,可以用于物資燃油運輸投送,實施戰場補給回收,進行蜂群式后勤補給、防護運輸編隊、防疫救援、傷病員后送等,經過戰場檢驗,不僅能提供高效、精確、靈敏的后勤保障,還能降低壽命周期采購成本[7][8]。
(二)持續突破關鍵技術
無人機作戰能力的不斷增強,得益于人工智能、衛星定位、遙感測控技術等新技術在無人機領域的革新與發展。未來作戰,各軍事領域對于戰場信息的獲取收集的效率和準確度要求越來越嚴格,相關技術的研究也將不斷深入,擴大無人機在軍事領域的優勢。如機載雷達探測技術、無GPS自主導航技術、多光譜成像探測識別技術等各種先進技術上的集成,逐步提高了無人機的綜合性能。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整合應用,無人機將朝著自主性、互用性、智能化、隱身化等方向發展。
(三)靈活開展戰場運用
美軍無人機主要作戰應用場景包括偵監定位、察打一體、防護保障等,隨著戰場環境日益復雜,陸、海、空、天、電五維一體的聯合作戰模式將成為未來戰場的必然趨勢,無人機也將廣泛運用到戰場空間的各個領域,成為一體化作戰的重要手段。美國《空軍2025》報告中指出,為滿足靈活多樣的作戰需求,今后無人機不再局限于完成某項單一作戰任務,而是朝著多任務平臺的方向發展。而無人機的功能增多就意味著在增加了各功能之間互相兼顧的難度,為此,美軍也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以完成更多的作戰任務。
(四)研究反無人機裝備
無人機技術在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同時,也對防空體系形成了潛在威脅,被美軍視為最具破壞力的空中威脅之一。為了應對無人機的威脅,反無人機的研究也成為熱點,美軍高度重視研發各類反無人機系統,美軍陸海空都陸續開展了各種反無人機作戰的方法技術和武器裝備研究,以提高體系化作戰能力。未來的反無人機系統發展將以智能化武器平臺為中心,融合人工智能、電子對抗等多種技術,不斷提高其互操作性、靈活性和自主探測、智能決策等能力,最終形成綜合集成、軟硬結合、全域多維的反無人機一體化體系。
四、美軍無人機在后勤保障領域的應用對我軍的啟示
美軍無人機的發展時間較長、體系較為完善,在后勤保障領域的應用過程中也在不斷思索,具備新的時代特征。但總體上看,無人機在后勤領域的開發還較為單一,更多的是以運輸功能為基礎拓展出來的其他功能。我軍無人機發展可充分吸取其中的經驗,結合自身特點,開展有機融合,發揮無人機在后勤保障領域的作用價值。
(一)加強頂層設計,形成整體指導

美軍依據戰爭特點、戰場需求以及無人系統發展現狀,對海、陸、空三個方向的無人機發展做出頂層調控及長遠規劃。其規劃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基于未來作戰環境,二是源于戰場保障實踐,三是降低壽命周期采購成本,四是高效精確的裝備保障要求。因此應當結合我軍特點,著眼聯合作戰、全域作戰需求,以信息化、智能化、通信安全為核心,進一步優化加強無人在后勤領域的發展規劃,制定指導性方針,指導無人機在后勤領域的應用發展。
(二)提高技術水平,促進發展應用
無人機的發展應用必須要有過硬的設施設備作為基礎,先進的技術手段作為保障。首先要提高無人機保障互操作性。我軍應當致力消除目前各軍種無人機壁壘和邊界,提高無人機系統的互操作性,實現無人機通用模塊標準化,減低維修保障難度。其次要提高無人機自主學習能力,利用人工智能和算法的發展,能實現無人機在執行任務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有人無人協同能力。再次是加強無人機在空中信息通信安全和抗干擾能力,確保無人機在執行任務能安全通信和精準定位,幫助提高無人機后勤保障任務的安全性能。
(三)開展軍民融合,形成作戰合力
我國物流領域較為發達,京東、菜鳥、順豐等物流公司對無人投送裝備發展和應用非常重視,大力研究無人投送應用。結合目前無人機在后勤領域的應用來看,基于運輸功能開發的較為豐富,也是戰場急需,因此我軍物資保障發展上可充分借鑒地方的成果優點,促進成果轉化,將先進技術為軍所用,提高發展效率。并且在演練過程中,積極開展地方物流企業參與的后勤物資保障演練,在關鍵作戰時刻可轉化為保障能力。
(四)發展協同保障,結合傳統車輛
無人機后勤物質保障在戰場最后“一公里”發揮著關鍵作用,而目前無人機由于技術限制,從航程和載荷上制約了在戰場物資、人員運輸保障中發揮更大作用。結合我軍傳統的后勤保障形式來看,已經有比較完善的發展和統一的規劃。采用傳統運輸車輛與無人機配合,達到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效果,聯合保障的開展將會大大提高協同保障能力和保障效率。因此,要加強人機協同保障能力研究,探索出新的保障模式和方法,確保戰場后勤領域保障的行動效益。
參考文獻
[1]李針,何維新,張益明.基于無人機物流配送的戰時快速衛勤保障體系探討[J].東南國防醫藥,2018,20(01):102-106.
[2]張世云,靳橋.外軍無人機發展及后勤保障運用優勢分析[J].軍事文摘,2019(23):48-51.
[3]符成山,吳惟誠,雷東.美軍無人機裝備現狀及發展趨勢[J].飛航導彈,2019(09):46-52.
[4]劉紅軍.美軍無人機通信中繼發展現狀與趨勢[J].飛航導彈,2017(02):35-40.
[5]李紹斌,姜大立,付高陽,徐萊.戰場物資無人機配送研究[J].國防科技,2019,40(03):98-104.
[6]胡利平,黃曉陽,梁曉龍,齊鐸. 美軍無人機蜂群作戰研究動態及應對策略[J].國防科技,2021,42(4):17-24.
[7]劉偉,王壽鵬.美軍無人化保障裝備體系研究[J].艦船電子工程,2021,41(03):1-4+23.
[8]張昕,苑德春,張超.美軍無人機系統發展應用及啟示[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9,21(1):24-27.
(工作單位:武警士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