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志
比較閱讀
中國古代寓言內容極為豐富,一般都比較短小,除漢族外,還有不少少數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創作的寓言多以動物為主人公,利用它們的活動及相互關系投進一種教訓或喻意,以達到諷喻的目的,反映了勞動人民健康樸實的思想,閃耀著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紀昌學射
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衛,學射于甘蠅,而巧過其師。紀昌者,又學射于飛衛。飛衛曰:“爾先學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紀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二年之后,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飛衛,飛衛曰:“未也,必學視而后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懸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車輪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以告飛衛。飛衛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選自《列子·湯問》)
思考
1.課文《寓言四則》中的兩則中國古代寓言語言簡練,讀來抑揚頓挫。請用你學到的方法,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
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車輪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
2.紀昌向飛衛學射,為什么開頭卻提到了甘蠅的射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紀昌其人怎樣?請用一個詞語概括其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諱疾忌醫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候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醫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爭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從事焉。”
(選自《韓非子·喻老》)
思考
1.《諱疾忌醫》一文揭示了怎樣的道理?請用一句話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的畫線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讀全文,按照所描述的內容進行填空。
(1)表現桓侯固執卻自信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側面寫出桓侯病入膏肓、不可救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桓侯對扁鵲的忠告所作的評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體現出桓侯傲慢自恃、諱疾忌醫的神態的兩個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扁鵲第四次見蔡桓公,為什么“望桓侯而還走”?請用原文語句回答。
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A.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B.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節選自《戰國策·楚策一》)
思考
1.解釋下列句子中黑體詞的意思。
(1)子無敢食我也
(2)獸見之皆走
(3)吾為子先行
(4)故遂與之行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AB兩處畫線句子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用一句話概括這則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棘刺雕猴
燕王好微巧,衛人請以棘刺之端為母猴。燕王說之,養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視觀客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觀之,必半歲不入宮,不飲酒食肉,雨霧日出,視之晏陰之間,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也。”燕王因養衛人,不能觀其母猴。鄭有臺下之冶者,謂燕王曰:“臣為削者也,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鋒,難以治棘刺之端。王試觀客之削,能與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謂衛人曰:“客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觀見之。”客曰:“臣請之舍取之。”因逃。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思考
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衛人請以棘刺之端為母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王說之,養之以五乘之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冶者”巧破衛人謊言的依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子①殺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②還,顧③反為女殺彘④。”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⑤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注〕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顧:回來;④彘:豬;⑤特:只不過。
思考
1.下列各組中,黑體詞的意義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聽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隨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女還②顧反為女殺彘
2.解釋文中黑體詞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了這個故事后,你認為曾子有必要殺彘嗎?為什么?請聯系生活實際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靈隱寺僧某
靈隱寺僧某,以茶得名,鐺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數等,恒視客之貴賤以為烹獻;其最上者,非貴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貴官至,僧伏謁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進,冀得稱譽。貴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進之。飲已將盡,并無贊語。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貴官執盞一拱曰:“甚熱。”
(作者蒲松齡,選自《聊齋志異·鴿異》)
〔注〕①鐺臼:烹茶的工具。②伏謁:拜見。
思考
1.對下列句子中的黑體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然所蓄茶有數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貴官至,僧伏謁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進之 惑:迷惑不解
D.貴官執盞一拱曰:“甚熱。” 熱:熱情
2.聯系實際,仔細揣摩僧人聽了貴官的話后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則寓言嘲諷了哪一類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許金不酬
濟陰之賈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棲于浮苴②之上,號焉。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升諸③陸,則予十金。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④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之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漁者在焉。人曰:“盍救諸?”漁者曰:“是許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觀之,遂沒。
(選自《郁離子》)
〔注〕①賈人:商人。②苴:枯草。③諸:相當于“之于”或“之乎”。④無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
思考
1.對下列句子中黑體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渡河而亡其舟? 亡:這里指丟失
B.棲于浮苴之上,號焉? 棲:停留
C.舟薄于石? 薄:迫近,這里指撞擊
D.盍救諸? ?盍:何不
2.翻譯下面的句子。
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合文章內容,說說本文和《世說新語·陳太丘與友期行》中所表現的主題有什么相同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本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