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制造企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不斷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業財融合模式的出現給制造企業帶來了全新管理思路。如何在價值創造要求下推進業財融合良好實施,已成為眾多制造企業重點關注的問題。基于此,文章從價值創造下的業財融合相關內容入手,分析制造企業實施業財融合的意義,提出幾點基于價值創造的業財融合策略,以期為制造企業業財融合提供參考,使其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關鍵詞]價值創造;制造企業;業財融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0.017
[中圖分類號]F425;F406.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0-0052-03
0" " "引 言
業財融合模式的實施可促進企業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良好協同發展,降低業財溝通成本,在業財信息共享下,使業務工作更具高效性與精準性,在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價值創造目標。現階段,制造企業在業財融合方面更加重視財務監督管理,對業務決策環節缺乏重視,并未實現業財高效融合,未能強化企業價值鏈管控,進而影響到了價值目標的實現。因此,制造企業仍須積極探究有效的策略來高效推進業財融合,在價值創造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 " "價值創造下的業財融合概述
價值創造下的業財融合主要是指向業務活動及流程中引入財務管理思路及方法,將市場需求作為主要依據,將資金流與價值流作為主線,使財務人員參與到價值鏈業務環節,如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項目投資等,從而使企業科學制訂資源計劃及作出配置決策,實現業務活動全過程財務管控。在業務與財務深入融合的情況下,將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主要目標,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共同分析、管控企業生產經營各價值鏈環節的價值創造目標,共同提升企業競爭實力。對制造企業而言,價值鏈各業務環節中財務管理的價值關鍵點主要體現在4個環節:一是研發設計環節,該環節財務發揮價值的關鍵點主要體現在項目目標成本管理、項目價值工程、稅務處理、效益考核、項目預算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二是物資采購環節,該環節財務發揮價值的關鍵點主要體現在應付賬款管理、供應商財務評價、稅務處理、采購價格管理、存貨經濟訂貨批量分析等方面;三是生產制造環節,該環節財務發揮價值的關鍵點主要體現在存貨分析管控、制造成本控制、制造設備更新改造決策、外協與自制選擇、稅務處理等方面;四是市場營銷環節,該環節財務發揮價值的關鍵點主要體現在邊際貢獻分析、產品量本利分析、應收賬款管理、產品定價決策、盈利分析定位、銷售費用管控以及稅務處理等方面。
2" " "制造企業業財融合的意義
一是有助于價值創造。創造更大的價值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制造企業實施業財融合有助于價值創造。企業經營過程中有效推進業財融合,能夠使自身得以穩定運行,同時還能獲得更大的經濟利潤。可以認為,企業財務管理實際上就是一種價值管理。有效開展業財融合工作,能確保企業正常運營,使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就當前制造企業發展情況而言,當業財融合深度不夠時,會增加企業運行成本,影響企業經濟利潤,而在業財有效融合后,可降低財務人員壓力,提升企業業務水平,進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增加企業價值[1]。
二是帶動企業產業結構升級。制造企業在傳統財務管理中,通常會將重點放在業務記錄處理以及財務報告整理上,對價值創造及內外部成本控制重視程度不足,影響了相關經營活動的正常開展和產業升級。現階段,制造企業若想實現長遠發展目標,應有機融合財務管理與業務開展,從而使財務管理人員全面了解業務活動,在與業務部門良好配合下,帶動企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將企業財務風險降至最低,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三是有助于企業穩定發展。制造企業積極推進業財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創造企業價值,促進企業穩定發展。具體工作中,制造企業財務人員應根據企業運營情況,以企業正常運轉為基礎,進一步提升財務數據信息使用效率。在此環節,企業財務與業務人員均應充分了解企業管理現狀,科學制定出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管理制度,以此實現企業穩定發展。若財務及業務人員沒有對企業管理現狀進行充分了解,會對業財融合產生不良影響,不僅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求,還會阻礙企業經濟利益提升。因此,制造企業業務與財務人員應具備較高的素質及業務水平,推進業財融合深入開展,防控企業財務風險的同時,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最終促進企業穩定發展。
3" " "基于價值創造的制造企業業財融合策略
3.1" "科學制定業財融合戰略規劃
第一,制造企業需要結合自身實際發展情況,科學制定業財融合戰略規劃,同時全面分析企業現有可用資源,并實施客觀評估。為滿足價值創造要求,制造企業還應構建出具備使用價值的財務模型,從而保證管理人員利用這一模型對市場未來發展方向作出精準預測,通過這樣的方式,保證戰略規劃具備較高的實用價值,促進業財融合的深入推進。第二,制造企業經營管理工作開展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結合企業實際經營狀況,科學選擇財務預算方法,從而更加科學、合理地對業財融合戰略規劃進行調整,構建出不同的發展戰略,對企業各項資金活動進行預測,了解活動的經濟收益、經營結果以及資金成本等,有效促進業財融合,進而促使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第三,制造企業應細化分解本年度總經營目標,并將其分配至各業務部門,在此基礎上,使各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合作編制本年業務計劃。
3.2" "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強化各部門合作
制造企業要進一步提升企業上下協作能力,并形成較強的風險防控意識,在深入落實業財融合的同時,向各經營環節滲透風險防控意識,最大限度控制財務風險,提升企業價值。此外,制造企業還應培養各部門的合作精神,深化各部門及各崗位間的合作,使全體員工形成集體主義精神。為實現業財深度融合這一目標,制造企業應做好集體主義精神宣傳教育工作,使員工樹立起“企業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意識。此外,制造企業還應定期組織集體活動,如集體素質拓展、運動會等,增進企業各部門間的感情,從而培養各部門及人員的合作精神。
3.3" "組建業財融合專業團隊
價值創造要求下,制造企業實施業財融合工作時,應組建專業的業財融合團隊。業財融合推進過程中,業務人員與財務人員均應積極參與其中,形成良好配合,共同促進業財融合良好落實,將業財融合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為實現這一目標,制造企業必須要求團隊成員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如財務人員應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及較高的業務水平,還應具備良好的交流與溝通能力,財務人員可以在專業知識的應用下,高效開展成本預算、風險評估以及經濟效益預測等工作[2]。對于財務人員開展的工作,制造企業業務人員應予以積極配合,使其獲得全面、準確的數據信息,在有力的數據支持下,順利推進業財融合。現階段,制造企業存在兩種業財融合專業團隊構建方式,一是成立業財融合小組,二是向業務小組中派遣財務人員。組建業財融合團隊時,制造企業還應構建出科學的運行機制,明確各人員職責與權限,實現業財融合的深入落實。
3.4" "健全業財融合管理體系
首先,制造企業管理人員需要根據業務與財務情況,科學制定業財融合制度,在制度內容中明確業財融合目標。制造企業可以促使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共同參與到計劃與目標的編制中。業財融合制度中需要詳細規定業財融合的規范流程,保證融合工作的良好落實。例如,使業務人員進入財務部門學習,使財務管理人員參與到業務部門工作中等。此外,制造企業還應制定完善的責任制度、獎懲制度以及薪酬績效管理制度等。其次,在業財融合管理體系構建環節,需要成立獨立性較強的業財融合部門,并保證部門人員具備較高的能力水平;還應做好人員培訓工作,確保其了解業財融合的理念及內涵,掌握正確的處理方法,在此基礎上,促進業財融合良好落實,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3.5" "應用動態化的業財管理系統
業財融合過程中,業務數據屬于較為重要的部分,具備重要的作用。現階段,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制造企業若想保證業財數據價值的全面發揮、實現數據共享,需要借助動態化的業財管理系統,實現業財一體化。通過動態化的業財管理系統,制造企業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可以收集更加全面、準確的業務信息數據,同時實現集中管理,保證業財融合管理工作高質量開展[3]。
3.6" "推進財務與各重要業務深度融合
(1)與新產品研發融合。第一,新產品研發環節,需要通過可行性分析了解研發價值,主要包括開發成本預測、市場需求量調研、銷售定價、可獲效益等的分析,在以上工作開展中,需要應用到財務核算分析方法,還需要用到財務數學模型[4]。第二,新產品試制環節,不僅要對其質量及性能進行評估測試,還應由財務人員對其生產成本進行測算,從而得出批量生產需要的成本,同時根據市場調查情況對新產品毛利情況進行分析。第三,新產品投放市場后,應收集并分析售出新產品數據,找出其中的不足,有針對性地加以整改,在提升新產品質量的同時,減少生產成本,保證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總結分析研發項目,尤其要做好財務數據分析工作,如新產品研發成本、市場銷售等,不斷提升研發項目質量。
(2)與銷售業務融合。第一,財務人員需要根據企業實際,對銷售業務流程進行全面梳理,科學制定銷售業務管理制度及銷售策略,針對各重要環節,明確審批權限與職責,如產品銷售定價、銷售收款、產品發貨等,以免出現銷售人員舞弊情況。第二,財務人員應實時關注客戶資信變動情況,選擇有效的方案做好信用風險防范工作。每月均應進行應收賬款余額明細核對,及時向銷售部門反饋即將逾期的客戶,從而及時進行催收,降低壞賬風險。第三,財務人員應進行價格彈性分析,通過歷史數據掌握價格變化對銷量的影響,從而科學定價。另外,財務人員還應定期分析銷售情況,找出其中薄弱環節并對其進行有效改進,最終形成更加科學的銷售策略。
(3)與采購業務融合。第一,制造企業財務人員需要參與到采購計劃制訂工作中,結合財務資金計劃,進行資金支付計劃的科學編制[5];按照原材料庫存、生產計劃及銷售預測,對采購計劃是否合理進行審核,防止出現庫存積壓問題,對采購計劃作出合理調整。第二,財務人員應參與到采購合同簽訂活動中,站在財務角度審核供應商付款條件及方式等,從而選擇質量與價值最優的原材料。第三,財務人員需要時刻關注庫存情況,為采購部門提供準確數據,合理確定采購量。第四,財務人員需要對供應商付款情況進行重點審核,包括貨款支付是否與合同要求相符、支付計劃與付款審批是否恰當、是否存在欠款情況等。此外,財務人員還應監督供應商退貨與質量索賠情況,避免企業利益受到影響。
(4)與生產業務融合。第一,財務人員需要參與制訂生產計劃,結合企業以往產銷數據,對本期生產計劃可行性進行分析;根據生產計劃,對企業生產成本進行測算,從而科學開展生產成本控制等工作[6]。第二,產品生產環節,財務人員也應參與其中,配合生產部門,做到集中生產,優化配置各種資源,防止資源閑置;配合技術工藝部門優化產品工藝流程,進行生產投料定額標準的合理制定,對投料情況予以監督;結合庫存情況、成品銷售情況,調整生產計劃。第三,呆滯庫存是制造企業較易出現的情況,財務人員需要對呆滯庫存情況進行定期了解,配合業務部門對庫存呆滯原因進行分析,防止呆滯情況再次發生,還應結合呆滯庫存情況,與業務部門共同處理呆滯庫存[7]。例如,對于呆滯原材料,要求生產部門進行整改,使其應用于現有生產訂單中;對于呆滯產成品,應向銷售部門反饋,結合市場需求,要求企業生產部門進行返工處理,再次銷售。
4" " "結束語
制造企業實施業財融合擁有較多優勢,不僅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還在價值管理、財務管理以及風險控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制造企業需要深刻把握業財融合內涵,認識到此項工作對自身發展的重要價值,從多角度入手,積極探究有效促進業財融合的策略,實現價值創造和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張巍.業財融合在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中的應用[J].中國產經,2022(4):126-128.
[2]藺夢,丁麗萍.淺析中小制造企業業財融合的困境及對策[J].市場周刊,2021(3):37-38,58.
[3]文莉.淺談制造企業業財融合中的價值再創[J].中國產經,2020(20):61-62.
[4]高紅麗.價值創造目標下制造企業業財融合的路徑分析[J].商訊,2020(20):100,102.
[5]莫蘭蘭.制造企業業財融合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舉措[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1(3):170-171.
[6]曾萍.淺析制造企業業財融合中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J].中國集體經濟,2020(12):79-80.
[7]唐禮霞.淺析制造企業業財融合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舉措[J].全國流通經濟,2021(1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