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新”經濟即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其核心是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生產運營模式。為了滿足企業、社會等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傳統財務會計逐漸向智能會計轉變。財務智能化背景下,大量機械的財會類工作被替代,財經類專業畢業生需要與企業和社會的新需求對接,因此財會類課程的改革優化迫在眉睫。文章在會計智能化背景下,根據社會與企業需要和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現狀,有針對性地提出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的改革方向和措施。
[關鍵詞]會計智能化;高級財務會計學;教學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0.026
[中圖分類號]F230;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0-0079-03
0" " "引 言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政策的出臺,各地政府、企業開始積極開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工作。在智能化背景下,財務會計得到了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支持,社會和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因此傳統的會計教育教學模式急需轉型。
1" " "會計智能化帶來的變革
在智能化背景下,會計行業正經歷著從手工賬本核算、會計電算化到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變革。“四新”經濟中的新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對傳統會計產生了巨大影響。
1.1" "會計智能化給當代會計學科帶來的變革
會計智能化背景下,會計學科的研究重點由核算和監督向管理、決策與預測轉變。隨著數據技術革命時代的到來,智能軟件使原有的會計核算系統更加智能、便捷、精準,會計學科的重點也從核算反映型為主向以管理決策型為主轉型[1],不斷強化會計的“反映、監督、決策支持”三大功能,會計學科轉型逐漸呈現財務會計的自動化、管理會計的智能化、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高度融合的特征[2]。
1.2" "會計智能化給會計工作帶來的變革
會計智能化給會計工作帶來的改變,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效率和精度。例如,傳統人工整理錄入的原始憑證票據,光學字符識別(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技術可直接通過光學輸入,直接掃描資料即可轉化輸入信息,并與流水識別所得金額核對,同時自動進行類別劃分;云會計技術應用于會計、稅務、審計等工作中,突破了傳統會計軟件使用設備和網絡的局限性,可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進入系統,進行數據整理分類、監控網絡銀行賬面并導出電子憑證,借助外部信息對企業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便捷、精準的決策和評估依據。
1.3" "會計智能化背景下對會計人才的新需求
從2017年5月開始,德勤率先推出財務機器人產品。隨后,同屬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畢馬威、普華永道、安永也相繼推出自己的財務機器人與財務機器人解決方案。從2018—2022年影響中國會計從業人員的十大信息技術來看,會計大數據分析與處理技術、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智能流程自動化(Intelligent process automation,IPA)、中臺技術(數據、業務、財務中臺等)等發展成熟,會計職能已經從低端純粹的財務核算工作向會計決策分析和會計共享服務等管理職能拓展,而這種轉變也要求會計人才在學習會計基礎業務的同時,還要能夠進行數據管理、數據分析,學會應用人工智能技術。
會計智能化帶來的變革,不是原有會計工作、職能的替代,而是升級。會計智能化帶來的會計學科、會計工作和會計人才需求變革,使得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原有的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和內容不再適用。高級財務會計學不再僅僅是教會學生懂得相關會計原理、解決記賬問題,還要將學科內容結合會計大數據分析與處理、RPA、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等技術進行應用,讓學生掌握新技術背景下的學科技能,并提升會計分析和決策能力,從而適應社會和科技發展、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
2" " "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現狀
2.1" "教學內容偏理論,教學理念傳統
傳統的高級財務會計學教學理念是掌握好這門課程的基本會計原理、會計準則、記賬方式、報表編制等,其教學內容主要是“理論+習題”,包括理論的學習、對應知識點習題的練習和合并報表模擬實訓,旨在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會計理論、原則和記賬方式,并通過企業合并案例實訓學生合并報表編制的技能。理論部分的學習主要涉及企業合并、合并報表編制、外幣業務、租賃等內容。這些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扎實掌握會計理論基礎,掌握記賬方法,而合并報表模擬實訓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了解實際傳統會計工作中的知識運用技巧。但是,這種實訓未結合智能技術,并不能使學生真正地實踐學習會計智能化背景下高級財務會計學的應用,會計分析和決策能力難以得到提升。隨著“大智移云物區”時代的到來,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理念要跟隨復合型人才的新需求、多學科交叉培養的趨勢優化升級。
2.2" "學生參與度不高
傳統高級財務會計學的教學方法主要是現場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這些方法是以教師為主導,后來又逐漸增加了導學互動的疊加式教育(BOPPPS)、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的教學方法。各種教學方法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即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掌握及應用所學知識。高級財務會計學的課程需要由中級財務會計等課程作鋪墊,同時課程知識點密集并且有一定難度,因此會出現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聽課效果差、參與度低,基礎較好的學生也會出現“紙上談兵”的情況。課堂中學生參與度、參與“門檻”和智能化技術的實際操作等細節還有待優化,可考慮線上線下混合和翻轉課堂形式,由學生來主導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 "會計智能化背景下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改革措施
3.1" "教學內容融合會計智能化,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要由原先的“理論+習題”轉變為“理論/智能化案例+智能化軟件模擬情景實訓”。在學生扎實掌握會計理論基礎的前提下,教師要利用數字智能技術,培養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滿足企業和社會的人才需求。
在會計智能化背景下,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面臨變革需求,但其核心并沒有發生變化。首先,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理論知識依然重要。在學生掌握了基本原理后,教師可在理論環節為學生逐章引入智能化技術應用案例,讓學生認識智能化技術對高級財務會計的影響,了解高級財務會計智能化發展現狀和趨勢。例如,在合并報表教學章節,可加入畢馬威為制造企業提供新數字化財務方案實現智慧合并管理的案例,向學生介紹畢馬威與SAP、Oracle、金蝶等實現跨系統合并報表數據抽取,實現自動取數;通過財務管理業務和配套系統雙驅動,實現線上的合并報表流程管控,全面提升合并報表工作數字化水平,自動、準確、合規地開展從數據采集、對賬、計算合并抵消到輸出合并報表覆蓋整個流程環節的工作。通過案例與所學理論的結合,讓學生了解智能化會計技術在企業合并中的優勢和發展趨勢,了解如何通過智能化會計技術完成合并報表編制。
其次,教師要在教學內容的實訓環節加入智能化技術,即財務智能化技術相關的系統操作學習,如讓學生學習金蝶EMP合并報表系統操作技能等。此外,實訓環節原有的手動編制合并財務報表要適當融合在章節習題里完成,新的實訓環節變為產教融合的模擬情景實訓,讓學生在真實的數據業務環境里應用智能化技術軟件進行實踐操作。
3.2" "降低參與門檻,多學科交叉,鍛煉學生分析決策能力
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的教學方式既要根據課程自身知識點密集、有難度、需要基礎知識支撐等特點來制定,也要結合學生群體基礎懸殊分化、課堂參與度低但表現欲強等特點來調整,因此教學方式可以導學互動的疊加式教育(BOPPPS)為模板。
課前以熱門企業案例、熱點新聞、政策等閱讀材料為導入(Bridge),通過線上話題討論引發辯論和思考,同時注意避免就會計論會計,培養學生多學科交叉思維,既降低了需要大量知識點為基礎的討論門檻,也預熱了即將教學的知識點。為探討話題,學生自主檢索相關知識、數據,在潛移默化中有了對學習主題的初步認知和思辨。學生通過現實數據,思考會計處理的利弊,同時不拘泥于會計核算,從會計、經濟、金融等多角度思考,跳出會計看會計[3]。然后結合閱讀材料和討論話題,為處理企業的相關業務和解決相關問題,向學生引出學習目標(Objective)。同時,在課前進行知識點測試(Pre-assessment),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對新知識點的預習和了解程度。
課中分為理論課和實訓課,以參與式學習為主,引導學生主導課堂(Participatory learning)[4]。理論課上,每個小節有對應課堂案例討論練習冊,學生通過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組進行,保證每組學生學習程度相近,組內相互帶動。練習冊第一部分是基礎知識方面的問題,由學生分組討論回答,目的是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然后,教師進行知識點總結和對比,幫助學生理解基礎知識。練習冊第二部分是模擬實訓企業案例習題練習和相應的分析決策類問題。通過案例題目練習分錄的編寫、報表的合并等,以及組間辯論的形式回答分析決策類題目,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思考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和分析決策能力。課堂最后,教師結合課程主題,引入會計智能化案例,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在當代社會和企業將會如何發展和應用。實訓課是產教結合的情景模擬實訓,企業真實數據案例和會計智能化軟件系統的操作學習,可以讓學生掌握會計智能化實操技術,為日后在工作中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會計業務問題打下基礎。
課后,要求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反思,并完成調整練習冊答案和實訓案例操作,此兩項作為課后測試(Post-assessment)。還要求學生在章節結束,自己整理總結章節知識點邏輯框架(Summary),形成知識體系。
3.3" "多學科融合,培養復合型人才
現如今,科學技術和數字經濟的發展推動著會計的變革,企業和社會的人才需求也隨之變化,人工智能技術與財務會計急需深度融合,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理念也應及時更新。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改革應以“會計+”模式為教學理念,在學生扎實掌握會計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多學科交叉融合開展教學活動,如“+大數據分析與處理”“+流程自動化”“+人工智能”“+商業智能”等[5],使學生既具有核算做賬的能力,又能運用智能化技術進行會計決策分析和管理,從而更好地應對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
4" " "結束語
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難題,如高級財務會計學相關的智能化會計教材建設相對落后[1],缺少相關的理論和實踐支撐;智能技術課程與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銜接不緊密,課程體系有待完善;企業專家、產業技術資源不能充分展示,產教融合相對薄弱等。本文以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為研究對象,首先探討會計智能化對會計學科、會計工作和會計人才需求的影響;其次以企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從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理念等維度進行反思,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和建議,強調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要以扎實的理論為基礎、多學科交叉融合、深度結合會計智能化,提升學生分析、決策能力,培養復合型人才,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滿足企業人才需求。
高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應隨著科技經濟進步、社會需求和會計職能的發展而變革。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夯實學生理論基礎,同時注意降低問題討論的門檻,讓更多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增加學習的興趣。從會計論會計的模式,逐漸過渡到多學科交叉、整合性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基于不同學科對同一問題進行思考,提升其分析、決策能力。此外,在后續的改革中還須不斷強化學生的大數據思維、提升智能化技術,在課堂中引入高級財務會計學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案例和實踐操作軟件、開設信息技術相關課程,不斷完善多學科交叉形成特色課程,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蔡顯軍,陳清蓉,溫素彬,等.新文科背景下智能會計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以南京審計大學為例[J].會計之友,2022(3):135-140.
[2]溫素彬,李慧.淵思寂慮:智能會計“熱”的“冷”思考[J].財會月刊,2022(21):62-70.
[3]孫自愿,蔣衛東,朱學義.《高級財務會計學》教改思路的定位與方法設計[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7):
260-261.
[4]凌華,路國平.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應用的個案研究:以《高級財務會計》為例[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18):89-90.
[5]曹軼蓉.人工智能背景下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時代經貿,2020(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