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信用修復是事后信用監管的重要環節。伴隨《江蘇省社會信用條例》《南京市社會信用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出臺,南京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入法治化軌道,信用修復工作也有了法律依據。部門界限、平臺系統和行政處罰信息公示平臺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平臺信用修復條件不一致、共享渠道不暢通等問題。文章以南京市關于“信用中國”網站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情況為例,分析信用修復工作現狀,探索信用修復協同工作機制,提升修復效率,優化營商環境。
[關鍵詞]“信用中國”網站;信用修復;修復標準;互聯共享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0.060
[中圖分類號]D630;D92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0-0182-03
1" " "“信用中國”網站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工作現狀
信用修復是指失信主體在徹底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之后,為重塑自身的信用主動提出申請,經有關部門確認符合條件后,撤銷相關信用措施的過程[1]。
2019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信用中國”網站及地方信用門戶網站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機制的通知》(發改辦財金〔2019〕527號)(簡稱《通知》)正式施行[2]。同年7月底,信用中國協同修復工作平臺(以下稱“信用中國”網站)上線運行。行政處罰失信主體可通過該平臺申請信用修復,并分別經市級、省級和國家初審、復核、終核三級審核聯動完成信用修復。
“信用中國”網站上線以來,江蘇省南京市在初審環節受理的信用修復申請量3年內增加了5倍多,幫助越來越多的企業完成了信用修復,但也凸顯了一系列問題,現將近幾年修復狀況分析如下。
1.1" "年度申請數量分析
2019年7月以來,“信用中國”網站已上線運行3年多,南京市受理的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申請量呈現逐步增長的趨勢,且年度增長率逐年上升。以2020年和2021年為例,2021年申請總數較2020年增長26.7%。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和江蘇省解決信用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實施,南京市大力開展企業信用修復工作,2022年前三季度的申請總數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的申請總數。具體年度申請總數、修復數、拒絕數等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
現實審核中,同一條申請存在被拒絕后重新修改材料并再次提交的情況,圖1中所涉及的申請總數為去除重復申請之前的數據。以2021年為例,將重復提交的申請去除后,全年受理2 630家企業申請了6 977條不重復的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但企業實際申請9 732條,其中涉及重復申請2 755條,重復申請率達28.3%。最終完成6 307條行政處罰信息的信用修復,去除重復申請后的修復率為90.40%。
1.2" "月度申請數量分析
以2022年1—9月為例,伴隨信用修復培訓和宣傳工作的開展,月度申請數量呈現出個別月份申請量明顯增加的走勢,產生了階段性的申請高峰。該現象反映出信用修復還未變成企業的主動行為,有部分企業需要經過提醒才會去關注并開展信息信用修復。2022年1—9月份月度申請量走勢見圖2。
1.3" "處罰行業領域分析
以2022年1—9月為例,受理企業申請10 856條,按照被處罰的行業領域分析,綜合行政執法、交通運輸、生態環境、安全生產、海事和稅務等九大重點領域占總申請量的93.2%,排名前三的城管、交通、環保分別占27.0%、18.9%、13.6%。完成修復6 043條,其中排名前八的為城管、交通、環保、海事、應急、市場監管、住建和稅務。涉及拒絕4 813條,排名前八的為交通、城管、環保、市場監管、應急、海事、住建和稅務。經初步統計,申請總數中絕大部分涉及一般失信,占比約90%,嚴重失信占比較少,不足10%。嚴重失信主要涉及交通運輸、生態環境、市場監管3個領域。
2" " "“信用中國”網站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現存問題
2.1" "修復效率不高
一次性修復通過率低,存在多次重復提交的現象。2021年,南京市全年受理企業申請修復9 732條,其中因企業提交材料不符合修復要求被拒絕的有3 412條,95%以上因材料的合規性問題在市級初審階段被拒絕,如材料填報不完整、不準確;對失信等級判定不準確,把嚴重失信當成一般失信來提交申請材料;已履行行政處罰相關證明材料不符合要求等。說明企業對信用修復了解掌握得還不夠細致,信用修復培訓效果還有待提升。
2.2" "修復規則不一致
“信用中國”網站信用修復的文件依據主要是《通知》,其他公示平臺系統修復規則條件與此不完全一致,如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部分條線部門的管理系統。一是對失信等級判定不一致,如交通運輸的行政處罰。按照《江蘇省道路水路運輸經營者信用管理辦法》第二章第十三條規定,失信等級包括嚴重失信行為和一般失信行為[3]。而《通知》將失信等級劃分為三類:一般失信行為、嚴重失信行為和特定嚴重失信行為。二是公示期不一致,如環保的行政處罰。按照《江蘇省企事業環保信用評價辦法》中江蘇省企事業環境行為信用記分標準規定,一般失信行政處罰信息滿6個月公示期后自動停止公示[4],而“信用中國”網站對一般失信行為要求滿3個月即可申請信用修復,最長公示期是1年[5]。又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行政處罰。按照《市場監督管理信用修復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期要滿6個月,其中食品、藥品、特種設備領域的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期必須滿1年才可以有條件地申請修復[6]。
2.3" "存在一事多頭申請現象
由于不同平臺的存在,同一條行政處罰信用信息涉及多個公示平臺,包括“信用中國”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第三方服務平臺網站,如企查查等。此外,還有一些行政機關的內部管理平臺,如稅務系統、環保條線等也在公示相應信息。在“信用中國”平臺申請修復后,其他平臺不能同步修復信息,存在信用修復一事多頭申請的現象,而且申請條件和所需材料也不完全一致。
3" " "相關建議
3.1" "完善平臺建設,提升修復效率
南京市公共信用中心依托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中的企業公共信用信息檔案,開發了基于“南京的我”小程序可信賬戶的信用服務功能,通過“誰處罰、誰認定、誰修復”,實現“應修盡修、應修快修”。小程序中上線的信用修復不見面辦理系統聚焦行政處罰失信主體,搭建行政處罰機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實現行政處罰信用信息“在線分發、源頭治理”,建立“誰處罰、誰修復”工作機制。將滿足“信用中國”網站修復條件的行政處罰派發給原行政處罰機關,由原處罰機關來判定是否可以修復,讓處罰機關有效便捷地參與到信用修復中來。處罰機關對符合修復的行政處罰批復后,其修復材料將被推送到被處罰主體名下,被處罰主體可在“南京的我”小程序上進行實名認證后申領并蓋章,即可直接在“信用中國”網站在線提交修復申請。這種不見面辦理方式既解決了企業填報修復申請材料時容易出錯的問題,又為企業簡化了辦理流程,節省了時間,同時保障了原處罰機關充分的知情權,做到“誰處罰、誰修復”。該小程序上線以來,已幫助1 035家企業順利完成修復。下一步將繼續推動不見面辦理。
3.2" "加大培訓力度,鞏固培訓效果
針對失信主體對信用修復了解不足和修復材料填報問題,需要加強失信主體的修復培訓,提高培訓質效。在市信用辦的指導下,南京市各區年均開展了多場次、多形式的信用修復專題培訓,大部分企業通過培訓了解并能夠較好地掌握如何開展修復信用,但也存在部分失信主體參加培訓后仍對修復工作存在疑問并出現提交材料不準確的現象,建議有針對性地加強對提供信用修復培訓服務的第三方培訓機構的培訓,盡可能把修復培訓的指導工作做細、做實,使符合修復條件的失信主體一次性通過信用修復。
信用管理部門應加強信用宣傳,將事后信用修復提前到事前告知提醒,引導廣大企業合法合規經營,減少行政處罰數量。對于被處罰的信用主體,行政處罰機關在送達處罰決定書的同時,將信用修復告知函一并轉交給企業,提醒其掌握信用修復政策,按時進行信用修復。
3.3" "統一修復標準,實現同步修復
目前,對于已經制定明確的行業規章制度的部門所涉及的行政處罰信息,要嚴格按照其行業規定開展信用修復;對于沒有制定行業規章制度的部門所涉及的行政處罰信息,可參考《通知》的要求開展信用修復。下一步,建議盡快確立統一的信用修復標準,解決當下不同平臺系統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標準不統一的問題。針對信用修復建立協同工作機制,通過明確信用修復對象、責任主體、修復流程等,逐步規范信用修復工作,完善統一的信用修復標準,加強不同平臺系統之間的協作,實現同一條數據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信用中國”網站等不同平臺網站的修復標準和流程統一。
3.4" "打通各類平臺,實現互聯共享
信用管理部門要加快建立完善協同聯動、一網通辦機制,為失信市場主體提供高效便捷的信用修復服務[7],強化政府部門間信用修復工作協同,推動各行業領域信用信息系統互聯互通,解決失信主體多頭辦理、重復申請的問題,促進修復數據互聯共享,實現“一次申請,同步修復”。失信主體可任選其中一個公示平臺進行信用修復,對于已在“信用中國”網站或者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完成信用修復的數據,各平臺要共享數據,避免出現企業的行政處罰信息已在其中一個平臺完成修復,但其他平臺還在公示的情況,影響信用平臺的公信力。同時,信用管理部門還要推動與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引導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在其平臺同步更新信用修復結果。
4" " "結束語
信用修復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重要途徑,是事后信用監管的主要手段,關系著營商環境的優化,更關系著助企紓困。完善信用修復制度,規范信用修復工作,既能普及信用政策法規,又能促進失信主體誠信經營,以有效的信用監管和信用服務提高全社會誠信水平,助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將南京建設成為“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范城市”[8]。
主要參考文獻
[1]信用中國網站.信用知識:什么是信用修復?[EB/OL].(2021-01-08)[2022-10-16].https://www.creditchina.gov.cn/xinyongyanjiu/yanjiuxinyongzhishi/202101/t20210107_223171.html.
[2]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信用中國”網站及地方信用門戶網站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機制的通知(發改辦財金〔2019〕527號)[Z].2019.
[3]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江蘇省交通運輸廳關于印發《江蘇省道路水路運輸經營者信用管理辦法》的通知(蘇交規〔2020〕5號)[Z].2020.
[4]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江蘇省企事業環保信用評價辦法》的通知(蘇環規〔2019〕5號)[Z].2019.
[5]信用中國網站.“信用中國”網站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指南[EB/OL].(2022-05-08)[2022-10-16].http://www.creditchina.gov.cn/xyxf/xfzn/.
[6]市場監管總局.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印發《市場監督管理信用修復管理辦法》的通知(國市監信規〔2021〕3號)[Z].2021.
[7]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35號)[Z].2019.
[8]韓立明.聚創新之能 乘開放之勢 全面建設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范城市[R].南京:南京市第十五次黨代會,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