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化背景下,高校教學改革成為必然。經濟學是經濟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高校對經濟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迫在眉睫。針對目前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文章提出分解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以及構建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等混合式教學改革措施,并提出實踐方案,以期提高經濟學教學水平。
[關鍵詞]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教學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0.072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0-219-03
1" " "混合式教學概念和經濟學課程簡介
1.1" "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可以理解為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即將傳統線下課堂教學與互聯網線上教學有機結合,從而融合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
1.2" "經濟學課程簡介
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學習經濟學知識的入門課程,研究的是稀缺資源配置的問題,以價格理論為核心,研究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為;以收入理論為中心,主要研究國家整體經濟的運行,以及政府如何運用經濟政策來影響經濟。
2" " "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2.1" "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管理人才不僅要具備較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具備應用理論知識的能力。經濟學課程專業名詞多、知識點瑣碎、理論性強,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出現學生積極性不夠、自主學習性不強、教學效果欠佳的現象,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高校迫切需要立足于新時代人才培養需要進行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改革,需要以學生為中心,以認知能力為起點,突破傳統課堂的局限性,重新構建教學結構,通過線下課堂教學與線上學習相結合的交互式教學模式,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
2.2" "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
經濟學理論知識較多,課時有限,要想在有限學時內完成理論知識傳授與實踐教學拓展是十分困難的,同時學生很難有效理解與應用理論知識。除此之外,經濟學的課程內容十分抽象,教師通常要采用文字說明、圖形描述以及公式演繹來講解基本理論,其對學生的邏輯能力以及演算能力有很高的要求[1]。目前經濟學的授課對象是“00后”,其思想活躍,精力較分散,所以學習過程中常存在基礎知識把握不牢固、獨立思考能力弱、學習主動性亟待提高等問題。為此,高校必須進行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改革,因材施教,調整教學方式,將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方面發揮線上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新穎、趣味性強、教學時間靈活多樣的優勢;另一方面通過線下面對面教學、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
3" " "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1" "教學目標不夠深化具體
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雖已明確經濟學教學目標,但通常停留在總體目標上,缺乏教學目標的分解與深化,具體到各章、節、知識點的教學目標更是缺乏可操作性,過于籠統。
3.2" "教學內容不夠豐富
在現階段的教學活動中,經濟學的講授依然偏向于理論,盡管教師在教學中會結合案例分析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但是實踐內容比較少,無法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總體來看,教學內容不夠完善和豐富,缺乏廣度和深度,缺少趣味性和時效性,課程前沿知識匱乏。在教學中,現有的教學內容很難完全以學生為中心,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3.3" "教學方法不夠多樣
傳統的經濟學課堂教學多以教師的主動講授、學生的消極回應為主,教師的主導地位較為突出[2]。在案例討論中,由于畏難情緒的存在,學生的參與度和自主性較低,而在其他課程活動中,多數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其中,積極性較低[3]。經濟學課程中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不夠靈活、多樣,總體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經濟學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還有待增強。
3.4" "考核評價方式不夠多元化
經濟學傳統的考核評價以經濟學專業知識考核為主,而且大多是單純的線下考核方式,雖然采取過程性考核方式,但是這一考核方法比較單調,平時成績只包括出勤與作業兩部分,因此有的學生僅考慮出勤,聽課的效果一般。再加上傳統考核評價中過程性考核成績占比較低,期末考試成績比重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不到激發,對平時學習不重視,教學效果不理想。另外,經濟學傳統考核評價中未能將思政內容有機納入評價體系。高校亟須構建多元化的過程性評價體系來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進行更客觀、真實的評價。
4" " "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措施
4.1" "分解教學目標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結合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進一步分解經濟學教學目標,編制完善的教學設計方案。首先,明確課程需要實現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的選取要視教學目標而定,其他課堂內外的活動、課程資源的使用也要圍繞教學目標開展[3]。其次,根據教學總目標逐級分解各章、節,或對各章內容進行細致劃分,形成若干個小知識點,并擬定各個小知識點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從目標出發確定教學內容,并結合學情分析設置其他的課程,設計教學方案。
4.2" "優化重構教學內容
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改革中要優化重構教學內容,配置教學資源,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師要持續更新教學理念、教學資源,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在提高線下教學質量的前提下,與線上教學融通,以提高課程有效性。教學內容融入豐富的思政元素,不斷引入課程前沿知識和最新的財經時事資料,以學生為中心,將靜態的書面知識轉化為動態的視頻內容,使教學資源集經典性、思政性、時效性及趣味性于一體[4]。為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教師可以通過線上調研的形式來關注學生,并利用大數據對學生的學習軌跡進行深度挖掘與分析,整合線上線下資料,打造學習資源。
4.3" "采取“五位一體”“三結合”教學方法
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改革需要采取靈活多元的教學方式,如“五位一體”“三結合”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位一體”教學方法是“測+導+析+探+展”。
“測”是指線上學習并測試,開展學情分析;“導”是指線下課堂教師經濟學案例導入,引發思考;“析”是指線下課堂圍繞經濟學案例討論、剖析重點;“探”是指針對重點和難點,教師在線下課堂中集中講解,師生研討探究;“展”是指線下課堂圍繞知識點進行拓展,深化教學。
“三結合”教學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把“問題導向、案例教學”與“啟發式、研討式教學”相結合。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經濟學問題和案例思考解決問題;在線下課堂進行啟發式講授,參與式學習;同時,圍繞經濟學知識,開展線上教學與線下研討,使“教”和“學”得以轉化。二是“課堂內的教學”與“課堂之外的教育”相結合,雙管齊下。三是把“走出去”與“請進來”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在課外去各大企業參觀,邀請相關專業人士講解企業經營問題,豐富學生的認識。
4.4" "構建“多元化+過程性”的考核評價體系
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改革中應建構“多元化+過程性”考核評價體系。一方面,應改變傳統考核中主要對經濟學專業知識進行考核的方式,將思政內容有機納入考核體系之中;另一方面,應改變簡單的線下評價方式,把線上過程性、多元化的學習納入考核體系當中,從而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同時,還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專業興趣作為工作重點,增加過程性考核的比重,不斷改進考核方式。
5" " "經濟學混合式教學實踐路徑
5.1" "開課準備
首先,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3個角度設置經濟學教學目標(見圖1),以目標為起點確定經濟學教學內容,結合學情分析設計教學策略。
其次,構建線上教學資源庫和教學體系。根據教學總體目標,將教學目標細化,在此基礎上依托線上教學平臺,將教學內容模塊化,設計線上教學章節,同時上傳相應教學資源,構建線上教學資源庫和教學體系[3]。
5.2" "課前導學
利用線上調查問卷或測試等方式進行學情分析,調查學生的選修課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等。將知識點、經典案例、教學視頻、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源按照學情分析的結果進行細化和模塊化。提前一周,將具體教學資源上傳至對應的教學平臺,高效運用線上平臺來組織教學活動,并創新課堂激勵機制,采用小組任務、搶答等方式進行線上互動。學生在完成線上自主預習和學習的基礎上,完成課前測評,最后填寫“預習反饋”[5]。
5.3" "課中研學
基于學生線上學習的狀況與成效,實現與線下課堂教學的有效對接。根據課前線上的“預習反饋”,分析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并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重點講授學生學習中的薄弱點與重難點,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于經濟學理論知識的認識。
線下教學要規避重復,突出疑難解答和探究討論,在“怎么樣”“為什么”上下功夫,對線上教學進行提煉升華,加深學生的認識。首先,通過提問和搶答的方式對上節課知識進行梳理和復習,帶動課堂氣氛;其次,采取問題導入的方式進入新課的講解,在授課的過程中保持與學生的實時互動。以培養學生知識探究能力為目標,以典型社會經濟案例為研究對象,開展課內探討,同時進行課程思政教育。以“消費者選擇理論”的教學為例,通過對比效用的分析,使學生感恩父母、感恩祖國,培養其家國情懷,達到“如鹽入水”的育人效果。
5.4" "課后練學
課后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課程挑戰度。利用線上平臺,通過布置作業拓展學習范圍,要求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或者課后討論的方式總結鞏固所學知識。鼓勵學生尋找經濟現象并分析討論,使其融會貫通和拓展應用所學知識。教師在課后積極與學生線上互動,及時批閱學生的作業,從而檢驗教學成果。
5.5" "過程考核
采用多元化過程性評價方法,構建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具體為30%的在線成績、20%的線下課堂成績及50%的期末測試成績。
線上成績的考核內容主要包括觀看課程視頻、完成任務點、完成線上作業及線上測試和討論等,利用線上教學平臺設定成績構成和權重。線下課堂成績由學生案例分析、主題演講、小組匯報、隨堂測驗成績和課堂出勤率等組成。期末測試除了考查專項性的經濟學知識,還有加強知識應用能力的考查,增加研討型、開放性試題,將思政內容納入考試中。此外,不僅采取教師評價的方式,還要注重結合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師生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實現以評促教。
主要參考文獻
[1]楊一枝.西方經濟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J].質量與市場,2022(3):76-78.
[2]哈博.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狀與教學方法的創新[J].現代商貿工業,2021(15):140-141.
[3]喬歡歡.OBE教育理念下國際貿易實務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J].對外經貿,2022(2):141-144.
[4]朱娟,周書靈,任琳.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優化探究:以經濟學課程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1(30):140-141.
[5]隗娜.應用型本科院校混合式教學研究:以“西方經濟學”課程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14):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