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和人才振興是關鍵,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基于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百名教授進百村”鄉村振興調研,分析陜西關中農村人居環境與建筑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準確把握農村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需要,確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目標,調整課程教學內容,培養滿足鄉村振興需要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實現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的同頻互動。
關鍵詞:鄉村振興;生態宜居;人才振興;建筑工程技術;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3-0055-04
Abstract: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livability and talent revitalization are the key,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great advantage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Based o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vestigation of \"one hundred professors entering a hundred villages\" of 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Guanzhong, Shaanxi Province, and accurately grasps the needs of rur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rofessionals, determines the training 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s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adjusts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ra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rofessionals to meet the need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ealize the same frequency interaction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livability; talent rev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alent training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的重大決策部署,旨在創造鄉村富裕、文明、美麗的時代新格局。2018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詳細描繪了鄉村振興戰略的美好藍圖和實施規劃,并對高職教育肩負的使命和任務提出了要求。教育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耦合過程。高職院校承擔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職能,在服務社會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應根據社會對職業崗位動態需求做出相應變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服務美麗鄉村建設帶來了新的契機和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需抓住機遇重新定位,乘勢而上,構建適應時代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批具有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實現人才培養與服務社會的良性互動。為實現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作出應有的貢獻。
國內外關于專業人才培養服務區域與地方經濟研究較多,也有針對某一專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研究,但針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研究不多,只針對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研究幾乎處于空白,因此有必要通過調研,進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鄉村振興人才需求現狀分析,制定適宜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照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挖掘專業核心課程的服務鄉村振興功能,改造、增加相關教學內容,組織課堂實施,并推廣應用,以解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鄉村振興人才需求。
1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意義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陜西省委省政府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發布的《陜西省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及《中共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委員會關于暑期開展“百名教授進百村”鄉村振興大調研活動的通知》精神,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發揮學校人才、智力、科技資源等優勢,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學校“正禾”育人工程要求,以實招求實效,以行動踐初心,開展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許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存在“重技能、輕意識” 的問題,未能有效對接就業市場對鄉村建設人才方面的需求,導致鄉村建設專業技術人員流失現象嚴重。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過度強調技能訓練,而對于學生意識形態方面的培養,如職業道德、人文素養、“三農”意識等卻投入不足。畢業生缺乏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對工作拈輕怕重,就業時不愿意下農村、留農村,不愿意到鄉村基層等條件艱苦的環境中工作。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總方針,以黨建為引領,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內涵拓展、“雙高計劃”建設任務、“提質培優行動計劃”“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要求,通過開展“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研究”,準確把握農村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需要,培養滿足鄉村振興需要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實現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的同頻互動。
2 "調研地簡介
2.1 "寺角營村基本情況
寺角營村位于渭南市潼關縣秦東鎮東南臺塬之上,2015年村級綜合改革由荒移、楊家莊、寺角營3個自然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有18個村民小組,人口5 180人,耕地面積7 800余畝(1畝約等于667 m2,下同),主要以花椒、核桃、黃花菜為主導產業。村黨委下設3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08名。
2.2 "產業發展現狀
自2015年村級綜合改革以來,寺角營村緊緊圍繞建設“最美寺角營、宜居寺角營”這一目標,村級一班人通過多次考察學習與研究,初步形成了由生豬養殖、黃桃、軟籽石榴和綠之源大棚組成的“一園四產”格局,具體如下:
1)蓬勃發展的村辦企業——潼關縣卓遠種植養殖科技有限公司。潼關縣卓遠種植養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3日,是一家專注于生豬養殖的村辦企業。公司先后投資1 500余萬元,現已建成4棟約4 800 m2的種豬繁育舍和6棟約4 500 m2的商品豬育肥舍,引進母豬480頭,年生豬存欄3 000余頭,向社會提供商品豬出欄10 000余頭。形成了飼料加工、種豬育種、生豬擴繁和商品豬飼料為一體的完整生豬養殖產業鏈,實行“產、供、銷”產業化經營,是一個科技現代化、養殖產業化的生豬養殖示范基地。
公司廠區遠離居民區,備有健全的洗消毒設施,能有效地防止疫情、疫病的發生和傳播。主要設有養殖區、種植區、辦公區,養殖區內消毒室、獸藥室、配種室、污糞處理及病死畜無公害化處理等設備齊全,采用全自動上料喂養系統和電子監控管理系統,確保隨時觀察掌握豬舍內的生產工作情況。種植區主要種植黃金桃,通過種養結合的生態農業模式,解決畜禽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節約肥水資源。
截至2021年8月,已賣9批約5 000余頭豬仔,共獲利214.693 2萬元。為助力脫貧攻堅,公司積極推進“紅色股份”,讓貧困戶參與分紅,實現全村貧困戶全覆蓋,先后已為貧困戶分紅60余萬元,貧困戶年分紅最高達4 500元。現階段,公司正加快完成第二期投資,屆時將成為潼關縣生豬養殖規模最大、裝備水平最高、生產規模最大的大型養殖企業。
2)綠色無公害現代化大棚種植——綠之源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采用村黨委+公司+扶貧合作社的運營模式,利用農戶投入和紅色股份投入,全力打造實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農業產業。2021年,已投資100萬元,先后建成農業溫室大棚15個,日光棚10個,用于發展吊蘭西瓜和香瓜,目前所有大棚已開園并上市熱銷,吸納88戶貧困戶以土地、資金與合作社聯營,入社分紅共同受益。在下一步的計劃中,繼續擴大規模,大力發展圣女果、草莓等多種大棚種植,在實現村級經濟有效發展的同時,為貧困戶有效脫貧實現穩定增收。
3)專業黃桃、軟籽石榴種植基地——陜西大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招商引資,與陜西大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進行土地流轉,開展了黃金桃、軟籽石榴產業基地及休閑、觀光農業建設。目前已完成黃金桃種植800余畝,并完成了200余畝的軟籽石榴種植,實現農村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
3 "基于調研結論的農村人居環境與建筑業發展現狀
3.1 "人居環境現狀
通過開展鄉村振興調研與服務工作,了解到調研對象的人居環境現狀,村委會成立了紅白理事會,規定了紅白事的程序和標準;開展了村訓家訓、評比懸掛活動,累計評選出10類先進戶50余戶;打造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文化一條街,建成了群眾文化娛樂大戲臺,每年開展老年節、十大孝子評選表彰、春節聯歡晚會等娛樂活動,全村廣大群眾精神風貌煥然一新,村級發展迸發出更大活力。
逐步完善村級基礎服務設施建設。路面硬化全部到組到戶,村級公辦幼兒園投入使用,村史館、冷庫等多個便民服務設施全部建成。
3.2 "建筑業發展基本情況
調研對象所在縣域現有本土建筑企業7家,全部為建筑施工類企業,企業資質均為建筑工程承包三級資質,每家企業的從業人員為10人左右,從業人員資格證書以二級建造師為主。全縣范圍暫無建筑設計類企業和建筑工程監理類企業。
1)鋼結構施工方面。全縣范圍內每年都有鋼結構工程開工建設,但由于全縣人口較少,每年開工的工程量不大,目前處于推廣階段。
2)裝配式建筑方面。受施工成本影響,建筑市場不宜選擇裝配式建筑,且附近沒有預制構件廠,推廣應用比較困難,目前未啟動裝配式建筑,仍處于宣傳引導階段。
擬建一家新型建材企業,主要生產新型模板(鋁模),該公司投產使用之后,將填補縣域無裝配式建筑相關企業的空白,推動裝配式建筑在全縣的發展和應用。
3)BIM技術應用。權限范圍內樓層最高為18層,BIM技術尚無應用實例,是以后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4)農民管理方面。工種方面,要求所有農民工持證上崗。工種以勞務公司管理為主,需要滿足勞務公司辦理資質的要求。
3.3 "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該地區在鄉村建設和鄉村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同時也不能回避發展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問題,這些問題給鄉村振興帶來較大的阻力和困難。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也存在企業規模不大、企業技術手段落后等問題。
1)農村人居環境有待加強。主要表現在環衛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管護經費不足,長效機制不健全,村子里沒有符合環保要求的垃圾處理廠,生活垃圾、污水處理、糞污治理成為環境整治難題,較大影響村民的生活質量。
2)建筑設計類人才短缺。村子里缺少房屋建筑設計人員,村民自建房需要找專人進行設計,費用高達好幾萬元,給村民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希望學校在實施鄉村振興工作時,能夠選派相關專業教師,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整體設計或具體項目設計,指導美麗鄉村建設。
3)全縣建筑業發展相對落后。調研對象所在縣域建筑企業數量較少且資質較低,目前僅有7家建筑施工企業且全部為三級資質,缺乏建筑設計類企業和建筑工程監理類企業。由于受到人口和地域經濟的限制,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設備使用明顯滯后,鋼結構建筑寥寥無幾,裝配式建筑和BIM技術等建筑新領域仍處于宣傳引導階段,并未在全縣落地實施。
農村房屋建設人員管理存在較大困難,目前縣住建局的管理對象主要是有資質的建筑類企業,對于農村房屋建設從業人員沒有納入管理范圍,存在管理不到位的問題。
4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策略
4.1 "堅持黨建統領鄉村振興人才培養
黨建統領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基層黨建是關鍵。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黨支部堅持以抓黨建促發展,統籌謀劃黨建工作,發揮好黨員模范帶頭作用。按照學校黨委和建筑工程學院黨總支的安排,組織全體黨員和非黨員教職工開展政治學習,學習會上認真傳達各級部門關于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文件精神,使全體教職工和學生準確把握國家政策,培養鄉村情懷和服務農村的意識,為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學生學習和工作指引方向。
4.2 "明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定位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除了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良好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掌握建筑材料、識圖與繪圖、測量、施工工藝、項目管理和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專業知識,具備識圖、施工測量、工程技術文件編制、BIM建模及施工現場管理能力外,還應培養學生在鄉鎮規劃、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和古村落保護等方面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
4.3 "緊跟鄉村振興實施步驟調整課程教學內容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主要由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組成,按照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國家教學標準、相關“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相關要求,對原有課程設置和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調整,以滿足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4.3.1 "優化課程體系
基于“百名教授進百村”鄉村振興調研結論,對標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學校現有實訓條件和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課程體系,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技術技能訓練要求。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四大模塊。
公共基礎課程包括:通識課、個性發展課、創新創業課。
專業基礎課程包括:建筑工程測量、建筑工程制圖、建筑材料、建筑力學、建筑結構、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建筑構造與識圖和專業認識實習。
專業核心課程包括:混凝土結構平法標注與識圖、建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施工組織、建筑工程安全技術與管理、建筑工程質量管理、BIM建模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
專業拓展課程包括:建筑法規、建筑工程資料整編、建筑監理概論、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建筑CAD、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BIM技術應用、建筑節能技術、綠色建筑施工、工程結構檢測與質量評定、工程結構鑒定與加固改造和工程事故分析與處理。
4.3.2 "調整課程內容
通識課程模塊中通過思政課程教學,宣傳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培養學生的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科學基礎、自然科學常識和創新與思維等知識。
在專業基礎課建筑力學與建筑結構中融入農村建筑物力學分析與結構構件設計內容;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教學中融入農村地形圖繪制、農村建筑物測量等教學案例;在混凝土結構平法標注與識圖課程教學是以農村住宅建筑為教學載體,開展施工圖識讀與鋼筋算量教學;在建筑施工技術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課程中引入農村建筑物施工、輕鋼別墅施工等教學內容,體現綠色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滿足鄉村振興現實需求。
4.3.3 "強化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重要環節,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滿足鄉村振興戰略需求,需要關注農村住宅建設需要。學校和行政村開展合作并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開展實踐教學。在專業認識實習實踐教學時,帶領學生走訪調研農村住宅的結構形式、常見病害;把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實訓和施工綜合實訓(全站儀測量)內容安排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以農村住宅為教學載體開展相關實訓。
4.4 "“政企校”聯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政企校”共同參與,包括地方政府(部門)、行業龍頭企業。政府和企業協同育人,學校承擔人才培養主體責任。不同參與方對在人才培養方面投入的資源也不盡相同,地方政部(部門)的投入主要表現在項目資金、優惠政策等方面,行業企業的投入主要聚焦于企業師資、項目資源、硬件及必要的軟件資源等,行業協會的投入主要表現在項目資源、行業專家資源等,但都可以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提供原動力,在鄉村振興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5 "結束語
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生態宜居和人才振興是關鍵。一是要因地制宜搞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大力實施鄉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實施鄉村綠化行動,保護保留鄉村風貌,開展田園建筑示范,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清潔能源,建設可再生能源產業基地,繼續加強光伏發電建設,推進秸稈資源轉化。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高效環保推進資源開發利用,堅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求得一時發展,確保農村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讓人們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和家的味道。二是針對鄉村振興人才短缺的實際,涉農高校要根據鄉村實際需求,加快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建筑工程學院將繼續關注農村建筑業人才需求,以危房改造工程建設和新建農房規劃管控為著力點,調整課程教學內容,為持續推進危房改造工程建設和強化新建農房規劃管控培養人才,以滿足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 逯長春,王屹.鄉村振興戰略下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探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8(4):11-16.
[2] 張明沛.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不移科學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廣西農學報,2018,33(1):2-3.
[3] 石潔.基于地域文化特色資源的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6(21):105-107.
[4] 何司彥,羅國良,丘燕芬,等.“政企校”聯動構建人才培養機制的研究與實踐——以農村職業教育園林專業為例[J].農業教育研究,2018(2):9-11.
[5] 江匯.“鄉村振興”背景下高職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探索——以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廣西農學報,2019,34(3):83-86.
[6] 范坤,梁晶.鄉村振興形勢下陜西高職院校旅游教育的創新與改革[J].陜西教育(高教),2022(3):82-83.
[7] 張園.鄉村振興戰略下高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探索[J].陜西教育(高教),2020(3):66-67.
[8] 張曦堃,徐珂璠.鄉村振興背景下涉農高職落實職業教育改革路徑探析[J].陜西教育(高教),2021(7):53-54.
[9] 劉貴梅.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高職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大眾投資指南,2019(14):240,242.
[10] 張妤,曹福存,黃磊昌.服務鄉村振興背景下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探索[J].山西建筑,2020,46(22):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