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職業教育作為產教融合的重要一環,為產業升級轉型、社會發展提供了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教材是職業教育的重要載體,構建契合時代發展需求的職業教育教材評估體系,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文章立足職業教育教材的適用性、完整性、規范性、適用性、先進性、系統性等多個維度,采用層次分析法,構建職業教育教材評價體系,為職業教育教材評價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 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教材;評價指標體系
教材質量是影響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構建職業教育教材評價指標體系是落實國家有關政策要求的需要、評價教材適應性的需要、探索智慧教學模式的需要和規范教材更新的需要。為了保障教材質量,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制訂教材建設規劃、加強教材審查和評估等。
一、新時代職業教育教材的特點
職業教育教材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石,除了包括傳統教材的教科書、講義、課件、實驗指導書,還包括各類電子教材、在線學習平臺及虛擬實訓環境等。職業教育教材的特點如下:
實用性:職業教育教材應緊密結合實際,注重實踐操作和技能培養,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提高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
職業性:職業教育教材應根據不同職業的需求,突出職業特點,注重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的培養,讓學生更好地適應職業崗位的需求。
先進性:職業教育教材應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和行業動態,注重先進理念和技術的傳授,讓學生接觸到最新的知識和技能。
互動性:職業教育教材應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提倡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開放性:職業教育教材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允許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教學安排,同時也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教材數字化:數字教材是信息技術、媒介以及紙質教材內容的有機融合,實現了教材媒體從紙媒向數媒的轉變。數字媒介賦能的數字教材能夠幫助教師確定最有效的教學方式,使教育領域孜孜追求的基于個人需求的定制教育成為可能。
數字教科書使用主體對于技術的適應性、接受度、能力素養等應是被重點關注的研制指標,借助前期調研數據研制出適用于師生主體的數字教科書,是提升數字教科書研制質量的重要舉措。
總之,職業教育教材應緊密結合職業實際,注重實踐操作和技能培養,倡導自主探究式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職業教育教材評價標準構建的動因
在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十四五”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職業教育在國家實用型人才培養和現代產業升級轉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特別提出了加強新時代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要求,進一步要求職業教育教材符合職業標準,突出產教融合,關注生產崗位、生產實踐的適應性;注重與職業標準、產業發展相適應,注重與生產實踐、社會實踐相結合,注重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德才兼備是職業教育的根本。堅持立德樹人為先這一根本標準,需優先考慮立德樹人根本要求,以培養符合企業升級轉型的技能型人才為主線,并將其貫徹于高質量職業教育評價各項任務之中,引導產教融合深度發展。
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在生產服務過程中的廣泛應用帶來了工作世界的革命,崗位工作任務、技術變革對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傳統的教材形式已經不能適應職業教育實用性和操作性的特點,各類數字化教材的出現為教材的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
為了確保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兩級規劃”管理的順暢運行,在國家層面已經建立了責權明晰、分工明確的管理機構體系——“國務院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負責指導和統籌全國教材工作;教育部成立教材局承擔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工作,負責全國教材具體管理工作;教育部職成教司成立教學與教材處,負責指導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工作”。
三、構建職業教育教材評價指標
職業教育注重育德與修技并舉,在構建職業教育教材評價時,須堅持立德樹人與服務經濟社會并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要注重職業性、技能性和實用性,因此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既要遵循教書育人一般規律,又要關注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規律,以服務區域產業升級轉型人才培養為己任,在學生具備政治認同的前提下,注重學生公民意識、職業精神、健全人格以及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培養,使之成為有理想、有技能、有擔當、有本領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教材是知識、思想與技能傳承的載體,是教與學的基本依據,是學生與教師、與學校、與社會的強力紐帶,能解決“三教”改革中“教什么”的核心問題。新時期需要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彰顯類型教育基本特征,助力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推動內容形式不斷創新等方面推進中國特色高質量職業教育教材體系建設。
構建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職業教育教材評估體系,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首先以職業教育教材評估標準作為教材選擇的決策依據,能夠對教材質量進行把控,杜絕劣質教材進入課堂;其次職業教育教材評估體系還可以作為教材建設的路標指引和建設導向,通過意識形態把控、確保教材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外評估體系的各項指標,可以作為教材編寫人員和出版社的基本參照,通過體系對標,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不斷提職業教育教材質量。從遵循教材的適用性、教材編寫規范性、實用性、專業特色、先進性、系統性、特色與亮點等方面考慮,制訂校級教材驗收評價標準。其中涉及教材建設目標、適用性、類型、完整性、建設特色、規范性、大綱、編寫隊伍、規范性、創新性、框架結構等方面,如表1所示:
注重職業教育辦學特色和產教融合的建設發展。進一步打通職教體系中高職五年一貫制和高本銜接,依托產業和地理優勢進一步突出職業院校辦學特色,積極嘗試開展職業本科試點,并優化和完善職教本科辦學特點和教學評價方式;另外要推動職普融通、職繼橫向融通,突出產教融合,積極開拓產業人才鏈,著力推動中高職銜接、高本融通,積極促進職教體系的健康發展。
結合《出版管理條例》對產品質量基本要求以及《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在組織、開發、審核、規劃、使用等各方面的規定要求。為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課程教材體系建設,確保高質量教材進課堂,學校常規開展年度教材驗收工作,根據專業大類的不同,設計學校的教材評審工作流程,根據各教材對應專業的專業大類將所有教材分組,并將有關材料(教材初稿和驗收登記表)發至各專業評審專家,并要求各位評審專家收到材料后根據《教材驗收標準》,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嚴謹認真地進行評審。
四、積極引導申報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首批“十四五”職業教育規劃教材評選從政治思想性、改革導向性、對接標準、職業導向、社會效益等15個維度進行了標準劃定。以規劃教材選評辦法為標注,鼓勵各專業積極開展產教融合試點,根據本地產業轉型和升級需求,在教材建設過程中將新工藝、新技術、新標準及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并根據實際需求積極構建數字化教學資源,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教材支持。
積極開展優秀教材遴選。將一批教學目標明確、職業教育特點突出、教學效果好的高品質教材作為重點建設目標,積極發揮職業教育優質教材的引領示范作用,拓展職業教育數字化新形態建設力度,加快推進省級、國家級規劃教材建設。
新時代職業教育迎來了發展的窗口期,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職業教育教材多樣化為教材評價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是數字教材這一全新的領域,傳統的評價方式已很難客觀對其進行評價。基于職業教育新形態教材評價難度、維度等更加多元化,國家在教材質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制訂教材建設規劃、加強教材審查和評估等,以確保教材質量符合職業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馬曉麗. 教育信息化2.0時代職業教育數字教材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 職業技術教育,2022,43(26):71-75.
[2] 王潤. 數字教材何以推動教學變革:邏輯與路徑[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1,20(05):44-51+68.
[3] 石娟,石鷗. 數字教科書研制的適用性困境與進路思考[J]. 課程. 教材. 教法,2021,41(08):51-55.
[4] 梁克東,王亞南. 基于“三教改革”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評價改革創新路徑[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8):28-34+41.
[5] 肖鵬程,郭文富. 深化職業院校教材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J]. 職教論壇,2018(12):30-33.
[6] 王常雪. 新時代職業教育教材類型特質及量化評價體系建構[J]. 職業技術教育,2021,42(21):28-31.
[7] 葛高豐,王細紅. 新時代職業教育教材的基本特征與建設路向——基于首批“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的實證分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29):47-54.
[8] 高倩,趙志鵬,高亞云. 裝備制造專業大類職業教育教材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 新閱讀,2023,(08):45-47.
[9] 劉曉杰,邵雯. 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職業教育新形態教材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 職業技術教育,2023,44(14):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