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為切實落實國家教育教學改革政策,做到“以研促教精準施策,提質增效全面發展”,河南省偃師高級中學提出“大教研、大管理”的辦學思路,強化教研,推進以課改為中心的教育教學工作,在學習融合基礎上,優化發展“六步導學”課改模式為“三環六步”課改模式,涵蓋了課前、課中、課后,把教研、課改、輔導融合為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通過實踐證明,扎實落實“一課一研”“先導課”,全面督查課堂改革,強化教學反饋實現了五育并舉,全面發展。
【關鍵詞】 教改;教研;教育事業;教育活動;教學質量
一、時不我待的課改需求
(一)育人方式變革的需要
2014年9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的實施意見》,2019年6月《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出臺,2020年1月教育部考試中心出臺《中國高考評價體系》,2020年10月《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發布,同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系列文件的出臺,既體現了“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教育目標,也凸顯了高素質人才的基本特征:具備學科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具有應用性和創新性。要達到上述目標,必須進行教育創新,改變育人方式。
(二)落實上級政策的需要
2023年4月24日,洛陽市教育局在欒川召開課堂改革現場會,會后偃師區教體局立即召開座談會。兩次會議共同聚焦一個主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方位提升教學質量。為落實洛陽市教育局和偃師區教體局的課改會議精神,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實現偃師高中跨越式發展的目標,河南省偃師高級中學重新梳理教研制度,再次細化課改要求,并嚴格按照要求,扎實推進落實。
(三)學校發展的需要
“科研強校”是河南省偃師高級中學的基本方針,但在多年的具體實施中,教師、學生與社會均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落實過程中:教研工作仍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狀況,以致學校教育針對性不強,學生問題增多,學校發展滯后。2021年8月,高紹輝校長到任后,經過充分調研,推出了有力舉措。他經常說:“教學和教研是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學生的成長需要嚴管加厚愛的管理,更需要抓住課堂,科學引導,培養高階思維,訓練動手能力,從而五育并舉全面發展。”因此,在2021—2022學年的第一個工作會議上,校領導班子明確提出“大教研、大管理”的思路,強化教研,推進以課改為中心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篳路藍縷的課改探索
(一)課堂改革歷程簡介
河南省偃師高級中學的課堂改革開始于2010年秋天。當年,學校提出了“六步導學”課堂改革模式,對改變教師“一言堂”、激發學生主體性起到了重要作用。經過5年的運行,2015年大部分教師已認識到課改的重要性,但對課改的效果仍然半信半疑,對課改的操作仍然停留在課改就是讓學生討論的層面上。前任校長姬安樂同志通過長期調研、座談,對課改流程和要點進行了總結概括,提出了十二點課改要點,深化了六步導學,讓教師課堂操作有據可依。
新的領導班子非常重視研究學習上級政策、研究學習周邊兄弟學校的優秀做法。經過多方對比研究后,為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決定:強化教研,以研促教,精準施策,進而提高課堂效率。2021年學校開始進一步修訂、深化六步導學,讓六步導學在引領課堂改革、規范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中起到更大作用。2022年4月學校邀請欒川一高楊帥主任到偃高做了關于教研和課改的專題報告。借鑒欒川一高的課改經驗,學校的課堂改革得到了進一步細化,落實也更加有力。
(二)融合學習,創新發展
學校先后參照杜郎口模式,組織多批教師到衡水一中、衡水二中、淅川高中等學校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校也走過一段彎路。比如學校看到一個學校好的做法,立即復制粘貼,但往往因為缺少配套措施,缺少相應的文化背景,結果“水土不服”,不僅不能提質增效,反而讓制度碎片化,執行起來缺乏連續性、系統性,成為學校發展的累贅和羈絆。經過反思,高校長提出制度體系化,操作簡單化。所有新的學習點要融合在原有的制度體系中,有目標,可量化考核;有負責人,可追究落實;有連貫性,可長期執行;操作簡單,明白易懂易操作。
在學習融合過程中,學校每年都邀請一些外校專家到校講學,對我校課堂改革影響比較大的是西峽一高徐洪梅主任、欒川一高楊帥主任。兩位主任都詳細介紹了本校課改的詳細做法,對學校課改有很大啟發。
(三)新版“六步導學”主要內容
1. 課前
先導課:先導課類似醫院“會診”的形式:將課堂教學的問題解決在上課鈴之前。學科組先行集體備課,由一位教師先上課,其他教師觀摩研討,在二次備課的基礎上再上課。先導課,顧名思義,突出一個“先”字,重在一個“導”字。執教先導課的教師要精心選擇教材重點章節,從教學目標的設計,到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從板書的規范,到師生的互動;從課堂的組織,到多媒體的運用、原汁原味、生動具體地將一堂課展現在其他教師面前,為同組教師提供一個真實完整的課堂實錄摹本。同組教師在吸收借鑒的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二次備課,這樣變個人“單打獨斗”為集體“協同作戰”,從而使教學由“單兵作戰”變為全方位、立體化的集團化運作。先導課的實行不僅實現試點先行,保證大面積授課質量提升,也讓說課更加有抓手,讓研課磨課落實在平時。
一課一研:教而不研則愚,研而不教則虛,教乃研之基礎,研乃教之利器。
2. 課中
課前三分鐘讀背:課前三分鐘鈴響,教師到教室候課,組織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讀背。讀背內容要求明確,上課開始進行提問檢測。
授課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可以在共案的基礎上相對自由地安排教學過程,但必須有學生自主學習環節——討論和展示;必須有解惑升華環節——點撥和總結,點撥和總結可以在學生展示階段后,也可以在每節課的最后階段,還可以分段進行。各個環節不要求有明確的具體時間,不要求各個環節的順序,但教師須謹記由“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由“抽象知識”轉向“具體情境”、由“學科知識”轉向“學科素養”、由“知識講解”轉向“問題驅動”。
3. 課后
檢查反饋方式有課后作業、周練等。訓練要精心組織,題目要精挑細選。同時,布置作業必批改,批改作業必點評,有錯必糾。周練成績要排名統計,要班會總結,要研究成績變化。
導師制:所有學生都有自己的分包導師,導師從心理建設、學法指導、生活技巧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幫助。導師制的執行,縮小了管理半徑,讓每個學生除班主任外都有一個知心人,一個重要階段的引路人。
培優補差:每個學科分包踏線學生2—3名,在固定時間進行培優補差。培優補差時,教師要了解學情,目的明確,確保檢查督導到位。
(四)把教研擴展到方方面面
優化德育教育。在學校已有的德育品牌活動“一會兩節三典禮四活動”基礎上,增加傳統節日教育,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每逢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節日,學校會結合不同主題給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
強化尊師重教。所有學生見到老師要問好,教師節開展系列感恩活動、每月給教師過集體生日等。
增加特色教育。利用張海書法藝術館的優勢,開展書法特色教育,除了每周書法課外,結合淅川高中徐洪梅主任的洪梅體,每次考試后增加書法考試,計入總分。
成長伴隨每一天。學校對全體師生提出“一二三四五”行動計劃,即每天做一件善事,每天跑步200米,每天讀書30分鐘,每天檢視反思,每周寫一次感悟成長周記。
三、千淘萬漉初見成效
(一)高考成績
2022年高考,學校一本上線739人,較上年的633人增加106人。尖子生成績突出,文科李靜遠同學位居河南省15名,洛陽市第1名,被北京大學錄取;理科周星碩同學位居河南省海軍清北雙學籍飛行員第1名,被錄取為清北雙學籍海軍飛行員。
2023年高考,一本上線789人,較上年增加50人。600分以上105人,比上年增加58人。尖子生方面,文科許璐凡同學位居洛陽市第1名,被北京大學錄取;理科張沛寧通過強基計劃被清華大學錄取。
(二)教師專業成長
名師方面:李會民、高繼紅、胡穩治老師被評為省級名師;付衛平、楊盈甫、胡穩治、郭博義被評為洛陽市優秀名師;李會民、李超飛被評為洛陽市名師。
優質課方面:李超飛老師獲河南省優質課一等獎,許珂巖、胡穩治老師獲河南省優質課二等獎;朱琳老師獲洛陽市“基礎教育精品課”評比活動一等獎。11名老師獲洛陽市優質課一等獎。
課題研究方面:曲健、許珂巖兩位老師的省級課題結題。劉國鵬、劉志恒老師的洛陽市課題結題。楊盈甫老師的省級課題立項。周宏武、楊勁濤、王劍、薛婷老師的洛陽市課題立項。
班主任方面:楊迎甫老師成為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溫家威老師獲洛陽班主任大賽一等獎。李德強、溫佳威、郭博義獲洛陽市優秀班主任稱號。
師德方面:張軍宏、陳瑛、李德強被評為洛陽市師德標兵。郭博義老師獲洛陽市師德比賽第一名。郭博義榮獲洛陽市最美教師。
骨干教師方面:李琳、孟曉、陳瑛、曹彩虹、楊迎甫被評為河南省骨干教師。
(三)學校特色發展
學校這兩年獲得集體榮譽有:河南省首批書法教育示范校、河南省招飛先進單位、河南省普通高中第二批新課程新教材省級示范校、洛陽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洛陽四星級數字校園、2023年洛陽市書法教育周先進集體。
學校跑團8月19日成立,并參加20km越野賽,區委書記、區長親自合影并鼓勵隊員。王藝茗 《相信未來》獲河南省第五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經典誦讀比賽二等獎。董佳音同學獲河南省羽毛球單打第一名,以高水平運動員身份被華東師范大學錄取。薛正陽同學以體育滿分的成績被北京體育大學錄取;8名同學被錄取為飛行員;38人被國防科技大學等軍事院校錄取。
古人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教育是祖國的未來,必須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全面發展出發,整體布局,精心策劃,緊跟時代節拍才能不辜負千萬家庭的期望。時代發展日新月異,學校的發展未來道路曲折而漫長,學校將秉承“以研促教,精準施策”的理念,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繼承中求創新 創新中謀發展——云南省會澤實驗高級中學教改掠影之一[J]. 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4(08):2.
[2] 姚亮,孔陶. 用飛翔宣言明天——吳江市第二高級中學教改掠影[J]. 江蘇教育,2006(23):50.
[3] 姚亮,張俊平. 化育新人——吳江市高級中學教改掠影[J]. 江蘇教育,2006(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