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與教師同是兩個神圣的職業。
每一年我的版畫研究生在學術論文答辯時,在畢業展覽上,我都會用兩句話鼓勵他們,第一句:“相信你不會在飛翔中疲憊,因為版畫給了你一個俯瞰的高度。”第二句:“深深根植于民族的土壤,腳踏實地去描繪具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這兩句話從另一個層面詮釋了我的藝術觀點:用堅定的信念弘揚版畫圖式精神,用準確的藝術語言傳遞真情實感。
對" 話
M:川音成都美院版畫系的成立,無疑對四川版畫藝術起著積極推動作用,您對版畫的“傳承”有什么新的看法?
G:要站在一個高點來看待川音成都美院版畫系的建立。我們從事的版畫教學和版畫創作,除了對版畫技法的修煉之外,還要樹立一種責任、信心和信念,讓教師和學生清楚中國版畫發展史。幾十年來,四川涌現出眾多版畫家及經典版畫作品,為新中國版畫發展以及傳承提供了重要的源動力,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重要一頁。四川版畫是中國版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新一代版畫人,不僅要感謝前輩為我們留下的每一件優秀的作品,為中國版畫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更要感謝他們用不懈的努力和辛苦耕耘為我們提供如此優越的平臺。川音成都美院版畫人責任重大,對四川版畫的傳承與發展更是責無旁貸。
M:在教學實踐中,您是如何理解版畫創作?
G:多年來,我一直堅持嘗試以作品代替作業,以參展促進創作,以個人的榮譽感召喚對專業的熱情。通過由淺入深地創作作品,迅速進入版畫的語境世界,并逐漸走向成熟、多元、整體、專業的版畫創作形態。我要求學生的創作不應該簡單地停留在摹寫客觀對象或者一成不變地沿襲前輩的成功典范,而是應該關注和挖掘作品背后更深層次的主題內容,首先主動提取客觀對象對自己最具吸引力的符號,再經過主觀處理,最后重構客觀對象帶給自己的心靈體驗。比如在采風寫生創作中,更應該去關注該地區所特有的文化元素、民間民俗符號,特別是西部地區獨特的少數民族元素和民間民俗符號,而不是簡單地停留在風景寫生上。
版畫學習,讓來自不同地區的年輕人走到一起,使他們有機會在版畫的召喚下,懷著對版畫的虔誠和熱忱,以不同的視角和視覺語言,審視當代文化藝術的發展態勢,表達他們對于版畫藝術傳統、社會與自然,以及人生存境遇的思考。
伴隨著當代版畫藝術表現形式的不斷拓展,版畫專業教育和不同背景學生群體的不斷變化。我一直的想法都是努力讓“學院版畫人”成為四川社會各界特別關注的藝術群體,這一想法一直在我以前的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版畫創作群體中實施,近十幾屆版畫研究生更是以富有青春活力的姿態、堅毅執著的“版畫精神”、根植于“四川版畫”的沃土,不斷地豐滿自身羽翼,完善其在學習發展中對版畫藝術創作的實踐。
甘庭儉
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版畫系特聘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美術學碩士領銜導師,中國魯迅版畫獎獲得者。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民族美術藝委會委員,教育部藝術碩士教指委美術專委,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審專家,四川高校版畫教學與創作促進聯盟主任,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副主任,成都市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主任,成都藝術職業大學副校長。作品曾多次入展各級各類重要展覽并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