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國元帥陳毅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功勛卓著,留下了許多為人稱頌的革命業(yè)績。新中國成立后,他雖身居高位,卻仍保持著革命者和人民公仆的本色,全心全意為建設新中國不懈奮斗。他不僅嚴于律己,同時對家人及親戚適時、有針對性地嚴立家規(guī),嚴格要求他們一切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重,不能為個人搞特殊。其清廉家風為人稱頌。
對父母:“約法三章”處處嚴要求
1950年春,陳毅的父母千里迢迢來到上海看望闊別二十多年的兒子,同時也來看看當了上海市長的兒子,是如何管理千頭萬緒的大上海并帶領上海人民謀幸福的。
平時陳毅和夫人張茜工作都很忙,根本沒有太多時間陪二老游覽上海。時間一長,陳毅父親就在家待不住了。他靈機一動想出“妙法”,即每到周六下午就給在上海工作的侄子陳仁農打電話,請他作陪游覽。陳仁農每接到電話就向單位請上半天假,還私下叫陳毅秘書備好車。伯侄倆約定:千萬別讓陳毅等人知道,一定要保密行動。就這樣,他們神不知鬼不覺一連游玩了三次。
到了第四個周六,兩人早已約定好要去大海邊觀光一番。
誰知中午時分,陳毅突然給陳仁農打電話,叫他下午不要再請假,還說請他下班后去家里吃晚飯。陳仁農知道伯父和自己的“秘密行動”露餡了。
那天晚飯后,陳毅坦率地與父母“約法三章”:一是不得隨意動用公車;二是不要借用他這個市長的名義外出辦事;三是考慮到當時上海情況特殊,沒有特別的事,不要隨意外出。
陳毅的父親聽罷,一邊嘆息一邊笑道:“我們‘遵命’就是了。只是你那第三條太厲害了!剛到這兒來實在不習慣……我在老家多自在,四川的茶館是個最自由的天地……”
在陳毅如此“約法三章”管束下,陳毅的父母在上海大約住了三個多月。見兒子兒媳工作實在太忙,二老不愿再加重他們的負擔,加之確實不習慣大城市的生活,便決定還是回老家。
陳毅送別父母時,既風趣又認真地說:“你們回去了,以后隨時還可以來。但這一次‘約法三章’的前兩條,在何時何地都不能改呀!記住,那可是支持兒子的工作啊!”
知子莫如父,“挺”子也莫如父。陳毅的父親自那次家庭會后,嚴格要求自己,從沒違約過。他呵呵笑道:“娃你放心吧,我終生不給你丟臉就是了!”陳毅滿意地點點頭,深情地望著二老,然后與他們話別。
對親戚:不開“后門”,拒絕搞特殊
陳毅出任剛剛解放的上海市市長時,由于帝國主義的封鎖和戰(zhàn)爭造成的破壞,上海人民的生活面臨著巨大的困難。陳毅在大會上動員說:“要靠我們黨員干部自己首先緊縮,拿出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精神來克服困難。”
在敵特企圖刺殺陳毅的情況下,陳毅將自己的警衛(wèi)人員從16名減為6名,他還帶頭到機關食堂吃大灶,為各級領導做出了表率;他的孩子們穿的都是舊衣服,大孩子穿過了,小孩子接著穿,連夫人張茜穿的也是帶補丁的襯衣和襪子。張茜患病住院時,因為衣服上有補丁,醫(yī)護人員都沒有想到她竟是市長夫人。
在陳毅帶領下,上海駐軍僅一個月就省下20萬石軍糧,大大減輕了政府和人民的負擔。不到一年時間,上海的工業(yè)生產、人民生活就恢復了正常。
1950年春,陳毅的妹妹陳重坤隨同父母親從四川來到上海。到上海后,陳重坤天真地想,二哥是大上海的市長,我可以靠他享享福了。
誰知,住了一段時間后,陳毅對她說:“新社會要自食其力,不能當寄生蟲。”
不久,陳重坤又提出讓二哥寫張條子,讓她上大學。陳毅說:“這個條子我不能寫,我是共產黨的上海市長。你有本事自己去考,考不取就回四川。”后來,她參加考試,考取了上海衛(wèi)生人員訓練班,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上海市衛(wèi)生防疫站工作。
兩年后,陳重坤還是想上學。恰巧,上海辦起了速成中學。于是,陳重坤又要求二哥介紹她去學習。陳毅語重心長地說:“那些能上速成中學的都是解放區(qū)的有功之臣,你怎么能和他們比呢?”
1954年,陳重坤在南京結婚了,夫婦倆住在一間平房里。后來又有了孩子,再加上婆婆公公等,一家六口人住在一間20平方米的房子里。
1964年,陳重坤寫信要求二哥跟有關方面打個招呼,調整一下住房。陳毅去南京出差,特意把重坤夫婦叫去批評說:“你們有困難應向組織反映……我們都是共產黨員,現(xiàn)在正是國家困難時期,應該為國家分擔困難,而不能增加困難。”就這樣,陳重坤一家在這間平房里一直住到1969年調離南京。
1951年11月27日,時任四川蓬溪縣蓬萊區(qū)婦女主任的陳德珍給叔叔陳毅寫信,請求去上海上學。陳毅沒有同意侄女陳德珍的請求,只是寫去回信,語重心長地叮囑她安心工作,在工作中刻苦學習,在斗爭中鍛煉成長……
對子女:數次書信寫詩嚴格家教
陳毅對子女更是嚴格要求。他經常教育子女要遵紀守法,永遠記住當官要忠于祖國,忠于職守;要清正廉明,多為人民做好事。
1961年夏天,陳毅在二子陳丹淮上大學前,寫下一首《示丹淮,并告昊蘇、小魯、小珊》的長詩,諄諄告誡她們:
小丹赴東北,升學入軍工。寫詩送汝行,永遠記心中。汝是黨之子,革命是吾風。汝是無產者,勤儉是吾宗。汝要學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學技術,專業(yè)應精通。勿學紈绔兒,變成白癡聾。少年當切戒,阿飛客里空。身體要健壯,品德重謙恭。工作與學習,善始而善終。人民培養(yǎng)汝,報答立事功。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試看大風雪,獨有立青松。又看耐嚴寒,籬邊長忍冬。千錘百煉后,方見思想紅。
一首寫罷,他覺得還需再囑咐幾句,便又研墨展紙——
深夜拂紙筆,燈下細沉吟。再寫幾行詩,略表父子情。兒去靠學校,照顧勝家庭。兒去靠組織,培養(yǎng)汝成人。樣樣均放心,為何再叮嚀?只為兒年幼,事理尚不明。應知天地寬,何處無風云。應知山水遠,到處有不平。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尤其難上難,鍛煉品德純。人民培養(yǎng)汝,一切為人民。革命重堅定,永作座右銘。
后來陳毅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全家人就一直住在中南海的幾間普通平房里。他平時衣著也很樸素,除了外事活動和開會外,夏天總是一身舊布衣,冬天是一身咖啡燈芯絨罩衣,袖口處還打著補丁。
陳毅的言傳身教深刻地影響著子女們。
“汝是無產者,勤儉是吾宗”, 陳毅不允許子女享受任何特殊的照顧。生活中,陳毅要求孩子們不當紈绔子弟,從小養(yǎng)成勤儉樸素的生活作風。他要求子女“老大新,老二舊,老三補,老四破”。他家?guī)讉€孩子的衣服總是大的穿了小的穿,“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當時老三陳小魯歲數雖小,可個子長得快,衣服輪到他穿時往往不僅破舊而且顯得很不合身。有次,他用手摸著蓋不住腿肚子的褲子跟陳毅的秘書說:“叔叔,我就穿這么短的衣服過年嗎?”孩子們平時上學和普通孩子一樣,即使是風雪交加的數九寒冬,也都是騎自行車去學校,從未乘坐過陳毅使用的小汽車。
有一年,北京少年盛行滑冰,孩子們吵著要買滑冰鞋,陳毅給陳昊蘇寫信說:“冰鞋你兄弟三人可以各買一雙。姍姍還小,明年再買。”陳毅不放縱、不溺愛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其清正廉潔的家風家規(guī)和嚴格自律的高風亮節(jié),至今仍昭示著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