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顧名思義是以網絡為載體進行"傳播的文學作品。21 世紀,隨著計算機和網絡 技術的發展,"網絡文學得到了迅猛發展,"中國"網絡文學不僅成為國內有關學者百家爭鳴的研"究焦點,也成為世界有關學者關注的焦點性話"題,近在咫尺的韓國也不例外。21 世紀以來,"韓國學界出現了研究中國網絡文學的熱潮,研"究成果集中在中國網絡文學的特點等現狀分析"以及中國網絡文學的生產機制、消費群體、譯"介、對外傳播等結構性問題上。根據阿卡邁公"司發布的《2014 年第四季度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早在 2005 年,韓國的網絡普及率就高達"71.9%。因此,韓國的網絡文學起步較早,發"展速度也驚人。時至今日,韓國已經具備了較"為成熟的網絡文學市場和市場運作模式,構建"了先進而完備的網絡文學產業鏈,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產業融合發展道路。眾多網絡文學"作品已經走出國門,暢銷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網絡文學的研究上,韓國也走在世界的 "前列。為此他們經常對外國的網絡文學進行研""究和評價。那么韓國學者是如何評價中國的網 "絡文學現狀,對中國網絡文學的對外傳播及譯""介情況又是如何研究的呢?這方面的研究至今""是個空白。本文從韓國研究中國網絡文學現狀""入手,從中國網絡文學的譯介及對外傳播等幾""個方面,對韓國研究中國網絡文學的狀況進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很顯然,這對于進一步深""入考察、梳理、歸納和分析中國網絡文學的現狀,"提高中國網絡文學的國際化發展以及推動中國""故事、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韓國學界對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的現狀
隨著中國網絡文學在規模上迅速擴大,韓"國國內興起了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的高潮。如果"在韓國的搜索引擎網站(NAVER)上搜索“中國網絡文學”,就會出現大量的有關文章。可"以看出不僅是韓國新聞媒體,韓國的知名網站、"韓國研究機構、韓國的文化產業部門都介入了"研究中國網絡文學的熱潮之中。韓國學術研究"信息網(RISS)"顯示,"到 2023 年 7 月為止,"韓"國境內發表的有關中國網絡文學的期刊論文 96"篇,學位論文"104 篇,著作"103 本,研究報告"42 篇。這些數據足以說明韓國學界研究中國網"絡文學的大體情況和熱衷程度。
2017 年"10 月,韓國《亞洲經濟》以《中"國網絡文學將成為世界主流》為題發表了一篇"評論員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國的網絡文學從"“非主流”已經發展為“網絡文學的天國”。"2018 年,韓國產業振興院發表一篇題為《中國"網絡文學的 IP 影響力研究》的研究報告。報告"從中國網絡文學的 IP 發展概要、IP 派生分析、"IP"影響力分析三個方面對中國網絡文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
2020"年,韓國產業振興院還發表了題為《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動向》的研究報告。此"報告也對中國網絡文學的對外傳播現狀、對外"傳播模式、海外接受情況等進行了詳盡地研究。"《讀懂現代中國的關鍵詞"100》是由韓國教育"部和韓國研究機構贊助,韓國人文研究所協會"和 NAVER"網站共同企劃制作的項目。這個項"目里也有不少與中國網絡文學有關的研究論文"和評論文章。
在韓國研究中國網絡文學的代表人物是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樸民浩。他對中國網絡文學"研究情有獨鐘,在韓國學術期刊上發表有關論"文 20 多篇,表現出了他對中國網絡文學的極"大關注。""2018 年,他發表了一篇由韓國研究機"構資助的研究報告《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狀況及"其局限性》,并且在《讀懂現代中國的關鍵詞"100》這個項目里,也發表了評論文章《中國的"網絡文學》,引起了巨大反響。
期刊論文是韓國研究中國網絡文學的重中之重。綜觀韓國期刊上的有關論文可以分為以 ""下幾個部分。一是研究有關中國網絡文學特征"""的論文。這類論文有項征(音譯)、金珠(音譯)"的《中國網絡小說的地位與特征研究》(2018)、 崔宰溶的《對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的批判性思考》"""(2010)等。他們對中國網絡小說的特征進行"""了分析,并針對中國網絡小說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二是有關研究中國網絡文學"""話語體系的論文。這類論文有樸民浩的《從文"""化傳媒的角度看中國網絡文學話語體系和存在"""的問題》(2017)等,這類論文基于媒介理論"""對 2000 年以來中國出現的網絡文學研究的爭論"""點進行了整理和分析。三是研究中國網絡小說"""媒介問題的論文。這類論文有李寶京(音譯)"""的《網絡與媒介——關于中國網絡文學的報告》"""(2003)、樸映宣(音譯)教授的《網絡文學"""的生產和傳播網絡——以“起點中文網”為主》"""(2009)、崔宰溶的《中國網絡文學與文化產業》"(2012)、劉正元(音譯)的《中國網絡小說"""發展之考察》(2018)等。他們主要對中國網 ""絡文學的現狀、網絡文學與媒介變化、網絡文"""學產業的特點及發展路徑以及對中國網絡文學"""的爭論焦點問題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四是研究"""中國網絡文學譯介情況的論文。這類論文有崔"""宰溶的《中國網絡小說的韓語翻譯狀況研究》 "(2019)等,對中國網絡文學韓語翻譯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隨著韓國學界對中國網絡文學的日益關注,"年青一代的學者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從而也出 "現了不少學位論文。綜觀這些學位論文大體上""分為以下幾種。一是有關研究中國網絡文學特 "征的。這類論文有李曦的《關于中國網絡小說""的特征研究》(2019)"、朱琳琳(音譯)"的《中 "韓網絡小說比較研究》(2008)等。他們對中 "國網絡小說的概念定義、發展過程以及中國網 "絡小說的特征等進行了研究,并對中韓網絡小說的相似點和差異點進行了分析。二是有關研 "究中國網絡文學傳播媒介和其他產業的關系以""及收益問題的論文。這類論文有金宅圭的《中""國出版產業的變化和網絡文學》(2013)、何 "志軍(音譯)的《中國網絡文學的收益多元化 "研究》(2021)、鄭有慶(音譯)的《中國仙""俠網絡小說的媒介轉換》(2019)等。他們的""論文對中國網絡文學的定義、發展階段、分類、""特征以及與純文學的關系等進行詳盡研究的同""時,強調網絡文學的發展促使現有的出版和文 "學模式的聚變問題,并且對中國網絡文學多元 "化的收益模式和媒介轉換情況進行了整理和分""析。三是有關研究中國網絡文學生產機制及平 "臺模式的論文。這類論文有嚴曦曦(音譯)的《中""國網絡文學平臺模式研究》(2019)、吳琪的《中""國網絡小說動畫作品化研究》(2020)、穆熙""英的《中韓網絡小說比較研究——以小說〈云 "畫的月光〉及〈步步驚心〉為中心》(2020)等。"他們在論文中對中國網絡文學平臺的概念及發""展過程進行了闡述,并對幾個主要的平臺模式 "進行了案例分析,也對中國網絡平臺發展進行 "了展望。
以上是韓國學界對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的基 "本狀況。可以看出他們對中國網絡文學的研究""涉及面很廣,涉及的問題有中國網絡文學的形""式、內容、作者、讀者, "以及產業、營銷、譯介,"甚至話語體系等各個方面。本文接下來重點對""與中國網絡文學的譯介及對外傳播有關的韓國""學界的研究進行綜述。
二、中國網絡文學的譯介及對外傳播
網絡文學的譯介是中國網絡文學“走出""去”,進行對外傳播、走向世界的一條必經之路。"韓國學者對中國網絡文學的譯介和對外傳播問""題也進行了詳盡研究。如崔宰溶的《中國網絡""小說的韓語翻譯狀況研究》(2019)便是其中的一例。文章以"KOCM 出版社出版的譯本《寵"""物天王》為例,對韓語翻譯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解決方案。他認為,在韓"""國出版的中國網絡小說的譯文從“翻譯”的角 "度來說是脫離原作者意圖的,很多部分是經過"""“隨意篡改”的“再創作品”。這些作品在翻"""譯出版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刪減和大幅度的調"""整, 因而很難說是基于翻譯基本原則“信達雅”"的正常的“翻譯作品”。導致這種問題的原因"""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是出版社。在出版社眼里, ""網絡文學作品是一種“商品”——得到盈利的"""代售品。商品的價值在于它的銷量。因此,出"""版部門對此進行多種操作,從而牟取巨大的經"""濟利益。但筆者認為,暫且不說文學作品的美"""學價值和文學作品的深層的價值原理以及經濟 "效益問題,僅從文化產業和翻譯的本地化策略"""的角度來看,這種改編可以說是大膽的、積極的, 有創新意義的和行之有效的。由于中韓兩國具"""有不同的文化習俗和欣賞習慣,網民之間有一 "些抵觸情緒是必然的。在這種情況下,站在接"""受者的立場上,對網絡文學作品進行一定程度 "上的改編和“再創造”,使它本土化是消除文"""化隔閡,成功打入域外市場的關鍵。
與之不同,陳艷艷(音譯)的《網絡文學"中韓翻譯中的顯化策略研究》是結合網絡文學"所具有的通俗化、口語化等語言特征,專門從"譯介學的角度探討中國網絡文學“走出去”問"題的。但譯介涉及很多問題,其中本土化策略"很重要。他認為翻譯是把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的過程,但任何一種語言都有其特定文"化內涵。為了實現翻譯的等價,有必要在翻譯"的過程中使用顯化策略,根據前后文的脈絡適"當添加邏輯連接詞或增添解釋性的短句等來把"那些文化內涵傳達出來,增強譯文的邏輯性和"可理解度,從而達到譯文的清晰化、明晰化。"他認為,目標語言中沒有和原文相對應的表述"或信息時,譯者有義務采用各種方式向接受者明確說明其內容。為了明確這些文化相關信息, 譯者可以直接在句子中添加相關信息,或者在"相關內容后面添加說明。由于漢語和韓語的語"言表達習慣的差異,按照詞典的意思直譯原文"文本的詞匯,有時不符合韓語的表現習慣,從"而導致譯文詞不達意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譯者有必要解釋這些詞的意義,使其符合目標"語的表達習慣,"以便實現真正的本土化,"向讀"者傳達正確的信息。
2020 年發表的韓國產業振興院的《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動向》的報告,對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障礙因素進行了分析。在這里"""指出,阻礙中國網絡文學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問題是翻譯的質量問題。文學作品翻譯所具有"""的翻譯難度,以及翻譯費用高、時間長、反饋"""慢等問題也是嚴重阻礙中國網絡文學“走出去” 的客觀因素。尤其是中國特有名詞、專有名詞、"""文化負載詞等的翻譯還沒有統一標準。再者, "海外網絡文學市場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盜用等"""侵權行為時有發生;海外維權訴訟時間長、證 "據收集困難、溝通困難等也大大阻礙中國網絡"""文學“走出去”。還有海外作家的費用結算, "海外匯款及結算程序煩瑣且耗時長也是問題之 ""一。該文最后對中國網絡文學的未來展望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文化產品的生產及商業模式 "要多樣化。通過征集活動、交流會等方式,挖"""掘和培養網絡文學的本土化作家。在文化產品"""的海外營銷上,探索多渠道銷路,加強與海外 "當地的電子書平臺和營銷企業之間的合作。二
是在文化產品的內容上,要通過 IP 賦能,提高"產業之間的連通性,開辟更多樣的體裁來滿足 海外用戶的不同需求。可將海外用戶喜歡的作"品進行多種衍生產品開發,構筑網絡文學作品"的系列產業鏈。三是輸出海外的網絡文學的翻"譯問題。在這個方面,他提出應進一步發展人"工智能翻譯技術,實現可翻譯語言的多元化。
三、結語
本文對韓國學界的中國網絡文學的現狀、 "譯介及對外傳播等研究情況進行了多方面的歸""納和整理。因為政策、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韓國學界對中國網絡文學的看法也有一些偏頗,"但是他們對中國網絡文學的譯介及對外傳播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意義。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注意傾聽海""外對中國網絡文學的各種聲音,有利于推動中 "國網絡文學的國際化發展以及中國故事、中國 "文化的對外傳播。希望中國網絡文學認真總結""經驗, 取長補短, "超越文化的差異、突破國境,"""昂首走向世界。
["作者簡介"]"李青,女,朝鮮族,吉林龍井人, 畢業于吉林外國語大學,碩士學歷,研究方向""為韓國語翻譯學。通訊作者李正實, 女,朝鮮族,"吉林舒蘭人,吉林外國語大學韓語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韓國語語言文學、韓國語翻譯學、""韓國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