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臨川四夢”是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1550—1616)"的代表作,"包"括《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牡丹亭》"四個劇作本,其中凝聚了湯顯祖對于社會以及"人生的思考,既充滿了美學價值又具有現實意"義,這般優秀的劇作在今天卻逐漸淡出了人們 的視野。近年來,"“國風國潮”興起,傳統文"化以全新的姿態煥發出生機與活力,在數字背 景下,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對“臨川四夢”進行"數字保護與創新傳承是具有必要性的。
一、戲曲數字化的特征及優勢
數字技術給傳統文化帶來了挑戰的同時,"也為其保護與傳承提供了新的機遇,作為全新"的文化生產與傳播方式,數字技術正推動戲曲"文化與時代融合。
(一)戲曲資源數字化
傳統戲曲包括劇本、服飾、戲臺等物質資"源以及身段、唱腔、表演等非物質資源,主要"以書籍文獻為載體,"“師徒授業”為模式實現"戲曲傳承。通過這種古老方式流傳下來的戲曲"資源既不完整又易受到損壞,最終會導致文化"的流失。
數字化儲存可將戲曲資源轉化為可復制的"數字信息,通過建設戲曲數據庫、數字博物館"等形式將其永久儲存,共享信息,持久地保護"珍貴的戲曲資源,同時音頻、圖片、影像、三維模型等載體也大幅提升了儲存內容的豐富性,"如時下出現的“數字模擬”技術,可通過數字""化建模和虛擬復原技術對戲曲文物進行再造、 "儲存及展示, 為戲曲的傳承發展提供新的可能。
(二)戲曲展示多渠道
戲曲作為存在于舞臺上的瞬間藝術,在今"天,已經可以通過數字技術超越時空的限制進"行展示與傳播,大眾接觸戲曲更加便捷,不再"受到地域、人員、場地等方面的限制。其傳播"形式已經由單向傳播轉向裂變式的群體傳播,"多渠道發力促進傳統戲曲融入時代發展。
如今,戲曲的展示與傳播多觸點、多場景"且內容豐富,包括紙媒、電視、戶外廣告等傳"統渠道以及微信小程序、手機軟件、視頻網站"等新興的數字渠道,智能化終端的普及使得人"們可以隨時獲取所需信息,同時成為內容展示"與傳播的主體。此外,數字化的戲曲展示可通"過充分發揮不同渠道的特征及優勢,實現跨場"景的智慧傳播。
(三)戲曲體驗多維度
隨著時代的變化,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得戲"曲體驗走向多維度,出現了強交互性的特點, 通過交互行為增強觀眾的體驗效果。
一方面,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的互動及交流"變多,在戲曲主題內容的策劃上,表演者及相"關人員可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精準"定位用戶需求。另一方面,觀眾可通過 3D 全"息影像和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進行角色扮演,親身體驗新世界。在數字平臺上,觀眾對于戲"曲的認知不同于以往被動接受信息的模式,觀"眾可以在數字技術再造出的虛擬現實世界中獲"得日常生活中無法得到的體驗,戲曲數字化的"強互動性使得觀眾可成為共同表演的角色,通"過主動探索獲得樂趣并產生相關的情感體驗。
二、“臨川四夢”數字化保護與創新傳承現狀
(一)“臨川四夢”的藝術價值
“臨川四夢”的核心就是“情”與“夢”,""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充滿了追求個性自由的 """人本主義思想,作品中不加矯飾,極盡描寫人 """的自然天性,這份至真至純的浪漫在“臨川四夢”"中盡情體現。湯顯祖曾說: “因情成夢,"因夢""""成戲。”“臨川四夢”就是對他至情戲曲美學 """觀的踐行。
在當時“程朱理學”盛行的時代背景下,“臨""川四夢”的出現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它表達的""不僅是世俗的男女之情,其中所蘊含的對人性""自由的追求超脫了歷史的局限,極具哲學意味,"""為觀者展現出一個自然天真、寫意詩性的新世""界,這正是“臨川四夢”所擁有的“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境界,對后世的文學作品 "如《紅樓夢》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臨川四夢”的數字化成果
1. 多方合力推動發展
近年來,"“臨川四夢”戲曲資源受到有關"部門重視,政府、高校、企業等多方聯合,針對“臨"川四夢”展開了相關數字化探索,如江西省撫"州市與北京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院共同舉"辦了“新臨川四夢”園林版沉浸式演出等活動, 廣東省電影家協會與嶺南戲曲頻道聯合制作了"音樂微電影《一夢·臨川》。多方協調合作、"資源互補,開創了“臨川四夢”數字化發展的"新模式。
2. 數字文創形式多樣
“臨川四夢”的數字文創形式多樣,以大"""型實景演藝項目《尋夢牡丹亭》為例,《牡丹亭》"中的戲劇元素、舞美燈光、表演通過數字化的 ""形式獲得了完美的展現,是國內首個集沉浸交"""互表演與游園體驗于一體的演藝項目。此外還"""有“臨川四夢”油畫數字藏品、“游園聽夢”"中國美學沉浸式數字文創展等各類數字文創產"""品,均受到大眾好評。
3. 文旅融合拉動經濟
文旅融合是近年來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網易于 2023 年打造了“昆曲之鄉如夢臨川”主"題手游,將“臨川四夢”的故事與昆曲發源地——"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的恒升橋、尚書浦、古戲 臺等典型場景進行融合,通過虛擬與現實結合"的數字化手段,推動傳統戲曲在千燈鎮得到創"新傳承,以“臨川四夢”賦能文旅產業,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帶動地區經濟增長。
(三)“臨川四夢”數字化的不足之處
當前“臨川四夢”相關數字化的探索頗具"成效,對其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為了進一"步推動“臨川四夢”融入數字時代,應從系統"化的角度出發,構建“臨川四夢”數字保護與"創新傳承的新格局。
系統化是根據特定目標,從局部到整體,"統籌規劃相關要素以實現目標最優解的過程。"對“臨川四夢”而言,其系統化的數字保護與"創新傳承方法主要體現在多維度和多渠道的儲"存、開發、傳播中,但目前“臨川四夢”并未"系統應用數字技術,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1. 資源儲存
對資源的儲存和整理是戲曲保護與傳承工"作的基礎,戲曲資源具有豐富性和動態性的特"點,而數字技術在資源的儲存上擁有極大的優"勢,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多載體永久"儲存數據,戲曲資源的儲存正在逐步轉變為以數字信息為主體。而“臨川四夢”目前并未完"善相關數字資源庫及數字平臺的建立,未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系統儲存戲曲資源。
2. 人才培養
“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核"心,“臨川四夢”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短板,"一方面缺乏具有專業知識、戲曲技藝過硬的表"演人員,另一方面缺乏具有創新意識、能夠開"發運營數字產品的市場營銷人員。同時, “臨"川四夢”在中小學及高校教育中也未獲得足夠"的重視,現有的人員不足以支撐相關數字化工"作的開展。戲曲的保護與傳承是多主體的,不"僅需要政府、高校等組織的參與,"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廣大民眾的力量,需要通過數字教育擴"大“傳承人”隊伍,以此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3. 產品開發與宣傳
當下,"市面上的數字產品繁多、競爭激烈, ""大眾需求向多元化、娛樂化靠近,"而“臨川四夢”"相關的數字產品缺乏系統的開發與傳播,在市 """場上比重不大,"缺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此外,“臨川四夢”目前所打造的數字產品大多沒有"考慮到現代語境,完全照搬傳統劇本中的故事"情節,而傳統戲曲中的部分敘事對于今天的時"代來說過于老舊,無法滿足當下的市場需求。"對“臨川四夢”而言,缺乏系統的產品開發就"無法滿足發展的需要,且當下“臨川四夢”的"傳播渠道單一、傳播效果薄弱、大眾關注度低, 產生的商業價值也極為有限,無法形成“臨川"四夢”的品牌效應。
三、“臨川四夢”戲曲數字化保護與創新傳承"方法
結合戲曲數字化特征及“臨川四夢”數字 "化保護與傳承現狀分析,"“臨川四夢”應在堅 "持“政府主導+社會支持”的背景下從資源儲存、"人才培養、形式創新、多樣傳播、多元業態五方面出發,保護為主,合理利用,將數字技術"系統地融入“臨川四夢”保護與傳承的全過程。
(一)搭建數據庫,建設數字場館
對于“臨川四夢”來說,首要的任務是完"善戲曲內容的儲存,以此對“臨川四夢”進行"系統化地保護與創新傳承。
戲曲數字化的核心在于開放與共享, “臨"川四夢”可搭建數字化資源平臺,通過數字手"段對資源進行整合,建設包含音頻、圖片、影"視等內容載體的數據庫,使資源最大程度得到"利用。此外,"“臨川四夢”可以通過數據庫來 打造數字博物館及文化館等場館,開展研學及 社會實踐活動,讓觀眾可以通過觸覺、視覺、"聽覺等行為感受展品,以此對觀眾進行文化展 示及宣傳教育。
(二)數字教育助力文化傳播
“臨川四夢”的保護與傳承,需要通過數""字化教育培養專業人才,包括戲曲表演者、戲""曲傳承人以及專業的戲曲數字化人才。在院校""教育和戲曲培訓機構中可以引入“名家示范 +""人機教學”的新模式,將老師的唱腔展示及身""段示范等教學內容轉化為計算機中的三維影像,"使學生可以多視角、多感官、重復性地學習戲""曲相關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相關部門 "還可以組織青少年通過文化共享平臺欣賞用數 "字形式演繹的“臨川四夢”作品,增加青少年""對“臨川四夢”的認同感,"助力傳統文化的傳播,"培養下一代新觀眾。
(三)創新“臨川四夢”表現形式
1. 數字化場景
在國內外都有將三維數字虛擬技術應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的案例,利用數"字虛擬技術仿真戲曲舞臺上的場景,可以重復"進行表演并且更具真實性,通過虛擬技術可以還原戲曲舞臺上消失的場景,超越時空的界限"盡情展現創作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數"字虛擬技術介入實景表演,可以通過虛擬場景"的構建替代大型景觀和群眾演員,有效降低實"景表演的成本,"創作出低成本、高附加值的“臨"川四夢”戲曲作品。
2. 多通道沉浸式交互體驗
數字化的戲曲具有強互動性,不同于傳統"以視聽為主的欣賞方式,"當下,"以用戶為導向"創作沉浸式演出已成為戲曲表演的發展趨勢,視覺、聽覺、觸覺乃至嗅覺都可以融入戲曲欣賞, ""聽、說、看、觸的融入大大增加了表演的趣味 """性和互動性,戲曲寓教于樂,但人們欣賞它的 "nbsp;"本質還是為了滿足娛樂的需要。當下,人們追 """尋節奏更快、沖突更強的表現形式,“臨川四夢”"可利用數字技術構建沉浸式環境,并在此環境 """中整合戲曲內容,進行多結構、多感官、互動 """式的作品編排和演出,觀眾與演出之間形成雙 """向互動,觀眾可對演出進行實時反饋,改變演 """出的呈現效果。
(四)傳播模式多元化
戲曲文化相關的數字產品要想得到廣泛傳 """播進而轉化為經濟效益,需要構建多元化的傳 """播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包括社交媒體、廣播 """電視、場地廣告等不同渠道的作用。“臨川四夢”"可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手段進行數字營銷,根據不同平臺、不同觀眾的特征及要求,進行"針對性的產品開發與宣傳,以此吸引觀眾注意"力,進而助推相關數字產品消費。
數字化洪流中人人都可以是內容的創作者"和傳播者,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通過網絡獲取"戲曲視頻、戲曲新聞、演出通告等信息,除官"方的宣傳外,"“臨川四夢”可通過網絡互動等"形式鼓勵戲曲愛好者自行傳播“臨川四夢”,讓大眾有更多的渠道來接觸、了解乃至學習傳"統戲曲。
(五)娛樂游戲化
在數字時代成長起來的消費者追求娛樂化、"游戲化、差異化的體驗,"保護傳承“臨川四夢”"需要創新思維方式,將資源轉化形成多元的產"""業,以趣味性的方式融入消費者的生活。“臨 "川四夢”可采用“線上展示 + 線下體驗”的模"""式,"線上通過視頻直播、云直播吸引廣大觀眾, ""增加可視化內容,通過 3D、AR"等技術創作衍"""生劇、衍生動漫、衍生游戲等產品;線下開展 "快閃體驗、博覽會等活動,開設如沉浸式劇本殺、"主題民宿、文化街區等實體項目,實現文旅融合, 多渠道聯動吸引消費者。
四、結語
“臨川四夢”是臨川文學的精華,同時也""是傳統戲曲文化的杰出代表。當下,傳統戲曲 "不再局限于舞臺之上,電影、電視、網絡媒體""等媒介的出現為傳統戲曲帶來更多的傳播方式,"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多媒體模型等數字技術""為傳統戲曲提供更多的表現形式。
中國戲曲走向數字化是必然的宿命,要讓"""“臨川四夢”真正融入時代,獲得新生,就要"""認識到數字化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做到傳統"""文化和數字化的平衡,全面推進“臨川四夢” 系統化保護與傳承創新,賦予傳統戲曲文化以"""新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張旭,女,漢族,江西撫州人,武"漢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設計"創新與生態設計學理論研究。指導老師葛菲,"供職于武漢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