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務工作的本質,就是通過服務黨組織中心大局工作,維護并增強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國有企業黨務干部是黨建工作的規劃者、組織者和實踐者,強能力、高素質的黨務干部隊伍,是破解國企黨建“四個化”問題、做好國企黨建工作的重要基礎。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作為國企不同層級的黨務干部,如何用好調查研究這一我們黨的“傳家寶”,做好調查研究這一“基本功”,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國企總部黨務干部,要加強頂層謀劃,“傾聽式”調研出“想法”
國企總部層面,要研究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批示、黨中央的法規條例、上級機關的決策部署在企業如何貫徹和全系統黨建工作如何提升,是出指導性意見和規劃性文件的層級。做好這一層級的調研,調研前要做好預研,認真學習、深入領會中央精神、上級文件,明白出臺背景、理解理論內涵、掌握政策實質,精準對標,鎖定靶向,高效開展調研工作。可以針對調研任務特點加強與研究機構的深度合作,聯合總部其他部門開展調研或邀請高校智庫、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知名專家等參與調研,提升調研工作的精準性、專業性、權威性。
總部層面開展調研,應當以“傾聽式”調研為主,注重“全面”,要調研各層面存在的問題有哪些。因此,不同主業板塊、不同層級、不同工作性質群體的聲音應當盡可能都聽到。可以采取座談、實地走訪重點單位、點對點訪談的方式,全面了解各層級對于中央精神和上級文件落實的想法、對于提升黨建工作水平的想法、對于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相結合的想法,找準群眾最盼、最急、最憂的問題;條件較為成熟時,可以采取試點調研的方式,采取在某些地區先行試驗新政策,檢驗試行結果,考慮是否大范圍推廣或針對性調整制度文件內容。
調研后,要將群眾的聲音、提出的問題整理清、消化透,進一步理解中央精神、上級文件,結合行業特點、企業實際,謀劃出切實可行的意見、規劃,讓系統各層級明白“上面想的是什么”,做透“最初一公里”。
二級單位黨務干部,要加強上下貫通,“貫穿式”調研出“辦法”
集團總部的指導性文件印發后,二級單位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落實,有哪些落實的辦法。上級的精神要落下去、見實效,二級層面落實的措施、辦法就必須有針對性和可行性。因此,二級層面的調研應當是上下貫通、兼顧左右。
一是要加強與總部層面的請示溝通,搞準落實范圍,弄清目標要求,列明重點工作,這樣下一步開展調研才能有的放矢。二是要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協同,可以率先在職能部門中開展調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找到黨建與業務的融合點,避免“兩張皮”。三是要研究將上級精神的落實,同黨建工作要點、本單位年度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前后銜接抓落實,不做“無用功”,不搞“形式主義”。四是可以到兄弟單位開展調研,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和優秀成果,同時發現問題、吸取教訓,爭取“事半功倍”。五是要深入基層,看清基層實際,找準落地方式和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找到結合點、明確著力點。開展調研工作,一方面可以結合黨建責任制考核、巡視巡察、專項工作檢查、黨建工作督導等對基層單位開展全面調研,一方面要真正將“竿子”插到底,摸清各單位的底數、特點、困難,找到事關全局的“重點”、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政策落實不下去的“堵點”,做到上下貫通、左右協調、前后銜接、內外聯動,才能制定出得力的實施方案、推動方式、工作措施,才能明白我們該怎么干,做通“中間段”。
基層單位黨務干部,要加強執行落地,“深挖式”調研出“做法”
有了上級黨委的工作措施,基層黨組織要考慮的是這些措施是不是真落地了?怎樣才能讓這些措施管用?這就更多的需要用到“解剖麻雀”式調查研究。基層黨務工作者要從三個層面找到“麻雀”、解剖“麻雀”:從先進典型中總結經驗,看看先進是怎么做的;從落后典型中解析問題,搞清落后的原因和困難是什么;從中間典型中了解一般動態,明確怎樣才能避免落后、爭取先進。
基層的調研更要做到細致深入,從細微處發現疑點,從細微處了解真情,從細微處解決難題,不能滿足于“差不多”“過得去”,而是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真真正正地把自己擺進去、把位置換過去,多從職工群眾的角度想方法,多從職工群眾的利益辦事情,多從職工群眾的訴求出對策,發現堵點和難點、找到重點和突破點、挖掘亮點和示范點,這樣才能更充分地調動廣大黨員干部和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凝聚人心、引起共鳴、激發動力。同時,要注重將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和經驗及時反饋上級黨組織,做實“最后一公里”,上下同欲、齊心合力,共同把黨的建設做深做實,把黨的旗幟舉高舉穩。
搞清楚了各層級的調研重點,還要樹立科學的調查研究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調查研究,堅持發展的而不是靜止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系統的而不是零散的,普遍聯系的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調查研究過程中,要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調研維度,才能做出高質量的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要堅持歷史的思維。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調查研究看到的是當前的問題,我們要有歷史的思維,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從歷史視野和發展規律中思考分析、把握方向、指導工作。要看到經歷的變遷,更重要的是透過之前,追根溯源、順藤摸瓜找到產生問題的原因。將自己置身于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思考當時的實際情況、當時的解決方式、當時的思想動態。從歷史的角度看待問題,看到的是問題的演變,我們要吸收其思想精髓,用于解決今日當下的問題。
調查研究要堅持辯證的思維。調查的過程是感性認識的過程,容易加入主觀色彩,容易受到被調查者主觀意識的影響。然而沒有大量現場感性認識的積累,理性認識也難以實現飛躍。研究就是要從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客觀地對實際情況進行定量與定性的分析研究,抓準問題的本質規律,從而指導工作實踐。因此,調查研究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從主觀到客觀,在實踐中發現真理、檢驗真理、發展真理的過程。
調查研究要堅持聯系的思維。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調查研究受時間、地域、形式的限制,往往走到的只是一個地方、看到的只是一個方面、訪談的只是一類人群。這就要求我們注意思維的全面性、多維性和動態性,克服靜止地看待事物和片面地認識事物。
調查研究要堅持發展的思維。調查研究中最先發現的問題往往只是表面問題,要對問題的實質進行深入挖掘,考慮到問題的各個方面,注重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剖析根本原因。這樣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從發展角度出發,尋找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案,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并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考慮到環境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做到對環境的適應和應對。這樣才能使解決問題的方案具有持久性,并為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
黨務干部搞調查研究,全面了解掌握實情是基礎、分析研究解決問題是關鍵、以點帶面總結提升是根本。具體到操作層面,在調查研究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國家戰略的落實落地,圍繞企業的中心任務和年度重點工作,將調查研究和推動發展結合起來、同改善民生結合起來,科學選定調研課題,著力把存在的問題困難調研清楚,把面臨的風險挑戰分析透徹,把改進工作的方法路徑找準謀實,使調查研究的過程成為理論學習向實踐運用轉化的過程,成為轉變作風、增進群眾感情的過程,成為提高履職本領、增強責任擔當的過程。
二要注重采用科學方法,因地制宜。根據課題特點,綜合運用座談訪談、隨機走訪、問卷調查、專家調查、抽樣調查、統計分析等方式方法開展調查研究。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能夠當場解決的就立即解決,當時未能解決的,后續要持續開展調研、推動解決,把調研成果真正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實實在在的成效。
三要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避免“坐在車上轉、隔著玻璃看”,只看“門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派。同時,要加強調研統籌,避免扎堆調研、多頭調研、重復調研。
(作者單位:通用技術集團醫療健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