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研究針刺治療首發中度抑郁癥的臨床療效以及對血清學指標、生活質量的影響,為臨床治療該疾病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選取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首發中度抑郁癥患者68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均34例,對照組患者施以度洛西汀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針刺治療,均治療12周。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前及治療6、12周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24項(HAMD-24),治療6、12周后應用藥物副反應量表(TESS)評分,治療前、治療12周后白細胞介素-18(IL-18)、5-羥色胺(5-HT)、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水平及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為97.06%,高于對照組的76.47% ;與治療6周后比,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TES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治療6、12周后兩組患者的HAMD-24評分均呈降低趨勢,且治療后各時間點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血清IL-18水平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血清5-HT、BDNF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SF-36各領域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均Plt;0.05)。結論 在治療首發中度抑郁癥患者時聯合應用針刺療法取得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降低抑郁程度,調控神經遞質與神經營養因子水平,抑制炎癥因子的釋放,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提升生活質量。
【關鍵詞】中度抑郁癥 ; 針刺 ; 療效 ; 精神障礙 ; 5-羥色胺 ;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中圖分類號】R74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9.0085.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9.028
抑郁癥是一種精神障礙性疾病,其臨床癥狀包括精神運動遲緩,睡眠障礙,喪失信心,有負罪感等,且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自殺傾向。針對首發中度抑郁癥患者,臨床多采用抗抑郁藥物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情,但是長期用藥不僅會出現耐藥性,還可能導致癥狀加重,導致患者對治療喪失信心,降低用藥依從性,進而促使療效下降[1]。基于此,尋找一種更為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法十分重要。現代研究認為,中醫在抑郁癥治療中具有獨特優勢,刺激相應穴位可調節機體激素及神經遞質水平,緩解患者抑郁癥狀,抑制炎癥反應[2]。故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醫針刺在治療首發中度抑郁癥時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于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間收治的首發中度抑郁癥患者68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4例)和觀察組(34例)。對照組患者中女性20例,男性14例;年齡20~54歲,平均(37.42±4.11)歲;病程3~13個月,平均(8.50±1.18)個月。觀察組患者中女性22例,男性12例;年齡22~56歲,平均(37.50±4.15)歲;病程4~14個月,平均(8.65±1.28)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西醫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 [3]中有關診斷標準,中醫符合《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病證部分》 [4]中“郁證”的診斷標準;首次發病者;符合中度抑郁標準,漢密爾頓抑郁量表24項(HAMD-24) [5]得分為20~35分者;入組前未接受過相關治療者。排除標準:重度抑郁癥;存在臟器功能嚴重衰竭、癌癥者;存在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出血性疾病或局部皮膚破損者;存在嚴重認知障礙、自殺傾向者。此次研究方案已通過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或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服用鹽酸度洛西汀腸溶片(上海上藥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261,規格:20 mg/片)治療,每日早上與中午各服用1次,
40 mg/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針刺治療。主穴取雙側合谷、百會、雙側太沖、印堂、四神聰、神門。配穴:肝郁氣滯證配三陰交、期門;腎虛肝郁證配腎俞、肝俞;氣郁化火證配俠溪、行間;心脾兩虛證配足三里、心俞;痰氣郁結證配中脘、豐隆。患者采取仰臥位,對上述穴位進行消毒,應用華佗牌一次性無菌針灸針(1.5寸,1寸=3.33 cm)進行針刺,其中百會、印堂采用平補平瀉法,均勻捻轉,其他穴位采用捻轉補法,得氣后留針30 min,注意針刺時的力度和深度,1次/d,5次/周,治療5次后休息2次。兩組患者均治療12周。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具體判定標準為:HAMD-24評分的減分率 gt; 75%則為臨床痊愈;50% lt; HAMD-24評分減分率≤ 75%為臨床顯效;30% lt; HAMD-24評分減分率≤ 50%為臨床見效;HAMD-24評分減分率≤ 30%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
100%。②不良反應:應用藥物副反應量表(TESS) [6]對兩組患者治療6、12周后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評估。該量表主要分為嚴重程度(分為0~4分5個等級)、處理(分為0~6分7個等級)兩大方面,得分越高,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越嚴重。③抑郁狀況:應用HAMD-24量表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6、12周后的抑郁情況,總分lt;8分表示沒有抑郁癥狀,8~19分則為輕度抑郁,20~35為中度抑郁,gt;35分則為重度抑郁。④血清學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12周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經
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取血清,應用酶標分析儀(深圳市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72400022,型號:Hebe-R12A)測定白細胞介素-18(IL-18)、5-羥色胺(5-HT)、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⑤生活質量評分:運用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 [7]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2周后的生活質量,選取量表中生理機能、生理職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4個領域,各項總分0~100分,分值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S-W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HAMD-24評分和TESS評分比較 與治療6周后比,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TES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治療6、12周后兩組患者的HAMD-24評分均呈降低趨勢,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血清IL-18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血清5-HT與BDNF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SF-36評分生理機能、生理職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四個領域的得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中醫將抑郁癥納入“郁證”的范疇,認為該病的主要病機在于情志失調、肝郁氣滯導致五臟氣機失調,引起內臟虧虛[8]。針刺療法應用在中度抑郁癥患者中,通過刺激郁滯經絡,調節陰陽臟腑與氣血運行,促使患者機體逐漸恢復正常。此次研究中,針刺合谷能夠通經活絡、鎮靜止痛;針刺百會能夠醒腦開竅、平肝熄風;針刺太沖能夠疏肝理氣、止痛熄風;針刺印堂、四神聰可清利頭目、健腦開竅,且通過對督脈進行刺激,能調和陰陽氣血;針刺神門能夠補益心氣。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6、12周后觀察組患者HAMD-24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通過針刺有助于改善患者腦部供血,刺激與情緒相關的腦區,有效減輕其抑郁情緒。針刺能夠改善患者海馬神經突觸的可塑性,修復與保護海馬神經,對神經信號傳導通路中相關蛋白表達進行干預,因此能夠減輕患者抑郁程度。
與常規西醫治療相比,中醫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反應。針刺四神聰、神門、百會、印堂等穴位,可發揮醒神疏肝、解郁寬胸等作用,同時還能調節內分泌、免疫功能,全面調理治療抑郁癥[9]。本研究中,治療6、12周后觀察組患者TE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治療12周后觀察組患者SF-36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針刺療法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抗抑郁藥物的不良反應,安全性更高。就當前研究來看,臨床普遍認為抑郁癥的發病原因是中樞神經系統單胺能神經系統功能低下,腦內神經遞質的紊亂,所以臨床常用抗抑郁藥物多以調整腦內BDNF、5-HT與IL-18等神經遞質為治療靶點。BDNF廣泛存在于腦和外周血中,BDNF缺乏會導致神經可塑性降低,進而引發抑郁;5-HT水平低下會導致患者記憶力減退;IL-18可誘導致炎因子的產生,而IL-1β會導致腦內5-HT代謝障礙,產生抑郁、焦慮等癥狀。針刺可調節機體全身功能,從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所選百會穴、印堂穴為督脈之穴,兩者相配可以提神醒腦,合谷與三陰交配合補法可起到氣血雙補的功效。本研究中,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IL-18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5-HT與BDNF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提示聯合針刺療法可有效提高神經遞質水平,抑制炎癥,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的情緒。度洛西汀可對5-HT再攝取進行抑制,促進神經膠質細胞數目以及BDNF表達水平增加,有助于受損神經膠質細胞的修復,還可使IL-18表達水平下降[10]。輔以針刺療法能夠更好地調節5-HT等神經遞質,減輕炎癥損傷,因此能夠促使抑郁癥狀得到顯著改善。
綜上,針刺療法治療首發中度抑郁癥,可從體質上根本改善抑郁癥病理狀態,療效確切,有效調節機體神經功能,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提升生活質量,同時可以減輕常規西藥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使治療更具安全性。但本次研究存在不足之處,如研究對象單一,研究時間較短等,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還應擴大研究對象納入范圍、延長隨訪時間,更加全面地評估針刺療法的效果。
參考文獻
張書懂,周媛,張志芳,等. 抗抑郁藥物不同治療時期抑郁癥患者腦功能影像的變化[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22, 31(4): 378-384.
譚孝琴, 夏花, 吳云. 針刺聯合鹽酸帕羅西汀片治療輕中度抑郁癥伴失眠臨床研究[J]. 新中醫, 2021, 53(16): 139-142.
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J]. 中華精神科雜志, 2001, 34(3): 184-188.
中華中醫藥學會. 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 中醫病證部分[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8: 144-146.
郭蕊, 丁選勝, 張晉萍, 等. 三種量表對老年晚期癌癥患者抑郁狀態評估一致性比較[J]. 實用預防醫學, 2019, 26(6): 762-765, F003.
米惠茹, 張躍進, 張煒冉, 等. 健脾調肝法對產后抑郁癥患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副反應量表的影響[J]. 河北中醫藥學報, 2014, 29(3): 32-33, 49.
李魯, 王紅妹, 沈毅, 等. SF-36健康調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測試[J].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02, 36(2): 109-113.
陳白, 曹麗萍, 修春英, 等. 針刺療法治療輕中度抑郁癥60例[J]. 亞太傳統醫藥, 2020, 16(11): 123-125.
王妍文, 符文彬, 韓冠先, 等. 整合針灸方案治療輕中度抑郁癥臨床研究[J]. 新中醫, 2019, 51(10): 249-252.
林雪萊, 湯義平. 度洛西汀對首發抑郁癥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和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醫生, 2014, 52(1): 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