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影響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危險因素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sdLDL-C)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比值(sdLDL-C/LDL-C)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以期為臨床治療冠心病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在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實施冠脈造影的136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據造影結果將其分為B組(79例,單支病變)、C組(57例,多支病變);另回顧性分析同期在院內體檢的157例健康者的體檢資料,作為A組。對3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進行單因素與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影響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危險因素;分析sdLDL-C、sdLDL-C/LDL-C與Gensini積分的相關性。結果 B、C組患者中年齡,男性、高血壓、糖尿病占比,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sdLDL-C水平,sdLDL-C/LDL-C及Gensini積分均高于A組,且C組高于B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低于A組,C組低于B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大,血清TC、TG水平高,HLD-C水平低,LDL-C、sdLDL-C、sdLDL-C/LDL-C、Gensini積分高均是影響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危險因素(OR=1.591、1.857、3.354、1.088、5.942、2.875、1.152、3.848);sdLDL-C、sdLDL-C/LDL-C
均與Gensini積分呈正相關(r=0.682、0.193)(均Plt;0.05)。結論 年齡大、TC水平高、TG水平高、HLD-C水平低、LDL-C水平高、sdLDL-C水平高、sdLDL-C/LDL-C高、Gensini積分高均是影響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危險因素,且其中sdLDL-C、sdLDL-C/LDL-C與冠脈狹窄程度呈正相關,因此檢測上述指標水平對冠心病患者冠脈狹窄的預防、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關鍵詞】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 ; 冠脈狹窄程度 ; Gensini積分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9.0100.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9.033
冠狀動脈多支病變是冠心病中的嚴重類型,病變復雜,并發癥多,易導致終末期心衰、心源性猝死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相關研究顯示,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產生可能與糖尿病、家族遺傳、血脂升高等眾多原因有關,且此類患者病情較嚴重,即便經規范化藥物治療,仍頻繁發生缺血性癥狀,因此早期發現并進行治療對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1]。高脂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LDL),尤其是高比例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對冠心病的病情進展非常重要[2]。相關研究表明,sdLDL-C比其他低密度脂蛋白亞組分具有更大的致動脈粥樣硬化潛能,sdLDL-C相比總 LDL-C能夠更好地預測心血管疾病[3]。目前關于sdLDL-C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否在某一比例范圍時致冠脈狹窄作用更強的相關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危險因素及sdLDL-C、sdLDL-C/LDL-C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為臨床治療冠心病提供理論基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在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實施冠脈造影的136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據造影結果將其分為B組(79例,單支病變)、C組(57例,多支病變);另回顧性分析同期在院內體檢的157例健康者的體檢資料,作為A組。納入標準:B、C組患者符合《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識 2013》 [4]中關于冠心病的相關標準;主要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狀動脈)中至少有1支內徑狹窄≥ 50%。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嚴重障礙者;先天性心臟病者;既往冠脈搭橋術史者;有免疫制劑或糖皮質激素史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分組方法 采用Judkins法并經橈動脈或股動脈穿刺后進行冠脈造影檢查,觀察冠狀動脈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狀動脈及其分支的狹窄程度,累及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狀動脈中的一支或其主要分支,且冠狀動脈狹窄程度≥ 50%定義為單支病變(B組);累及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狀動脈中的2支或3支,且冠狀動脈狹窄程度≥ 50%定義為多支病變(C組)。
1.3 檢測方法 收集所有研究對象性別、年齡、合并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吸煙、血脂指標及Gensini積分等;采集所有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5 mL置于促凝的真空采血管中,3 5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 LDL-C、 sdLDL-C水平,計算sdLDL-C/LDL-C。采用Gensini積分[5]評估冠心病患者冠脈血管病變程度,狹窄程度≤ 25%為1分, gt;25%~50%為2分, gt;50%~75%為4分, gt;75%~90%為8分, gt;90%~lt;100%為16分, 100%為32分;狹窄部位:左主干×5,左前降支近段和左回旋支近段×2.5,左前降支中段×1.5,左前降支遠段、左回旋支中段及遠段、右冠狀動脈全段、左室后降支、后側支、第1對角支、后降支均×1,第2對角支×0.5,各病變支得分總和即為Gensini總積分。
1.4 觀察指標 ①對3組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單因素與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出影響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危險因素分析。②分析sdLDL-C、sdLDL-C/LDL-C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
1.5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經K-S檢驗證實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危險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影響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單因素分析 B、C組研究對象年齡,男性、高血壓、糖尿病占比,血清TC、 TG、 LDL-C、 sdLDL-C水平, sdLDL-C/LDL-C、 Gensini積分均高于A組,且C組高于B組;血清HDL-C水平低于A組,C組低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影響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發生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納入多因素 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大、 TC水平高、TG水平高、 HLD-C水平低、 LDL-C水平高、 sdLDL-C水平高、 sdLDL-C/LDL-C高、 Gensini積分高均是影響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危險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sdLDL-C、 sdLDL-C/LDL-C比值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 冠心病患者sdLDL-C、 sdLDL-C/LDL-C比值均與Gensini積分呈正相關(r=0.682、0.19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冠狀動脈多支病變是屬于復雜性的冠心病,該疾病患者心肌缺血壞死范圍廣泛,心功能差,預后不佳。如能早期預測多支病變的存在,對臨床診治,尤其是介入治療及有創性手術干預有著重要的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大、TC水平高、TG水平高、HLD-C水平低、LDL-C水平高、sdLDL-C水平高、sdLDL-C/LDL-C高、Gensini積分高均是影響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危險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為,隨著年齡增長,各項生理機能逐漸減退,發生血管硬化彈性減低、脂代謝異常,心臟供血、供氧減少,而達不到機體的需求,更易導致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發生。相關研究認為,冠脈粥樣斑塊的形成始于升高的血脂侵犯動脈管壁,促進平滑肌細胞增生,增生的平滑肌細胞通過吞噬脂質后變成泡沫細胞,與各種血脂成分組成粥樣斑塊,從而誘發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發生[6];HDL-C可將膽固醇從周圍循環系統及組織轉運到肝臟,經過肝臟再排出體外,通過膽固醇逆轉運,可以減少脂質類在循環及微血管管壁的聚集,控制冠狀動脈病變發生進程,減少多支病變的出現[7-8]。對于年齡大者,需定期進行體檢,及時治療基礎疾病。對于血脂水平高的患者,可以通過從飲食、運動及服用降脂藥物進行控制,從而減輕冠狀動脈狹窄程度。
Gensini評分是根據造影結果對每支冠脈血管病變狹窄程度進行定量評定,評分越高狹窄程度越嚴重,能夠具體反映冠狀動脈狹窄程度。sdLDL-C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可能機制與其構型有關:sdLDL-C與LDL受體親和力低,一方面因其體積小容易侵入血管壁,與血管壁黏附后易進入動脈壁內并不斷積聚,致動脈壁氧化損傷,加重斑塊不穩定性;另一方面其不易經血漿LDL受體途徑清除,且sdLDL-C容易被氧化修飾,被巨噬細胞攝取而形成泡沫細胞,而動脈粥樣硬化早期最明顯的病理特征就是巨噬細胞的形成[9-10]。本研究中,冠心病患者sdLDL-C、sdLDL-C/LDL-C比值與Gensini積分呈正相關,說明sdLDL-C、sdLDL-C/LDL-C比值與冠脈狹窄程度密切相關。
綜上,年齡大、TC水平高、TG水平高、HLD-C水平低、LDL-C水平高、sdLDL-C水平高、sdLDL-C/LDL-C高、Gensini積分高均是影響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危險因素,且其中sdLDL-C、sdLDL-C/LDL-C與冠脈狹窄程度呈正相關,因此檢測上述指標水平在冠心病患者冠脈狹窄情況的預防、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臨床價值,但sdLDL-C、sdLDL-C/LDL-C 的某些致病機制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田鵬. 60歲以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D]. 吉首: 吉首大學, 2022.
迪力亞爾·阿地里. 冠心病患者sdLDL-C與Syntax評分的相關性研究[D]. 烏魯木齊: 新疆醫科大學, 2020.
榮智慧, 謝曉燕. sdLDL-C、Hcy及D-二聚體在冠心病診斷中的價值[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21, 13(26): 130-133.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 等. 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識 2013[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42-46.
黃志明, 王研. 血清血管生成素樣蛋白水平與冠心病患者Gensini積分的相關性分析[J]. 心肺血管病雜志, 2019, 38(8): 826-829, 847.
王潔, 肖珉, 李玉峰, 等. 血脂和凝血指標與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J]. 中國醫藥, 2023, 18(1): 11-15.
顧征璟, 尹元, 陸群. 冠心病患者血脂相關指標與冠狀動脈狹窄的相關性分析[J].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22, 29(1): 119-122.
龔倩, 胡月明, 王金金.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及常見血脂指標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J].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7, 24(8): 845-849.
戴雯, 李艷. 冠心病患者血清sd-LDL和hs-CRP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 海南醫學, 2017, 28(7): 1045-1047.
楊海濤, 謝翔. 低密度脂蛋白亞組分與冠心病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 2017, 23(13): 2563-2566, 2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