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安羅替尼聯合吉西他濱+順鉑(GP化療方案)結合個體化護理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CRP)、淀粉樣物質A(SAA)、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間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進行診治的10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應用GP化療方案進行化療,觀察組患者在應用GP方案的同時加用安羅替尼進行治療,21 d為1個化療周期,均于化療4個周期后進行療效評估,且治療期間均給予個體化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血清CRP、SAA、VEGF水平,以及治療期間胃腸道(惡心嘔吐、腹瀉、便秘、腹痛)、肺部(氣促、咯血、肺炎)、血液系統(中性粒細胞減少、白細胞減少、貧血)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客觀緩解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RP、SAA、VEGF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lt;0.05);兩組患者各項胃腸道、肺部及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結論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取安羅替尼聯合GP化療結合個體化護理,能有效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形成,減輕晚期肺癌患者體內的炎癥反應,提高治療效果,同時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安羅替尼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 化療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9.0106.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9.035
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病理類型眾多,其中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主,非小細胞肺癌起病隱匿,侵襲性較高,很多患者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失去手術機會,只能采取保守治療方式,如化療、放療等,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以鉑類為基礎的吉西他濱+順鉑(GP化療方案)是治療晚期肺癌的常用治療方案,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情進展,但個體耐藥性差、化療敏感性有差異,部分患者療效欠佳[1]。因此如何增加患者化療的舒適性是當前臨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安羅替尼是血管生成抑制劑,能夠抗腫瘤血管生成,從而抑制腫瘤生長,以達到控制腫瘤增殖和轉移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2]。腫瘤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狀態都十分復雜,個體化護理是針對患者的個體情況制定護理方案,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和生命質量,促進患者治療后的恢復[3]。本研究旨在分析安羅替尼聯合個體化護理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間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進行診治的10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齡55~68歲,平均(64.27±2.11)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53~67歲,平均(63.42±2.3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2015年版)》 [4]中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標準,且臨床分期為晚期者;病理學和影像學檢查均明確為肺癌者;首次確診者;既往未接受過任何腫瘤治療者等。排除標準:肺部考慮為轉移瘤的患者或者病理類型合并有小細胞肺癌者;合并有心、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嚴重的基礎疾病而導致無法耐受化療或靶向治療者;既往接受過化療的患者;合并有肺栓塞或深靜脈血栓的患者等。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研究獲得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治療與護理方法
1.2.1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GP化療方案,采用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04,規格:0.2 g/瓶)+注射用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358,規格:10 mg/瓶),吉西他濱用量為1 g/m2,第1天和第8天使用;順鉑用量為75 mg/m2,第1~3天用藥,21 d為1個化療周期,連續治療2個化療周期后進行療效評估。觀察組患者在應用GP方案的同時加用鹽酸安羅替尼膠囊(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0004,規格:12 mg/粒),服用劑量為12 mg/次,1次/d,連續用藥2周停1周,21 d為1個化療周期,連續治療4個化療周期后進行療效評估。
1.2.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給予個體化的護理方案:①入院后先評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況、肺部疾病相關知識的熟悉程度等,為患者制訂個體化護理方案。
②根據肺癌患者的文化程度制訂實施相應的健康知識教育,每日回答患者的相關疑問,消除患者疑慮,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③大多數肺癌患者由于承受病痛的折磨,心理十分脆弱,常出現痛苦、抑郁等消極情緒,護理人員應定期為患者進行心理支持和指導,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生活,消除其消極悲觀的情緒,對部分難以開導的患者,可通過邀請科室內治療效果好的肺癌患者親自分享相關經驗來幫助患者建立與疾病對抗的信心;同時指導患者家屬加強陪伴及關心患者,促進其恢復樂觀的心態。④護理人員針對肺癌患者的病情,制定符合患者自身情況營養、合理的食譜,并提醒患者少食多餐,禁食辛辣刺激油膩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并禁煙酒。⑤在病房環境上,護理人員要注意通風保暖,并經常打掃房間,保持空氣清新,給物品消毒以避免患者感染,為患者提供一個安心、舒適的環境,利于其配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⑥護理人員應定期幫助患者做呼吸訓練,防止呼吸系統的衰竭,通過胸部叩擊或吸痰管幫助患者有效排痰,并指導患者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提高患者的身體機能以對抗疾病。⑦定期監督患者的日常健康狀況,以隨時掌握患者的情況,針對患者出現的并發癥,采取相應的飲食、藥物等及時處理,以減輕患者的痛楚,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如針對胃腸道反應,化療期間應鼓勵患者多飲水以減輕藥物對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并有利于毒素排泄;化療期間注意患者血象變化,若患者白細胞過低應采取保護隔離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1.3 觀察指標 ①4個化療周期后評估治療效果:經CT探查,患者目標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維持1個月為完全緩解;患者目標病灶最大徑之和減少≥ 30%,且至少維持
1個月為部分緩解;患者目標病灶最大徑之和減少lt;30%或增加lt;20%,至少維持1個月為穩定;患者目標病灶最大徑之和增加≥ 20%為進展[5]。客觀緩解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②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取血清(3 000 r/min,10 min),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患者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C-反應蛋白(CRP)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血清淀粉樣物質A(SAA)水平。③統計兩組患者的化療相關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惡心嘔吐、腹瀉、便秘、腹痛)、肺部(氣促、咯血、肺炎)、血液系統(中性粒細胞減少、白細胞減少、貧血)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均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客觀緩解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清CRP、SAA、VEGF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RP、SAA、VEGF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胃腸道、肺部及血液系統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3。
3 討論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腫瘤體積較大,而且已經出現了轉移擴散現象,采取手術治療效果不理想,因此臨床治療主要以化療、放療、分子靶向治療為主,主要目的是控制病情發展和惡化,延長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目前GP化療方式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常用方式,其中吉西他濱為胞嘧啶核苷衍生物,可抑制DNA的合成,具有廣譜的抗腫瘤活性;順鉑是一類鉑類金屬絡合物,其可以作用于DNA,通過干擾細胞內DNA的復制及抑制蛋白質的合成,起到抗癌效果,但臨床實踐發現,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處于免疫抑制狀態,腫瘤細胞可以通過諸多途徑逃避免疫系統的識別和攻擊,從而得以生存和不斷增殖,導致部分患者難以達到理想的抗腫瘤療效[6]。
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具有高效低毒的優勢,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全新方式。抗血管生成藥物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推薦的治療方法之一,其中鹽酸安羅替尼是一種新型的小分子靶向藥物,其屬于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針對的靶點主要是VEGF受體和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受體,通過抑制相關腫瘤激酶的生成,從而阻止病灶血管的生長,達到控制腫瘤的增殖和遷移的效果,是臨床常用的療效好且不良反應較少的肺癌化療藥之一[7]。個體化護理可持續跟進患者的治療,提升患者的心理狀態,并能在不良反應發生時及時應對處理,進一步增加了晚期肺癌患者治療的舒適性和安全性[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客觀緩解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表明晚期肺癌患者應用安羅替尼聯合GP化療方案結合個體化護理治療可提高疾病的客觀緩解率,并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
炎癥反應在腫瘤的發生、發展、惡性轉化、侵襲、轉移等過程中發揮著作用。CRP是炎癥反應的指標,機體長期慢性炎癥反應會形成適合腫瘤發生、發展的腫瘤微環境,與腫瘤的預后密切相關;SAA可以通過與高密度脂蛋白結合發揮細胞黏附效應,促進淀粉樣纖維化形成,造成腫瘤細胞遷移和浸潤;VEGF可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生長,促進腫瘤新生血管形成,其水平越高表明腫瘤血管新生和腫瘤生長越快[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CRP、SAA、VEGF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安羅替尼聯合GP化療方案結合個體化護理能夠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形成,減輕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體內的炎癥反應,促進病情好轉。分析其原因為,安羅替尼能夠阻礙VEGF受體磷酸化,阻礙下游信號傳導通路,從而抑制腫瘤血管新生,阻礙腫瘤細胞生長,發揮抗腫瘤效應;同時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以減輕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改善機體免疫水平,緩解炎癥應激反應,提高治療效果[10]。同時個體化護理注意對患者心理和機體狀態的監護,為患者選擇適宜的飲食和環境,可協助化療,并提高患者對化療的依從性,從而提高化療效果。
綜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取安羅替尼聯合GP化療結合個體化護理的治療方案,能有效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形成,減輕晚期肺癌患者體內的炎癥反應,提高治療效果,同時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穆曉攀, 杜曉明, 張澤群, 等. 吉西他濱聯合順鉑與紫杉醇聯合順鉑方案治療晚期肺鱗癌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觀察[J]. 癌癥進展, 2016, 14(4): 384-386, 289.
郭康. 安羅替尼聯合GP方案化療對Ⅲb~Ⅳ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療效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 實用醫藥雜志, 2020, 37(5): 427-429.
鐘小燕, 雷麗嬋, 潘錫珊, 等. 個體化護理對肺癌放療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醫藥科學, 2016, 6(14): 126-128.
支修益, 石遠凱, 于金明. 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2015年版)[J]. 中華腫瘤雜志, 2015, 37(1): 67-78.
楊學寧, 吳一龍. 實體瘤治療療效評價標準: RECIST[J]. 循證醫學, 2004, 4(2): 85-90, 111.
黃純碧, 李衛平, 許汝福, 等. 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系統評價再評價[J]. 中國藥房, 2022, 33(5): 622-627.
陳華春, 柏帆, 余旭舟, 等. 安羅替尼聯合多西他賽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 中國基層醫藥, 2021, 28(4): 584-587.
魏寧. 個體化護理對肺癌放療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 中外醫療, 2020, 39(27): 156-158.
陳榮輝, 楊平, 張露, 等. 貝伐珠單抗聯合放化療對非小細胞肺癌炎癥因子、VEGF及Let-7的影響[J]. 中國處方藥, 2020, 18(12): 131-133.
田亞莉, 李麗榮, 黃貴娥. 安羅替尼聯合GP化療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及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的影響[J]. 吉林醫學, 2021, 42(11): 2627-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