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當前專利標準化工作受到國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視,專利轉化標準數量持續增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標準不規范、轉化水平不高、實效性差等問題。本文針對專利轉化標準工作的特點,對專利轉化標準先進性評價體系開展研究,提出了相應的評價原則和評價體系,有助于推動建立健全專利轉化標準先進性評價規范,助力專利標準化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專利標準化,標準水平評價,評價體系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24.002
0 引 言
當前國際競爭不斷加劇,我國正處于邁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專利和標準融合發展可以提升標準的技術水平,促進新技術落地應用,為企業發展構筑競爭優勢,因此專利標準化已經成為許多企業掌握核心競爭力、占領市場的重要手段。《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1]提出,深化標準化運行機制創新,鼓勵企業構建技術、專利、標準聯動創新體系;《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2]提出,推動專利與國際標準制定有效結合,充分表明我國已深刻認識到專利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 專利標準化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廣東、江蘇、山東、福建等相對發達的省份均有出臺針對專利標準化工作的政策支持[3],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開展專利和標準融合創新工作,專利轉化標準數量也逐年攀升。以筆者所在的佛山市為例,2011年以來,佛山市相繼出臺《佛山市標準化戰略資金管理辦法》《佛山市知識產權局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資助辦法》等文件,積極推動實施標準化戰略資金項目,鼓勵和引導企業開展專利轉化先進標準工作,對重要專利轉化標準項目、專利標準化試點和標準必要專利項目分別最高給予10萬、30萬和10萬元的經費扶持,深入推進專利標準化工作,促進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和產業化,根據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統計,專利標準化相關扶持經費達3430萬元,在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累計推動專利轉化標準超5000項,在25家企業推進專利標準化試點建設,實現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和競爭優勢。佛山市涌現出科達潔能、伊之密、力豐機床、南方風機、美的制冷、康思達、星聯精密、瑞洲科技等一大批通過“專利標準化”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不斷提升產品市場占有率的企業,促進“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躍升。
我國從中央到地方都大力支持專利標準化工作,涉及專利標準也大量涌現,呈現逐年遞增的情況,但也由于企業標準化水平良莠不齊、缺乏專利轉化標準工作的指引和評價規范等原因,專利轉化標準存在未全部滿足法律法規的要求和強制性標準的要求、不符合GB/T 1.1的規定、主要性能指標未體現專利成果轉化、缺少部分主要技術要求或試驗方法等問題[4]。因此,研究專利轉化標準先進性評價體系,對于加快建立和實施專利轉化標準先進性評價規范,完善專利轉化標準先進性評價機制、深化標準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更好開展專利轉化標準的成效評估,強化先進標準引領作用,踐行“標準決定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的理念,助力我國深入推進專利轉化標準工作。
2 評價體系研究
2.1 評價原則
為客觀全面地評價專利轉化標準的先進性,保障受評價方的相關權益,評價過程中應遵循系統性、獨立性、公正性、規范性和保密性原則。
(1)系統性
評價機構和評價人員應針對受評標準的關鍵性指標水平、規范性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評價。
(2)獨立性
評價機構和評價人員應始終堅持第三方立場,不應與申請單位有直接或間接的利益關系,確保評價工作不受有關利益方的干擾和影響。
(3)公正性
評價機構和評價人員在評價過程中應以事實為依據,依據真實可靠的資料、文件和數據,給出公正的評價結果。
(4)規范性
評價機構和評價人員應按規定的評價方法和程序開展評價活動,使評價結果合理準確。
(5)保密性
因專利轉化標準涉及知識產權等重要信息,為保障受評價方合法權益,評價機構和評價人員應對受評價方做出保密承諾,妥善保管評價材料和相關信息,未經受評價方同意不應將評價材料和相關信息對外泄露。
2.2 評價體系
基于標準的要素和特點,立足佛山市產業發展現狀特點和知識產權及標準化發展情況,充分考察佛山市專利轉化標準實施效果,搭建佛山市專利轉化標準水平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下設基本要求、規范性、技術水平、實施成效四個子體系,從不同維度對專利轉化標準進行評價,具體見圖1。
(1)基本要求
由于專利的私權屬性,我國政府主導的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一般不涉及專利技術,專利主要還是轉化為市場主導制定的標準,因此受評標準原則上是企業或社會組織制定發布的企業標準或團體標準,同時受評標準的關鍵指標應涉及一項及以上處于生效狀態的專利,受評方還應提供知識產權(專利)轉化為先進標準的證明材料,闡述專利技術的應用對于關鍵指標的提升效果。
(2)規范性
標準規范性評價是對專利轉化標準是否符合相關國家和行業的標準規范進行評價,涉及到專利轉化標準的格式、內容、結構、語言等方面的規范性評估。標準規范性評價可以確保所制定的專利轉化標準具有較高的質量和可靠性,符合國家和行業的標準要求,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標準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標準規范性評價應至少包括:
1)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2)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
3)符合相關產業政策要求;
4)標準編寫格式符合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規范性引用標準應現行有效;
5)產品標準應包含GB/T 20001.10規定的要素。
(3)技術水平
標準技術水平評價是對標準中反映產品性能/功能的技術內容與對比標準要求進行比對的評價。因此,需要選定適當的比對標準,一般同類的指標要求越多越適合作為比對標準,比對標準可以選擇一個或多個,用于比較不同地區、層次等標準水平差異,通常可以選取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公開發行的團體標準等作為比對標準。
標準技術指標比對可以參照表1進行設計。按照對比結論可分為:
1)技術指標中如受評標準要求低于比對標準要求,對比結論為“劣于”;
2)受評標準要求與比對標準要求一致,對比結論為“達到”;
3)受評標準要求高于比對標準要求,對比結論為“優于”;
4)如無比對標準要求,對比結論為“創新”。
(4)實施成效
標準實施成效主要考量受評標準實施后所取得的效果,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包括但不限于標準實施對于經濟方面產生的積極影響。例如,實施某項專利轉化標準可能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等,這些都是經濟效益的體現。
社會效益包括標準實施對于產業、社會、環境及公共利益等所產生的影響,包括產業影響和社會影響。其中,產業影響包括但不限于標準實施所產生的產品合格率提升、產業規模擴大、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方面;社會影響包括但不限于標準實施所產生的顧客滿意率提升、有效投訴率降低、社會美譽度提升、品牌影響力提升以及標準實施所產生的相關獲獎榮譽等方面。
2.3 評價結論
按照專利轉化標準先進性評價體系,從基本要求、標準規范、技術水平、實施成效四個維度進行評價,形成評價結論。
評價結論可分為國際先進、國內先進、填補空白、未達到先進4個等級,見表2。
3 結 語
專利標準化工作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對于加快成果轉化應用和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制定和完善專利轉化標準的評價指引和規范,可有效提升專利轉化標準的規范性、實用性、先進性,增強專利標準化助力產業發展的效益。未來,可以通過團體標準、地方標準乃至國家標準的形式,出臺相關的專利轉化標準先進性評價規范,進一步規范和提升專利轉化標準工作。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Z].2021.
中共中央、國務院.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Z].2021.
劉偉.中小企業實施專利標準化工作初探[J].中國標準化,2022(2):77-82.
歐慧敏,臧興杰.專利轉化企業標準的評價與分析[J].中國標準化,2023(4):25-30.
作者簡介
楊柳慧,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標準化研究。
朱悅夫,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標準政策及理論研究。
林雪琴,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標準體系研究及標準技術服務。
易禮康,本科,研究方向為企業標準化技術服務。
(責任編輯:張佩玉)